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有理数的乘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计算,并注意观察,看你能从相关算式中得到什么结论:
1.0×2
2.(-3)×0
3.0×(-5)
4.(-2/3)×0
5.2×(-1/2)
6.2×1/2
7.(-3)×1/3
8.(-3)×(-1/3)
9.4/9×9/4
10.(-4/9)×9/4
11.2×3×4(-5)
12.2×3×(-4)×(-5)
13.2×(-3)×(-4)×(-5)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二学段学习并熟练的掌握了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数域扩充到了有理数以后,自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如何进行?它与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此之前,学生还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体会到了它与正数及0的加减法运算的关系: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正数及0的加减法的扩充,有理数加法可以转化为正数及0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正数的加法,转化的关键是符号的确定。
14.(-2)×(-3)×(-4)×(-5)
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教师协助检查,并指导学生从相关运算中抽象有用的结论:
1.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3.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4.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
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教师予以引导、规范语言,使之更准确,更数学化.
3.结论: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引导:
思想方法方面:有理数的乘法可以转化为正数的乘法:首先确定积的符号;其次将各乘数的绝对值相乘,得到积的绝对值。
建立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概念
⑷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同学们用手边的文具模拟蜗牛运动,解答上述问题。并将得到的结果分别用图和相应的数学式子表示。
结果:
不规定方向:2×3=6
规定方向(+2)×(+3)=6
(-2)×(+3)= -6
(+2)×(-#43;4)×(+5)=20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相关结论:⑴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⑵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⑶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知识的实际模型是物体的运动,教材中是以蜗牛的运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最贴近学生实际的物体运动的例子,比如学生实地走路的表演,可以左右走,也可以前后走,或者棋子的运动(方向选择左右或前后为宜)等等。通过对具体的运动实例的分析抽象出数学问题,再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建立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应用中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进一步发现相关结论
问题:回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小结,教师予以归类、补充
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提炼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七、教学评价设计
让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我的不足以便更进一步,教师加以鼓励
八、板书设计
有理数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本节知识和经验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有着如上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教学过程应该在此基础上展开,发挥已有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深化已有的经验,提高教学效率,推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问题情景,探究发现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
两个负数相乘的运算法则的建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以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问题:如图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⑴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⑵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⑶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有理数乘法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初一
课时
1
提供者
刘富强
单位
北元学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模型理解运算法则;
2.体会化归的思想和转化的条件;
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类比发现问题的能力,归纳、猜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有理数加减法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5)= -20
(+4)×(-5)= -20
(-4)×(-5)=+20
丰富感性经验,发现问题,感知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必要性
2.观察、对比、抽象概括,建立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观察我们得出的各组算式,第一行就是我们在小学时学过的正数的乘法,对比各行与第一行,你能得到有理数相乘的什么结论?
正数乘正数为正数,负数乘正数为负数,正数乘负数为负数,负数乘负数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1.0×2
2.(-3)×0
3.0×(-5)
4.(-2/3)×0
5.2×(-1/2)
6.2×1/2
7.(-3)×1/3
8.(-3)×(-1/3)
9.4/9×9/4
10.(-4/9)×9/4
11.2×3×4(-5)
12.2×3×(-4)×(-5)
13.2×(-3)×(-4)×(-5)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二学段学习并熟练的掌握了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数域扩充到了有理数以后,自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如何进行?它与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此之前,学生还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体会到了它与正数及0的加减法运算的关系: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正数及0的加减法的扩充,有理数加法可以转化为正数及0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正数的加法,转化的关键是符号的确定。
14.(-2)×(-3)×(-4)×(-5)
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教师协助检查,并指导学生从相关运算中抽象有用的结论:
1.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3.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4.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
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教师予以引导、规范语言,使之更准确,更数学化.
3.结论: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引导:
思想方法方面:有理数的乘法可以转化为正数的乘法:首先确定积的符号;其次将各乘数的绝对值相乘,得到积的绝对值。
建立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概念
⑷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同学们用手边的文具模拟蜗牛运动,解答上述问题。并将得到的结果分别用图和相应的数学式子表示。
结果:
不规定方向:2×3=6
规定方向(+2)×(+3)=6
(-2)×(+3)= -6
(+2)×(-#43;4)×(+5)=20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相关结论:⑴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⑵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⑶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知识的实际模型是物体的运动,教材中是以蜗牛的运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最贴近学生实际的物体运动的例子,比如学生实地走路的表演,可以左右走,也可以前后走,或者棋子的运动(方向选择左右或前后为宜)等等。通过对具体的运动实例的分析抽象出数学问题,再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建立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应用中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进一步发现相关结论
问题:回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小结,教师予以归类、补充
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提炼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七、教学评价设计
让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我的不足以便更进一步,教师加以鼓励
八、板书设计
有理数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本节知识和经验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有着如上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教学过程应该在此基础上展开,发挥已有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深化已有的经验,提高教学效率,推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问题情景,探究发现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
两个负数相乘的运算法则的建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以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问题:如图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⑴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⑵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⑶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有理数乘法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初一
课时
1
提供者
刘富强
单位
北元学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模型理解运算法则;
2.体会化归的思想和转化的条件;
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类比发现问题的能力,归纳、猜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有理数加减法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5)= -20
(+4)×(-5)= -20
(-4)×(-5)=+20
丰富感性经验,发现问题,感知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必要性
2.观察、对比、抽象概括,建立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观察我们得出的各组算式,第一行就是我们在小学时学过的正数的乘法,对比各行与第一行,你能得到有理数相乘的什么结论?
正数乘正数为正数,负数乘正数为负数,正数乘负数为负数,负数乘负数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