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文献综述
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
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旅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方式和体验,也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数字化时代文旅产业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为文旅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即将数字文旅资源转变为数字文旅资产。
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对文旅资源的数字转化应用。
通过在存储、交易、利用、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持续创新,将数字文旅资源转变为数字文旅资产,为文旅企业创造新的价值。
对于现有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这种转化应用为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通过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字技术,将文物和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格式,可以实现永久保存和共享。
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深入、生动的参观体验,增强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认识和尊重。
数字化时代,数据正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和资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于文旅企业而言,如何充分利用数据资产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需要完善数据交易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的数据资产评估标准,明确数据权属,制定科学、公正的数据价格体系,推动文旅行业数据资产化,进一步优化文旅企业数据环境。
同时,文旅企业需要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挖掘和分析游客的消费行为、游览习惯等数据,为游客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还需要积极拓展线上业务,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推广文旅产品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文旅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可以提升游客体验。
例如,通过建设智慧旅游系统,实现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旅游体验。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帮助文旅企业更好地了解游客需求和反馈,从而改进产品和服务。
例如,通过分析游客评价和反馈数据,文旅企业可以发现游客的需求和痛点,针对性地改进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旅游文献综述
旅游文献综述旅游文献综述旅游是一种人类活动,它是人们迫切需要自由、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心理需求的显现。
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发展迅速,不同的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旅游经济成为了当今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经济增长、本地经济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对近年来旅游领域内的文献进行一次综述,对旅游发展方向、旅游市场、旅游的经济效益、文化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旅游发展方向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在某些国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超过10%。
而旅游业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自豪的阔游、独立游和自助游的个性化需求等多种形式。
有些人选择旅游是为了寻求放松身心,放过疲惫;有些人则是为了做一些极限运动或者探险活动,并尽可能多地观察到异域风情。
旅游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的,未来将更加拥有个性化的产品,丰富更为多样的旅游需求。
二、旅游市场每到一个旺季期,旅游业总是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旅游市场的火爆,也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不少国家都在加强旅游事业的规划和管理,对旅游产品、资源、服务等进行了整合,打造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市场的价值和潜力。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繁荣,旅游市场也愈来愈竞争化。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优化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旅游的经济效益旅游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产业,它不仅能够进行直接的经济活动,同时也能促进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旅游可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如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扩大国际贸易等。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效益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已成为了重要的社会经济收入来源。
而在发展中国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份利益课题。
为了更好地挖掘旅游产业的经济价值,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发掘本国旅游资源,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
旅游方面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目前学界对于自然观光旅游发展研究较多。
研究遍布了整个旅游的各个环节,研究资料较为翔实。
本次对于文献收集中,发现有以下内容:(1)景区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贺万荣(2019)[1]从全域旅游为视角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中贺首先对于全域旅游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全域旅游作为一个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为游客提供了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
同时贺也指出,目前乡镇旅游中乡村性特色不突出、商业化色彩浓重导致了游客旅游体验较差,旅游经济难以得到发展。
周慧丽(2020)[2]等对于目前国内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周首先总结了目前乡村旅游的内涵与背景,明确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性。
其次从实际问题出发,指出了目前乡村旅游中所存在的“产业化”、“认知化”以及“居民参与度”的三大问题。
在研究中对于旅游发展认知化的问题进行了着重讨论。
周以“农家乐”为例子,认为其农家乐可以看作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并且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人们认为农家乐就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错误思想。
王樱萱(2020)[3]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进行了探究。
在研究中王首先对于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对于生态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中,存在着缺乏专业人才、宣传模式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以及资金支持的问题。
而其中,王认为,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产品缺乏创新是目前生态旅游中最大的问题。
(2)旅游及产业发展赵佳琳(2020)[4]对于乡村旅游发展中民宿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通过对于北京市平谷区的民宿进行了实地调查。
然后从产业布局出发,1贺万荣.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3(14):40-41.2周慧丽,陆晓雨.国内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7):141-142.3王樱萱.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0):103-105.4赵佳琳,胡毅然.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对策探究——关于北京市平谷区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市场,2020(13):63+68.提出其民宿产业的发展依托现有旅游资源,融入当地旅游特色。
旅游文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旅游文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相关论文、专著的整理归纳,从旅游文化概念入手,通过对旅游文化基础理论、旅游文化的特征、旅游文化分支学科研究的现状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近三十年来该领域研究的问题与不足,对今后旅游文化及分支学科的研究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中国;旅游文化;文献综述早在三十年前,旅游文化已是旅游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国内最早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可追溯到1986年俞慈韵在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的《论旅游文化》。
这篇文章以文化为切入点论述旅游文化的自身属性与主体内容[1]。
随后郁龙余在1989年于旅游学刊上发表同名论文,主要论述了旅游和文化之间辩证统一的哲学关系并引发旅游学术界对旅游文化的广泛讨论[2]。
两年后,张复于在1991年出版了以旅游文化为主体内容的专著《旅游文化》,详细界定了旅游文化的概念,研究范畴,衍生学科以及相关领域的应用,将旅游文化推上了学科的高度,并引发了关于旅游文化学的研究与讨论[3]。
1旅游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综述近三十年来众多学者对旅游文化的基础理论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总和论、碰撞论、交际论、收缩论、三体论等[4]。
总和论认为:旅游文化的依据是内在的文化价值,通过诸多旅游要素为依托,映射到旅游活动中的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整体旅游活动中(食、住、行、游、购、娱等)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5]。
而碰撞论认为,旅游介体通过与旅游主体、客体相互碰撞最终生成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就是旅游文化[5]。
大部分学者认为,总和论这个广义的概括是正确的,因为旅游的经济活动是通过文化体验消费而实现的,文化是旅游诸多要素的内核,不难推断旅游就是一种文化活动。
碰撞论所述内容描述了旅游文化的内含属性,和总和论相比外延有所缩减,对于文化内容却没有体现。
随后,张海荣通过文学与民俗学的角度为旅游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提出了交际论。
交际论定义了旅游文化为“非定居文化”,通过反面的视角给予研究者更大的研究空间[6]。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民俗旅游不仅能让游客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还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播的机会。
因此,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和方向。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期望为国内民俗旅游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国内民俗旅游的历史演变民俗旅游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逐步兴盛的。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国内民俗旅游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1978-1989年):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逐渐开放,一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开始吸引游客。
这一时期的民俗旅游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节庆活动、民间工艺和乡村风情,缺乏系统的开发和规划。
发展阶段(1990-1999年):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民俗旅游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挖掘和整理当地的民俗资源,通过举办民俗节庆、建设民俗村等形式,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
同时,学术界也开始对民俗旅游进行系统的研究。
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新世纪,民俗旅游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也加大了对民俗旅游的开发力度,通过整合资源、提升品质、创新产品等形式,推动民俗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
学术界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涉及的主题和领域也更加广泛。
回顾国内民俗旅游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其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自发到自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民俗旅游在国内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未来,如何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民俗资源、提升民俗旅游的品质和内涵、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将是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产业融合相关研究产业融合的思想源自国外的新兴行业[16]。
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产生了新的行业即信息行业,而信息之间的交叉引用自然而然的导致了信息行业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产业融合思想。
在1989年,产业融合的思想开始被运用于其他各行业,Rosenberg在对机械设备业的研究中创新的引入了该思想。
产业融合的出现有几个重要意义,一是各个产业间都存在着产业边界或者说产业壁垒,产业融合可以模糊边界、降低壁垒。
二是产业的正常发展升级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产业融合可以为经济发展、产业革新提供新路径。
三是产业融合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产生了新的产业形态,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
四是推动产业结构层次的发展升级。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产业融合现象开始被众多学者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
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是由于科技的急剧发展,数字信息被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领域最先开始系统地开展相关理论研究。
在植草益看来,产业融合是指针对产业界限或行业间厚厚的壁垒,通过运用技术革新等各种方式手段打破界限、减弱壁垒,从而达到行业间相互竞争、合作共赢的目标,在信息领域的各行业间由于数字技术在产业边界上的重合交叉,出现了新的产业技术,从而推动了产业新业态形成[2][2]。
在周振华看来,因产业融合的出现而构建的产业新生态,有利于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发展,有利于整体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一体化进程[3]。
在黄柏青、李勇君等学者看来,产业间的融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析哪些方面容易融合,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新业态;避开不易融合的地方。
其中文化产业容易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地方主要有四个,通过与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将文化产业的产品、服务进行延伸,得到新的产品业态和服务体系,最终建立以某个或多个产业为中心的价值链[4]。
2 国内外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Smith 认为文旅产业的关系可以用两种视角来分析说明,从人类学上可以得出高度耦合性,从社会学上则可以看出其高质量和经济效益;学者方守林、于婧构建了SEM模型,对河北省文旅产业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据此得出推动产业融合的全新途径[6]。
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进展与启示_一个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进展与启示_一个文献综述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进展与启示:一个文献综述摘要:近年来,文化旅游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文旅融合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启示。
研究表明,文旅融合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并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 引言文化旅游作为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新兴业态,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也逐渐兴起。
然而,传统的旅游模式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文化、艺术和历史等方面的需求。
因此,文旅融合的概念应运而生。
文旅融合将旅游与文化产业相结合,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来传播和体验文化,为游客提供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国内外文旅融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其中的主要问题和启示。
2. 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进展2.1 国内文旅融合研究国内学者对于文旅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模式、文旅融合的发展策略以及文旅融合的效益等方面。
其中,研究发现了文旅融合对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能够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增加旅游业收入。
同时,文旅融合还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2.2 国外文旅融合研究国外学者对于文旅融合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模式和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
研究发现,文旅融合能够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提高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文旅融合还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文旅融合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文旅融合的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文旅融合的概念和内涵仍然存在模糊性,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其次,文旅融合的实践中,面临着资源整合、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挑战。
最后,存在着文旅融合效益的评估问题,目前尚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随着文旅融合的开展和深入,学术界对于文旅融合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关注,对于此部分内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
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文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展开对于乡村文旅的研究,进而论述乡村文旅发展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乡村旅游是一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乡村旅游地能够将当地的文化特征、文化属性以特定的文化符号表达出来,并能够借此作为当地文化保护工作的推动力1(Kneafsey M,2001)。
乡村旅游的概念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界定和探讨的,并且根据其旅游对象、科技含量不同角度可以对乡村旅游进行分类2(肖佑兴,明庆忠等,2001)。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则可以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产生,满足游客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活动3(郭丽,章家恩,2010)。
从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展开探讨,将乡村文旅作为农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索其与乡村协调发展方式。
如基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的基础上,探讨该地的社区和文化是否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而产生了变动4(Nielsen NC,2010)。
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乡村旅游是伴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能够很好地承载当地军民的生活习俗,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可能导致其本土文化的缺失5(Thompson CS,2004)。
2国内研究现状以玉溪市为个例,研究该地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国乡村文旅的发展转型提供参考思路6(倪爱兰,2020)。
1Kneafsey M . Rural cultural economy: Tourism and Social Relat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 3):762-783.2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03):8-10.3郭丽,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0,10(05):58-61.4Nielsen N C .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 Localism and Cultural Change[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5):693-695.5Thompson C S . Host produced rural tourism: Towa's Tokyo Antenna Shop[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3):580-600.6倪艾兰. 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和多利益主体参与型模式7。
国内外文旅融合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旅融合文献综述国内外文旅融合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与融合。
下面是对国内外文旅融合的文献综述:一、国内文献综述:1. 《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郑宇,2018),该文献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文旅融合的背景、意义和实施策略,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促进企业创新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2.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王宇,2017),该文献系统研究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路径和机制,并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和社会参与的三大支撑体系,以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良性互动。
3.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地产开发策略研究》(李明,2019),该文献通过对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地产开发的案例分析,总结了旅游地产开发策略,包括多元化产品开发、创新营销模式和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
二、国外文献综述:1. "Cult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Richards, 2016),该文献综述了近期关于文化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强调了文化旅游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政策和管理的建议。
2.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Literature Review"(García, 2018),该文献对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进行了综述,重点关注了文化旅游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提出了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3. "Cultural Tourism: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and Trends"(Richards, 2011),该文献回顾了近期文化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文化旅游的定义、影响因素和管理策略等,为文化旅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云南藏区文化产业与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云南藏区文化产业与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云南藏区文化产业与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的整合,对云南藏区的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进行的梳理,指出文化产业视野下云南藏区旅游发展的层次,指出了藏区文化产业发展中面对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藏区;文化产业;旅游发展一、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和藏族文化产业的相关文献综述将云南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整体观之,刘晓静(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2010)认为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云南省旅游的一个基本定位之一,文化在云南旅游中所占分量较重,云南旅游实现的总收入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文化创造的。
唐玉萍(西部民族旅游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以云南丽江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07)通过丽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有利于两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其互动发展的多样化途径正如食物链的多样化一样是互动发展中必不可少的。
王小会(提升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15期)认为云南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优势,影响它在云南经济产业中的地位,因此有必要提升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从分析历史名人旅游资源被破坏的原因入手,名人资源如何进行保护;并借鉴国内外对历史名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成功事例,对云南省的历史名人资源提出比较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开发策略,使名人在旅游业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同时不同区域的藏族文化产业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
罗莉(藏族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6期)认为藏族文化产业不仅在我国文化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推动我国藏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藏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是传统与现代并重。
国内外文旅融合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旅融合文献综述摘要:一、引言二、国内文旅融合研究现状1.文旅融合理论研究2.文旅融合实践探索三、国外文旅融合研究现状1.文旅融合理论研究2.文旅融合实践探索四、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的比较1.研究视角的差异2.研究方法的差异3.研究内容的差异五、文旅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2.技术创新3.产业融合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和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
文旅融合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新形态,已经成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为了更好地推动文旅融合的发展,了解国内外文旅融合的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显得至关重要。
二、国内文旅融合研究现状1.文旅融合理论研究国内学者在文旅融合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旅融合的内涵与特征、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文旅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等。
2.文旅融合实践探索在文旅融合实践方面,国内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探索,如文化主题公园、文化旅游小镇、文化节庆活动等。
三、国外文旅融合研究现状1.文旅融合理论研究国外学者在文旅融合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关注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建设、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等。
2.文旅融合实践探索国外在文旅融合实践方面的探索也颇具特色,如意大利的文化旅游、法国的文化遗产旅游等。
四、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的比较1.研究视角的差异国内研究更侧重于从政策、产业、市场等宏观层面分析文旅融合的发展,而国外研究更关注微观层面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
2.研究方法的差异国内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国外研究则更注重实证分析、统计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
3.研究内容的差异国内研究内容较为广泛,涉及政策、产业、市场、产品等多个方面;国外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文化旅游体验等方面。
五、文旅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对文旅融合的重视,未来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内外文旅融合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旅融合文献综述【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国内文旅融合研究现状1.文旅融合理论研究2.文旅融合实践案例研究三、国外文旅融合研究现状1.文旅融合理论研究2.文旅融合实践案例研究四、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的比较分析五、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文旅融合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新业态,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文旅融合文献的综述,分析目前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我国文旅融合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文旅融合研究现状1.文旅融合理论研究国内学者对文旅融合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旅融合的概念与内涵、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等。
这些研究为我国文旅融合的理论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2.文旅融合实践案例研究国内实践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旅融合产业体系建设、文旅融合产品创新、文旅融合空间布局、文旅融合品牌建设等。
这些研究为我国文旅融合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国外文旅融合研究现状1.文旅融合理论研究国外学者对文旅融合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旅融合的概念与内涵、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这些研究为我国文旅融合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国际视野。
2.文旅融合实践案例研究国外实践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旅融合产业政策、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文旅融合实践项目等。
这些研究为我国文旅融合的实践提供了国际经验。
四、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的比较分析从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学者在文旅融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内研究更注重文旅融合的理论体系建设,而国外研究更注重文旅融合的政策和实践。
未来我国文旅融合研究需要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我国文旅融合研究向纵深发展。
旅游业文献综述范文1500
旅游业文献综述范文1500摘要: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园林等的发展,并促使这些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可能问题,旅游业也不例外。
本文将对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1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魏小安在《关于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点的若干问题》中提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将稳定增长,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3500美元左右甚至更多,这将进入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略和加快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将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为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和世界舞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将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随着对现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将形成巨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尽管当前面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没有发生逆转,我国旅游业发展仍属于上升期。
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进展与启示_一个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进展与启示_一个文献综述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进展与启示:一个文献综述引言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文化旅游是指以地方文化和人文景观为核心,结合旅游业发展,弘扬本地文化,提供独特旅游体验的一种旅游模式。
而文旅融合则是指将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传承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中,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 旨在推动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
一、国内文旅融合研究进展与成果国内文旅融合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国内各地文旅融合实践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研究人员发现,文旅融合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将旅游业与当地的文化资源相结合,可以推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地方带来经济效益。
例如,中国的丽江古城,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成为全球瞩目的旅游目的地,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文旅融合也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许多地方文化正面临着被忽视和遗忘的困境,而文化旅游的兴起为这些地方提供了保护和传承的机会。
通过开展文旅融合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关注本地的文化,从而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例如,在西安的“世园会”,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提供了人们了解中国园林文化的机会,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文旅融合研究也探讨了如何提高文化旅游的质量。
通过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旅游收入并提高旅游的质量。
例如,在欧洲的一些旅游景点,通过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项目和增加旅游指南的可用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提高了旅游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国外文旅融合研究进展与经验与国内文旅融合研究相比,国外文旅融合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文旅融合实践展示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旅游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在国内,关于旅游的评论、报道和文章不少,但主要是从事旅游规划的专家和学者们提出的,涉及的主题是在某个旅游点过去开发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挖掘,力求创造出该旅游点新的看点和新的价值。
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对中国旅游从多领域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为转型时期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热点研究。
1,在对旅游业产业地位的研究,比如张凌云﹙2000﹚在《试论有关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产业政策的几个问题》中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认为,旅游业从属于主导产业,只能作为配合主导产业的关联产业来发展。
王云才﹙2000﹚在《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产业规模配置》中认为对于一般经济区域来讲,旅游业只是一个重要的具有战略产业特征的产业类型,在国民经济中产业规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个地区都适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赵浩兴﹙2003﹚在《选择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中认为选择旅游业作为特定区域特定时期内的主导产业,除了具有明显优势,还应客观认识旅游产业的现实资源、市场动力机制与市场潜力。
2,对旅游资源产权及对遗产资源管理的研究,比如,依绍华﹙2003﹚在《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中认为民营企业获得经营权投资开发景区在合理的规制合同制约下,不会改变景区的国家所有性质,但要避免陷入短期逐利的误区。
马梅﹙2003﹚在《公共产品悖论》中认为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受到旅游产品的利益驱动已经偏离了其作为纯公共产品的目标,解决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的悖论需要由私人生产者的参与。
认为旅游资源产权不可转让的理论依据是景区产品的公益性和旅游资源的价值理论与价值核算问题。
张晓等人﹙2001﹚在《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中认为景区产品市场化应在一个完善有效的公益性事业管理机制的框架内实现,而门票专营权的转让使景区失去公益性,性质上成了私人企业的资产。
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综述09旅游管理2009412004 杨二林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知网所有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献及论著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现状、发展特点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效益增长点,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经济效益实现现象。
现代旅游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中大力发展和支持的第三产业中的全新产业结构模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完善和合理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现代旅游业客观上已经使得文化旅游由自然经济文化向现代经济文化过渡、转变,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制高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日益文化化,文化形式逐步旅游产业化,旅游产业的发生与凸现具有时代的意义和鲜明的社会价值。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学者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几年来,文化旅游产业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日趋增多,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一、当前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现状从研究重点来看,目前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践研究,多出现于报纸及会议论文(超过搜索文章的75%以上),理论研究稍稍落后,还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
从研究时间来看,国内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2006~2009年,此期间相关论文研究数量增长迅速。
从研究人员来看,作者主要来源于大学、研究机构、旅游管理部门和其他,其中大学和研究机构占到总数的4/5,旅游管理部门。
从研究内容来看,涉及文献主要集中于文化旅游产业内涵、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等方面。
其中,有关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文章数量和其他占到总数的1/5。
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对国内文化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和概念性,属于定性研究,构造模型和数理统计方面涉及较少,缺乏定量研究。
二、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一)文化旅游产业概念的界定在许多论著中,“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并未做严格的区分,甚至有些文章直接混用,造成实践运用中的混乱。
文旅融合文献综述
文旅融合文献综述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文化、旅游、科技等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旅游体验与提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文旅融合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产业之一。
同时,随着人们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视,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文旅融合的背景源于人们对文化、旅游、科技等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需求和趋势。
二、文旅融合的概念与内涵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具体来说是指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中,将旅游元素融入到文化中,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旅游体验与提升。
文旅融合的内涵包括文化传承与创新、旅游体验与提升、产业融合与发展等方面。
三、文旅融合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文旅融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分类标准有:1. 以文化类型为标准,可以将文旅融合分为历史文化型、民族文化型、地域文化型、艺术文化型等类型。
2. 以旅游类型为标准,可以将文旅融合分为文化观光型、文化体验型、文化休闲型等类型。
3. 以产业融合方式为标准,可以将文旅融合分为横向融合型、纵向融合型、交叉融合型等类型。
四、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目前,全球文旅融合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文旅融合也逐渐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趋势。
未来,文旅融合将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旅游体验与提升、产业融合与发展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五、文旅融合的挑战与对策虽然文旅融合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问题、旅游体验与提升的质量问题、产业融合与发展的协同问题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例如: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等。
六、结论文旅融合是文化、旅游、科技等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旅游体验与提升的重要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综述
09旅游管理2009412004 杨二林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知网所有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献及论著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现状、发展特点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效益增长点,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经济效益实现现象。
现代旅游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中大力发展和支持的第三产业中的全新产业结构模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完善和合理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现代旅游业客观上已经使得文化旅游由自然经济文化向现代经济文化过渡、转变,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制高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日益文化化,文化形式逐步旅游产业化,旅游产业的发生与凸现具有时代的意义和鲜明的社会价值。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学者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几年来,文化旅游产业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日趋增多,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一、当前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现状
从研究重点来看,目前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践研究,多出现于报纸及会议论文(超过搜索文章的75%以上),理论研究稍稍落后,还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
从研究时间来看,国内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2006~2009年,此期间相关论文研究数量增长迅速。
从研究人员来看,作者主要来源于大学、研究机构、旅游管理部门和其他,其中大学和研究机构占到总数的4/5,旅游管理部门。
从研究内容来看,涉及文献主要集中于文化旅游产业内涵、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等方面。
其中,有关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文章数量和其他占到总数的1/5。
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对国内文化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和概念性,属于定性研究,构造模型和数理统计方面涉及较少,缺乏定量研究。
二、目前主要研究领域
(一)文化旅游产业概念的界定
在许多论著中,“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并未做严格的区分,甚至有些文章直接混用,造成实践运用中的混乱。
谢彦君(2005)认为文化旅游是以感受真实文化而进行的旅游活动,而旅游文化是指伴随旅游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徐菊凤(2005)认为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对概念,文化旅游侧重点在旅游,旅游文化侧重点在文化;文化旅游研究重心是旅游活动的对象物,旅游文化研究重点是旅游活动的基础理论;文化旅游属于应用学科,旅游文化属于基础学科。
吴光玲(2006)认为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对概念,并从多个角度对此概念进行了辨析。
徐群(1999)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进入旅游市场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主要指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宗教民俗设施以及有关的风土民情、民俗礼仪。
龚绍方(2007)认为文化旅游产业系统应包括三个层次:核心层是文化旅游景区企业,中间层是产业相关要素供应商,最外围是产业相关管理机构和服务企业,外层是为内层服务的。
万圭(2008)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以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为核心,带动饮食、交通、娱乐、旅游产品等一系列商业活动配套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产业群。
李云涛(2009)认为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指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
李庚香(2009)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创意产业,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来指导产业发展。
(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主要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优势、发展模式及发展对策等方面。
朴莲玉(2008)认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观光点,是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不可忽视的又一个亮点。
刘训华(2008)从产权保护的视角分析湘西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及发展对策。
王兆峰(2009)从产权制度创新、保护方式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及发展战略创新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产权理论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创新。
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已经引起学者和政府的重视。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主要着眼于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田祖国(2002)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要建立一套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科学周密的管理运行机制。
师宏睿(2004)认为旅游与文化相互结合,相互
促进共同发展。
汪清蓉(2005)提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基本模式,即从制度文化、市场、资源等三个层面进行深层次的立体整合。
钟建辉(2005)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外在价值的体现,应配置、挖掘、整合和有效利用旅游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与旅游联姻,培育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曹诗图(2005)提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与整合,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三、目前关于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趋势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近年来在国内多有讨论,但从学术角度看,仍有一些基本问题需要研究。
从概念界定、供需与管理、发展模式与制约因素等方面梳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发现以下主要不足:对文化旅游的界定尚无一致的看法,争论的焦点在于文化旅游资源的范畴,实质就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形成究竟是自发的还是人为规划的结果;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很多研究集中在对某地或某类文化资源的开发经营思路上,从产业经济学理论高度对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关联、组织、布局等问题进行的系统研究明显欠缺。
由于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渗透交叉产业,涉及的产品类型较多,且供给主体往往还没有实现企业化、市场化,统计及产业细分上的问题使得我们在现阶段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进行研究仍有不少困难,这也将是学术界今后的研究可以寻求突破的方向。
研究文章多以历史型文化旅游现象为主,集中在以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古都文化、宗教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等方面。
目前,旅游消费方式、旅游开发经营方式及旅游市场主客关系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文化旅游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城市休闲文化等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会成为未来研究趋势。
随着国内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旅游消费者会有全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
因此,后工业化时代背景下的现代文化旅游者消费行为特点也会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四、关于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的启示
(一)在研究过程中要挖掘和保护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不可能持续的,是不可能充满活力的。
从旅游本身来说,对于文化的追寻也是旅游的出发点和归宿。
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
所以,挖掘文化背后的历史、人文风情,是文化旅游的价值和意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丽江的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
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
末年,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集镇及军事战略要地。
丽江以纳西文化为核心,形成了多民族文化为补充和延伸的多元化、复合型文化结构,最引人注目的是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丽江古城、白沙壁画等纳西文化精髓,为丽江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文化内涵和持久动力。
在丽江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本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推动民族文化及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研究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文化创意提升文化旅游价值
一般旅游主要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寻找差异和特色,不管其挖掘过程是否考虑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着眼点仍不能脱离资源。
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市场、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亦即创意。
离开了创意,文化旅游亦将会失去生命力。
以文化创意来提升旅游的价值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16(2).
[2]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 吴光玲.关于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若干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1).
[4] 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2005,(4).
[5] 徐群.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与开发[J].北方经贸,1999,(12).
[6] 龚绍方.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初探[J].中州学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