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文理分科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师教学
教育研究
一、文理分科现状
文理分科是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且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分科一般是在高一至高二阶段进行的。

但是不论文科还是理科必修科包括:语文、外语(英语、俄语或日语)、数学,理科综合包括:物理、生物、化学;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

现在的教育制度明确要求,分科后,文科生必须继续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而理科只保留文科综合中的政治科目。

但目前这一规定的实施大多只是流于形式,或更多是为了应付会考以及上级的检查。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不是非常重视,而对于大部分的学生也常常轻视这些科目。

二、学生对文理科选择的情况
学生对文理科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日后大学本科的专业选
择,甚至是就业方向,那么作为中学生,他们会如何选择呢。

有研究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得出了初步结果:能够慎重考虑并仔细规划日后学习生活的学生占30%;考虑后,依然对选择方向迷茫的占65%,没有考虑日后学习情况过的只占5%。

从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在选择时方向性并不明确。

对于具体的选择,约25%的学生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的,约24%的学生认为自己某一科目成绩较为理想,日后学习相对较轻松来作为选择依据;剩下的一部分学生的选择,有的是出于家庭父母或者学校老师的影响进行选择;有的是根据自身日后就业及发展进行选择。

三、学生对高中分科与否以及满意与否的分析有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概44%的学生对文理分科较为满意;约31%的学生十分满意在中学阶段文理分科;约13%的学生不满意文理分科,剩下的一小部分学生对分科与否持无所谓态度。

四、对文理分科的思考
一定的历史背景才能提出相应的政策,文理分科符合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而且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规律的。

当时国家文革结束恢复建设,人才断档,所以目标明确,是必要之举,后来为了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实行了文理分科政策,面对不同的教育实际,当然要出台不同的教育政策。

对于基础教育改革,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文理不分科才真正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符合优化学生结构、调高学生的素质的要求,但如果高考制度不调整,所有的措施都将变成一句空话,高考应在分科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实行一种新的课程评价方式。

对中学文理分科的探讨
田贵联
(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文理分科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文理分科的现状、学生文理科选择的情况、学生对分科满意度分析以及由文理文科产生的一些思考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中学生文理分科;现状;满意度;思考【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56-01
欧洲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年)就“现象与物自体”进行研究的同时不断强调人类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其先验主义将认识过程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阶段。

认为“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

”其思想对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学术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借由康德思想的启蒙,一股以“研究直接经验与行为,强调整体动力结构观”的学术之风欣然而起。

最终在1912年以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 1880~1943年 )与苛勒(Wolfgang Kohler 1887-1967年)、考夫卡(Kurt Koffka 1886~1941年)逐步建立起来的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作为该学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马斯洛(Abraham H.Maslow 1908~1970年)人本主义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整体分析法。

考夫卡在其一生中专注于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与推广;并在其
著作《思维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导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
直接谈及儿童生理发展、记忆论和人格学。

认为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是同时展开的,同时也具备生长发展和学习发展两个辩证面。

他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不仅仅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还受环境的影响,且是先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观点与现代儿童(临床)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年)所提出的建(结)构主义在基本研究的对象和很多实质结论上相同相等。

正因对“整体、系统、集合”这些概念展开研究并得出哲学认知论( 或者称之为“发生科学认识论”),皮亚杰就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直接进入到“数量、语言、逻辑思维”幼儿教育研究。

格式塔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原则指出:首先,儿童的身心发展顺序遵循由整体到特殊的法则,先从全身粗略性活动开始,而后到局部性精细动作。

那么在当下中国的早期教育(包括早教、幼儿园教育与学龄前近期教育)的指导思路上就应该在第一时间
幼儿认知发展中的“平衡性”教育认识之皮亚杰理论分析
郑 安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56-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