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级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级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井巷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 使学生了解井巷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管理;
3. 引导学生了解井巷工程的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井巷工程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井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运用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井巷工程设计及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井巷工程专业,增强职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14级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井巷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井巷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井巷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讲解井巷工程的定义、分类及作用,阐述井巷工
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

2. 井巷工程设计方法:介绍井巷工程的设计流程、设计原则,分析井巷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

3. 井巷工程施工技术:讲解井巷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 井巷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介绍井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探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5. 井巷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井巷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
第一周:井巷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
第二周:井巷工程设计方法
第三周:井巷工程施工技术
第四周:井巷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第五周:井巷工程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
第一章:井巷工程概述
第二章:井巷工程设计
第三章:井巷工程施工技术
第四章:井巷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第五章:井巷工程案例分析
本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
能够全面掌握井巷工程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系统讲解井巷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2. 讨论法:针对井巷工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井巷工程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工程中学习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 实验法: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井巷工程相关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井巷工程的施工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 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井巷工程施工现场,使学生对井巷工程有更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应用如下:
1. 讲授法:占总课时60%,用于讲解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2. 讨论法:占总课时15%,用于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3. 案例分析法:占总课时10%,用于分析实际工程案例;
4. 实验法:占总课时10%,用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5. 现场教学法:占总课时5%,用于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

四、教学评估
为确保教学质量和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20%,主要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

评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2. 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后习题、课程设计等。

作业布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巩固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

3. 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涵盖课程教学大纲所列知识点,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
1. 平时表现:
- 课堂出勤:10%
- 课堂表现:30%
- 小组讨论:60%
2. 作业:
- 课后习题:50%
- 课程设计:50%
3. 考试:
- 期中考试:30%
- 期末考试:70%
教学评估注重客观、公正,以下措施确保评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使学生对评估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2. 鼓励学生参与评估过程,提高评估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 定期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在评估中的表现以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五、教学安排
为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
1.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阶段,每周安排一次课程,共计15周完成全部教学内容。

- 第一阶段(第1-3周):井巷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
- 第二阶段(第4-6周):井巷工程设计方法
- 第三阶段(第7-9周):井巷工程施工技术
- 第四阶段(第10-12周):井巷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 第五阶段(第13-15周):井巷工程案例分析及总结
2. 教学时间:每次课程安排2学时,共计30学时。

- 上午:8:00-10:00
- 下午:14:00-16:00
3. 教学地点:理论课程安排在教室进行,实验课程和现场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在实验室和施工现场。

教学安排考虑以下因素:
1. 学生作息时间:避免安排在学生早晨刚起床和晚上休息的时间段,确保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课程学习;
2. 学生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案例和讨论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实践教学: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和现场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4. 考试安排:期中考试安排在第六周周末,期末考试安排在课程结束后两周
内,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和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