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件 第20课 西学东渐2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阅读课本整理他们的维新观点和主张
代表人物
代表论著
主要主张
影响 为变法提供 理论依据
康有为
《 新 学 伪 经 考 》 托古改制, 《孔子改制考》 传播西学 《变法通议》 《仁学》
梁启超
宣传民权思想和 维新派的宣传家 君主立宪 抨击纲常礼教、 批 判 纲 常 礼 专制君权 ,倡 教最激烈 导男女平等 主张人民享 系统介绍西 有自由权利; 方近代文化 进化论观点 的第一人
第一章:冲破藩篱看世界
1、背景: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
(1)政治上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3)思想上仁人志士为抵御侵略,了解西方。
2、人物简介:
林则徐: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设立_____、 译馆 报纸、书籍 《四洲志》 翻译_________、编译________。
《海国图志》 魏源:编写____________一书,提出向西方学 师夷长技以制夷
习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主张。
1)“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 2)抵御外侮、探究和学习西方成为思想主流。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分析,这一时期学习西方有 何局限性?
材料: “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 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3)局限性: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未付诸实践。
传统纲常名教 “中学为体”即以 __________作为决定国家 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即采用西方资本 物质精神文化 主义的 ___________,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 措施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VS
顽固派:反对“西学中用”,主张中学中用。 政治文化格局 。 即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____________
第二章:半信半疑学西方
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一、二的主张有何不同?
材料一:“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 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 义为干橹。” 材料二:“今日宜日鉴诸国,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 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善之善者哉。”
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影响:对当时知识分子从工商科技转移到 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为康梁维新 思想奠定思想基础。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 论,也没有付诸于实践。
2、90年代的维新思潮 (1)背景:
①社会因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及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③思想意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
一个人口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 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 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 样一个帝国最后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 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 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0课 西学东渐 21课 新文化运动 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谭嗣同
严复
《天演论》
维新派思想:
要变法;兴民权、行立宪;废科举、倡导西学
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 “宁亡国,不变法”;
“民权之说,无一益有百害”;坚持科举“八股取士”
正面交锋 有何作用?
问题探究——维新思想的作用
材料一:我读民国那些大师们的传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人在年 轻的时候,都受到过梁启超他们深深的影响……除了知识分子之外,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还有一般民众。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人,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没有 受到过他们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像法国那样的启蒙 运动,但是已经有了启蒙宣传家,那就是梁启超他们。 ——余秋雨 材料二: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大地, 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迅、陈独秀、李 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 ——陈文振《追思严复先生》 材料三:“这些年来中国国民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 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 的事。”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如何认识体用之争?
“中体西用就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 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 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鲁迅
认识: (1)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 化的层面 (2)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 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结果: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第三章:痛定思痛图改良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关系?)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最初支持 :为洋务谋划奔走或直接参与经营管理
原因:中法战争暴露洋务弊端,发觉富强 之本在于“通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 中法战争后
分道扬镳
主张: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
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资) 学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
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义在中国 的发展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 历史过程。一般特指晚清民初欧美等地科技文 化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 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 盘西化”。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 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①鸦片战争前夕到戊戌变法之前(学科技) ②戊戌变法前夕到新文化运动之前(学制度) ③新文化运动前夕到五四运动前后(学思想)
民族意识、民主意识觉醒
体系再现、课堂小结:
民 鸦片战争后——冲破藩篱看世界 族 (审视西方) 危 机 不 洋务运动中——半信半疑学西方 断 (学习器物) 加 深 向 西 方 学 习 不 断 深 入
甲午中日战争后——痛定思痛图改良 (制度模仿)
向西方学习 与 探索救亡的道路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