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祥-城市空间理论_图文.ppt

合集下载

张京祥_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表格。

张京祥_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表格。
6.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而就是乐于顺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已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
7.希波丹姆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与谐,强调棋盘式路网,城市公共中心明确规整,代表城市:米利都城。但就是这种模式也给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
15------16世纪:文艺复兴
从本质上瞧,文艺复兴就是资产阶级为了动摇封建统治与确立自己的地位而在上层建筑领域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城市生活对人本主义的追求,人应该欣赏并享受人生具有的权力、自由与幸福。
2.城市建设活动的世俗化,总督府、市场、图书馆等与教堂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新中心。
3.古典主义在建筑群与城市总体布局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与规则的集合形体,强调统一性与稳定感。
2.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神权。
3.11世纪以后,西欧社会就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许多辩论,世俗权力的地位逐渐提高。
4.凸显了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一般格局很一致:在教堂前面有围合感较强的广场,道路基本以教堂与广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并逐渐形成蜘蛛网状的道路系统。
5.城市总体结构布局都非常自然,无论就是景观还就是尺度都非常接近人,建筑环境亲切可人,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环境特色,就是所谓的“自然主义”。
1.古罗马国家先后经历了城邦时代、共与时代与帝国时代。
2.古罗马国家的存在完全就是依靠强力保证的,强力指的就是罗马军队与国家行政机器。
3.罗马人的精神日益世俗化。
1.世俗化,城市中的神庙退居次要地位,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府邸大量出现。
2.军事化,出现了营寨城。
3.君权化,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

城市地理学城市空间分布体系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城市空间分布体系ppt课件

ppt精选版
31
(二)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
ppt精选版
17
20世纪70年代,普雷斯顿(R.E.Preston)提出了城 市中心度(中心性)的计算公式:
C=R+S-αMF
其中:C:城市的中心度 R:城市零售总额 S:经选择的几种服务业的经营总额 α:中等家庭收入中用于零售和几种服务支出的百分比 M:该城市的中等家庭收入 F:该城市的家庭总数
空间交互作用
距离
ppt精选版
9
货物的可运输性是由单位重量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价值高的商品运距长;可运输性也是时间的函数,随 着时间的推移,运输工具革新、运输网络完善,会导 致运费下降,使可运度大。
可运输性也显著影响着人的购物出行行为(人们愿 走较少的路程去购买低价值的商品,愿走较远的路程 去购买价值高的商品)。
ppt精选版
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理论的方法
用理论模式来划分城市的吸引范围,就是将城 市与外界的空间交互作用抽象化,用简单的数学模 式来进行模拟,这些模式几乎都来源于牛顿的万有 引力定律:
其中:F:物体间的相互引力
G:地心常数
Mi,Mj:物体质量
dij:物体间的距离
ppt精选版
20
⑴零售引力规律
1931年,赖利(W.J.Reilly)将牛顿定律引进到零售商业区的研 究,认为A、B两城市间任何一地C,到两城市的零售额的相对份 额(Ta/Tb)与两城市的规模大小和到两城市的距离远近有关,并提 出了“零售引力规律”,其公式为:
ppt精选版
16
一般来说,城市单指标的吸引范围和两个城市之间的多指标 吸引范围比较容易确定,但要寻找一个中心城市和若干个同级城 市之间的综合性的吸引范围就比较复杂,问题的关键在于:

城市空间理论PPT课件

城市空间理论PPT课件
• 空间与社会之间存在辨证统一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和反作用 • 城市空间生产存在许多矛盾,城市规划是国家对这些系统矛盾实施干预或法规
化的一种手段,因此城市规划不是封闭的技术过程,而是一个利益、意识形态 与专业相交织的战场
政治、经济和社会实践
作用 反作用
城市空间的建构
26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3)后现代:社会化的城市空间理论潮流
27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小结:城市空间理论之间的关系
• 经验主义、科学化、社会化的空间理论这三种理论潮流之间并不是相互取代与 非此即彼的发展过程
• 各个流派的理论家们总在试图汲取其他理论流派的思想与方法,以期完善自己 的理论进而实现对现实世界更加真实、可信的阐述
经验主义
科学化
社会化
• 中国古代:“天人 合一”、城市布局
集聚力 集聚经济正效益
分散力 集聚经济负效应
城市向心集聚的经济学模型 图片来源:顾朝林、甄峰、张京祥.2000.集聚与扩
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
22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3)后现代:社会化的城市空间理论潮流
• 社会矛盾与社会运动:对社会、文化及心理关注及资本主义城市实践反思 • 城市空间研究与城市规划实践重大转向:人文主义城市空间理论
(1)解读空间生产理论的内涵
资本、权力的生产逻辑 • 三重循环的影响: • ①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张和城市化进程
北京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情况
36
1. 空间生产理论与城乡规划
(1)解读空间生产理论的内涵
资本、权力的生产逻辑 • 三重循环的影响: • ②加快了城市内部空间的更新过程
上海石库门老建筑
上海新天地

城镇体系规划——很系统的课件

城镇体系规划——很系统的课件
1
课程介绍及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节选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文本目录 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2
课程介绍:
城镇体系规划课程主要讲授城镇体系的概念与内涵;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其发 展演变;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区域条件,经济基础分析及城镇的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分析; 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化战略;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等级规模、职能类型、地域空间结构)的 确立;城镇体系规划的方法、工作程序等内容。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赫希曼等人的“极化增长学说”、罗斯托(1960)的“经济 增长阶段学说”、弗里德曼及阿隆索的“核心一边缘模式”及其模 拟的城镇体系形成运作过程、佩鲁(1955)的“增长极理论”
20世纪50年代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提出了现代空间扩散理论
20
3、研究的高潮与转折
1977年哈格特从Internaction、Network、Nodes、Hierarchies、S urfaces、Diffusion等六个角度研究区域城镇体系运作的过程
§1.1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特征和类型 1、城镇体系(urban system)
2、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3、城镇体系的发育阶段
4、城镇体系的类型 5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也译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 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 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7
按社会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工业化 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
按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可相应划分为:低水平均衡阶段、极 核发展阶段、扩散阶段和高水平均衡阶段。
8
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寡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单中心体系类型、多中心 城镇体系类型;

城市地理学PPT 第七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城市地理学PPT 第七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空间扩散的障碍
自然障碍:如河流、湖泊、山脉、沙漠等; 自然障碍 文化障碍:如语言、种族、宗教上的差异等; 文化障碍 社会障碍:反映在阶级、年龄、性别、社会 社会障碍 经济地位等; 政治障碍:如民族性、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政治障碍 精神障碍:观念、态度、个性等。 精神障碍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
(一)背景 (二)有关的概念和术语 (三)理论假设 (四)克氏中心地理论的要点 (五)对克氏理论的验证与讨论 (六)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七)廖、克学说的比较与评价
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 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有关空间发展的几个概念 ●城市吸引范围的确定
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空间发展的几个概念 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二、生长极理论 三、核心-边缘模式 核心-
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P179) 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P179) 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R.Nurkse)为代表。 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R.Nurkse)为代表。 维持各部门均衡发展,在空间上建立许多据 点,平衡投资,互为顾客,提高购买力,扩 大生产。 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A.O.Hirschman)为代表。 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A.O.Hirschman)为代表。 在各部门之间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均衡增长。集 中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部门,通过横向关 联效应,吸引相同产业的发展和集中;通过前 向关联效应,利用主导部门的产品发展再加工 的企业;通过后向关联效应诱发原材料生产, 扩大经济效果。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
廖、克学说的比较
均质平原的假设:人口的均匀分布是否连续。 均质平原的假设:人口的均匀分布是否连续。 市场区的概念:服务中心与生产中心。 市场区的概念:服务中心与生产中心。 关于六边形结构的最理想形式 :最大服务 范围与最低级职能的门槛需要。 范围与最低级职能的门槛需要。 关于K值的含义:K值的确定;不同的商品的 关于K值的含义: 值的确定; 不同市场区。 不同市场区。 关于城市分布的均匀性。 关于城市分布的均匀性。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今天要总结的这本书是张京祥教授写的,之所以把他总结出来是怕看完就忘了,记录下来加深记忆。

在这本书的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一旦我们与昔日伟大思想家之间的联系纽带被割断,纵使我们沉醉于科学的冥思苦想中,也是无济于事——————罗素作为一位规划出身的人,要想做好规划,绝不能仅仅了解现代的规划理念,因为现代的规划手法往往来源于不远的过去,纵观人类的规划史,掌握适合现在人类生存的规划方法而不应仅仅拘泥于一些可笑的政治因素才是真正做规划的人,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

毋庸赘述,下面跟着我进入西方的规划史发展。

西方古典文明圣地三千年前存在于世的古希腊即便现在也会令人印象深刻,其历史成就之深影响之广当之无愧的成为五大文明发源地,是西方古典文化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美国新史学家J.H.Robinson曾经这样评价: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是如此深邃,以致人们觉得自他们以后的一切思想史都是思想退化的历史(在这里说明一下这三位思想家的关系:苏格拉底的学生是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几位思想家的伟大成就及古希腊的文明程度。

公元前8世纪,在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沿海地中海沿岸群居着数十个奴隶制城邦,他们交往频繁互通有无并且共同抵御外敌侵入,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称为希腊的同一民族和文化地区。

古希腊的文明大体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文化时期,古风文化时期,古典文化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六世纪东部的波斯入侵亚欧大陆,在这次入侵中东西方文化第一次有了大规模的碰撞与交流,东方的一些天文、历法、算数等文化传入希腊并孕育出新的文化体系,在这次战争中,雅典联合各城邦与波斯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胜利。

从此确定了雅典在希腊诸城邦的盟主地位,自此雅典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就是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文化时期。

在古典文化时期,希腊人建造的圣地建筑群——雅典卫城是希腊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精神象征,更是欧洲文明的千年灯塔和坐标原点。

公元四世纪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造成了希腊的解体,后来马其顿人入侵并建立了马其顿王国,最后希腊被罗马所灭。

城市空间结构PPT课件

城市空间结构PPT课件

高度集中与高度分散的融合
城市中心区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心区仍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商业、金融、文化等 重要功能仍集中在中心区。同时,由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中心区的发展也 面临着挑战。
郊区化与边缘化发展
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和交通技术的进步,郊区化和边缘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人们 开始向郊区迁移,导致郊区人口增加,城市边缘不断扩大。
工业革命时期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出现功能分区 和交通组织的初步规划,但空间结 构仍不够清晰。
现代城市规划
随着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城市空 间结构逐渐重视土地利用、交通组 织和功能布局的协调发展,出现了 多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CHAPTER 02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态
集中式城市空间结构
01
02
03
04
城市中心
实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例如,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
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智能科技的应用与推广
智能化建筑与智能化家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建筑和智 能化家居成为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智能化建筑通过智能化系统实 现能源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自动化 控制,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舒适 度。智能化家居则是通过智能设备实现 家庭生活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和节约能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城市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形态
研究城市各种功能区域的规划和设计,包 括商业、居住、文化、教育、医疗等区域 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
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和演变规律,包 括城市天际线、地标、景观等的设计和管 理。
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
精品课件
4.1.2 城市设计的理念
1 城市设计的理念 ❖ ⑴ 体现城市性质,注重文化传承 ❖ ⑵ 设计尺度应与城市规模相适宜 ❖ ⑶ 突出城市特色,重塑城市形象 ❖ ⑷ 强调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社会生活需要 2 城市设计的原则 ⑴ 城市设计的一般原则
张庭伟(2001)提出城市设计的三项原则:①城市设计 的文脉性;②城市设计的社会性与公众性;③城市设计的累 积性。一个城市的规划,对该城市发展的论证,都必须从该 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去全面分析。一 个地段的城市设计一定要放在该地段所处周围地段的背景中 去分析、构思,这就是文脉性。
❖ 许溶烈认为,城市设计需要综合处理设计环境的社会、经 济、文化、功能、技术、审美和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因 素,为人们传造一个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 境和社会环境,以满足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诸方面的 需要,城市设计也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
❖ 张京祥(1996)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整体社会文化 氛围设计,偏重于城市形象研究与策划,表现在城市设计思 想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尊重和把握,表现在城市设计手法 中对原有社会文化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在城市设计操作中 对其形成机制的促成。
第4章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
和基本方法
❖ 4.1 城市设计的理念 ❖ 4.2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 4.3 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精品课件
4.1 城市设计的理念
❖ 4.1.1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基本特征 ❖ 4.1.2 城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 4.1.3 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 ❖ 4.1.4 旧城中传统空间的城市设计
❖ ① 重视设计过程的思想;
❖ ② 为了使城市设计成功,它必须服务与社区中的人, 同时这个过程必须包括反馈技术。

《城市空间结构》课件2(21张PPT)(湘教版必修2)

《城市空间结构》课件2(21张PPT)(湘教版必修2)

历史因素: A.原有土地利用现状。如:北京行政中心、上海浦东区
B.程度和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如:城市扩大,工厂外 迁等。
经济因素: A.土地价格和地 租水平。
B.付租能力,即 各个行业支付或 购买土地价格的 能力。
分布:商业多位于市 中心或到路相交处。 住宅区分布在较高地 租的道路两侧。工厂 多分布于地租较低的 郊区。

的空间结构划分为五个同心圆带。



多核心空间模式
城市不断扩展,因 市中心地价、建筑 物租金和职员工资 越来越高,交通、 居住越来越拥挤, 使得远离市中心的 郊区出现了新的核 心。城市便围绕不 同的核心发展。城 市越大,核心越多、 越专门化。
在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功能区出
现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
C、低级住宅区在城内,高级住宅区在城外
D、批发和轻工业区附近分布有低级住宅区
6、有些学者设想将来的城市是“田园城市”,其地域结构(D ) A、中心为清洁、优雅的圆形花园
B、四周为居住区
C、外围建有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以及医院等公共设施
D、 城市边缘设有工业区
1.什么是城市功能区? 2.主要功能区有哪些? 3.什么是中心商务区?
图一 图二 图三
住宅区
为城市居民提 供休养生息的场 所,是城市最基 本的功能区。也 是城市最广泛的 土地利用方式。
工业区
近代城市发展中, 集聚在城市地域中 的企业群,通过协 作、竞争,和很高 的专业化生产水平, 获得规模效益和集 聚效应。目前,多 沿城市外围的交通 干线分布。
练习题
1.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商业用地 D.交通道路用地 2.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是( B ) A种族构成 B收入水平 C文化程度 D政治差别 3.从总体上看,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变化特点是( D) A.它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的地方 B.工业区不断向市中心移动 C.在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和低级工业区 D.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张京祥:从边缘空间到创新空间:重新认识大都市边缘地区│实践探索

张京祥:从边缘空间到创新空间:重新认识大都市边缘地区│实践探索

张京祥:从边缘空间到创新空间:重新认识大都市边缘地区│实践探索 2016年11月20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和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2016年度学术会议在杭州市富阳区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委会、杭州市规划局和杭州市富阳区政府联合主办。

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张京祥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从边缘空间到创新空间:重新认识大都市边缘地区”的学术报告,现根据演讲视频做一整理,经由区域规划和城市经济学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研究所陈明副所长递予作者审核,感谢张京祥教授审阅并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提供资源支持!一第一阶段:从边缘混杂区到郊区化场所(1980S-1990S)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国内学界开始对城市边缘区予以关注,开展了研究。

按照传统的地租理论,城市中心的土地价值最高,向外呈同心圆状逐步递减,城市边缘区处于城市和乡村的交界地区,土地廉价,于是成为低端产业、低收入人口的聚集区。

城市边缘区的经济功能和社会特征(顾朝林等,1993)部分城市边缘区工业包围城市示意图(崔功豪等,1990)在1980、1990年代初的研究中,城市边缘区总体上是“混乱”、“低端”的代名词。

城市边缘区用地呈现“三大、三低”:占地大、污染大、生产用料大,建筑密度低、容积率低、经济效益低(顾朝林等.1993)。

城市边缘区居住、服务设施水平较低,是我国与西方城市边缘区最显著的差别(崔功豪等.1990)。

19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沿海的大城市开始了明显的郊区化进程,但不同于西方郊区化的机理,中国的郊区化是主动郊区化与被动郊区化并存的过程。

在西方,居民外迁是为了逃离社会和环境问题丛生的中心区,是自发的;而在中国,人口外迁主要是工业外迁和旧城改造的结果,大部分人实际上不愿意离开设施齐全和服务方便的中心区,是为“被动郊区化”(周一星&孟延春.1998)。

在主动郊区化与被动郊区化的共同作用下,城市边缘区既有低密度的高端住区,也有外来人口聚居社区、低端住区,还有一些外迁的企业、大学、工业园区等,总的来说郊区呈现一种拼贴的结构、混乱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