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二物理 苏科版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山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物理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A.2um B.2cm C.2mm D.2dm
2.声音往铁、空气和水中传播的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A.水、铁、空气B.空气、水、铁
C.铁、水、空气D.水、空气、铁
3.下列现象的发生,需要吸热的是
A.夏天早晨,树叶上出现露珠B.严冬,玻璃窗内结了一层冰花
C.早晨,室外大雾弥漫D.酒精擦在皮肤上,马上就干了
4.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主要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5.关于0℃的水和0℃的冰相比较,两者的温度应该
A.0℃的冰温度低一些B.0℃的水温度低一些
C.相同D.物态不同,无法比较
6.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经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被人耳所听见,其原因是超声波的
A.速度太快B.频率太高C.响度太小D.振幅太小
7.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由于估计值不同而产生的误差B.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C.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D.减小由于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8.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2:3,路程之比为3:1,则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A.2:3 B.3:l C.2:9 D.9:2
9.如图所示,是我们从水面上方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10.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为此,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市区禁止机动车呜号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11.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时针和分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A.3时40分
B.4时20分
C.8时20分
D.8时40分
12.如图所示,小华坐在甲火车某节车厢的窗旁.突然,小华发现窗外车道上的火车乙向西运动起来,关于火车甲、乙可能的运动状态的猜测中,不可能
...的是
A.甲车静止,乙车向西运动
B.甲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乙车静止,甲车向西运动
D.甲、乙均向西运动,但乙车更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l 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把蜡烛火焰放在发声的喇叭前面会晃动,表明声音具有.
14.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宵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15.妈妈炒菜时,正准备向已经预热的锅内倒油,在旁边帮忙的张伟同学不小心在锅里滴了几滴水,他看到小水珠落到锅底很快就不见了.小水珠在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这个过程是热的(填“吸”或“放”).当妈妈把油倒入锅内后,却不见油冒气泡,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填“高”或“低”).
16.如下左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精密一些;就测量的方法而言,刻度尺放置不正确.使用正确测量方法所测得的木块边长是cm.
17.如上右图是小明在商场乘电上楼.以她所接触处的扶手为参照物,她是的,以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
I 8.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使水温下降.冬天
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19.如右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
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
形成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一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像(填“实”或“虚”).
20.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方向朝东的水平涵洞中去,某同学设计安装了一块能够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射向水平地面,如图所
示,图中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a应为度;午后,
随着太阳西斜,a角应适当(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三、作图、实验、简答(第21、22、23题各2分,第24题3分,第27题4分,第25题5分,第26、28题各6分,共30分)
21.(2分)平面镜反射光的方向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上作出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的大小.22.(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23.(2分)画出光线L1、L2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4.(3分)如圈是一个水循环的模拟装置.加热烧瓶内水(烧瓶里的水当作地球表面的水源)使有充足的蒸气不断从弯管出来,进入放着冰块的金属盘(金属盘当作高空的冷空气)和放在桌面的托盘(当作地面)之间,水蒸气在金属盘底凝结成水
并降落到托盘内.
(1)请写出上文所反映的两种物态变化:、.
(2)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约用水措施:
.
25.(5分)如下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时的位置放置简图,其中F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小华通过实验得到一些规律,现请你帮她填写完整:
①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大的像,物体应该放在图中的点;
②当像和物体在同一侧时,物体放在图中的点;
③物体从b点沿主轴移到d点,物体的像将变(填“大”或“小”);
④当物体放在a点时,遮去凸透镜的上面一半,则物体像的大小将;
⑤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出现一个缩小的像时,测得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则当
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时( )
A.光屏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放大的像B.光屏上可能不会出现像
C.光屏上可能会出现一个缩小的像D.都有可能
26.(6分)某校初二(1)班的同学进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2)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请你在下面空白处,设计一张记录数据的表格.
27.(4分)下列两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如图甲是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如图乙是改变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
图甲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音调与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图乙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28.(6分)小兰想知道沸腾过程的特点,她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探究过程:A.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到水温度降到90℃左右为止,B.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C.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D.水温度升到90℃左右,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度,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4分钟.请完成以下问题:
(1)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操作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2)装置图中的两个错误是,.
(3)就本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问题:,改进:.
四、计算题(每题4分,共8分)
要求:①写出计算公式、必要的说明和推理;②带单位计算
29.(4分)一个人站在峡谷中大声呼喊后听到了回声,他是在声音发出后3s听到回声的,问反射声音的峭壁离发声的人多远?(当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0.(4分)下表是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动时刻表的一部分:
根据该列车运动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如果列车在苏州到常州路段上的平均速度是100km/h,则列车在常州火车站的“到
站时间”应该是什么时刻?
五、应用与设计(第3l题4分,第32题2分,第33题4分,第34题2分,第35题5分,共17分)
31.(4分)火车、飞机、赛车在启动或制动过程中的运动通常是变速直线运动.人们设法测得了飞机在启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下表所示:
飞机在启动过程中各时刻的速度(从飞机启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
请你认真分析上述表格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完成下列要求:(1)飞机在启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可概括为.(2)如果要引入一个物理量来反映这类运动的共同特点,这个物理量应如何定义? .32.(2分)小明同学到市科技馆参观纳米材料展.当她走进“怪镜”展室时,看到室内充满了“水蒸气”,墙上挂着一面看似普通的平面镜,她走近平面镜中央,惊讶建发现镜子的左半部布满小水珠,而右半部却几乎没有水珠,如图所示.经讲解员介绍,原来“怪镜”的右半边是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材料好神奇呀!”图中涉及
到了许多的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条:
(1) ;
(2) .
33.(4分)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
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记时开始时,即t=0时,甲的速度是
m/s,乙的速度是m/s.
(2)甲物体做的是运动;
(3)从记时开始到第3s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较长(填“甲”或“乙”).34.(2分)常用温度计‘中所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甲苯等,这些液体的有关属性见下表.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银可用来制作量程为一40℃~60℃的寒暑表
B.酒精可用来制作量程为一20℃~100℃的温度计
C.甲苯可用来制作量程为一40℃~60℃的寒暑表
D.水银可用来制作能测任何一种金属熔点的温度计
35.(5分)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模拟近视眼”的实验探究.
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所示,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填“前方”或“后方”).
(3)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应是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