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琼长沙窑莲花纹饰的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玉琼长沙窑莲花纹饰的美学
一、陶瓷莲花纹饰的历史
莲花作为陶瓷纹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莲花瓣纹饰的陶器。

春秋战国时期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中也不乏莲花瓣纹饰的器皿,而且造型考究规整,纹饰清晰明确。

到了东汉早期,佛教传入中国后,传统的莲花纹样因其在佛教中被赋予更多特殊含义而盛行。

青釉褐绿彩莲花纹碗
莲花纹饰作为佛在人间的圣花大量出现于各种器物之上。

魏、晋、南北朝佛教广泛传播,莲花更是与佛教艺术结伴而行,尤其是陶瓷器与莲花艺术表现已呈规范化格局,广泛而普及。

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特别是盛唐时期经济发达、社会开放、佛教普及,莲花纹饰渐渐被削弱宗教内涵,多了几分生活气息。

莲花纹饰在一切文化艺术领域里广泛地渗透与发展,慢慢变为中国本土的一种特色艺术纹样。

进入宋代后,佛教世俗化,莲花更是成为一种优美的装饰题材。

而元代的莲花图像则更为有力,体现了元代艺术家的粗犷豪迈。

明代的莲花图像则回归装饰性特征,缠枝莲纹十分优美。

二、长沙窑莲花纹饰产生的时代原因
长沙窑瓷器的装饰技法最为出彩的有四种,其中以釉下彩最为闻名。

釉下彩绘乃是千年前就诞生的一门技艺,也是长沙窑鼎盛时期的杰作。

釉下彩是在生坯、经素烧坯胎或釉胎上,饰纹加彩、罩釉,经一千三百摄氏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

彩绘的形式也并非单一,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直接上色,利用色彩勾勒图案,随后上釉。

第二种,先刻后上色,即利用工具在胎上刻好图案,然后施加色彩,最后上釉。

而完成了这一步后,这些半成品又会被送入窑中,再利用绝妙的火候进行烧制,最终成为上等的长沙窑瓷器。

长沙窑中的莲花纹饰瓷器主要为釉下彩工艺;也有少量在坯体上采用雕刻和绘画兼并手法:先将花纹的轮廓刻好,再在其内上色。

如此一来,不仅纹饰更加精致,而且呈现的效果也更加独特。

从釉下彩的设
色特点,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釉下褐彩斑点图案。

一般包含两种釉,即褐斑色釉与白釉或者褐斑色釉与青釉。

先局部利用褐斑色釉绘图,再整体上青釉或者白釉。

之后,将半成品放入窑中,以稳定的高温进行烧制,制成后成品釉面平滑富有光泽,且斑点不会脱落;
2.釉下绿色斑点。

一般使用单一绿色料,也有用褐、绿、黑组成三彩,在胎上用斑点绘成斜方、四方、六方、环形、菱形等各种图案,再施盖青黄釉色,烧后色调极为协调;
3.釉下绿彩。

绿彩主要是利用金属铜发色制成,且在钩花过程中较为随意,后上透明釉,成品主要给人以淡雅柔和之感 ;
4.釉下褐绿彩绘。

这类陶瓷多运用褐、绿色料在瓷胎上绘画莲荷题材的吉祥纹样,形态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写实莲花
长沙窑莲花纹饰同一般莲花作品所呈现的形态有所不同,受到出产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色彩的影响,它更具有自然的野性,也不失自身高洁的品性。

这主要得益于人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但长沙窑莲花纹的造型绝非是对自然界莲花的单纯复制,它在原有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加入人文的手法,对其进行提炼、放大等,使得笔下莲花更具有特点。

也就是说,该纹饰的用笔并非写实,而是写意。

莲荷是湘楚之地十分平常的景物,工匠们绘制时随手拈来,用笔简练概括,自然洒脱,使得瓷器变得生动而有趣。

这既刻画了千年前这片土地的自然风光,又体现了手艺人独特的智慧与对生活以及自然的感悟,是一种至纯至真的美,充满民间特色。

三、长沙窑莲花纹饰的审美特征
长沙窑釉下彩莲花纹饰的瓷器中,既有青幽的釉下青花,也有鲜艳的釉里红彩瓷,充满艺术的表现力与想象力,体现着对人对自然的膜拜。

工匠们通过对自然界这一常见物的描绘,表现出它本身的美感,给瓷器使用者以美的享受。

绘有莲花纹饰的陶瓷,不仅数量多、形象美,且富有生命力及文化内涵。

1. 造型与构图
长沙窑瓷器上的莲花种类十分丰富,除写意的莲花,也会有一些写实的莲花。

而这些形态不一的褐绿彩莲花纹样通常分布在瓷器的腹部,若是碗碟状,则分布在底部。

长沙窑手执瓷壶上的莲花正是这种造型,由两片荷叶夹着一两支盛开或含苞待放的荷花,由立体变成平面,可见当时这些莲花就是用于供养的,吸收了佛教艺术的表现手法(至少是受此影响颇深)。

它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现实,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很好佐证。

写实莲花
古陶瓷工匠们既可以将莲花作为主要的图案描绘在陶瓷主题画面之中以表达主题思想,又可以作为从属纹饰装饰在器物的口沿之下、底足之上、颈部、肩部画面之中。

目前发现的陶瓷中较为常见的是与飞龙、舞凤、游鱼、飞鸟、仙人、童子、山水、花石等纹饰共生共用,兼容并蓄,相辅相成。

其中最广泛的形式莫过于缠枝莲花,既可以作为主题纹饰,又可以作为印莲、覆莲、变形莲的辅助纹饰加以应用。

2. 莲花纹饰的笔墨技法
长沙窑陶瓷的莲花纹装饰常用两种笔墨线条来表现,即柔线式、几何式。

其中,柔线式是基础,一笔一画皆不拖泥带水,勾线平稳而有劲。

通过对现有长沙窑陶瓷的资料分析,其莲花纹装饰所用线条中,一般柔线式的线条多以铜绿色或铜红色为主,少量呈褐色; 笔画刚柔相济,多用于没骨画法,曲折粗细随器形而变,画风柔韧沉着。

笔墨技法
除此以外,长沙窑的另一特色即是采用抽象式的几何线条进行绘图,而所绘图案基本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采用连珠纹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组合成三角、圆形等图案,与锦缎十分相像;第二种类型则是条纹或者线,其中条纹是直的,而线则呈现放射状;第三种类型则是由形状不一的线条组成,图案类似行云流水、水草莲花,这些线条灵动自然,给人喜悦活泼、执着上进的感觉,同时又不失艺术的美感。

此类抽象式的几何图案,主要是为了迎合伊斯兰教徒的需求。

长沙窑经营理念先进,窑工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瓷器,瓷器也常会出口。

其中,圆斑点卷云莲花图案大罐以其精心的设计、精美的绘
图、大气的风格成为同一时期瓷器作品的佼佼者,它融合了外来文化特点,富有浓浓的宗教色彩。

几何线构成的纹饰一般属于图案纹,是一种抽象纹饰,它对于各种类型瓷器的造型有着极好的适应性和美化作用。

青釉褐绿彩莲瓣纹碗
3. 莲花纹饰的象征与寓意
莲花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它是佛教教义最直接的体现,是纯洁雅致的代名词。

长沙窑热衷莲花纹饰,也体现了当地文化的佛教色彩。

长沙窑的模印贴花不仅有莲花造型,还有稚子形象。

纹饰画的是憨态可掬的孩童手持一枝怒放飘舞的莲花,孩童腰围肚兜、健步如飞,臂间飘着彩带,有一种虎虎生威的既视感。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哪吒三太子形象:下颚微扬,眼神有一丝丝的傲慢,却又不失孩童的天真烂漫。

这一画面是那个时代孩童的真实写照,它也是艺术与生活的美妙融合,充满童趣,为后世婴戏图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除此以外,莲花多莲子,且其各个部分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它也被视作为人丁兴旺、家道繁荣的象征。

画面是“莲下贵子”,取其谐音“连下(生) 贵子”,恰恰迎合了中国民间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

稚子形象
长沙窑出土的壶、碗等瓷器上的荷莲图像都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亮丽姿容,美艳动人、尽展风流。

长沙窑的陶瓷器虽不是什么出身富贵的宫廷高档用具,但他的质朴之美正代表着湘楚大地淳朴的民族风气。

这生机蓬勃的艺术品就和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样,勤劳、朴实、憨厚,并且对一切充满热情和爱。

这才是长沙窑艺术品传达而出的最美品格。

文章出处:刘玉琼《长沙窑莲花纹饰的艺术审美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