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分析环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分析环节
作者:朴春花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9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前进行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分析环节,往往是圆满完成一节课的重要基础,如果基础打不牢,那么上课的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课前进行教学分析环节尤为重要,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分析环节中要分析学生学习起点水平特点
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在这个起点上来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分析学生学习起点水平为我们确立了总的教学目标。

只有当学习内容完全针对学生的特征,学生又完成了这些学习任务时,总的教学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教学环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

在教学中合理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二、创设教学环节,设计一组问题
在初中历史第二册《元朝的统一》一课,教学环节的“情”(情感)方面可以这样设计,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谁能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或你所见到过的蒙古大草原的景象吗?学生争先恐后回答:一望无际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马、放牧人、蒙古包等等,有的同学还朗诵了《敕勒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教师借机进行“景”(时代、环境背景)的创设:“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2世纪的时候,美丽大草原上的蒙古人却过着‘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的动荡、困苦的生活,那么,是谁改变了蒙古人民的命运,使他们过上相对幸福、安定的生活的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进入新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充满了求知的欲望,自然地过渡到了新授课的学习。

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境”(现实联系、条件)的创设,蒙古族现在的生活情况如何?对民族团结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组问题。

(1)设问:是谁统一了蒙古草原?
他被尊称为什么?
时间在哪年?蒙古草原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2)探究: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情况如何?民族融合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
在历史教学中有效的组织教学资源对历史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元朝的统一》一课,充分利用学生对蒙古草原的了解,引导同学走进印象中的美丽蒙古草原,进而利用史料“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使学生对12世纪蒙古草原的悲惨生活,产生情感共鸣,带着疑问与欲望走进新课的学习,并在情境创设中对所学内容在认知上形成知识建构,方法上主要采取谈话的方式,教师通过问答、谈话的方式,带领同学走进预设的情境,并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感悟情境,深层感知学习内容。

没有对资源进行有效组织的教学,学生缺少学习的热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好。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朝鲜族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