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2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一课时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1.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
(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
(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
(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
(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
其中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为( )
A.(1)(3)(2)(5)(4) B.(1)(2)(3)(4)(5)
C.(1)(5)(3)(2)(4) D.(1)(3)(5)(4)(2)
2.
《自然》刊登了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00周年,玻尔在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历程上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关于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玻尔首次将量子化的概念运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稳定性
B.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结构有核模型
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知识点二原子核的构成
3.放射性物质铱192可使人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偏低。
则19277Ir中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 )
A.115 B.38
C.269 D.15
4.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
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
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
C.232Th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
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
5.下表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
6.为了配合防疫,我们做到每天测量体温,普通体温计中含有金属汞(Hg)。
关于200 80Hg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200 B.核外电子数为80
C.核电荷数为120 D.中子数为80
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原子结构模型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1803年实心球模型→1897年葡萄干面包式模型
→1911年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的轨道模型→20世纪初电子云的原子结构模型。
对轨道模型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
A .玻尔
B .汤姆生
C .卢瑟福
D .道尔顿 2.H 、D 、T 、H +
可以用来表示( ) A .同一种原子
B .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
C .氢元素
D .氢的四种核素
3.镨(Pr)、钕(Nd)都属于稀土元素,在军事和国防工业上有广泛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镨(Pr)和钕(Nd)可能互为同位素 B .140
59Pr 是镨的一种新元素
C .140 59Pr 核内有59个质子,核外有81个电子
D .140 59Pr 质量数为140,原子序数为59,核内有81个中子
4.RO n -
3 中共有x 个电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a g RO n -
3 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
a A +48 (x -n ) mol B .a
A +48
(x -24-n ) mol C.(x -n ) mol
D .
a
A +48
(x +n ) mol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5.物质从宏观方面看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方面看是由粒子构成的。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原子的多样性是由构成原子的质子和中子数目引起的
B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微粒,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的氢粒子,这种粒子由3个氢原子核(没有中子)和2个电子构成。
对这种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氢的一种新单质
B .是氢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 .它的组成可用H 3表示
D .它比普通H 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7.下列各对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①1
1 H 、2
1 H ②H 2O 、D 2O ③35
17 Cl 、37
17 Cl ④金刚石、石墨 ⑤O 2、O 3 ⑥H 2、H +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8.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
下列关于209
83Bi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子数为126
B .中子数为209
C .质量数为209
D .209
83Bi 与
210
83Bi 互为同位素
三、非选择题
9.根据下表中的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讨论回答问题:
(1)决定原子质量的主要微粒是____________。
(2)原子相对质量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
(3)如果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等于1,其原子的相对质量近似等于________________。
(4)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定原子中质子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原子显电中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质子数为Z ,质量数为A 的X 元素原子的组成符号是________。
10.近年来,科学家通过粒子加速器进行了一周的实验,获得了6个非常罕见的45
26 Fe 原子,接着,科学家又使用特制的测量仪器观测到这6个原子中有4个发生了衰变,这一实验证
实了曾经预言的双质子衰变方式,即有一个原子同时放出两个质子的衰变方式。
回答下列问题:
(1)45
26 Fe 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2)以下关于45
26 Fe 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45
26 Fe 与56
26 Fe 是两种核素 B .科学家获得了一种新元素
C .45
26 Fe 的衰变不是化学变化
D .这种铁原子衰变放出两个质子后变成45
26 Fe
(3)某同学认为45
26 Fe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与氧气反应,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核的构成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A
解析:按时间顺序,道尔顿提出了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玻尔提出了分层模型;20世纪20年代中期产生了电子云模型。
2.答案:D
解析:玻尔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稳定性,A 正确;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B 正确;卢瑟福认为在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带正电荷,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但体积非常小,在原子核周围相对来说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较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即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结构有核模型,C 正确;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D 错误。
解析:192
77 Ir 中质子数是77,质量数是192,又因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192-77-77=38。
4.答案:D
解析:232
Th 、230
Th 的质量数分别是232、230,A 项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百分含量计算取得的平均值,B 项错误;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种类不变,而C 项的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C 项错误;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能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 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2
1 H 、4
2He 、O 2、Mg 2+
的“2”的含义分别是质量数、质子数、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B 正确。
6.答案:B
解析:原子符号中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00
80Hg 的质量数为200,质子数为80,故A 错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0,故B 正确;核电荷数为80,故C 错误;中子数=200-80=120,故D 错误。
关键能力综合练
1.答案:A
解析: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即原子结构的实心球模型;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之后提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20世纪初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
综上分析,对轨道模型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玻尔。
2.答案:C
解析:H 、D 和T 是氢原子,H +
是离子,它们都是氢元素。
3.答案:D
解析:镨(Pr)原子和钕(Nd)原子的质子数不相等,二者不可能互为同位素,A 错误;140
59Pr 是镨的一种核素,不是新元素,B 错误;140
59Pr 的质子数为59,核外电子数也为59,C 错误;140
59Pr 核内中子数为81,质子数=原子序数=59,D 正确。
解析:RO n -
3 中共有x 个电子,则RO n -
3 含有的质子数为x -n ,R 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a g
RO n -
3 的物质的量为
a g
(A +48)g ·mol
-1
=a
(A +48)
mol,故a g RO n -
3 中含质子的物质的
量为a (A +48) mol ×(x -n )=a
A +48
(x -n ) mol 。
5.答案:C
解析:原子包含不同元素的不同原子和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原子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其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的多样性是由构成原子的质子和中子数目引起的,故不选A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不选B ;分子或原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离子的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故选C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即只含一种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故不选D 。
6.答案:D
解析:该粒子为微观粒子,是离子,不是单质,故A 错误;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该粒子与H 的质子数不同,则不是氢的同位素,故B 错误;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而H 3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3个电子构成,故C 错误;普通H 2分子有2个原子核,而这种新粒子有3个氢原子核,比普通H 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故D 正确。
7.答案:B
解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①1
1 H 、2
1 H
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正确;②H 2O 、D 2O 是一种物质不是核素,错误;③35
17 Cl 、
3717
Cl 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正确;④金刚石、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
质,错误;⑤O 2、O 3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错误;⑥H 2是氢气分子;H +
是氢离子,错误。
8.答案:AB
解析:209
83Bi 的电子数=质子数=83,A 项错误;209
83Bi 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09-83=126,B 项错误;209
83Bi 的质量数为209,C 项正确;209
83Bi 与210
83Bi 质子数
相同,中子数不同,为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D 项正确。
9.答案:(1)质子和中子 (2)
原子质量
112
m (12
6C )
(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质量数) (4)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5)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中子数 (6)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
(7)A
Z X
解析:(1)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微粒主要是质子和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
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实际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
的值,就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则原子相对质量的计算方法是
原子质量
112m (12
6C ) 。
(3)质子、
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为1,故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之和(质量数)。
(4)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5)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中子数。
(6)原子显电中性的原因是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代数和为0。
(7)质子数为Z ,质量数
为A 的X 元素原子的组成符号是A
Z X 。
10.答案:(1)19 26 (2)AC (3)45
26 Fe 与56
26 Fe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解析:(1)45
26 Fe 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45-26=19,电子数=质子数=26。
(2)45
26
Fe 与56
26 Fe 的质子数相同,属同一元素Fe 元素,但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Fe 元素不
是一种新元素;45
26 Fe 衰变后变为质子数为24的新原子,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的范畴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