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8 第6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8化学能与热能
基础巩固
1.(2016·四川成都阶段测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B.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
D.反应H2(g)+F2(g)===2HF(g) ΔH=-270 kJ·mol-1说明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解析煤燃烧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A错误;1 mol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B错误;中和热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C错误;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是放热反应,D正确。
答案 D
2.(2016·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B.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从外界获得了能量
C.SiO2常温下可以与NaOH溶液和HF溶液反应,说明其具有两性
D.反应A(g)+B(g)===2C(s)可以自发进行,则其必为放热反应
解析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很难自发进行,A错误;根据ΔG=ΔH-TΔS可知,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不一定是从外界获得了能量,B错误;SiO2常温下可以与NaOH 溶液和HF溶液反应,但二氧化硅不具有两性,C错误;反应A(g)+B(g)===2C(s)可以自发进行,由于ΔS<0,则其必为放热反应,D正确。
答案 D
3.(2016·山东淄博高三检测)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
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解析由图可知,a是没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过程,b是有催化剂参与的变化过程,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所以反应放热,C项正确。
答案 C
4.(2016·河北衡水高三检测)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
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既是吸热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C.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系数可表示分子个数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C错;1 mol CH4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才是甲烷的燃烧热,D错。
答案 B
综合提升
5.(2016·江苏无锡常镇调研一)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MgCl2制取Mg是放热过程
B.热稳定性:MgI2>MgBr2>MgCl2>MgF2
C.常温下氧化性:F2<Cl2<Br2<I2
D.由图可知此温度下MgBr2(s)与Cl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Br2(s)+Cl2(g)===MgCl2(s)+Br2(g),ΔH=-117 kJ·mol-1
解析A项分析图像可知,MgCl2的能量低于Mg与Cl2的能量之和,依据能量守恒定律知由MgCl2制取M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项,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C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单质的氧化性的顺序为:F2>Cl2>Br2>I2;D项,分析图像可知反应的焓变等于-117 kJ·mol-1。
答案 D
6.(2016·北京东城期末)常温下,1 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
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共价键H—H F—F H—F H—Cl H—I
E(kJ·mol-1) 436 157 568 432 298
A.432 kJ·mol-1>E(H—Br)>298 kJ·mol-1
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H2(g)===2H(g) ΔH=+436 kJ·mol-1
D.H2(g)+F2(g)===2HF(g)
ΔH=-25 kJ·mol-1
解析A项,F、Cl、Br、I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H—X(X=F、Cl、Br、I)键键能逐渐减小,故432 kJ·mol-1>E(H—Br)>298 kJ·mol-1;B项,H—F共价键的键能最大,故H—F键最稳定;C项,共价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故H2(g)===2H(g) ΔH=+436 kJ·mol-1;D项,反应H2(g)+F2(g)===2HF(g)的反应热ΔH=436 kJ·mol-1+157 kJ·mo l -1-2×568 kJ·mol-1=-543 kJ·mol-1。
答案 D
7.(2016·重庆模拟)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2H2(g)+2.5O2(g)===2CO2(g)+H2O(g) ΔH=-1 256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炔的燃烧热为1 256 kJ·mol-1
B.若转移10 mol电子,则消耗2.5 mol O2
C.若生成2 mol液态水,则ΔH=-2 512 kJ·mol-1
D.若形成4 mol碳氧共用电子对,则放出的热量为2 512 kJ
解析燃烧热强调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液态水,A项错误;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要放出热量,若生成2 mol液态水,则ΔH<-2 512 kJ·mol-1,C项错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4对共用电子对,当形成4 mol碳氧共用电子对时放出的热量为628 kJ,D项错误。
答案 B
8.(2016·宁夏银川模拟)利用含碳化合物合成新燃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法,已知CO(g)+2H2(g) ƒCH3OH(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情况。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91 kJ·mol-1
B.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ΔH变小
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
D.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则ΔH增大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 错误,C正确;加入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对反应热无影响,B错误;生成液态CH3OH释放的热量更多,ΔH更小,D错误。
答案 C
9.(2016·江苏高三检测)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B.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C.由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 解析A项,正确。
B项,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也放出热量,所以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正确。
C项,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故正确。
D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燃料的化学计量数是1,故错误。
答案 D
10.(2016·北京东城检测)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①I2(g)+H2(g) ƒ2HI(g) ΔH=-9.48 kJ·mol-1
②I2(s)+H2(g) ƒ2HI(g) ΔH=+26.48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产物比②的产物稳定
B.I2(s)===I2(g) ΔH=+17.00 kJ·mol-1
C.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1 mol I2(g)中通入1 mol H2(g),发生反应时放热9.48 kJ
解析将反应②看作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个过程是I2(s)===I2(g),第二个过程是反应①,由①、②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可知I2(s)===I2(g) ΔH=+35.96 kJ·mol-1,所以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
D项,H2(g)和I2(g)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二者实际反应量均小于1 mol,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9.48 kJ。
答案 C
11.(2016·山东潍坊高三检测)(1)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
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①1
4
CaSO4(s)+CO(g) ƒ
1
4
CaS(s)+CO2(g)
ΔH1=-47.3 kJ·mol-1
②CaSO4(s)+CO(g) ƒCaO(s)+CO2(g)+SO2(g) ΔH2=+210.5 kJ·mol-1
③CO(g) ƒ1
2
C(s)+
1
2
CO2(g)
ΔH3=-86.2 kJ·mol-1
反应2CaSO4(s)+7CO(g) ƒCaS(s)+CaO(s)+6CO2(g)+C(s)+SO2(g)的ΔH=
________(用ΔH1、ΔH2和ΔH3)表示)。
(2)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反应Ⅰ:2NH3(l)+H2O(l)+CO2(g) ƒ (NH4)2CO3(aq) ΔH1
反应Ⅱ:NH3(l)+H2O(l)+CO2(g) ƒNH4HCO3(aq) ΔH2
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 ƒ2NH4HCO3(aq) ΔH3
ΔH3与ΔH1、ΔH2之间的关系是ΔH3=________。
(3)已知:温度过高时,WO2(s)转变为WO2(g):
WO2(s)+2H2(g) ƒW(s)+2H2O(g) ΔH=+66.0 kJ·mol-1
WO2(g)+2H2(g) ƒW(s)+2H2O(g) ΔH=-137.9 kJ·mol-1
则WO2(s) ƒWO2(g)的ΔH=________。
答案(1)4ΔH1+ΔH2+2ΔH3(2)2ΔH2-ΔH1(3)+203.9 kJ·mol-1
体验高考
12.(2015·北京卷)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
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
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2的HI层。
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
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
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
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2-4)=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Ⅱ:2H2SO4(l)===2SO2(g)+O2(g)+2H2O(g) ΔH=+550 kJ·mol-1
它由两步反应组成:
ⅰ.H2SO4(l)===SO3(g)+H2O(g) ΔH=+177 kJ·mol-1;
ⅱ.SO3(g)分解。
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
如图表示L一定时,ⅱ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仔细观察题图可知,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2)①溶液分为两层,说明溶液的密度肯定存在差异,a正确;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互溶,b错误;依题意,I2在HI层中的浓度比在H2SO4层中的高,说明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
液中易溶,c正确。
②I2在HI溶液中的浓度大于在H2SO4溶液中的浓度,故溶液颜色前者较深,可用观察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辨别两层溶液。
③H2SO4层含有少量HI,故c(H
+)∶c(SO2-
4)>2。
(3)根据盖斯定律可得,2SO3(g)===2SO2(g)+O2(g)的ΔH=+550 kJ·mol-
1-2×(+177 kJ·mol-1)=+196 kJ·mol-1,故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SO
3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SO3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X代表的物理量是压强,曲线L1对应的温度比L2低。
答案(1)SO2+I2+2H2O===H2SO4+2HI
(2)①a、c ②观察颜色,颜色深的是HI层,颜色浅的是H2SO4层③H2SO4层中含有少量HI
(3)①压强②L1<L2,SO3(g)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SO3(g) ƒ
2SO2(g)+O2(g) ΔH=
+196 kJ·mol-1,当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