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玩彩泥》说课稿(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玩彩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8课《玩彩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玩中学》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玩中学”,旨在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观察、体会、感受和思考其中的科学知识,关注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要落实的课标要点是: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活动过程板块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玩一玩彩泥,有什么发现”,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玩彩泥,观察彩泥的变化,旨在让学生知道力可以使彩泥的形状发生改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第二部分“试一试,它们的形状能不能改变”,引导学生对彩纸、毛巾、橡皮筋等物体施加力,并观察用力后这些物体形状的变化,知道它们被施加力后形状都发生改变,从而归纳出“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结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第三部分“做-做”,指导学生看教材用彩泥做菠萝的图示自己制作模型学生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为下节课推力和拉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1.一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做手工,美术课上经常玩彩泥和折纸,这对本课的探索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要避免把科学课上成手工课。
2.在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观察、实验等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会综合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来认识事物的特征,上节课在玩磁铁中学生已经能够通过玩来探索科学的奥秘。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在玩彩泥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秘密。
三、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了解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提出与力有关的问题;能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能简要描述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彩泥的形状变化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在探究中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难点:通过利用彩泥制作菠萝等模型体验”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彩泥、彩纸、毛巾、海绵、橡皮泥、弹簧、细木条等。
学生准备:彩泥、彩纸、毛巾、海绵、橡皮泥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用彩泥制作的小动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知道这些小动物都是用彩泥捏成的。
然后让学生说说平时你是怎么玩彩泥的,告诉学生彩泥里面还隐藏着一个神奇的奥秘呢,从而引出课题8.玩彩泥(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用彩泥做成的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的小动物和谈谈自己平时是怎么玩彩泥的,激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玩彩泥,说发现。
教师先让学生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有哪些玩法,然后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玩法,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总结玩彩泥的方法:团、搓、捏、挤、拉、按、压、揉、拍....
学生汇报方法后,教师提出要求用你们小组内商量的方法来玩彩泥,玩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力前后彩泥形状有没有变化,把用力后的形状画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的记录表中,小组内做好分工边玩边观察边记录,教师可以示范一种记录方法,例如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用力压彩泥后,彩泥的形状是圆柱形等。
学生活动后汇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是怎样玩的,有什么发现。
学生会说到彩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认识到是手对彩泥用力,进而使彩泥的形状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此环节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玩彩泥,记录彩泥用力后的形状,使学生充分感知力可以使彩泥的形状发生改变,培养了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
】
活动二:试一试,它们的形状能不能改变
1.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玩彩泥,我们发现了是力改变了彩泥的形状,那力能改变其他物体的形状吗?教师出示:毛巾、海绵、橡皮筋、彩纸)让学生先认一认,然后猜一猜力可以使它们的形状改变吗?你准备用什么好办法来试一试?学生会说到毛巾可以叠一叠、压一压;彩纸可以折一折,海绵可以压一压,橡皮筋可以拉一拉等等。
只要是合理,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2.学生实验
学生在活动之前教师出示温馨提示:①注意安全,不要被橡皮筋蹦到。
②小组分工合作、及时交流③认真观察,填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把形状发生变化的划上√号。
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并做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毛巾被叠成几层;橡皮筋可以被拉长;海绵被握或压扁了;彩纸被叠成了小船或飞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老师出示铁球,让学生说说力可以使铁球的形状发生改变吗?学生猜测后,教师播放视频,总结:只要使用足够大的力或者借助其他工具,就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所以,(板书: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活动三:做一做
1.讲解制作步骤
教师出示教材第23页制作菠萝的步骤,并讲解,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1)选一大一小两块彩泥,大的为黄色,小的为绿色;(2)把两块彩泥都团成球;(3)把团成球的彩泥压扁,注意不要压得太薄;(4)在黄色彩泥上压横竖纹路做成菠萝身;(5)把绿色的彩泥片剪成菠萝叶形状;(6)把菠萝叶和菠萝身组合在一起,彩泥菠萝就做好了。
2.学生在小组内根据上面学到的方法制作彩泥菠萝,教师巡视,相机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制作的菠萝模型,师生点评。
4.创新活动
小组内活动,继续玩彩泥,做一个小动物或其他喜欢的东西,全班展示交流,评出最有创意,做的最好的作品。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三、拓展活动
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当中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现象.教师通过视频进行补充:拉窗帘、吹气球,拉面师傅拉面团的时候、玩蹦蹦床、跳跳球的时候,射箭的时候......)
2.课下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生活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现象。
【设计意图:把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
板书设计:
8.玩彩泥
团、搓、捏、挤、拉、按、压、揉、拍....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此板书设计一目了然。
七、说教学评价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评价,重在引导、修正、鼓励。
重点关注:班级纪律、实验要求达成、语言表达能力、新发现等方面,以此建立良好的科学学习秩序和养成教育的培养。
(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根据老师提供的四个学习项目,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评和他评,给予表现优良、已能做到、继续努力三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