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卷D卷 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卷D 卷 附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 B.生理 C.刺激 D.认知
2、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l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l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l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l00
4、小学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练习 D.示范
5、小刚一到数学考试就特别紧张,一发下试卷就手心出汗,甚至胃疼,觉得考不好就证明自己无能,今后一辈子就完了,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小刚的这种表现最有可能是( )。

A.焦虑症状 B.恐怖症状 C.强迫症状 D.抑郁症状
6、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

A.制约与促进 B.共性与个性 C.影响与干涉 D.培养与推动
7、“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

A.教学科目 B.社会改造 C.经验获得 D.预期学习效果
8、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来看,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具有( )。

A .层次性 B .等量性 C .等价性 D .主次性 9、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

该过程称为( )。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10、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一研究问题——提出假设一一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理解问题一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一一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检查假设 11、对不听话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

A.倾听心事
B.端正态度
C.情绪疏导
D.侮辱打骂 12、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注重( )。

A 学生自主
B 教师主导
C 教学相长
D 因材施教
13、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
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

A.故事导入
B.情境导入
C.悬念导入
C.直接导入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5、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体现少先队活动的( )。

A.
创造性 B.组织性
C.自主性
D.兴趣性
16、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17、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 )。

A.美好思想教育
B.五讲四美教育
C.美好生活教育
D.审美教育
18、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这是( )的理论。

A.罗杰斯
B.班杜拉
C.奥苏伯尔
D.阿特金森
19、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 、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 、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 、课程主体、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20、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 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这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

A 在线课堂
B 网络课堂
C 虚拟课堂
D 翻转课堂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2、遗忘有哪几种理论解释。

3、简述访谈法的基本步骤。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在《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与小稻秧争夺营养的杂草在除草剂的作用下,“有气无力的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上课时,于老师问学生:“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小鹏举手站起来后,声音洪亮而又流利的读完了。

于老师笑了笑说“你没完,要么你的抗药性太强,要么这除草剂是伪劣产品。

来,我再给你喷洒点。

”说完,用手比划着朝小鹏“嗤嗤”地喷了几下。

学生大笑起来,小鹏心领神会,耷拉着脑袋缓慢而小声的又读了一遍“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

”于老师说,好,掌声鼓励,这才是“有气无力””。

问题:
(1)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中于老师的教学行为。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

2、上课前,徐老师刚走到教室门口,冷不防从教室里飞出一个足球,正好从徐老师头上 擦过,同学们一下子惊呆了,心想:这下可闯了大祸!可是事件的发展却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徐老师并没有严厉斥责踢球的同学,而是从容地回过身,捡起足球,微笑着走上讲台, 说:“好厉害
的一脚,踢个正着,得分!不过要想练好射门功夫,还是到操场上练吧。

如果以后还有人在教室里碭足球,我就会出示红牌,将他罚出教室!”听了徐老师的话,那位踢球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其他同学会意地笑了。

紧张的气氛一下得到了缓和。

同学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开始上课了。

问题:
(1)请评析徐老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

(2)试说明教师处理突发事件应注意哪些方面。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海底世界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海面以下几十米,最强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优路网校水鱼在游动,海底是否是没有一点儿声音的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的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像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大约有三万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速度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贝类自己不能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海底有高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Péng pài shuò qiè suō lǚ Zǎo wēi yùn cáng 澎 湃 烁 窃 梭旅 藻 微 蕴 藏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
问题(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问题(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解析】B。

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3、A
4、C
5、A
6、A
7、D
8、C
9、A
10、A
11、D
12、D
13、【解析】C。

题干中老师不断通过提问的方式,借生日能“借”吗?进行设疑,制造悬念,以引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

14、B
15、C
16、【解析】A。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7、【答案】D。

专家解析: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

18、D
19、A
20、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加涅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如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

(3)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

(5)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2、答案如下:
不同的心理流派对遗忘原因的解释也是不同的,产生了不同的学说:
(1)以巴甫洛夫为代表的记忆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以詹金斯和达伦巴希为代表的干扰抑制说主张: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而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3)奥苏贝尔提出来同化说,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4)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就是动机说的体现。

(5)提取失败说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因为于失去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因此,在记忆材料时,我们尽量多地记住材料的其他线索,会帮助我们在需要时较容易地提取。

3、答案如下:
访谈法的基本步骤:①设计访谈提纲;②恰当进行提问;③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④适当地作出回应;⑤及时作好访谈记录,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解析]材料中余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学习。

具体分析如下:
①余老师的教学行为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材料中余老师在上课时让学生读一读杂草的话,并和学生讨论。

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②于老师的教学行为调动了学习的学习兴趣。

材料中余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气无力”的意思,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来引导,从而学生能够心领神会,而且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达到了让学生理解的目的。

③于老师的教学行为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材料中,余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弓|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

(2)[解析]对“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理解,具体分析如下:
①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现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材料中,余老师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②教学是一门艺术,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中要让课堂充满活力,提升师生的生命力。

材料中,余老师并没有只过于重视学生的训练,让学生做练习,而是重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尊重学生
的判断,重视学生的知识经验,从而实现了在课堂中生命的发展。

③教学是一门艺术,表现在教师要用语言举止,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材料中,余老师在课堂中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感染学生,有举止有风度,从而深深地感染学生。

综上所述,教师在应该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

2、答案如下:
(1)面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徐老师充分发挥了他的教育机智,采用了幽默调侃的方式进行了艺术的处理。

徐老师并没有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对在教室里踢球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也没有采用视若无睹的方式进行冷处理,而是采取调侃的方式,幽默地“夸奖”该生“好厉害的一脚,踢个正着”“得分”;并在“夸奖”的同时,委婉地告诫学生“要想练好射门功夫,还是到操场上练”,幽默地警告全班同学下次再有人在教室里踢球就“出示红牌”“罚出教室”。

徐老师这种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轻松地化解课堂突发事件的同时,还调动了课堂气氛,这种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是值得提倡的。

(2)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指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

这类事件不同于一般的问题行为,常常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危害较大。

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控制教学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①教师在处理方式和方法上要灵活机动;②采取的手段要尽量多样化;③教师的语言运用要恰当;④课下处理要即时到位。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写作特点: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通过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写作方法,细致有序地描写了海底世界。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查字典理解注音字的含义,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等词语造句,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讨论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3.设计题目 1: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澎湃”、“蕴藏”造句。

设计意图:通过造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本课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写话。

设计题目 2:让学生按照语文小组的形式讨论第二段和第三段围绕哪些中心句展开的,分别写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文章的核心段落,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表达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掌握了文章的核心内容。

设计题目 3: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你所知道的海底生物有哪些呢,课后搜集一些你海洋的资料,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海底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海底生物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并体会到跟大家分享自己成果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