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课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实物钟。
学具准备:硬纸条、图钉、小棒、毛线、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在哪儿呢?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平面图形,还藏着我
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指导探究、进修新知
(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那里?
师(出示实物剪刀):打开剪刀,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角。
(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指着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的这里也是一个角。
(二)适时抽象、建立表象。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 (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
师: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师:(出示三角板)三角板上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在哪儿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像老师一样摸一摸,顶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师:角除了顶点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组成部分?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画角
谁来说一说老师刚刚是怎么画角的?
师:数学家们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听的名字,像刚才同砚们说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设想说明:对于二年级学生,课程标准和教材都只要求“联合糊口情境熟悉角”,这就是让学生直观熟悉角,晓得角的图形和各个部分。
教学设想从糊口情境动身,先让学生依据糊口经验找出“角”,指一指角,初步体会角的形状和特点;接着联系物面子上的“角”的形状画出角,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熟悉,了解角的形状,然后教师示范画角,联合绘图指导学生具体观察画角的过程,初步体会角有顶点和边,再用直接告知的方式指导学生熟悉角的顶点和边,直观感受角的特征,明确角的边是直的。
】
辨角(“想想做做”第l题)。
出示题目,学生明确题意,是角的,指出顶点和边,不是的,说说为什么不是。
我们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呢?
小结: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是看它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数角(“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题目。
(2)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找出图形中的角。
做上标记,然后数一数,填在括号里。
(三)多层练评、内化新知。
1、师:通常我们在找角时,都要先找到角的顶点,再沿着角的的两边分别指一指,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找出身边物体上的角吗?找出来指给同桌看。
2.搭角。
师:刚才我们能正确地找出物体的角。
那么现在你们愿不愿意做一个小小的魔术师,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材料,动动脑筋去变一个角呢?你可以拉一拉、摆一摆、折一折,看哪个小组做出的角最多,尽量把这些材料都用上,做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小组活动)
师: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上台演示,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小朋友们实在做角的材料是非常多的,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找一找看看另有没有其他的材料和方法还能做出角的。
【设计理念:在认识角的过程中,通过找出身边物体上的角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操作在学生认识图
形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摆、折、拼、拉等活动中不断丰富对角的认识。
】
(四)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观察。
出示学生做的活动角,还有做的角和它一样的吗?玩一玩,你发现这个角可以怎么样?
师:你是怎样使角变大变小的?
师:那你发现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小组讨论。
)
引导: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
2、你会比较角的大小吗?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读。
钟面上这几个角谁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用眼睛看,可以直接判断谁大谁小吗?
师:请看(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角)这两个角谁大?
师:现在还能用眼睛直接判断出谁大谁小吗?
师:看来有困难。
你能想出好方法比一比吗?小组讨论讨论。
(引导说出:用重叠的方法,把2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比一比哪个角张口大,哪个角就大。
)
老师这儿另有两个角,你们觉得哪个角大呢?(边的长短纷歧样)
你能用我们刚刚研究出来的方法比较一下吗?那你觉得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
3.比较
师: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说,夏天常用的纸扇,打开时,纸扇上的角在哪里?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慢慢打开,扇面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出示剪刀图):合拢剪刀时,剪刀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小结: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大,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小?
【设计说明:角有大小是角的本质属性之一,认识角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一点,这里主要通过活动角的操作,让学生联系生活里已有的“大小”经验获得相应的感受,认识角有大小。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开程度有关”是困难的,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态操作过程获得体验,明白“两边张开角变大”“两边合拢角变小”。
】
三、图片欣赏,课堂小结
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
它并不神秘,它的许多好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角。
也是我们平面图形中的一员。
如果你是一个角的话,你想怎样对大家介绍自己?
1、角在生活中的美
师:只要合理的、巧妙的运用角,就会设计出精美的图案。
伟大的建筑。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角的魅力吧!
2、角在糊口中的运用
角不仅美化我们的生活,而且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挖土机)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改变角的大小服务与我们生活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平时细心观察和发现就不难找到。
【设计理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
】
四、课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