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及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有效
性及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评估程序化护理应用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价值。

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2年5月的75例脑出血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
组(纳入38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37例,提供程序化护理),评
价组间希望量表(HH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结果:护理
3个月后,观察组HHI更高、NIHSS更低,P<0.05。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程
序化护理,可以减轻神经缺损,提高希望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脑出血;希望水平
脑出血是脑卒中的常见发病形式,不仅会出现呕吐、头痛、口角歪斜等症状,还会因不可逆性神经细胞受损而遗留偏瘫等严重后遗症,同时亦会因占位效应而
提升死亡率,所以必须早诊早治。

另外,相关报道指出[1],脑出血治疗效果受多
因素影响,所以做好护理干预对于促进病情转归大有裨益。

程序化护理具有动态性、计划性、综合性,可以不断优化临床照护方案,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故逐渐
得到推广。

本文选择2021年3月—2022年5月的75例脑出血患者,就程序化护
理应用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价值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3月—2022年5月的75例脑出血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
对照组(纳入38例)、观察组(纳入37例)。

对照组:男/女为20例(52.63%)/18例(47.37%),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2.0±7.1)岁,高血压脑出血
28例(73.68%)、脑血管畸形5例(13.16%)、凝血机制障碍5例(13.16%);
观察组:男/女为21例(56.76%)/16例(43.24%),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1.6±6.5)岁,高血压脑出血26例(70.27%)、脑血管畸形5例(13.51%)、
凝血机制障碍6例(16.22%)。

基本病例资料(出血原因等)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且经CT、MRI等证实;②入院经急诊治疗后病情稳定;
③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

排除标准:①外伤所致脑出血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
③脑疝者;④全身系统性疾病者;⑤认知、语言、精神障碍者;⑥重要脏器损害者。

1.2方法
全部入组者接受营养脑细胞、降颅压、控血糖血压、吸氧等干预,同时静滴
依达拉奉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30mg)+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每日1次,每次18μg),疗程2周,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包括口头宣教、环境管理、用药指导、监测生命
体征等,并且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饮食、疾病管理相关注意事项,出院后定期复查。

观察组(提供程序化护理):(1)组建团队:由专科护士(3名)、护士长(1名)、专科医师(1名)组建程序化护理团队,全员工作经验≥5年,并且学
习1周脑出血、程序化护理相关知识后考核合格上岗;(2)确定程序:即评估、计划、实施、评价;(3)具体内容:①护理评估:专科医师评估病情,专科护
士遵医嘱建立个人档案,全面收集患者相关信息;②护理计划:全员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需求,确定个性化、针对性护理计划;③护理实施:一是入院初期,加强心理安抚,引导家属参与护理工作,同时展开简单地疾病宣教,二是入院中期,组建集体健康宣教,强化疾病认知,同时积极预防肺部感染、脑缺氧、脑疝、压疮等并发症;三是入院后期,组织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分享抗病心得,及时
纠正错误观念,同时加强康复训练指导等;④护理评价:每月2次电话随访,每
次20-30min,了解康复情况,以及指导患者加强心理、饮食、康复训练等管理,
解答疑问。

两组干预时间:3个月。

1.3观察指标
选取希望量表(HH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其中HHI
共48分,NIHSS共42分,随着分值降低,提示希望水平降低、神经缺损减轻[2-3]。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分析数据,HHI、NIHSS 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
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组间HHI、NIHSS无差异,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HHI更高、NIHSS更低,P<0.05,见表1。

表1 HHI、NIHSS 对比(x±s)
组别时间HHI(分)NIHSS(分)
对照组
(n=38)护理前22.28±2.3417.85±1.42护理后31.05±2.6210.53±1.63
观察组
(n=37)护理前22.37±2.74@17.64±1.25@护理后36.18±2.87#7.62±1.01#
注:①组间护理前:@P>0.05;②组间护理3个月后:#P<0.05。

3 讨论
近年来,脑出血因病死率、致残率高、发病率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并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价值逐渐得到凸显,但是不同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尚待验证。

本次研究表明,程序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有较好效果,表现在观察组HHI更高、NIHSS更低,P<0.05,分析原因:程序化护理是一种有目标、能评价、有理
论根据、富有动态性的护理方法,涉及行动及思维,可以发现及解决现存、潜在
健康问题,本次在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一方面而言,该法通过全程、系统化
心理指导,能够结合不同病情发展阶段心理变化特点,向患者提供心理调节方法、疾病知识,帮助其减轻内心负担,提高希望水平,为疾病管理、展开康复训练奠
定良好心理基础,另一方面而言,该法通过积极防范脑出血常见并发症、指导患
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可以改善生理健康状况,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减
轻神经缺损症状;因此,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由于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采用程序化护理,可以改善神经功能、
提高希望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露,刘建红,陈硕.程序化护理用于脑出血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航空
航天医学杂志,2021,32(6):753-754.
[2]梁妍霞.程序化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希望水平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慢
性病学杂志,2019,20(8):1250-1252.
[3]刘晓静.程序化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
药指南,2021,19(20):112-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