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的人才管理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高祖刘邦的人才管理术
摘要:汉高祖刘邦具有着很强的领导能力,具有领导者的素质。
他信任人才,重用人才,能充分动员他们的积极性,又能暗暗警戒和统领全局。
于是当时天下英雄豪杰都投奔到他手下,组成了最优秀的团队,并且最终打败了项羽,走向了全面的胜利道路。
刘邦也认为自己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知人善任”。
关键词:刘邦;项羽;人才管理术;知人善任;领导力
一、序论
刘邦(公元前256—195)沛郡丰邑人,是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
刘邦虽然是奠基汉朝400年历史的开国皇帝,但他的学识达不到成为官吏的标准,军事方面也不足以攻城略地,而他却具有非凡的管理人才的能力。
他将张良、韩信等当时的旷世异人杰出人才归为己有并服从于自己,并在与项羽的霸权争夺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汉王朝,登基帝位,成为汉高祖。
从本质上来讲,刘邦的雄志与计谋、忍耐心及用人术等已经胜过项羽好几倍,所以刘邦战胜项羽绝对不是偶然。
本文想介绍一下能让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夺天下的人才管理术。
二、刘邦心胸宽广招引天下人才
一般来说与刘邦相比,项羽阴险狡猾总是想方设法害人,他还生生活埋自己攻略地域中的百姓。
同时项羽往西边进攻的时候杀戮成性,咸阳秦国宫殿被他焚毁,所经过的地方都被他给破坏地惨不忍睹。
秦国百姓对他极为失望,但却因为恐惧而不敢言只好服从。
刘邦的性格中虽没有足智多谋的优秀,但是他会抓住机会,知道借助别人的力量帮助自己实现愿望。
进入咸阳的刘邦听取了张良的建议发令“废止所有残酷的秦国法令,让官吏和百姓像往常一样享受安逸的生活”。
秦国百姓欢呼雀跃,生怕刘邦无法成为秦国皇帝。
但更重要的是,刘邦、项羽二人对待人才的管理和使用的差异决定了天下争霸的胜负结局。
项羽怀疑对自己忠诚的臣子,对他们的待遇不公,继而失去了一个个人才,结局就是在斗争中败给了刘邦。
相反刘邦的部下人才济济,在他周围聚集了很多像韩信、张良、樊哙、陈平等人才,刘邦悉心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尽情发挥自身的才干。
如此可见,领导与部下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虽说是领导选人,同时部下也会选择自己的领导。
领导的自身能力就在于能否指出未来发展方向(vision)。
领导与人才会共同树立未来,齐心协力去实现这个共同的未来发展计划。
当人才碰到能够实现自身理想的领导时,就会竭尽全力去辅佐领导。
汉高祖刘邦会“人尽其才,知人善任”。
就是这一点在成就他的帝王大业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刘邦通过奖赏与官职提拔获得了部下的衷心,部下们在战场上不惜性命敢打敢拼。
领导的适当的奖赏总是会有效果。
领导也要果断分给部下权利,只有这样成就大业之日才能指日可待。
三、刘邦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
项羽与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是反秦起义军中比较有实力的强军队伍。
秦国灭亡后,其形式突变,项羽和刘邦两人展开了激烈的一统天下的霸权争夺战。
刘邦和项羽的战争持续了4—5年,共有70多场大型战争、40多场局部战争。
刘邦的军事力量逐渐衰弱,多次被项羽所打败。
刘邦在这期间也多次负伤。
项羽的军队虽然取得了众多的胜利,但是他的军队纪律混乱,他的部队所经过的地方从未停止过虐杀与掠夺。
项羽对人的疑心也重,不会用人,竟然还怀疑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范增。
范增最后无法忍受项羽,辞官归里。
公元前202年冬天,项羽军队驻扎在垓下,但那时士气削弱得差不多了。
刘邦下令大将军韩信在垓下埋伏项羽,层层包围他的军队。
项羽军中已无粮草,他三番五次想突出重围,但未能如愿。
刘邦击破项羽之后在山东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
各诸侯和将军都拥护他为皇帝。
他就是汉高祖。
与项羽相比,刘邦虽有很多不足,但他有一点比项羽强,那就是用人之道。
刘邦善于管理人才,对奖赏与官职提拔从不吝惜,旗下将帅和谋士纷纷前来投靠。
项羽虽有很多优点,但他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最后在垓下败给了刘邦,葬送在乌江。
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下,但后来帮刘邦成就了大业。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也不会一统天下。
项羽与刘邦的相反命运在于两人是如何重用韩信的。
项羽把卑贱的职位给了韩信,而刘邦封他为大将军。
野心勃勃的韩信梦想着要
成为诸侯和宰相。
所以自然会往刘邦这边靠拢,最终为刘邦平定了天下。
[1]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招来诸大臣和将帅摆宴席,询问自己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的原因。
功臣中有人说项羽猜忌贤才,厌恶有功之人,赏罚不明,得土地而不与他人分享,这就是项羽失天下的原因。
[2]
而刘邦这样说过,“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项羽用人时百般怀疑,而刘邦却用人不疑,任用后积极采纳他们的意见,所以得到了天下。
如果一个人想成功就要像刘邦一样悉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绝对不可以拒绝对
自己有用的意见。
不要害怕别人比自己优秀,能利用比自己优秀的人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
[3]
刘邦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
他的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准确认清自己的缺点,能够好好把握别人的优点。
刘邦是清醒的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4]
四、结论
刘邦特有的智谋与策略是整个事业成功的重要根本。
能够识别人才,人尽其才是领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
在这里更重要的是首先要看清人,然后是人
尽其才地善用人才。
[6]
领导并不亲自去干某些事情,如果每件事情都要由领导干的话,这种领导绝对不可能成为好领导。
一个领导要掌握自己的人才,如果让部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各自发挥自身能力的话,这个领导就算成功了。
刘邦早就知道了这重要道理,于是他成为了团队的核心人物。
综上所述,刘邦具有着很强的领导能力,具有领导者的素质。
他信任人才,重用人才,充分动员他们的积极性,又能暗暗警戒和统领全局。
于是当时天下英雄豪杰都投奔到他手下,组成了最优秀的团队,以至打败了项羽走向了胜利的道路。
刘邦也认为自己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知人善任”。
参考文献
[1]贾东荣.论刘邦的授权艺术[J].英才高职论坛,2007,(3).
[2]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 2009.
[3]易中天.刘邦用人的八个特点[N].中国邮政报, 2006年6月17日.
[4]牛廷顺.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J].人才资源开发, 2009, (7).
[5]田耕滋.论刘邦的领导艺术[J].唐都学刊,1997, (3).
[6]周大江.草莽皇帝劉邦的待人之道[J].廉政瞭望,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