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3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 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 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 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 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 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恒星加以说明的?说明时运用 了哪些说明方法?
是从恒星的密度和体积、有无伴侣、亮 度的稳定性、旋转情况、光彩变化、年 龄等七个方面对恒星加以说明的。作者 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 别等说明方法,语言生动有趣,给人以 深刻的印象。
写法指导
在《宇宙的边疆》一文中,作者善于运用拟人的手法。如 文中“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 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形象贴切, 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想象到这些星系的存在状态。再如 “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召唤”一 词,贴切地表达出了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母 亲一样,在呼唤她的子女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她。
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谢谢!
科学家、科普作家,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 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主持过 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 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 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有《宇宙联结》《宇宙》《布 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 亿计的星球》等
1.文章开头的两段题记有什么含意?作用是什么?
[提示]结合语段及文章 内容分析其含意,探讨其 作用时,要着重从内容和 结构两方面考虑,找出题 记与下文的联系。
帕斯卡的话暗示着作者的探究源于这种意识,一种自 我要求和激励,而不是居功,从而去探索更多的人类所 不知道的东西。赫胥黎的话认为自己虽然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但在真理面前,还是显得特别渺小,没有什么值 得夸耀的。这两段题记,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 文说明对象;同时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较好地说明 了文章的写作意图以及宇宙的无边与浩渺。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 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这是锤炼语 言、把语言写生动的又一重要方法。拟人的运用形式,主 要有以下几种: 1.把动物拟人化。如:“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 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些句子,把海底的 动物比拟成活生生的人,既突出了它们的特点,又让人感 到亲切、有趣。
讨论探究
3.“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 “弱小的浅蓝色星球”指什么?
这里指地球。这里配合电视画面,介绍地球与人类的 关系,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这里作者将了解宇宙 知识称为“漫游”,比喻贴切。将庞大的地球称为“弱 小的浅蓝色星球”,第一,衬托宇宙的无边无际;第 二,这是站在宇宙的角度看地球。
2.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 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①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 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 梳理。②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 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 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2.把植物拟人化。如:“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 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它们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 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作者把杨梅树比拟 成人,生动地描写出了春天的杨梅树生机盎然的可爱 形象。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如:“我走向船头,迎着猛烈的 海风,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 欢乐的歌。”这里把“浪花”人格化,充分表达出“我” 此时喜悦的心情。
写作背景
1976年的夏秋,卡尔·萨根作为“海盗”号着陆舱的解说 员,第一次随人类的宇宙飞船着陆在另外一个行星上,全 球为之喝彩。为此,他和“海盗”号资料分析及探索计划处 处长一起制作科教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 方式传播科学知识。这部电视片创造了美国公众电视网最 高收视率,60多个国家2亿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同时, 他还出版了与电视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
(观点一)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 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 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对宇宙的说明,反而使介绍更 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观点二)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正是本文 的一大特色。作者的议论和抒情很多,但并没有冲淡说明的文 字,而是和说明契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 这样不仅能感染读者,还能启发读者思考。
6.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何在?
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 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 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 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 气和斗志。
7.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却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样 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提示] 这是一篇电 视片的解说词,有它 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议论和抒情往往能起 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堂练笔 请用拟人的手法,写一段 文字,描绘春雨飘落村庄 的情景,要求150字左右。
范文示例
这时候,雨滴调皮地从天空跃下,轻轻落在雨伞上,发出 银铃般的欢笑声。路边的小花,欢快地昂起小脑袋,想把这些 调皮的孩子留下做客;田野里的嫩苗,张着大大的嘴巴,贪婪 地吮吸着雨滴的香甜,就像是一群饥渴的孩子;路边的大树, 沐浴在风雨中,显得极为惬意。风姑娘忙得不可开交,她温柔 地呼喊着:“下雨啦,下雨啦——”不一会儿,这个小村庄热闹 起来了。
文体知识
解说词: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 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 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 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 份、所做出的贡献(成绩)、社会对他 (她)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 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 行说明。
整体感知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请归纳一下每个部 分的主要内容。
13.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科普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理清文章结构 2.学会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筛选、提取重要信息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4.领悟文中蕴涵的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基础知识
姓名 生卒年
国别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 1934—1996
美国
相关 材料
从说明顺序上看,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 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 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 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 类的家园。
2.课文题目为“宇宙的边疆”,而宇宙是无穷的,文题 是否矛盾?从文中找出依据。
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 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 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 至今仍是天文之谜,因此,文题“宇宙的边疆”仅指பைடு நூலகம்前 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