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名师课件 湘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百千米的地带
海啸、风暴潮等
北半球中低纬 度灾害带
北纬20°~ 50°的环球自
然灾害带
地震、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水旱灾 害、风暴潮灾害、台
风灾害
5.人类不合理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生态 破坏
土壤侵蚀、土地沙 加剧了洪水、风沙、干旱、
化、森林枯竭、草 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度
地质 灾害
多发的原因
特点
分布
滑坡 和泥 石流 灾害
山地面积广,山高沟 深,地势陡峻,地质 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 相对松软,夏季多暴
雨等
分布广泛, 类型齐全, 暴发频繁,
规模巨大
主要发生在我国的 山区,特别是西南 地区,在地域上有 广泛和相对集中的
分布特点
[方法技巧]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分析思路 (1)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①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枚岩、片麻岩等, 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 ②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往往会造成顺岩层滑坡 的现象。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
重难提示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重点)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 过程。(重点) 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重 点) 4.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重点) 5.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重点)
考点一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2015·高考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 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 图(图 2)。
图1
图2
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
然灾害。
解析:“蓉欧快铁”途经较高纬度地区、干旱地区和季风气 候区的山区,沿途气候多变,自然灾害种类多,不同的地区 灾害类型不同,要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多风沙;季风气候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 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2.(2016·湖北武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到武汉去看海。”是 人们对武汉 6、7 月份暴雨过后的一种调侃。右图是武汉某 处暴雨过后的景象。 试分析上述景象产生的地理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城市内涝是我国城市发展 面临的问题之一,成因主要是气候、地形及城市化造成的排 水不畅等。 答案:武汉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7 月份正值长江中下游 梅雨天气,降水持续时间长,且多暴雨;市内很多地区地势 低平,容易积水;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大,地表积水不易下渗; 城市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水,积水成涝。
2.洪涝灾害 (1)特点: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南方 多于北方。
(3)危害对 冲工 击农 社业 会各 ,部 造门 成造 严成 重直 的接 生破 态坏 恶和 化经济损失 (4)分布:多分布于东部季风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 原为多发区。
3.寒潮 (1)源地:北冰洋地区、西伯利亚北部。 (2)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 围广。 (3)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 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4)时空分布:发生于秋末或冬末春初,影响我国除云南、 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外的大部分地区。
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大体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 灾害和生物灾害四类。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对比如下:
类型
成因
干旱
长期降水 偏少或无
降水
危害
农作物、林木 干枯死亡;河 湖干涸、用水 困难;局部地
区社会动荡
分布
全球干旱、半 干旱地区,季 风气候区;非 洲、印度、中
国多发
海岸
2.地质灾害
类型
概念
危害
分布
地震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 然发生破裂,内能强烈
释放,引起地面震动
摧毁建筑, 造成人员伤 亡,危害最
严重
板块交界地带, 如环太平洋地
震带和地中 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 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
顺坡下滑的现象
毁坏或掩埋 农田、建筑
物、道路
而形成巨大波浪
日本、智利及东南亚 等一些环太平洋地区
4.生物灾害 分为农林牧生物灾害及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其成因与作物 所处环境有关,常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 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
[拓展延伸]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灾害带
环太平洋 灾害带
分布
主要自然灾害
环太平洋沿岸,宽 地震、火山、台风、
内陆
(3)危害:造成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经济损失较大。
(4)登陆路径
[方法技巧]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
(2)空间分布规律
1.(2015·高考全国卷Ⅰ,T43) 图 1 示意某地区地形及 M 城位置,图 2 示意 M 城年内各月 气温与降水量。2011 年,该地区 9、10 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 M 城被水淹 80 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原退化
和成灾强度
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气象灾害加 剧;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
系统;影响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
臭氧层耗竭
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加, 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
传染病发病率增加
生物多样性减少
瓦解人类生存的基础
人类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过量开 采、矿区采空
工程活动
工程建设挖高 填低
大型水库蓄水,水 文地质环境改变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2)分析近 60 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 因。
解析:(1)年内分布特征可以从图中得出答案,注意分布类 问题描述时要先“总”后“分”。(2)成灾是说“造成的灾 害”,成灾次数多,说明损失大,可以结合材料中土地利用 方式的变化和抗灾能力解答。 答案:(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 4~10 月,其他月份无 雹灾);主要集中在 5~9 月;8 月最多。 (2) 冰 雹 对 种 植 业 的 危 害 大 于 畜 牧 业 ; 该 区 种 植 业 面 积 增 大。
1.(2016·浙江六校联考)读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 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 26.5 ℃等温线;括号内 数值表示影响次数),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气象灾害产生的源地和季节。 (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次数更多的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解析:第(1)题,该气象灾害为热带气旋,发生在夏、秋季 节的热带海域。第(2)题,热带气旋在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 流的影响下向偏西方向移动。第(3)题,据图可分析出该气 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答案:(1)热带海域。 夏、秋季。 (2)该气象灾害生成后,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向 偏西方向移动。 (3)广泛性和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③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降低了黏聚力, 所以在大雨后和地下水丰富地区容易发生滑坡。 此外,风化作用、人为因素和地震等也会促使滑坡发生。 (2)造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 ①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 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②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 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 ③在中、上游地区有暴雨或冰雪大量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 成补给水源。 此外,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 暴发。
类型
成因
洪
洪 水 灾 害
暴雨、冰雪融化以 及水利工程失事等 原因引起江河湖泊 水量迅猛增加,冲
垮河道、堤坝
涝
雨 大雨、暴雨或持 涝 续降雨等使低洼 灾 地区淹没、渍水 害
危害
危害农作物; 破坏房屋、建 筑及各种设施 等;造成人员
伤亡
分布
陆地沿河、 沿湖、沿海 地区;南亚、 东南亚、中
国多发
农作物减产、 陆地沿河、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表沉降、塌 陷、地裂缝等
人工边坡出现 崩塌、滑坡等
诱发地震
[拓展延伸] 合理的人类活动利于自然灾害的防御
人类活动
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 耕还草等
制定减灾规划和防灾法 律,进行减灾教育等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减少局部地区旱涝灾害、 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 成的损失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及对灾 情的“放大”和“缩小”,即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种类、频 率和受灾强度,分析某自然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和防御措施 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二 我国的气象灾害
1.干旱灾害 (1)特点: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抑制农作物生长,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地表径流减少,水上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减 (3)危 害引起少饥,荒饮、水难困民难潮等社会问题和火灾、土地退化 等生态问题 (4)分布 ①主要集中于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活动集中的东部季风气 候区。 ②华北、东北地区:春旱、春夏连旱;长江以南地区:伏旱; 西南地区:冬春连旱。
考点三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与生物灾害
1.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质 灾害
多发的原因
特点
分布
地震 灾害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 和太平洋板块交界 地带,又处于亚欧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挤压碰撞带的边界
范围广、 频度高、 强度大、 震源浅、 烈度较高
遵循活动性断裂带 的分布,主要有青 藏、新疆、华北和 台湾四个多发地区
山区
泥 石 流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 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
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阻塞江河、 摧毁建筑, 破坏森林、 农田和道路
山区
3.海洋灾害
类型
成因
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 风暴潮 等大气运动引起海面异
常升降
分布
孟加拉国、日本、美 国和荷兰等国家
海啸
由海底突然变动(如海底 地震、海底火山爆发等) 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
3.(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 天气多发地区,但近 60 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 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 1950~ 2011 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分析 M 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解析:M 城地处东南亚湄南河的河口附近,其水患严重的自 然原因需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 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大;河流上 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 水位高;M 城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 度慢;河口处河水经常受到海潮顶托,洪水下泄不畅。 答案:M 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 集到 M 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 托,下泄缓慢。
绝收;破坏农 沿湖、沿海
业生产以及其 地区;南亚、
他产业的正常 东南亚、中
发展
国多发
类型 成因
热带气 旋
发生在热 带海洋上 的空气涡
旋
危害
形成狂风、暴 雨、风暴潮、 洪涝,造成陆 地生产、生活 设施损毁,海 难事故和人员
伤亡
分布
孟加拉湾北部 及沿海地区, 我国东南沿海、 日本和东南亚 国家,加勒比 海和美国东部
[拓展延伸]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是该地区地质、地貌、气候、人类 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如下所示:
2.我国主要的生物灾害
1.(2015·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 年 1 月 23 日 24 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 8.0 级以上 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 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 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 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 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1.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的分布。 2.掌握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 危害及防御措施。 3.掌握并分析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 御措施。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
4.掌握并分析台风、寒潮、干旱等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 御措施。 5.掌握并分析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6.了解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掌握自然 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的应急措施。
4.台风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至少在26 ℃以上) (1)形成条件动水力汽条条件件::垂源直源方不向断上的空充气沛强的烈水辐汽合上升,水
平方向上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时间: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多(夏 (2)时空特点空秋 间:季东节南)沿海,势力强时也影响到北方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