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东源县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源市东源县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默写 (共1题;共10分)
1. (10分) (2015九上·南山期末)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②无意苦争春,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________,瑞脑消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⑥夜来南风起,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⑦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⑧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⑨古人心系天下,笔画江山。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运用类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2分)
2. (12分) (2017九上·六安月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①(A跻身 B跃居)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寒冷的高原气候,②(A造成 B 造就)了可可西里独特的自然环境。
区域内高原湖泊星luó棋布,广达数万平方公里的荒野、高山、冰川、湖泊和野生动物交织在一起,美不胜收。
可可西里的申遗成功将号召更多人关心和参与到生态文明的保护中。
我们难道不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生态环境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luó________
湖泊星________棋布参与
(2)根据语段内容,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横线上。
(只填字母)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获准”中,“准”的意思是________;“得天独厚”的意思是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不得改变愿意。
3. (10分)(2012·湖州)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采得菖蒲届端阳,酿成美酒送异香。
”①菖蒲傍水而生,茂盛润泽,青脆欲滴,叶片欣长,别名唤作“水剑草”。
端午节前,人们采回心嫩的菖蒲叶,洗净切片,以白酒浸没。
将密封的酒罐,搁置在阴凉遮光出二十余日,开启之时芬芳四溢,②得此美酒,人们怎能不着急不去请朋友来品尝?欧阳修曾写诗赞道:“正是浴兰时节动,菖
蒲酒美清尊共。
”
(1)
画线句①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2)
画线句②有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2014·呼伦贝尔) 班级开展鲁迅经典作品阅读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1)
【活动一:重温经典】
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了八篇鲁迅的作品,分别是:《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孔乙己》。
观察下面四幅插图,选择其中一幅,联系课文描述画面内容。
(50字左右)
我选________,这是课文《________》中的插图。
画面内容:________
(2)
【活动二:再读经典】在活动中,同学们读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下面是从《五猖会》中节选的内容,读后请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①选文重点写“我”去看五猖会时的心情,根据全文内容写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变化过程:
A________
B________
C背书后,父亲允许“我”去看五猖会,“我”却并没有大家那样高兴。
D“我”对路上的一切及五猖会的热闹,似乎都觉得没什么大意思。
②文章最后一句话是画龙点睛之笔,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
(3)
【活动三:传承经典】
在鲁迅刚刚去世的时候,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心中。
”
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供稿。
要求:结合上面列举的八篇作品中的其中一篇,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下的“种子”。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5. (25分)阅读《风筝》,回答后面问题。
风筝
王安忆
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手中的风筝。
①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
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②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
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
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
③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
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 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
”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便只能跳脚了。
④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
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得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⑤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
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
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
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等等。
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个散文。
”想来母亲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
这回倒真让我心下一动,之后不久,闲来无事,我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
这竟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⑥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
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
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
⑦再后来,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
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
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
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
接到这封信,我忽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会一头栽下来,不论怎样,对风筝线,它无须再有什么怨言了。
⑧人长大以后,说话行事,总被别人夸:“你爸爸妈妈教养得好。
”有所不足,总被别人说:“给你爸爸妈妈宠坏了。
”似乎长大成人,对于我们做儿女的来说,自己是一点功绩也没有的。
或许也对-----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老师总说:“和你姐姐一点不像。
”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教师,一周三次上英语课。
开始只能敷衍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
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搏斗着。
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
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
英语没管好,画画的天赋也给管没了。
倒是那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做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
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
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1)
本文从儿女的视角写了妈妈的“管”与“不管”以及自己当时的感受,阅读全文,填写下表:
(2)
“跳脚”的意思是指脚用力踏地,文中“我”两次跳脚(第④段,第⑦段加线词语)这一动作反应“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3)
文章写了妈妈对“我”从“管”到“不管”的过程,妈妈“管”我和“不管”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
文中画线句“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应怎样理解?
(5)
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6. (22分) (2018七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
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
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
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
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
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
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
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
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
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
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主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
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
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
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
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
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
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
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
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
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
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1)与大型机器人相比,微型机器人的优势有哪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B . 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C . 机器人微型化的所有问题是动力问题。
D . 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
(3)分别说说第③④段两处划线文字的语言特点。
(4)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说明其作用。
(5)微型机器人批量生产后会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试举一例。
(文中例子除外)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
7. (25分) (2016八上·宿州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________ ②便要还家________
③及郡下,诣太守________ ④处处志之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________见渔人,________乃大惊,问________所从来。
________具答之。
________便要________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翻译句子。
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5)《桃花源记》一文作者设计渔人再找到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未果”,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为什么作者要设计这样的结局?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9九上·潘集月考) 请以“我为痴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朗读”“风景”“诗词”“歌声”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默写 (共1题;共10分)
1-1、
二、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2分)
2-1、
2-2、
2-3、
2-4、
3-1、
3-2、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11分)
4-1、
4-2、
4-3、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5-1、
5-2、
5-3、
5-4、
5-5、
6-1、
6-2、
6-3、
6-4、
6-5、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
7-1、
7-2、
7-3、
7-4、
7-5、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