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及古典主义时期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比较
前言­
这是我第二次选择“大学音乐鉴赏”作为选修课程,原因很简单,因为喜欢享受音乐带来的那份愉悦,所以想更深切地了解有关音乐的知识。

­在选完第二次选修课后,同窗们都说我不睬智,他们以为每一年相同的课程一定上相同的课程。

但结果令他们失望,而且我感觉大一到大二那个进程联系的专门好。

大一老师为咱们讲解了许多重要时期的重要音乐人物,而大二老师则让咱们欣赏这些重要人物的重要作品,并为我让咱们了解到了大部份中西乐器。

如此的继承让我想到了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的联系,古典主义正是形成于巴洛克以后,并牢牢的跟从。

第一,了解巴洛克时期形成原因及其属于它特有的象征。

“巴洛克”来源于葡萄牙语,葡萄牙语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世纪和8世纪初期奢华的建筑风格。

音乐家借用此语归纳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风格。

音乐史上还有人用“洛可可时期”,那个时期是指巴洛克后期至前古典乐派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是过量的利用装饰音,悦耳但显得不够深刻的音乐。

那个时期的法国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多属于这种风格,即所谓富丽风格。

单独地分析巴洛克时期(1600-1750)的音乐,能够看到,其旋律的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仍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富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

和文艺振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

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它的节拍主要分为自由节
拍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拍。

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维持始终。

这两种节拍常常搭配利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那个时期的调式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

巴洛克时期的和声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

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进展有紧密的关系。

作为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腕,通奏低音又称作数字低音在键盘乐器(一般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

演奏者按照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和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织体是以复调织体占主腹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

与文艺振兴时期的复调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

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本时期的曲式以彼其间形成节拍、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常利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

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仿照手腕写作的持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进展和再现因素。

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巴洛克时期主要的音乐文体有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和各类独唱、合唱曲。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空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那个时期音乐在一个乐章之内维持一种大体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力度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转
变,而是采用较为清楚的“阶梯式力度”。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代表家有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斯卡拉蒂。

虽然处于同一时期,可能彼此影响,但每一名音乐家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巴赫虽然没有创造出新的曲式,但他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已有的形式、技曲式上,通过加工改造,使之达到了新的高度。

从音乐的旋律特征上讲,由于他的音乐是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因此造成音乐连绵不断的交织、进展。

这正是巴赫音乐的特征。

巴赫又是一个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由于他大大改良、扩充和增强了键盘演奏的技能,从而在键盘演奏技术的进展上,作出了开创性的奉献。

许多人将亨德尔与巴赫并称为巴洛克时期的两大大师。

但从键盘音乐的角度上说,亨德尔是无法与巴赫相提并论的。

因为亨德尔的兴趣不在键盘乐,他的成绩主要体此刻歌剧、合唱和清唱剧领域。

他最出名的作品是1742年仅用24天完成的清唱剧《弥赛亚》,首演于柏林。

最出名的唱段《哈里路亚》是其最后的乐章。

为了保护《弥赛亚》的地位不因过量的演奏而受损,英王下旨每一年只在春天演奏一次,且只有亨德尔本人材有资格指挥。

斯卡拉蒂是造诣很深的拨弦古钢琴家,但受父亲影响,前半生的作品主如果歌剧和宗教歌曲,后期开始大量创作大键琴作品。

他一生写作了500余首钢琴奏鸣曲,大多数是单乐章,这些奏鸣曲带有典型的巴洛克时期特征:细腻、典雅,与巴赫的键盘音乐相较一样具有声部明晰、交响和谐的特点。

在抒情上略胜一筹,听觉上更接近现代欣赏适应。

虽然他生活的年代属于巴洛克时期,但能够说,斯卡拉蒂在钢琴史上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他所表现的键盘音乐风格既难以追寻其前身来源于何处,也找不到继承和进展的人,因此没有形成一种学派。

实际上,斯卡拉蒂是浪漫派的先行者,他的音乐既不属于巴洛克也不属于古典乐派,他最
少超前于同时期人50年。

这一时期最为咱们耳熟能详的固然要数巴赫,而咱们也老是将他与巴洛克音乐牢牢绑在一路。

古典主义被以为开始于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期。

这期间一直是世俗音乐占据上风。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

艺术已再也不单单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

那个时期音乐的重要特征是:结构严谨,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所表现的内容比巴洛克时期大大加宽。

在古典主义时期,由单一旋律支配的主调音乐逐渐占了上风,复调音乐已失去了它旧日的辉煌。

音乐中的旋律结构比巴洛克时期相对简单,但其性格却比巴洛克时期加倍多变。

古典主义时期的另一个伟大成绩就是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响曲——它是由海顿奠定了大体结构,并通过莫扎特、贝多芬这些天才的创作走进了巅峰时期的。

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风格也是从了解这些音乐家入手的。

海顿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腹地位,第一因为他是一名交响曲作曲家。

他并非交响曲文体的初创者,早在巴赫和亨德尔的时期,就已有人为那个领域作了预备,开拓了道路。

他使交响曲具有了令人惊叹的戏剧性和哲理性。

所以有人称他为“交响曲之父”。

海顿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乐队的基础。

固然,海顿写的不单单有一百多首交响曲,他的80余首弦乐四重奏毫无疑问比交响曲更超卓!海顿在钢琴上的成绩无疑是他的52首奏鸣曲。

海顿完善了4个乐章的奏鸣曲形式,海顿进展了奏鸣曲快板的结构,并往往采用从速度、调性等方面与主题区分。

天才是对莫扎特确切的称号。

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
一,作为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进展起了庞大的作用。

歌剧和钢琴协奏曲被乐评家们以为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

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41 部、42部、一部和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在钢琴方面的成绩主要有17首奏鸣曲,17首变奏曲,21首协奏曲等。

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的贝多芬,老是与交响曲联系在一路。

诚然,是他以九部不朽的交响曲把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提到了巅峰。

在交响曲方面,他实施了很多改革,比如说加大了乐队编制、加入人声、改变了乐章的一些结构等,这些改革为后人大大拓宽了交响曲创作的道路,使交响曲的表现用意也扩展了很多。

另外,他的三十二部钢琴奏鸣曲也是令人注视的。

后人称巴赫的《平均律》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则是《新约》,由此也可见其地位。

贝多芬生活道路超级坎坷,晚年失聪;他从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虚弱,可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失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

在贝多芬31岁之前,也就是1802年前,他经历了学习、继承传统与探索新的创作手法的阶段。

开始,他采用古典乐派大师海顿、莫扎特爱用的形式进行奏鸣曲创作,专门快,他那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偏向于传统的拘谨形式之间的矛盾,致使贝多芬必然的变革要求。

比如,乐章内容和速度的改革。

除在演奏技术和写作形式上的要求外,贝多芬在奏鸣曲的精神上,进行了完全的改造。

他使奏鸣曲超越了仅仅是优雅、悦耳与精致的要求,而更具有严肃和深刻的意义。

每一首奏鸣曲都按照作曲家的意志,向听众揭露出一种人类情感:英雄主义的、欢乐的、悲壮的。

《悲怆》、《月光》和《田园》奏鸣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一。

第二时期是贝多芬的32岁至47岁的中年阶段,在直面听觉受损的冲击后,他走出意志消沉的状态,开始与命运展开抗争。

经典名作《黎明》和《热情》奏
鸣曲接踵问世。

第三时期是在贝多芬最后的12年,他的很多作品几乎完全舍弃了传统的标准,比如奏鸣曲的乐章长度、速度、更复杂斗胆的和声运用。

综合上述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风格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的创作所表现的风格进行对比,能够归纳为以下六点:
1、情绪的对比: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情绪的丰硕转变和对比取得了全新的强调。

相对于晚期巴洛克音乐中单一情感的表达,古典主义作品中的情绪波动起伏。

戏剧性、不稳固的音乐,可能导向一段轻快随意的舞曲旋律。

主题的对比不仅表此刻同一乐章中利用具对比性的不同主题,即即是一个单一特定的主题内,也可能存在明显的对比。

2、节拍:
节拍的灵活性,给古典主义音乐增添了转变。

古典作品包括了丰硕的节拍模式,不同于巴洛克乐曲只有少数的节拍模式在全曲中反复出现。

巴洛克作品表达出持续的感觉和永恒的运动。

因此,在开始几末节以后观众就可以可能明白整个乐章的节拍特性。

但古典主义风格包括了出其不意的停顿、切分音,和从长音到短音的频繁转换。

而从一种长度的音符模式到另一种的改变,可能是突然的也可能是渐进式的。

3、织体:
与晚期巴洛克音乐的复调织体相较,古典主义音乐大体上属于主调音乐。

但是,织体的运用与节拍一样灵活,织体之间的转换有时平稳有时突然。

一首作品或许以一条旋律和简单的伴奏组成的主调织体开始,可是随后可能转变成复杂的复调织体,含有两个旋律或旋律片断在不同乐器间仿照。

4、旋律:
古典时期的旋律悦耳悦耳,且容易记忆。

即便在一首超级复杂的作品中,也可能含有民谣或通俗的感觉,有时作曲家也会直接借用一些通俗的曲调。

(如莫扎特以法国歌曲《哦!妈妈请告知我》的旋律为主题,写了一首钢琴变奏曲《小星星亮晶晶》。

)更多时候,作曲家按照流行的风格创作新的主题。

古典主义音乐的旋律听起来较为平衡与对称,因为作品通常由两个长度相同的乐句组成。

第二个乐句的开头与第一个乐句类似,但结束部份更具终止性。

相反,巴洛克旋律较不对称,精致复杂,比较不容易演唱。

5、力度与钢琴:
古典主义作曲家对于情感表达的细微不同的兴趣,致使了渐进力度的普遍利用,如渐强与渐弱。

这些作曲家不把自己限制在巴洛克音乐中常常利用的那种极端力度的改变(从高声到小声的突然转变),渐强与渐弱的力度改变,表现出令人震惊的新鲜感。

在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对渐进力度的爱好,致使了钢琴取代了大键琴。

钢琴家通过控制手指对琴健的压力,来控制声音的大小。

虽然钢琴在1700年左右即产生,但直到1775年左右才开始取代大键琴的地位。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大部份成熟作品都是为钢琴而作,而不是为大键琴、古钢琴及管风琴等巴洛克键盘乐器而写。

6、通奏低音的消失:
通奏低音在古典主义时期被淘汰。

在海顿与莫扎特的作品中,大键琴演奏者者没必要再做即兴的伴奏。

致使通奏低音消失的原因之一是愈来愈多的作品是写给业余爱乐者,而通奏低音所需要的即兴演奏技能对他们而言有相当的难度。

(以
上资料整理于网络)
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不同组成了音乐史的多样性质,是音乐成为更具艺术性的艺术。

这是两个不朽的时期,值得咱们永久铭刻、学习的两个时期。

关键字: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装饰音富丽巴赫海顿结构严谨交响曲
织体旋律节拍力度与钢琴通奏低音
结束语:短暂的音乐鉴赏课的时刻并无让我提升到新的境界,却因为写这篇论文让我从他人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这两个时期当中以前所不明白的细节。

以上对这两个时期的评价是摘自网上音乐爱好者的结晶,所以也该感激他们,愿意分享功效。

但更该感谢老师为咱们所做的出色讲课,确实“不枉此行”,很出色,也收获颇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