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湖南省衡阳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卷(解析)衡阳市八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题文】1.一条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羧基数目和氧原子数目至少为()
A.1和n+1
B.1和1
C.1和2n
D.n和n+1
【答案】【知识点】A2蛋白质和核酸
【答案解析】A解析: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形成肽链时至少有一个游离的羧基,每个羧基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每个肽键中含有一个氧原子,肽键个数为n-1,因此氧原子个数为2+(n-1)=n+1,A正确
【题文】2.下列物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对应,不正确是()
A.乙酰胆碱-突触小泡-信号分子
B.纤维素-细胞壁-储能物质
C.脱氧核糖核酸-染色体-遗传物质
D.磷脂-细胞膜-基本支架
【答案】【知识点】A1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
【答案解析】B解析:纤维素是多糖,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但不是储能物质,故B错误【题文】3.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条件下,葡萄糖被彻底氧化分解,产物除了CO2还有酒精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无氧呼吸的1/4
C.c条件下,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基质
D.d条件下,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
【答案】【知识点】 C4细胞呼吸
【答案解析】D解析:植物种子萌发时进行细胞呼吸,通过上边的表格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为零时,仍有二氧化碳释放,说明此时种子进行无氧呼吸,既然有二氧化碳产生,则另一种产物就是酒精,不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A错误;b条件时,当氧气浓度为3时,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3,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为8,则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
8-3=5,则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为0.5,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是2.5,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无氧呼吸的1/5,B错误;c条件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当处于d状态时,无氧呼吸消失,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且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是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D正确。

【思路点拨】植物种子若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没有氧气的消耗。

而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需消耗O2,并且消耗的氧气量等于CO2的产生量。

注意有氧呼吸进行的场所并不只有线粒体,还有其第一阶段进行的场所——细胞质基质,但有氧呼吸中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中CO2的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是动物和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唯一场所。

少数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而非酒精和CO2。

如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等。

【题文】4.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些脂质可以作为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B.有些脂质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重要成分
C.有些脂质可以参与血液中糖类的运输
D.有些脂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答案】【知识点】A1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
【答案解析】C解析:脂质包括脂肪(储能),磷脂(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和固醇(其中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故C错误
【题文】5.对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能产ATP的细胞均能产酶
B.ATP是细胞中唯一的能源物质,一个ATP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
D.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A解析:只要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活细胞都进行细胞呼吸,呼吸过程一定长生ATP,所以A正确
【题文】6.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

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在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 B.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C.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D.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
【答案】【知识点】 C4细胞呼吸
【答案解析】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树根刚开始主要进行有氧呼吸,随时间延长,有氧呼吸减慢,无氧呼吸逐渐加强,由于变黑腐烂导致树根细胞死亡,所以无氧呼吸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题文】7.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核膜上有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细菌等原核细胞不含染色体,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含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答案】【知识点】B2 细胞膜(生物膜系统)与细胞核
【答案解析】A解析:细胞核内要进行许多反应如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基因的转录等都需要酶的催化,A正确;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染色体,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也没有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不能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题文】8.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的葡萄糖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以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知识点】 C4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
【答案解析】D解析:有氧呼吸中吸收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苹果无氧呼吸只释放二氧化碳,结合题意D正确
【题文】9.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细胞液只存在于液泡中
B.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与植物细胞的生理活动无关
C.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不同生物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相同
D.所有蛋白质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中形成的,与其他细胞器的生理活动无关
【答案】【知识点】B1细胞质和细胞器
【答案解析】A解析:细胞壁参与维持细胞的一定形态、增强细胞的机械强度,并且还与细胞的生理活动有关B错误;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越多,C错误;蛋白质的形成过程需要加工和能量所以与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内质网都有关,D错误
【题文】10.将a组小麦培养于含18O的CO2的空气中,将b组小麦培养于含18O的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a、b两组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依次是()
A、葡萄糖和二氧化碳
B、三碳化合物和水
C、五碳化合物和水
D、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答案】【知识点】C5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
【答案解析】B解析:二氧化碳被固定生成碳三化合物,氧气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氧气结合生成水。

B正确
【题文】11.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 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 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
C.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强度
D. 液泡中物质的浓度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A解析:甘油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A正确
【题文】12.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原因可能是( )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知识点】 C5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
【答案解析】D解析: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不一定会导致滤液绿色过浅
【典型总结】“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实验要点及注意事项:
1、实验中几种化学药品的作用
①加入少量SiO2,可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更充分,便于色素完全释放。

②加入少量CaCO3,,可以中和细胞内的有机酸,防止有机酸夺取叶绿素中的镁离子使叶绿素破坏,从而起到保护色素的作用。

但SiO2.和CaCO3的加入量要少,否则滤液杂质多、混
浊、颜色浅,实验效果差。

2、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保证色素的含量。

②研磨要迅速充分。

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时间过长或研磨不充分都会导致色素的量太少而使实验失败。

③滤液细线不仅要求细、直、均匀,而且要求含有较多的色素(可以重复画二至三次)。

④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将得不到清晰的色素带。

3、注意事项
①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这样可以减小边缘效应,使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②收集滤液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防止滤液挥发。

4、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

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
(1)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2)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②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6、收集到的色素滤液绿色过浅,可能原因如下:
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中色素(叶绿素)太少,绿色过浅。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95%的乙醇,提取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95%的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导致色素分子被破坏。

7、如果滤纸条色素带重叠,原因可能是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13.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A.糖原、胰岛素、性激素 B.纤维素、性激素、生长激素
C.淀粉、淀粉酶、糖原 D.ATP、DNA、RNA
【答案】【知识点】A1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
【答案解析】D解析糖原,纤维素和淀粉属于糖,元素有C,H,O三种元素;性激素属于固醇含有元素和糖类相同;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元素有C,H,O,N等;ATP、DNA、RNA都有C.H.O.N.P元素组成
【题文】14.如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8种
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824
C.该分子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
D.该物质遇到斐林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知识点】A2蛋白质和核酸
【答案解析】C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A错误;脱去水分子的个数为271-3=268,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图中有四个二硫键脱去8H,相对分子质量共减少268X18+8=4832,B错误;三条肽链,每条至少一个,C正确;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D 错误
【题文】15.某多肽分子式为C42H65N11O9,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如下3种氨基酸,则此多肽中含有赖氨酸的个数为()
A.2个B.3个C.5个D.8个
【答案】【知识点】A2蛋白质和核酸
【答案解析】B解析:假设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N,则该多肽合成时脱去的水分子数目为N-1.根据氧原子数目进行计算,该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氨基酸数目×2-脱去的水分子数×1=2N-(N-1)=9,可计算出N=9-1=8,由于三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中含有两个氨基,假设每个氨基酸中只含有一个氨基,则多余的氨基来自于赖氨酸,所以赖氨酸的数目为11-8=3个.
故选:B.
【思路点拨】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分析水解所得的三种氨基酸:这三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羧基,因此可以根据氧原子数目进行计算氨基酸的数目.
【题文】16.下图表示人体内氧元素随化合物代谢转移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一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存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答案】【知识点】A2蛋白质和核酸C4 细胞呼吸
【答案解析】C解析:分析图中物质代谢过程,①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水中的H来自于一NH2 和羧基;A错误;
;②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③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会发生脱氢情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所以BD错误;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了乳酸.物质N是葡萄糖,M是丙酮酸.
【思路点拨】该题将蛋白质和细胞呼吸有机结合在一起,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图形、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文】17.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组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C.麦芽糖和核糖属于二糖
D.胆固醇和植物油属于脂质
【答案】【知识点】A1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
【答案解析】D解析:细胞中含最多的水,A错误;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基本单位时葡萄糖B错误;核糖属于单糖C错误
【题文】18.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
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
【答案】【知识点】C2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D解析:氧气甘油和水脂肪酸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钾离子、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耗能故D正确
【题文】19.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B解析:K+ 进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加入脂溶性抗生素后根据相似相容原理,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进行协助扩散,B正确【题文】20.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
A.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
【答案】【知识点】C2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D解析: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保护和支持,D正确
【题文】21.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知识点】C2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B解析: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要求细胞必须是活细胞,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细胞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了A错误;在盖玻片一侧滴清水,细胞吸水,植物细胞外有细胞壁,细胞不会破裂,B正确;滴加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若浓度小于细胞液,细胞吸水,则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若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看不到复原现象,C错误;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死亡,则无正常生理功能,D错误。

【典型总结】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
1、实验注意问题:
(1)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

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2)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

(3)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4)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
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

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

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5)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

重复几次。

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

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

2、质壁分离复原需要将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再置于低浓度的溶液或清水中,但如果所用外界溶液为葡萄糖、KNO,、NaCI、尿素、乙二醇等,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牧溶质微粒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充斥的液体为外界溶液(如蔗糖溶液)。

4、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程度越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越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5、原核生物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这要从两方面考虑。

“质壁分离”的内因:要有细胞壁、大液泡和一定的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

相当多的“原核生物”虽然有细胞壁,但通常无大液泡。

【题文】22.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 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 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答案】【知识点】 A3细胞中糖类、蛋白质、脂质及核酸的实验
【答案解析】C解析:吡罗红染RNA成红色,主要在细胞质;甲基绿染DNA成绿色,主要在细胞核;苏丹Ⅲ是检测脂肪的
【题文】23.下列关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核酸中的五碳糖由5个碳原子形成环状结构
B.所有的细胞都含有脂质
C.腺嘌呤核苷(腺苷)是构成ATP、RNA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D.高温会使蛋白质中的肽键断裂,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
【答案】【知识点】A4细胞与化学组成综合
【答案解析】B解析:核酸中的五碳糖不是环状的,A错误;细胞有膜系统,含有磷脂,属于脂质B正确;腺苷不是构成DNA的组成单位,C错误;高温破坏的是空间结构,不会使肽键断裂,D错误。

【题文】24.图a、图b是某细胞结构不同放大倍数的模式图,图b中的①~⑧是细胞内的相关结构。

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可能是洋葱的根尖细胞
B.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与⑤内溶液浓度有关
C.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③
D.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①②④⑥⑧
【答案】【知识点】B3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
【答案解析】B解析:图b是图a的局部放大部分,①是叶绿体,不可能是根尖细胞,A错误;有液泡的细胞的吸水能力与液泡相关而⑤是液泡结构,B正确;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而③是核仁结构,C错误;植物细胞中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图b中①是叶绿体,②是高尔基体,④是线粒体,⑥是内质网,⑧是核膜,⑧不是细胞器,D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及其功能,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题文】2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答案】【知识点】B1细胞质和细胞器
【答案解析】A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含有DNA,A正确;叶绿体只有在有光的情况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B错误;C错误;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发生的反应
不同需要的酶也不同,D错误
【题文】26.2013年10月7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罗
斯曼、兰迪·谢克曼和托马斯·祖德霍夫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内主要运输系
统——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囊泡膜是一种生物膜,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 囊泡接受、传递和投放物质等精准行为都是受基因控制的
C. 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和细胞膜的运输、加工和分泌时,共
通过5层膜结构
D. 特殊囊泡——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神经信息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C解析:通过囊泡运输蛋白质是胞吐,不属于跨膜运输,不穿过膜结构,C错

【题文】27.硝化细菌、破伤风芽孢杆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功能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
()
A.都能进行繁殖和有氧呼吸 B.都没有核膜和染色体
C.都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D.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答案】【知识点】A4细胞与化学组成综合
【答案解析】D解析:硝化细菌、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生殖,没有核
膜和染色体,破伤风芽孢杆菌是专性厌氧性生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可以进行出芽生殖
【题文】28.下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
关系,以下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B.a、b、c表示pH值,则c>b>a
C.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C解析:根据图分析底物浓度不变,只是需要的时间不同,由于不知道该酶的最适温度和pH值,所以A,B,D不能确定
【题文】29.图甲为依据某植物夏季一昼夜中CO2的释放量和吸收量所绘制的曲线图,图乙为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bc段和de段光合作用速率都下降,此时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B.图乙中[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中,首先[H]与A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光反应
C.图甲中C点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造成的
D.图乙中[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
【答案】【知识点】C6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和提高光能利用率
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D解析:根据题意图甲中,bc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中午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c点的出现也是这个原因D错误;de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午后光照强度下降,与bc不同,A错误;乙图中A是丙酮酸,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属于暗反应,B错误;图乙中[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故D正确
【题文】30.冬季,利用温室生产蔬菜时,不利于提高蔬菜作物产量的措施是()A.调控昼夜温差 B.阻止空气流通 C.调控温室湿度 D.补充人工光照
【答案】【知识点】C8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B解析:阻止空气流通不利于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二氧化碳,B错误
【题文】31.将某种植物栽培于玻璃温室内,下图为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的密闭玻璃温室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