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互动发展研究
地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地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d9507cdaa00b52acfc7ca60.png)
摘 要 : 皇 岛是全 国着 名的 滨海港 口旅 游城 市 , 于 渤 海经 济 图的 中心 地 带 , 有 “ 津 后花 园” 美誉 , 秦 居 素 京 之 具有 深厚 的 文化 底 蕴 , 含着 无 限 蕴 的文 化生 长空 间和 市场拓展 空间 。 如何 弘扬 地方 高校 秦皇 岛传 统 丈化 , 就 以促进 文化 产 业的繁 荣 , 动 秦皇 岛经 济社会 又好 又快 发展 , 推 作初 步分
h w t c ry o wa d he r dto l u tr o o a u ie ste t p o t te o p rt f c lu a i u tis n po t e o o c n s ca o o ar fr r t ta iina c lu e f lc l nv ri s o rmoe h prs e iy o ut rl nd sre a d r moe c n mi a d o il i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3be75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2.png)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一、概述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地方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地方文化传承,是地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开展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地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基础1. 地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地方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精神的文化,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
地方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是地方教育的重要内容。
2. 文化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文化育人是指通过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化育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追求,是地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现状1. 地方高校文化资源的梳理和整合地方高校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文化等多种形式。
当前,地方高校正在积极梳理和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知识体系和资源体系。
2.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地方高校对文化育人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这些理论研究为地方高校文化育人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3.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地方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育人实践活动。
这些实践探索为地方高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育人评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问题与挑战1. 地方文化传承面临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受到了地方文化传承困难的影响,使得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够。
2. 文化育人理念和方法需要创新传统的文化育人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校教育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丰富文化育人内容和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24416acaaedd3383c4d3ae.png)
、
地 方 高 校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地 方 高 校 的 校 园 文 化 蕴 含 着 它 的 人 文 、艺 术 与 科 学
建 设 优 良的 校 园 文 化 ,对 于 引 导 大 学 生 提 高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 升 个 人 价 值 . 发 自身 的 能 力 、 养 良好 的 审 美 提 开 培
人 环境 。
大学 校 园文 化是 一 种 群体 意 识 的积 累 与积 淀 ,这需 要 命 校 师生 为之 共 同努 力 。 目前 在 地 方 高 校 巾 , 师 层 面 教 统 一 思想 做 了很 多 的T 作 , 形 成 了一定 的成 效 , 是 就 也 但 学 生 而 言 。 多 数 人 在 做 好 学 习 的 同 时 未 能 被 校 园 文 化 活 动 所 触 动 或 吸 引 . 致 了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难 以 引 起 大 学 生 导 的关 注 , 导 致 了校 园 文 化 建 设 中学 生 的参 与 意 识 大 打 也
观 、 立 和 谐 的 人 际 关 系 , 富 校 园 文 化 生 活 等 具 有 重 要 建 丰
精神 。 园文 化建 设 是 高等 教 育 的一 个 重要 组 成部 分 , 校 办
学 理 念 的 正 确 与 否 将 直 接 影 响 到 校 园文 化 建 设 总体 思 路 。 方 高 校 应 在 整 体 办 学 理 念 的 具 体 指 导 下 , 校 园 文 地 将 化 建 没 与 学 校 的 办 学 目标 、 科 优 势 、 育 教 学 改 革 等 实 学 教 际情 况 相结 合 , 加 大对 大 学 生 实践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 将 专 业 动 手 能 力 的 锻 炼 、人 文 精 神 素 质 的 提 升 等 作 为 校 园 文 化 的 重 点 建 设 内容 ,逐 步 形 成 符 合 人 才 培 养 规 律 和 学 校 发 展 要 求 的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思 路 .从 而 促 进 校 园 文 化 和 谐
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学的思考与构建
![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学的思考与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e00ca00ee87101f69e319557.png)
视不 仅是 大 学 引领 文 化 功 能 的体 现 , 是 高 等教 育 化 的重要 力量 。同时 , 究 地域 文化 , 掘 当地 的文 更 研 发 发 展 趋势 与 现代 大 学 责 任 的时 代 要 求 。 当然 , 方 化 资 源 , 其进 行 学术创 新 的重 要方 向之一 。 地 是
地 域文 化是 在 特 定 环 境 中形 成 的 , 悠 久 的历 面具 备诸 多优 势 。 是
史、 厚重 的文 化 等 多 种 因 素 的 积 淀 与凝 合 。它 既是
地方 高校 引 领地域 文 化具 有独 一无 二 的地 缘优
中华文 化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是 中华 文 化 博 大 精 深 势 。地 方高 校处 于 特 定 的地 域 文化 环 境 之 中 , 可 也 不 的 体现 , 是多 样 性 与独 特性 、 传统 性 与时代 性 交汇 相 避免 地受 到所 在 地 区 的 自然 、 文 环 境 的影 响 。地 人 生 的产 物 。重视 地域 文 化不 仅是 传承 与发 扬 民族 文 方 高校在 某种 程 度 上 就是 地 域 环 境 的产 物 , 它从 创 化 的必 然要 求 , 而且 是地 方高 校 的特殊 使命 。因此 , 办之 日起 , 可能 已打 上 了鲜 明 的地 域标 志 。比如 , 就 具有 文 化 引领 功能 的地 方 高 校 对 地 域 文 化 的保 护 、 全 国范 围 内含 有 地 市 名称 的 院校 不 胜 枚 举 , 命 名 从 传 承与创 新 起着 至关 重 要 的作 用 。而 其 中关键 一 环 上就 可判 断 出学 校所 在地 域是 不少 高 校 的特征 。与
第 2 9卷 第 1 期
Vo . 9 No 1 12 .
周 口师范 学 院学报
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建设的关系
![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建设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bfa6a1f6edb6f1aff001fd0.png)
( S c h o o l o f Cu l t u r e a n d Ma s s Me d i a ,S h e n y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4 4 ,Ch i n a )
t h e c o l l e g e c a mp u s c u l t u r e n e e d p a r t i c i p a t e a c t i v e l y ;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a l t r a d i t i o n p r o v i d e s ma n y a d v a n t a g e o u s 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l o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c a mp u s c u l t u r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n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p e r s o n a l i t y a n d c r e a t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Lo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a n d 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a r e
Vo I . 1 5 , No . 3
J u n . 2 0 1 3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 5 4 6 4 ( 2 0 1 3 ) 0 3 — 0 4 1 7 ~ 0 4
地 方 高 校 文 化 与 区域 文 化 建 设 的关 系
刘 雅 静
( 沈 阳大 学 文化传媒 学院 ,辽 宁 沈阳 1 1 0 0 4 4 )
区域特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中的发展
![区域特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中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f0126931b765ce050814f4.png)
区域特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中的发展作者:俞晓莹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地方高校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中心,聚集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是区域文化研究、发展、传播的当然主体。
地方高校在校地合作过程中通过共建科研平台和共同开发文化产业等方式,积极推动着区域特色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地合作;区域特色文化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
其与地方政府及地方其他组织的互动与合作,有利于合作各方各取所长,共同发展。
地方高校在校地合作过程中。
形成了多种合作形式。
这些合作多是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目的的。
而在地方高校的社会职能里,对区域文化、特别是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责无旁贷的。
地方高校通过校地合作,推动区域特色文化的发展,对于合作的各方来讲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特色文化的内涵对于某区域来讲,其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会产生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有区域特征的文化传统,这就是区域文化的概念。
区域文化有着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不同形态的表现形式。
大到一个区域的精神面貌、人文特征,小到每个居民的生活习惯、吃穿住行的喜好,都是区域文化里的一部分。
区域特色文化,往往是区域文化里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具有辨识性、代表性和一定知名度。
二、推动区域特色文化发展是地方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地方高校对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责无旁贷。
一方面,地方高校有相对集中的教育资源,包括专业人才、教育环境、设施和设备等,对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发扬、创新有重要作用。
“地方大学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地方大学必须承担起引领区域文化发展、促进区域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
另一方面,从高校自身来讲,也有责任承担一个地区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
大学产生到发展的漫长过程告诉我们:“始终处于社会先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最前沿,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正是大学历久弥新的本真价值所在。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文献研究综述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文献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20db4de240c844769eaee73.png)
沈红 兵 、 张 黎 明口 等站在 分 析地 方 高校 图书馆 参 与武汉 “ 两 型社 会 ” 建 设 的角 度 提 出 , 地 方 高 校 图 书馆 通过 为社会 服 务 , 改善 了高 校 与 区域 组 织 的关
★基金项 目: 本 文 系 广 州 市 哲 学 社 科 规 划 项 目“ 外 来 工 融 入城 市 过 程 中的 图 书馆 服 务 研 究” ( 2 0 1 2 G J 6 4 ) 研究成果之一。
・
1 6 ・
方式 之一 。而 强化 社 会 用 户 的 信 息 意 识 和 提 高 他 们 获取信 息 的能 力 , 是 信 息 转 化 为 生 产 力 的关 键 ,
1 篇 文章 提及新农 村文 化建设 。
下, 也 有 为地 方 经 济 建 设 、 政 府 决 策 和 城 市 发 展 服
务 的职能 。在 目前 我 国社 会 综 合 型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大环 境 中 , 图书 馆 服 务 地 方 的 作 用 愈 加 不 可 忽 视 , 地方 高校 图书 馆加 强 地方 服 务 的 途径 更 值 得探 究 。 本文 对我 国地 方 高 校 图书 馆 服 务 地 方 经 济 文 化 发
在对 1 4 0篇相 关文 献 内容 进行仔 细分 析进一 步 剔除 后 , 最终 得 出 4 5篇 研 究 内容 最 为 契合 的文 献 。
其 主题分 布如 图 2所示 。
从 图 2可 以看 出 , 目前对 于地 方高 校 图书馆 服
数量 较少 , 仅2 8篇 ; 其 中六 成 文献 是 对 地方 高 校 图
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互动探究——以浙江义乌为例
![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互动探究——以浙江义乌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8dafc2e2f60ddccda38a09c.png)
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作为义乌市的唯一的一所地
方高 校 , 自创 办 以来 , 围绕义 乌 经 济社 会 发展 的实 际和建 设 国际商 贸名城 的 目标 , 以“ 面 向市 场 、 面 向
学生 、 面 向实 践 ” 为办 学 理 念 , 坚 持 走 特 色 办 学 之
路, 着 力为 义乌 培养高 素质 的人才 .
源. ” [ 2 1 可 以说 , 地 方 高 校是 由地 方 政府 根 据 当地 的 经 济 社会 发 展 和 满足 本 地域 民众 接受 高 等 教育 的
需求而举办 的, 与其他高等学校相 比, 地方高校有
比较鲜 明 的地方性 特点 , 重 点表现 为 区域性 和应 用 性. 地方 高校 具有 四个特 点 : 第一 , 不管 办学 自主权 有 多大 , 地 方 高校 作 为 地方 经 济 、 社会 发 展 的一 部 分 ,必须 纳入 地方 政 府 的发 展 战略 和统 筹管 理 中 . 第 二 ,地 方 高校 必须 依 托 一定 的地方 环 境 资 源办
Hale Waihona Puke V0 l _ 29No. 1 2 De C . 2 01 3
地方高校 与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 的互动探究
以浙江义 乌为例
尹 莹
( 义鸟 工 商职 业技 术 学院 ,浙江
摘
义乌
3 2 2 0 0 0 )
要 :城 市文化软 实力是 一 个城 市建 立起 独特 的竞 争优 势并保持 可持 续发展 的 内在动 力. 知识 经济
问题 研究 专家约 瑟夫 ・ 奈在 上个 世纪 九 十年代 提 出 来的. 约 瑟夫 ・ 奈认 为 , 一 个 国家 的实 力 , 不仅 仅 涵 盖 资 源实 力 、 经 济实 力 、 军 事 实力 和 科技 实 力 等硬 实力 , 还 包括 以意识形 态 、 价值 观念 、 文化 和外 交政 策 在 内 的软 实力 , 而 软 实力 是 “ 通 过 吸 引力 而 非强
地方高校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地方高校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路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82bd9051e79b89680226f8.png)
区域文化 对地方 高校 的长期 侵 润会 给高 校 留下 或 多
或少 的文化印记 , 使其 成为 区域 文化 的载 体 , 反过 并
来 推动 区域 文化的发展 。
杨金花在 《 地市 高校 引领 区域 文化 的 战略 构 想》
续健康发展 有赖于整个区域文化 的和谐建 设 , 但另 一 方面 , 地方高校 又可以在区域文化建 设 中发 挥 自身先 导作用 , 通过 特 色教育 引领 区域文 化 发展 。基 于此 ,
二 、 缘 优 势决 定地 方 高校 引领 区域 文 化 地
英 国高 等教 育学 家埃 里克 ・ 阿什 比( r sb ) E iA h y c 以1 9世纪西方 大学理想 的嬗 变为线 索 , 1 7 在 94年 出 版 的《 科技 发达时代 的大学教育 》 一书 阐述 了“ 大学遗 传环 境 论 ” 任 何类 型 的 大学 都是 遗 传 与 环 境 的产 “ 物” 指 出“ 学从 其诞 生那 天起 , 与其 所处 的物质 , 大 就 环境 、 人文环 境有 着 千丝万 缕 的联 系” 。对于 地 方高 校而言 , 这不 仅表 现在学 校 的办 学资 金 、 土地 等 物质 基础需要 源 于地 方经 济 的支持 , 表 现在 区域 文化 更 往往也对 地方高校有着不 可忽 视 的影 响和 推动作 用 。
中图分类号 :684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6 X( 0 2 0 —0 0 —0 1 0 4 9 2 1 )2 1 7 2
高校是 教育 文化 功能体 现最 为集 中的 地方 。在 赵沁平撰 写的 《 发挥 大学 第 四功 能作 用 引领社 会 创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https://img.taocdn.com/s3/m/4b570db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1b.png)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摘要】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通过承传地方传统,地方高校不仅延续了地方文化的生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同时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和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推广地方传统文化也是地方高校的责任,可以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将地方文化传播给更广大的群众。
未来,地方高校应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强化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地方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地方高校、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使命、重要性、意义、承担、传承方式、融合、推广、未来发展、弘扬、作用、贡献1. 引言1.1 地方高校的重要性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任务。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在传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的存在不仅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地方高校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作为当地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承担着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通过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活动,地方高校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当地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帮助他们树立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地方高校是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基地。
通过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方高校可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本土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项目,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意义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使命之一,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基石,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记忆,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支柱。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b8edfca58f5f61fb7366674.png)
为办学方 向 , 本着 为地方 服务的宗 旨, 依托地方 区域经济 的
发展 , 才能获得生存的基础和进一步发展 的动力。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 O l 一 0 8
基金项 目: 四川文理学院 2 0 1 1 年度 院级科研项 目( 2 0 1 1 R 2 4 Y)
作者简介 : 蒲小梅( 1 9 8 1 一 ) , 女, 四川达州人 , 助理研究 员, 硕士 , 从事 区域经济研 究。
四川文理学 院作 为一所新办的 以文理学科为主 , 多学科 协调发展 的应用 型本科 院校 , 只有以“ 立足地方 、 服务社会 ”
极参 与地方委托 的重大课题 的调研活动 ,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 中重大问题 的研究解决献计献策 , 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 , 为地方党委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成
1 .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的迫切需要。 地 方经济文化 要发 展 , 必须要提高地方 的劳动力文化素质 , 而 提 高地方 的劳动力文化 素质的重要途径 之一就是要接受地 方 高校 的教 育和培训 ; 地方经济 文化 要发展 , 需要强大 的技
术 支撑 , 而地方 获得 强大 的技术支撑最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 地 方高校产学研合作 ; 地方经济 文化要发展 , 需要文化 的繁
・— — —
2 7 6・ - — —
果支持理论依据 。 四川文理学院独立设置 的四川革命 老区发 展研究 中心 2 0 0 9 - - - 2 0 1 2年参 与 6项地方 委托 的重大课题 ,
参与 3项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 。 5 . 通过 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四川文理 学院直接 和间接地 为定 点扶贫村 达县堡子镇水洞 坪村协助 资金达 2 3万元 。 在学 院的帮助下 , 该 村通往外界的硬化 水泥 路 已基本竣 工 , 村 民人均收入比大幅度提高。 ( -) 四川文理学 院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现状 1 . 宣传 、 普及、 传播社 会科 学知识 , 引领地方文化发展方
地方区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文学教育的路径探究
![地方区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文学教育的路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1a8e70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2.png)
地方区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文学教育的路径探究发布时间:2023-02-08T08:25:02.14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9月总第421期作者:黄梅[导读]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密切结合地方发展需求、课程思政和人才培养目标,把区域文化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尤其要利用古色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展文学教育、教研创演,夯实本土文化基因传承的根基。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吉安343009摘要: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密切结合地方发展需求、课程思政和人才培养目标,把区域文化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尤其要利用古色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展文学教育、教研创演,夯实本土文化基因传承的根基。
关键词: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文化文学教育路径任何一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区域文化资源,包括古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
古色文化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区域文化生态内活化传承的区域文化,红色文化是革命先烈艰苦奋斗传承下来的革命文化,绿色文化主要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指引下建构的生态文化。
这三种文化资源对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科研价值、人才培养价值。
因此,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密切结合地方高质量发展需求、课程思政目标,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区域古色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开展文学教育、教学创演和学训研赛,夯实本土文化基因传承的根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宝库,毛主席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处的地级市吉安是庐陵文化发源地和阳明心学首践地,在这块绿意盎然、生态优美的绿土地上涌现出了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解缙、胡铨、周必大等文章节义之士,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异常丰富。
在这片红绿古交相辉映的土地上,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把红绿古文化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充分利用庐陵文化、绿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文学教育,把区域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文学课程设置,通过“教研创演”四种学习路径开展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夯实本土文化基因传承的根基,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性效果。
地方高校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与策略——基于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的思考
![地方高校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与策略——基于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d13c34e33687e21af45a960.png)
会管理 、 文化传 承 、 国际交流等方面都有着与其他 地 区
不 同的特殊 经验 。广 东学 人更 容易接 地气 , 也能 够发 挥濒 临港澳 台优势 , 运用多学科交叉 的理论 方法 , 国 与
政府 共 同建设 潮学研 究 院, 学校 的发 展与地方 文化 使
发展 紧密联 系在一起 。广东省社科联也在 每年社 科规 划项 目中设 置若干个 地方特 色文化研究 项 目, 励开 鼓
21 0 0年 , 东省 委省 政府 颁布 《 东省 建设 文 化 广 广
政府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地 方高 校应该 积极创造 更宽松 的学术环 境 , 主动 引导教 师与
强省规划纲要 (0 1 2 2 2 1 — 00年 ) ( 》 下简称 《 纲要 》 , ) 提
出全 面 推 进 文 化 建 设 , 现 由文 化 大 省 向 文 化 强 省 跨 实
活, 这与毛泽东同志所讲 的 “ 的正确 思想从 哪里来 ? 人
只能从实践 中来 ” 同一个道 理。一时代 有一 时 是 代 的问题 , 故一 时代有 一时代 之学术 。真 正 的学者 必
学特色 、 提升办学 质量 的最优路 径选择 。地方 高校应 组织哲 学社科研 究者脚 踏实地 , 以地 方特 色文化为研 究对象 , 围绕 文化强 省战 略 目标 , 开展具 有全局 性 、 战
略 性 和 前 瞻 性 的理 论 研 究 与 对 策 研 究 , 出一 批 有 深 推
( ) 一 积极参与“ 理论粤 军” 建设
21 00年 ,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委 员 、 东 省 委 书 记 汪 中 广
洋提 出“ 理论 粤军 ” 的概念 。他希 望 广东 能成 为 学术
水平高 、 学术 风格鲜 明 、 学术 作风 良好 的学 术大省 。这
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b447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3.png)
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当前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着一些困境,急需制定对策来加以解决。
1. 传承环境逐渐衰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周边的传统文化环境逐渐受到冲击和破坏。
原本保存完好的古迹、传统建筑和风俗习惯逐渐消失,给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师资力量不足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传承经验的师资力量,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水平无法得到提升,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3. 社会认可度不高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较低,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的社会价值不够突出。
这导致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缺乏社会支持和认可,难以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
4. 学生接受度不高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度普遍不高,地方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和活动受到冷落,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研究1. 强化师资建设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知名专家学者和传统文化传承者,并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师资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提高其传授传统文化的水平和能力。
2. 加大资源投入地方高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资源投入,为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提供更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环境。
3. 加强社会交流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成果的社会传播,提高传统文化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增强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活动和交流,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接受度。
4. 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地方高校应该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的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途径探索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途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f6be1725acfa1c7aa00cc36.png)
泸 州 古称 “ 江 阳” . 历史 悠久 . 现 已初 步形 成 了 以历史 文 化 、 名酒 文 化 、 广播影视 、 奇石文化 、 石刻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2 8
规 划 打造 朱德 旧居 陈列馆 、 龙透关 泸 州起 义遗 址 红
色经 典 景 区 . 兴 建 红 色革 命 历 史 主 题公 园 : 另 一 方
一
提高 “ 产学研 ” 的转换率三方 面作 为研 究和实践方 向 .
发挥地方高校服务文化产业发展 的作用
1 泸 州 市 文 化 产 业 现 状
方面 . 包装 打 造 红 色文 化 产 业 . 重点 对 太 平 镇 红
军渡 口、长征 街 及红 军住 地 旧址 进行 维 修整 治 , 新 建红 军 四渡赤 水 太平 渡 陈列 馆 .已对 外 免费 开放 :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2 0 1 2年 规 划 课 题 “ 地 方 高 校 服 务 地 方 文 化 产 业 途 径 探 索 与研 究 ” ( 项 目编 号
I Z1 2 A1 7 )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 任泽娟( 1 9 8 3 一) , 硕士 , 泸 州 医 学 院 人 文 社科 学 院讲 师 , 研究方向 : 医院管理。
文 化 和 文 化 演 艺 为 主 .涵 盖 不 同领 域 的多 元 化 文 化
来 自马德 里 自治 大学 的一 份 调查 报 告显 示 . 文 化 产业 占西班 牙 国 内生产 总值 的 比重在 1 9 9 3年 就
产业 结构 2 0 1 0年 . 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达到 2 0 3 0
第2 2卷 第 4期
2 0 1 3年 7 月
地方高校引领地方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引领地方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a6b33452e3f5727a5e96263.png)
梧
k , 学 院 学 报 l 、 I
No 1 1 2 .Vo . 2 Fe . 01 b2 2
J U N LO Z U U I E ST O R A FWU HO N V几点思考
类 社会 历史 实践 过程 中所创 造 物质财 富 和精神 财 富
以下地方政府财政拨付经费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
发 展 为 主的各 类 高 等 院校 I l l 。据 2 0 统 计 ,全 08年 国 28 2 6所普 通高 校 中 ,地 方高 校 占 27 所 , 占总 11
量 的 9 % [。地 方 高 校 的 特 点 是 地 方 性 .是 服 务 5 2 J
LiM i gh n n i
( a g i r l nv ri rN t n lis C o g u 3 2 0 C ia Gu n x ma ie s yf ai aie, h n z o5 2 0 , hn ) No U t o o t
Ab t a t a e n t e f n t n n e t r so c l n v ri e , h sp p ra ay e h i sg i c n e a d a v n a e n p o sr c :B s d o h u c i sa d f au e f o a i e s i s t i a e n lz s t er in f a c n d a t g si r— o l u t i mo ig t e d v l p n f lc lc l r .Me n i ,tk n h a e o a g i Noma ies t t n l i s tp o o e h e t h e e o me to o a u t e n u a wh l a i g t e c s f Gu n x r lUn v ri Nai a i e ,i r p s s t r e e y o t wa sf rlc lu i e st st r moe t e d v lp n flc lc l r . y o a n v ri e o p o t h e e o me to o a u t e o i u Ke r s lc lc l g sa d u ie i e ; u t r ; r moi g y wo d : o a ol e n n v r t s c l e p o t e s i u n
地方高校大学生地域文化认知度调查研究
![地方高校大学生地域文化认知度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1294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5.png)
地方高校大学生地域文化认知度调查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高校的学生们愈加多元化。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不同省市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了解程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地域文化认知度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他们对于自己所在地区文化的认识,探讨地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一、背景地域文化是指地理位置、历史发展、人文传统等方面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
地域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同时也反映了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和交往方式。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选择了某省会城市的几所大学的大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本情况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地域等;二是关于对于自己所在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认知态度方面的问题。
问卷采用了量化指标,如“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等。
三、调查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结果。
1.地域文化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表示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对于地方名人事迹、历史文化古迹等了解最为深入。
而对于当地传统节日、风土人情等则了解不够。
2.地域文化认同对于自己所在地域文化的认同程度,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有着极高的认同感。
认为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是值得骄傲和传承的。
3.地域文化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地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在做出重要决策时会考虑到自己地域的文化背景,比如家庭观念、职业发展等。
地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和社交圈子。
四、分析与讨论1.地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意识的影响,也包括行为方式的影响。
地方高校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功能定位及路径——以佳木斯大学为案例
![地方高校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功能定位及路径——以佳木斯大学为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4587f7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d.png)
地方高校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功能定位及路径——以佳木斯大学为案例徐冬先【摘要】高等教育机构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思想库、人才库、科技库.地方高校能否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服务,能否在服务地方中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和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未来前途.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培养人才、提供科技智力支持的职能,同时对区域文化起到重要引领促发作用.在新时代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文章以佳木斯大学为案例,从地方高校文化服务定位入手,研究高校引领区域文化创新、提升软实力功能和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期刊名称】《经济师》【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2页(P153-154)【关键词】地方高校;区域文化;路径【作者】徐冬先【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7现代高等学校自诞生之日起,繁衍生成许多形式,既有单学科的学院,也发展了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在我国,高校有部属院校和省属院校之别,省属高等教育机构是地方所属高等院校,是指行政管理和经费划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行政部门来执行,以本省区生源为主的高等学历办学机构。
省属高校占我国高校大多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
高校发展历程已经明显印证了,地方高校与区域日益体现出相互促发、协同推动的关系。
区域中心城市以其丰厚的资金支持、便利的交通以及丰富的人文环境吸纳了大量的社会精英以及科学研究机构,这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同样地方高校培养大量的人才,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这不仅为区域发展创新传承文化、提供精神动力,而且会借助于区域中心城市超强的辐射力以及渗透力影响区域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管理、科技、商业、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相交融的复杂的多元互促结构,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高校理应在文化创新中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以新思维、新观念,走在区域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前列,引领和促进区域创新文化的构建。
论邯郸地域文化与高校育人互动发展
![论邯郸地域文化与高校育人互动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8bdb6e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5.png)
论邯郸地域文化与高校育人互动发展
郝赛行;李慧敏
【期刊名称】《文化产业》
【年(卷),期】2022()7
【摘要】邯郸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漫长的积淀与洗礼中孕育形成了以“赵文化”为核心的磁山文化、建安文化、女娲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
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是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需要。
利用地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以邯郸地域文化为例,首先了解邯郸高校文化的基本特征,然后论述地域文化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最后探索邯郸地域文化与高等教育融合的路径。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郝赛行;李慧敏
【作者单位】邯郸科技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高校创业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个案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2.发展应用文科促进地方高校与地域文化互动
3.高校创业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个案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4.地域文化背景下扬州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研究
5.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互动发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路径分析——以景德镇学院为例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路径分析——以景德镇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f0f6e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b.png)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路径分析——以景德
镇学院为例
成珊珊
【期刊名称】《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7)4
【摘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联系密切,地方高校立足地方,地方文化滋润高校,两者相互搭建相互促进。
正是基于两者如此关系,本文立足于景德镇地方文化特性,阐述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并以景德镇学院为例,为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共建提出客观可行的措施,探索文化融合的新路径,为地方院校校园文化及地区文化氛围的进一步构建提出参考意见。
【总页数】5页(P5-9)
【作者】成珊珊
【作者单位】景德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构和视觉方式传播实施路径分析——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2.浅谈传统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南京审计学院校园文化水平提升的积极影响为例
3.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地方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r——以移通学院为例
4.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建设研
究
——以景德镇学院为例5.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建设研究——以景德镇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 学 文 化 与地 方 文化 的 关 系
1 . 1 大学 文化 和地 方文 化 的 内涵 “ 大学 文化 是 由一 个 特 殊 的 群 体 ‘ 大学人 ’ 在
是 学校 参 与 竞 争 的最 大 优 势. 地 方 高 校 办 学 特 色 的形成 和 培 育 离 不 开 地 方 文 化 的熏 陶 和 影 响 . 地 方 高校 应 挖 掘 和 利 用 地方 文 化 资 源 , 从 地 方 文 化
2 0 1 5年 6月
江 苏第 二 师范 学 院学报 (自然科 学 )
J o u na r l o f J i a n g s u S e c o n d N o r mM U n i v e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 收稿 日期】2 0 1 5— 0 1— 2 3
[ 作者简 介]张慧芳 , 女, 安徽蒙 城人 , 毫州师 范高等专科 学校副教授 , 硕士.
-—- — —
4 9- - ・ — —
承创 新 的重要 载体 , 并 且 通 过学 术 研 究 、 教 育 文化 活 动和 优 秀 人 才 输 出 等 方 式 发 挥 其 传 承 创 新 功 能. 地方 高校 文化 是一 种 高 层 次 、 有 活力 的文 化形 态, 对所 在地 方 的文化 发 展 产 生示 范和 导 向作 用 ,
中汲取 营养 , 凝练 办学理念 , 培育办学 特色 , 营造
对知识进行传 承、 整 理、 交 流和创新 的过程 中, 形
成 的一 种 与大众 文 化 或 其他 社 会 文 化 既 相 互 联 系 又相 互 区别 的 文化 系统 . ” … 大 学 文化 是 衍 生 于 大 学 的一 种 文 化 形 态 , 是 从 文 化 的视 角 探 讨 教 育 真
不 断服 务和 引领地 方社 会经 济发展 .
J u n ., 2 01 5 Vo 1 . 3 1 No . 6源自 第3 1卷第 6期
地 方高 校 文 化 与 地 方 文 化 互 动 发 展研 究
张 慧 芳
( 亳州师 范高 等专科 学校 ,安徽亳州
[ 摘
2 3 6 8 0 0 )
要] 地 方文化是 高校特 色大 学文化建 设的 重要 素材 , 是 传承 与创新 文化 的重要 资源. 挖 掘地 方文化
谛 与大 学本 质 的根 本 问题 , 以育 人 为原 点 , 以育 人
为 归宿 . 大 学 文 化 可 以把 师 生 员 工 凝 聚 成 一 个 坚
强有 力 的整 体 , 为 实 现 大 学 的理 想 追 求 而 奋 勇 拼 搏, 是 一所 高校 发展 的灵 魂 , 同 时大 学 文 化 也 是 区 域经 济 和社 会 发展 不可 或缺 的重 要力 量 .
“ 地 方 文化 是指 在 一 定 的 自然 环 境 、 特 定 的 历 史背 景 和独 有 的文 化 积淀 等条 件 下 形 成 的一 种 亚
化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他们文化认
同感 的重要 途径 . 对大 学 生 进 行 地 方 文化 教 育 , 使
他 们 了解 学 校 所 在 地 悠 久 的 历 史 文 化 , 可 以提 升
1 . 2 . 1 汲取地方 文化营养 , 培育办 学特色 , 提 升 学校 竞 争力 追求办学特 色, 是 不 同类 型 和 不 同层 次 高 等
文化 自信 , 增强他们 传承与发展 民族 文化 的使命
感 和责 任感 .
1 . 2 . 3 传 承创新 地方 文 化 , 引领地 方文 化建 设 地 方高 校 必 须 坚 守 “ 根植 地方 、 依靠 地方、 服 务地 方 ” 的特色发 展 之 路 . 地 方 高 校是 地 方 文化 传
文化 , 具 有很 强 的地 域性 、 传 统性 和独 特性 . ” 2 ]
1 . 2 大 学文 化 与地 方文 化 的关 系 : 汲 取与 反 哺
人 文素 养 , 陶铸 人 格 , 产生对 学校 、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认 同感 和 自豪 感 , 培 养 大 学 生 高 度 的 文 化 自觉 和
学校 的普遍战略. 特别是对于处在地理位 置偏僻 、
区域 经济 相 对 落 后 的地 方 高 校 , 鲜 明 的 办 学 特 色
[ 基 金项 目]安徽 省 2 0 1 4年 度 高 校人 文 社 科研 究 重 点项 目“ 汲 取 与 反哺 : 地方 文 化 与大 学 文 化特 色 建设 之 研 究—— 以宿州 学院 、 毫州 师专 为例” ( 项 目编号 : S K 2 0 1 4 A 3 1 9 ) .
资源 , 从 中汲取营养 , 培 养大学生文化 自觉和 文化 自信 , 构 建独具特 色的 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反 哺地 方文化 , 引领
地方文化发展 , 提 高服 务 地 方 的 能 力 , 提 升 地 方 高校 在 地 方 经 济 建 设 中 的贡 献 度 .
[ 关键词] 大学文化 ; 地 方文化 ; 汲取与反哺 ; 互动发展 [ 中图分类号 ] G 4 1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1—1 6 9 6 ( 2 0 1 5 ) 0 6— 0 0 4 9— 0 4
独 具特 色 的 校 园 文 化 , 塑 造 品牌 , 打造形 象 , 提 升
学 校竞 争力 .
i . 2 . 2 陶铸 学 生人格 , 增 强文 化 自觉 和文化 自信 近 年来 , 西 方文 化 抢 夺 大 学 校 园文 化 舞 台 , 不 断 上演 多 元 文 化 演 变 的纷 争. 在 社 会 转 型 及 全 面 建设小 康 社 会 的关 键 时期 , 必 须 引领 大 学 生 认 同 自己的文化 根基 , 客观 地 扬 弃 、 理 性 地 对 待 外来 文 化 尤其 是 西 方 文 化 . 以 学 生 熟 悉 而 鲜 活 的地 方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