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与幼儿的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哲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与幼儿的提问
摘要:儿童哲学主张,在任何问题上,师生都具有提问和表达的机会与权利,每个儿童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机会被倾听和理解。
哲学探究就是追根求源地提问,即追问。
儿童只有首先懂得提问和追问,才有可能萌生哲学思维。
[1]提问是儿童哲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好的提问策略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深入探究并解决问题。
[2]因此在儿童哲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掌握良好的提问策略,以及能够尊重并引导幼儿学会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是良好开展儿童哲学活动的前提。
关键词:儿童哲学;提问;开放
一、掌握提问策略,激发幼儿探究的动力
相较于传统教育,儿童哲学展现出对儿童、教师以及教学过程的一种解放,这使得“开放性”成为了儿童哲学的一大特色与亮点,抛出“开放性问题”以激发儿童的思维与探知欲是进行儿童哲学的首要环节,这也是当前开展儿童哲学活动的鲜明标志。
[3]儿童哲学的创始人李普曼指出思考是教育的重心,倡导儿童哲学的教师效仿苏格拉底,鼓励教师按照苏格拉底对话的方式来“助产”学生的精彩观念。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李普曼为他的哲学小说配套了教师用书,提供了相应的话题和哲学问题,教师可以从附录计划表中选取话题或哲学问题来进一步讨论。
教师用书中所提供的问题大都是一系列开放式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讲幼儿由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引向对一般性问题的思考。
夏威夷儿童哲学的“优秀思考者工具”(WRAITEC)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提问。
优秀思想者工具由字母W,R,A,I,T,E和C组成:
[W]=你是什么意思呢?(what)
[R]=你有什么理由来支持你的论证呢?(reason)
[A]=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假设?(assumption)
[I]=我们能够推理出什么的结论?这些推论又有什么影响/涵义呢?(inference/implication)
[T]=他说的对吗?怎么判断是对的?(true)
[E]=有什么例子/证据证明这个论断吗?(example)
[C]=有什么反例反驳这个论断吗?(counter-example)
教师可以运用这个“优秀思想家的工具”深入探究主题,这个工具由是什么、为什么、如果、假设、推断、理由、例子、反例等术语组成。
通过使用这个思维
辅助工具,儿童的思维模式也变得更具发散性、深思性、开放性和反思性。
[4]教
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只注重传授某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应当注重唤起儿童的
探索的兴趣与热情,进行问题教育。
教师与幼儿沟通、对话、讨论,使得教学活
动不是一个单向的输出活动,而是师幼共同探索的双向互动过程。
幼儿并不是被
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提问者”。
幼儿在提问的过程中,认知、体验、
理解着世界。
二、尊重幼儿提问,保护幼儿天生的好奇
在传统课堂上,我们时常见到以下三种对待提问的方式:首先,提问常被视
作是检测知识的工具。
其次,提问被视作是成人的特权。
第三,儿童的提问被忽
视或耻笑。
[2]以上三种方式都体现了在以往的课堂上,幼儿提问的权利并没有得
到尊重。
而在儿童哲学教育活动中,儿童的好奇心受到关注。
杜威注意到好奇心
是儿童的本能,并将其视为思维训练的第一类自然资源,他认为好奇心可以分为
三类:身体的、社会的和理智的。
只有对观察事物以及积累材料过程中所产生的
问题感兴趣时,理智的好奇心才会产生。
[5]儿童哲学思想家关注的好奇心,主要
是杜威所说的第三种好奇心。
杜威谈到理智的好奇心如果得不到使用和滋养,就
会变成短期的,逐渐消失乃至衰退;大多数人会因为漠不关心、轻率浮躁、坚守
教条、循规蹈矩等各种原因而失去这种好奇心。
李普曼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他
谈到儿童很早就会开始问为什么,因此他们很早就开始接触哲学思维了;小孩子
喜欢提问,并总是乐此不疲。
与之相比,成年人的好奇心实在太过缺乏。
可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哲学思维活动反而在逐渐减少。
[6]
杜威非常强调思考过程中提问的重要性,主张真正的问题必须来源于学生自己。
[7]杜威批判传统教育中学生为了满足教师教学需要而提出的问题,因为这些
并不是对儿童自己有意义的真问题。
儿童哲学中也同样重视提问,李普曼等人皆
重视儿童的自发提问,认为这是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然。
费广洪对幼儿
在园的提问做过初步的调查,通过调查她发现在样本中,只有少部分的幼儿问了
认知问题。
在观察的现场,教师在不断的提问,幼儿在不断的回答,但却没有幼
儿提问。
在幼儿园里,幼儿提问的能力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
作为教师,理应陪
伴儿童,并且愿意花时间去回答由儿童提出来的看起来是“小事”的问题,这样
儿童才能从对问题的零星理解中,逐渐获得对事物更合理、完整的认识,而这便
是教育的重要目的。
[6]在儿童哲学教育中,孩子们无须迎合成人的需要,只需面
对自己天生的好奇心,提出来自内心的真问题。
因为儿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
己的兴趣需要,自己看待世界与理解世界的途径。
儿童是问题的存在,教师要从
儿童的角度看待儿童的提问,不能将自己的想法、意愿强加给儿童。
在卢梭看来,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儿童有着身体行动和心灵的自由。
幼儿教师应允
许幼儿拥有提问、想象、创造、选择的自由,鼓励幼儿大胆、独特的提问,保护
幼儿求知欲与好奇心。
参考文献
[1]袁宗金:回归与拯救——儿童提问与早期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8:31
[2]郑敏希.提问的张力:对儿童哲学提问的解释学思考[J/OL]. 教育发展研究, 2019(Z2 vo 39): 80-86.
[3]张铜小琳.论儿童哲学“开放性”的遮蔽与澄明[J]. 基础教育, 2021,
18(05): 5-12.
[4]冷璐.夏威夷儿童哲学的实践模式[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4(10): 29-34+47.
[5]杜威.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6卷:1910-1911[M].王路,马明辉,周小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 李普曼.教室里的哲学[M].张爱琳,张爱维,编译.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7]高振宇. 论儿童哲学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关系[J/OL]. 教育学报, 2021, 17(04): 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