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要好好学字|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要好好学字|苏教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明白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预备:词卡、投影。
要紧板书安排:13.要好好学字
毛主席:问、说、听、写
小八路:回答
(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说话、组词、填空。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刻: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讨论:看到那个题目,你想明白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
(1)画出生字词。
(2)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形。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摸索:课文要紧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来源:]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毛主席在()遇见()。
毛主席教诲他们要()。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投影,引导观看。
这是什么地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要紧学什么?
“才”是什么意思?那个地点强调什么?[来源:]
(3)齐读第一段。
(4)小结。
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刻、地点和人物。
3.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毛主席是如何样说的?又是如何样做的?[来源:学*科*网]
比较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来源:学.科.网]
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什么缘故?“弯下腰”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三段。
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这是谁对谁说的?
(4)那个地点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什么缘故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指导朗读。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来源:学+科+网]
2.用“参加”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拼音略)
岁刘泽参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课文。
2.毛主席期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如何想的?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四.课堂练习
1.读写词语
延安革命参加点头毛主席毛泽东
2.组词
延()刘()过()划()
3.扩词
贵()()()腰()()()
革()()()席()()()
4.照模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例:毛主席(弯下腰)写字。
(1)爸爸()看起报纸来。
(2)小白兔()走进家门。
5.练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