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
第一次月考试题卷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在开学典礼上,优秀的毕业生回到了濡养了自己的母校,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宝费的箴.(zh ēn)言。
B.面对港独分子亵读国旗的恶劣行径,我们绝不能轻易宽宥(yòu),一味纵容。
C.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典礼,阅兵式和联欢活动相得益彰,宣告了中国不容小觑.(q ù)的实力。
D.《小欢喜》成为热播剧的秘诀,在于它唤起人们心中那段心无旁骛.(wù)奋战高考岁月的回忆。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9月13日至15日,铜官窑古镇倾情打造了一系列中秋创意活动,带领游客穿越回了千年
前的大唐中秋之夜。
在灯火的映衬下,小镇的房屋格外的富丽堂皇
....,精心装扮的“嫦娥仙子”
体态娉婷
..,为游客送上月饼,鲜妍
..明媚的丽人身着盛唐礼服。
与金甲式士不时闪现,为游客们
带来动感欢快的舞蹈。
石渚湖边,趣味灯谜悬挂在风雨桥上不少游客附庸风雅
....,兴味十足地猜着灯谜;石渚湖中,千盏花灯漂泊湖面,将相思寄往远方。
古老的拜月仪式,也在铜官窑古镇得到了复活。
A.富丽堂皇 B.娉婷 C.鲜妍 D.附庸风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9月28日,在第十届校园体育节入场式上,菠菜园里飘扬着各具特色的班旗和整嘹亮的口号声
B.口牌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哪吒》取得蝉联电影票房冠军的好成绩
C.近日,湖南卫视《声入人心》第二季成员和砂子塘小学的学生们一起为祖国动情献唱《红旗飘飘》
D.今年,苹果在中国的品牌地位暴跌至第24位,而华为则上升近两个名次左右,排在第2位。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
...的项是()
蒋勋先生《美的沉思》一书现在已经印刷30余次,总发行量25万余册。
可以说,在美术读物中,《美的沉思》在大陆市场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我常想,取得这个成功的元素到底是哪些?。
○1但是蒋勋没有将这种感动和沉思写成纯粹的、教科书式的学术著作。
②新版《美的沉思》在原书基础上调整开本,增录图片,增加中国美术简表与图片索引,重新整体装帧。
○3首先是中国艺术之美的成功。
④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作者表达感性和理性兼具之美,书装之美,应该是《美的沉思》受到读者欢迎的三个理由。
⑤而是娓娓而谈的,是漫步式的,是感动着、沉思着的,文笔清丽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6蒋勋先生说:“没有美,没有沉思,成就不了文明。
”
⑦他是通过艺术的形式的分析,一层层到达艺术美的本质。
A④③⑦①⑤②④ B.②③⑦⑥①⑤④ C.③⑦⑥①⑤②④ D. ③⑦②⑥①⑤④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屈”用作敬醉,如屈驾、屈就、屈居、屈尊等。
B.“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C“身体圆像水桶。
嘴巴长长爱哼哼,闲来无事就睡觉,人们称它农家宝。
”说的是猪,排在生肖中第十二位,对应的地支是亥。
D.中秋节,小明给小华送了一盒月饼,小华十分感谢地说到:“盛情难却!我笑纳了!”
6.综合运用(共6分)
近期,我校九年级(1)班准备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九年级备战中考助力。
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对联换写】
中国古典诗调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
班级准备以他们的作品为素材,出一副对联。
请根据上联的提示,任选以下一句诗词内容,写出下联。
(2分)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未索。
”——屈原《离骚》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上联:曹操老骥伏枥雄心下联:
(2)【人物采访】
2019年全国高考中,林万东理科713分,通过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被该校自动化系录取。
林万东家里有姐弟三人,父条因病不能干重体力劳动,全家都靠母亲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砖背沙来维持生活。
虽然承受着几倍于寻常家庭的压力,这个农村家庭却没有被击倒。
林万东曾在日记中写道:“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
班级准备电话采访林万东,并把采访内容整理编辑,作为这次学习活动的重要素材。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个访谈问题。
(2分)。
(3)【活动设计】
班级将围绕主题举行一系列活动,目前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活动三。
(2分)
活动一:举行“君子自强不息”朗诵会
活动二:开展“初三当自强”演讲比赛
活动三:
7.古诗词默写填空(共5分,每空分)
(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2)刘禹镇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辩证地看特自己的困厄,并寄寓新陈代谢的进
化思想,体现了自己豁达襟怀的名句是: ,。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展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名句
是: ,。
名著阅读(共5分)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小说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
B.艾青,原名蒋正涵,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轰动诗坛,作者通过对自已乳母的回忆和追思,打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C.《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先生在桑菲尔德庄园里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最终两人互相倾吐衷肠,表白了爱意,后来简发现罗切斯特有妻子,道德和自尊的力量使她选择了痛苦地离开。
D.一部《水游传》,凸显一个“义”字,在众好汉眼里,“义”高于一切:鲁提辖见义勇为,拳打镇关西;宋江、晁盖、柴进,李逵等人能在江湖享有崇高威望,仗义疏财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9.言为心声,在我们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极为个性化的语言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根据下面列出的语言描写写出说话人的姓名或形象特点。
(3分)
二、阅读(共54分)
(一)古诗文鉴赏(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0-11题,(共8分)
江下初秋寓泊
杜荀鹤○1
濛濛烟雨蔽江村,江馆愁人好断魂。
自别家来生白发,未寝星起谒○2朱门。
也知柳欲开春眼,争奈萍无入土根。
兄弟无书雁归北,一声声觉苦于猿。
【注释】:○1杜荀鹤,唐代诗人。
出身寒微,仕途多不得志。
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
②谒:拜见。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的标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写作的背景。
B.首联通过描写“濛濛烟雨”遮蔽了江村的场景,营造了凄冷的氛围。
C.三四句叙事,叙写了离家后白发的诗人星夜起来去拜访权贵的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及对友情的珍视。
D.七八句中,诗人看到北飞的大雁、又听到猿的哀啼,他认为雁鸣比猿啼更为凄苦。
E全诗以“愁”情贯穿:有对漂泊在外的孤独感伤;有对家乡、对兄弟的思念有无人引荐、壮志难酬的苦闷。
11.“虚实结合”使得诗歌富含深意,请结合颔联和颈联作简要赏析。
(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
(共12分)
张琦,江苏阳湖人。
道光三年,发山东,署邹平县。
抵任,岁且尽,闻四百七十村,麦无种者,即申报灾,亲谒上官陈状,破成例请缓征,因邹平得缓者十六州县。
民失物,误讼邻邑长山,归狱于琦。
琦曰:“汝失物地,大树北抑或大树南?”曰:“树北。
”琦曰:“若是,则我界
也。
”民愕然,曰:“成邹平邪?即不欲以数匹布烦父母官。
”持牒○1去。
后权章丘,章丘民好讼,院、司、道、府五府吏皆籍章丘,走书请讬,掎摭○2短长。
琦任岁余,无一私书至。
结案二千有奇,无翻控者
五年,补馆陶,会久旱风霾,麦苗皆死,饥民聚掠。
琦祷雨皆应,严捕倡掠者。
廉得富家闭粜居奇状○3,按治之,民大悦,乃请普赈两月。
馆陶地偏小,赈数多邻邑数倍,大吏呵之。
寻有诏责问岁饥状甚切,乃按临灾区,民迎诉赈弊,惟馆陶得实。
始勒罢他邑令,厚慰琦。
馆陶地斥卤○4,不宜稻,又卫水数败田。
琦精求古沟防及区田法试行之,未竞,病卒。
琦少工文学,与兄编修惠言齐名,舆地、医学、诗词皆深造。
五十后始为吏,治绩尤著。
(选自《清吏稿,列传,循吏三》,有改动)
【注释】○1牒:通常指由官方颁发的证明某事的文件,也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
○2掎摭(jǐ zhí):指摘(利弊、好坏);○3廉得富家闭粜奇状:访察得知富户停止卖米囤积居奇的情况。
○4地斥卤:土地是盐碱地。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道光三年,发.山东/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B亲谒上官陈.状/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C.会.久同旱风霾/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D.惟.馆陶得实/惟.长堤一痕(《湖心亭看雪》)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即不欲以.数匹布烦父母官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于的意思。
(3分)
寻有诏责问岁饥状甚切,乃按临灾区
15.“循吏”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好官”,张琦为什么被称为“循吏”?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5分)
(一)说明文阅读(共8分)
“濒危"化学元素,且用且珍惜
赵君鹏
①1869年3月,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它排列了当时人类已知的63种化学元素原子的质量。
2016年,新修订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种化学元素,其中有90种元素是白然存在的。
②近日,欧洲化学学会制作的一张与众不同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引发了众多关注。
在这张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每种无素所占的面积不同,自然界储量越丰富的元素所占面积越大,反之,面积越小,所以整体看来,周期表是扭曲的。
③为什么要制作这样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呢?欧洲化学学会的意图是想通过这张表反映出自然存在元素的稀缺程度,提醒人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这张化学元素周期表显示,氧、氢、铝、钙的储量丰富,没有枯竭的风险,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使用,一些化学元素,比如氦、钿、钇等可能在一百年内用尽。
④虽然氦气在整个宇宙中比重较大,和氢气一样是宇宙中最早的化学无素,但研究显示,地球上的氮气主要存在于天然气体和放射性矿石中,而大气层中氧气占比很低,只有5.2万分之一。
由于氦气的比重轻,并且最不活泼,所以被广泛地应用到气球中。
氦气球比氢气球安全,不易爆炸,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放飞的氦气球会把氦气直接释放到大气当中,最终这些氦气会离开地球,飘散到宇宙中去。
与之相比,虽然磁共振扫描仪需要用氦气来冷却磁铁,深海潜水需要用到氦气来稀释氧气 ,但他们是循环使用的。
⑤现在的电子设备更新换代过于频繁,英国人每个月要淘汰一百万部智能手机,美国人每个月要更换一千二百万部手机,触屏电脑的更换率同样惊人。
制造智能手机时,需要用到30种化学元素,其中17种由于过度使用,在未来一百年内可能会消失,比如元素钿。
如果按照现在更换电子产品的速度,钿的储量只够使用二十年,而且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目前手机中钿元素的回收率还不足1%。
⑥在历史上长期担当货币职能的银,也是“濒危”元素。
银在现代工业中应用广泛,但是其储量有限。
此外,“濒危”的化学元素还有制作超导体及照相机镜头所用的钇、能让烟花和信号弹发出耀眼紅光的锶、核反应堆中燃料棒用到的铪等。
⑦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论积贮疏》一文中说:“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意思是说,没有节制地使用,势必导致物资紧张。
变为“濒危物种”的化学元素也提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自然资源低开采、高利用,而且不要频繁地更换手机或电子产品。
(选自《知识窗19年8月》)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项是()(2分)
A.2016年新修订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有自然存在的元素和人工合成的元素组成。
B.欧洲化学学会制作一张与众不同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由于氦气在整个宇宙中比重较大,且最不活泼所以被广泛运用到气球中
D.过度频繁地更换电子产品,将会导致一些化学元素储量枯竭
1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各种“濒危”的化学元素。
B.第五段其中“17种由于过度使用在未来100年内可能会消失,比如说钿元素”一句中的“可能”的删除后,原文意思未发生改变。
C.第六段采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一些化学元素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D.本文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元素周期规律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后说明了一些化学元素因为过度使用导致“濒危”,最后提示我们要节约自然资源,不可频繁更换电子产品。
18.请你根据上文有关“濒危”化学元素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共4分)
【链接材料】小明的爸爸不小心将手机摔到地上,屏幕被摔碎,爸爸想将手机丢入垃圾桶,并打算再买一个新的手机,小明想要劝阻爸爸。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理由,帮小明说服父亲。
能是自欺欺人。
每天淘洗你自己,要常将“勇”字放在心头。
三国时,蜀国与魏国在街亭交锋,马谡言过其实致使蜀军大败,不得不退回汉中,诸葛亮上书君王引咎自责,愿降三级。
诸葛亮勇敢地淘洗了自己,这份在全军面前自我批评的勇气被传为了千古佳话。
○6。
⑦清代陆浅曾说过: “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
”人,容易在取得小小成就之后沾沾自喜,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把过去的辉煌常挂在嘴边的人,注定他只能活在昨天。
把成功抛在脑后,汲取经验,淘洗自己,批判自己,以求明天会更好,这才是一个人自尊的表现。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如果连自己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尊重自己,不淘洗自己,不批判自己,那么想成就番事业,纯粹是痴人说梦话!
⑧不满是向上的本轮,能够载着自己向前进,而这不满就源于自我批判,源于勇敢、自律、自尊。
○9每天淘洗自己,你做到了吗?
19.关于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淘洗自己,是自律的表现
B.我们往往对别人的缺点耿耿于怀,对自身的缺点都视而不见
C.每天淘洗自己,你做到了吗?
D.我们应该每天自我反省、自我批评。
20.下列为第○3段横线处补充的论据,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水游传》中的林冲,在前途被毁、家破人亡之际,仍不懂反抗,一味退让,最终落得个落草为寇的下场。
B.东汉末年,一代枭雄曹操因马匹受惊而战踏麦田,按军当斩,在那“刑不上大夫”的时代,割发代首,这是他严格要求自己的表现。
C.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1.请在第①段和第⑥段分别补充一个分论点。
(4分)
分论点1:
分论点2:
(四)记叙文阅读(共18分)
养一畦露水
许冬林
①露水是下在乡材的。
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蒙,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
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斗,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
我和堂组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
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
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
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
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
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
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
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上的一滴露水。
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
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圆寂。
满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
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
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了里有草屑和细小的野花。
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酸露求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凉鞋里,有时不舍得穿鞋,是露水让一个乡下小姑娘拥有了一双不为外人知晓的好看的脚,多么愉悦美好的记忆!
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
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年露水了。
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
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儿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不免惆怅遗憾。
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
⑦当然不是。
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
⑧《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最爱玩味的是:“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
’真有意思。
”读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
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闲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
烽火戏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种草来养露水的风雅。
⑨我读着《枕草子》,不觉痴想起来。
痴想有一天,我能拥有一座带庭院的房子,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
养一畦露水,清风开窗,花月挂帘,耳无尘,心素闲,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澈晶莹,无尘无染。
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
(有删改)
2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4分)
○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4分)
23.请从描写的角度
.....赏析第
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
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
2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4分)
A.文中第○2段引用《蒹葭》中的诗文对写露水的直接感受,与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中的“朝露”的意境一样美好。
B.本文前五段以时间为序,回忆了“我”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的几件事情,充满童趣。
C.第○4自然段“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上的一滴露水”,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夏夜露宿房顶的恐惧孤独感。
D.文章结尾点题,照应前文,深化主题,表达了做着对美好诗意生活的追求。
E.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诗文名句信手拈来,语言清新优美。
25.如何理解文章第○9段中“养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这一句子的含?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静生活”的看法或感悟?(6分)
【链接材料】“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雨中山栗落,灯下草虫鸣。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
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一片清寂,心境安谧至极。
连发丝坠地都得见……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
寂静。
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
”(选自王开岭《耳根的清静》)
三、写作(共70分) 26.语盲综合表达(10分)
26.语言综合表达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爱和教导,在九月初九“敬老节”来临之际,请你给他们其中位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他(她)真挚的谢意。
要求::○1语言简练得体,感情真挚;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格式正确,正文部分字数在150-200字之间;④署名为“小赵”。
2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同学们就“爱国”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讨论的内容节选:
同学甲:屈原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数十年心志不变,这都是炎黄子孙爱国的写照。
同学乙:威继光奋起组建“戚家军”将倭寇赶出国门是爱国,邓稼先不顾自身安危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也是爱国。
同学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升国旗时大声唱国歌;丢弃垃圾时严格遵守分类标准;努力学习,扎实学好每一门课程,立志做祖国的栋梁之材……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1-5:ADCCD
6:1)李白长风破浪怀壮志
2)林万东同学:你好!你能谈谈“自强不息”的信念是如何一步步影响你的人生的吗?
3)观看“自强国兴”电影
7.1)千里共婵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D 9.1)自尊自爱、追求平等 2)有仇必报、嫉恶如仇 3)林冲
10.CD
11.颔联:实写已有白发的诗人去拜访权贵,颈联由眼前的柳树联想到春天到来的景象,又想象自己就像漂浮的浮萍,终年漂泊无依,虚实结合,暗示了作者漂泊、不被重用的人生,写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寂寞孤独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12.D 13.B
14.不久,皇帝急切下诏责问当年饥荒的情况,才派人到灾区巡查。
15. 关爱百姓、体恤民生(馆陶是盐碱地,张琦精心求得方法来试验推行想解决土地问题)
正直清廉,刚正不阿(没有收到一封私信)
善于断案,执法公平公正(没有一件翻供的案件)
16.C 17.D
18.1)化学元素“濒危” 2)化学无素可以进行再使用、处理或回收
19.D 20.B
21.1)淘洗自己,是勇敢的表现
2)淘洗自己,是自尊的表现
22.1)沁凉微甜 2)秋晨上学露水美脚 3)成年之后 4)惆怅遗憾
23.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从听觉、触觉、嗅觉等多角度写出露珠落在“我”身上,带给“我”清凉愉悦的感受,语言表达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