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6《麻雀》第一课时(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6《麻雀》第一课时(部编版)
一. 教材分析
《麻雀》这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这篇课
文讲述了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母爱的伟大。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故
事情节。
但他们在理解抽象的语言和描绘细腻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故
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情节。
2.难点:理解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行为,感受母爱
的伟大。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3.讨论问题:提前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麻雀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这只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出今天的学习任务。
2.呈现(10分钟)
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结束后,选取部分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5.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身边的母爱实例。
学生畅所欲言,感受母爱的伟大。
6.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要求学生课后关爱家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7.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续写故事,想象老麻雀和小麻雀之后的生活。
8.板书(5分钟)
板书课题《麻雀》,重点词语:老麻雀、小麻雀、猎狗、保护、奋不顾身。
本节课通过设置情境、朗读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
文内容,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语言能力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完成《麻雀》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之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了一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我过于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解析,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很难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这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被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
针对这个问题,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鼓励他们主动提出
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呈现课文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地停下来,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在讨论环节,我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其次,我在教学设计中设定的教学目标过于宽泛,没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学习的重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对我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设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例如,我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我设定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情节;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我设定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设定的目标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再次,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课堂实施过程中
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在朗读环节,我会根据学生的朗读能力,分别设置不同的朗读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讨论环节,我会根据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在《麻雀》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
存在一些问题。
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我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麻雀》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之后,我针对作业设计和专家点评进行了
思考和改进。
一、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
《麻雀》这一课时的作业设计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作业内容紧密围绕课堂教学,旨在巩固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录音,撰写一篇关于《麻雀》的读后感,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注重个体差异:在作业布置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了
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锻炼和提高。
例如,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撰写一篇关于《麻雀》的短文;对于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复述课文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注重实践与应用:在作业设计中,我注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
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家人或朋友,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爱,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专家点评
在《麻雀》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积极寻求专家的点评和建议,以提高我
的教学水平。
专家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专家认为我在教学设计中设定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
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专家建议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方法:专家认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
和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专家建议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作业设计:专家对我的作业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作业内容与课
堂教学相结合,注重个体差异和实践与应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同时,专家建议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更具针对性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反思:专家认为我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能够发现和
解决问题,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专家建议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在《麻雀》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专家点评,发现了自己的优
点和不足,并进行了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