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靖远县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边区政府,它是一个边区的自治性地方政府,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对材料完整准确的理解是:
A.是为了推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B.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
C.是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是为了发动根据地工农群众抗日
2.有宋一代,神童辈出。

诸如丘浚十岁、孔文仲七岁、蒋堂六岁、黄庭坚七岁等,会赋诗、能作文的记载比比皆是。

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有多位童子被赐予同进士或学究出身,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

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皇权日趋随意独断
B.乡学教育成效显著
C.官僚体制充满活力
D.科举考试流于形式
3.鲁班以竹木为材料,制作了一只能在天上飞翔三天三夜的木鸟,特地向墨子炫耀。

未料墨子不以为然,且道:“普通匠人取一块三寸的木头,片刻之内就能削出能负五十石重的车销。

会飞的木鸟华而不实,在社会功用上甚至比不得简单的车轴销子。

”墨子这种对技艺的路径取舍
A.不利于能工巧匠拓展技艺想象空间B.体现了古人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
C.促进古代科技在世界确立优势地位D.限制了古代科技成就的应用与推广
4.《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

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

这是由于
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5.《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这一规定旨在()
A.保护私有财产B.保障平民利益
C.促进社会公平D.维护法律尊严
6.据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之一格罗夫斯回忆:按计划,美国准备投掷3枚原子弹,小仓是第二目标。

因天气原因都投到了长崎,一颗没有爆炸,后神秘失踪。

若从史学角度看,该材料()
A.揭露了原子弹投放的历史真相B.孤证不立,还需其它史料互证
C.是亲历者回忆,材料真实可信D.说明了历史阐释常受制于政治
7.下表是古代我国县级政区区分等级标准表(节选)
据上表可以推知
A.县域面积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断削弱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基层治理D.基层治理趋向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8.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四大经济特区,其中珠海经济特区位于如图中的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9.从1993年到1996年底,中国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实现了从发展过快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
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是没有过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软着陆”表明中国
A.市场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积累了市场经济经验
C.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头等大事D.经济体制的转换失利
10.“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前12世纪
B.前11世纪
C.前10世纪
D.前9世纪
11.欧阳修认为,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这反映了
A.赋税征收更公平合理B.赋税制度因时因势调整
C.土地兼并已不受限制D.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12.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

如图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部分代表官印。

这表明战国时期
战国·魏·文桘西疆司寇(印)战国·齐·大车之鈢(玺)
A.封建体制开始崩溃B.集权体制初现雏形
C.诸侯争霸战争频繁D.玺印具有统一风格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城市:孕育现代文明的温床
汤谱逊说“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

皮雷纳则说:“中世纪的市民阶级既是世俗的又是神秘主义的,因而他们为在将来的两个伟大思想运动中所要起的作用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问题
(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与庄园相比,有哪些新的特征?
(2)从城市兴起后300年间西欧社会新气象中阐释城市是“孕育现代文明的温床”。

(3)结合15、16世纪西欧的演变,概括城市运动在社会转型中的重要地位。

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徽州古村落的营建除了受宗族关系的影响之外,在选址布局上也受着天人观念的强烈制约。

“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的基本的原则;但从天人关系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

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

——据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材料二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中共中央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理论突破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

——据萧科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
(1)写出材料一所述世界文化遗产是安徽省哪一古村落。

结合所学,列举此村落的营建受“宗族”和“天人观念”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农民的探索”与“中共中央开明领导人支持下理论突破”的史实。

提炼这一改革经验对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B
【解析】
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陕甘宁边区……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三三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内的主要任务是抗战,中共的这些调整都是为抗战服务的,都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故B项理解正确;从材料时间来看,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实现,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内容,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发动根据地工农群众抗日只是材料的部分解读,理解并不完整准确,故D 项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判断出此时国内的主要任务是抗战。

2、B
【解析】
材料“有宋一代,神童辈出”“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说明了宋朝比较重视科举制度,乡学教育发展较好,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睛:材料“有宋一代,神童辈出”“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3、A
【解析】
材料中墨子拿车销与飞鸟做对比,车销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更谈不上创新,制作简单,他却认为“车销”比“飞鸟”更有价值,这其实就是告诉人们,不要想入非非,飞鸟能飞起来(但没实际用处)又能怎么样呢!因此,务实便是墨子对技艺路径的取舍,但过分强调务实,甚至批评一些“华而不实”的发明,不利于人们想象力的拓展,A项正确;车销制作体现不出追求完美,B项排除;墨子的态度并没有促进古代科技发展的作用,C项排除:墨子强调实用,D项排除。

故选A。

4、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斯所编的《仓颉篇》以小篆书写,汉代流行隶书,小篆已是“古字”故而民间不识,这说明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文化没有中断,故A项排除;材料没涉及到教育的普及,故C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书法艺术,故D项排除。

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理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法保护债权人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故选A。

B 项说法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维护贵族利益的,但是由于有了成文法就可以按律量刑,在客观上也维护了平民的利益;C项正确,但是说法太笼统;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原则
6、B
【解析】
材料只是格罗夫斯一个人的回忆,属于孤证,还需其它史料互证,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材料并未揭露了原子弹投放的历史真相,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孤证,不一定真实可信,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出受制于政治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7、D
【解析】
由我国古代县级政区分等标准看出,对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逐渐降低,说明政府对人口的控制逐渐松弛,这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正确;材料只有对县级政区的分等的户数和粮食产量标准,不能据此得出县域面积缩小,排除A;古代
中国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呈现上升趋势,而非减弱,排除B;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层治理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排除C。

8、A
【解析】
依据图片并结合四大经济区的地理位置来看,①处是珠海,A正确;②处是深圳,B错误;③处是汕头,C错误;④处是厦门,D错误。

故选A。

9、B
【解析】
经济软着陆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

材料中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体现的是对市场经验的积累,B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A排除;当时中国社会的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B。

10、B
【解析】
材料“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反映的是武王伐纣,分封诸侯。

结合所学,武王伐纣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即公元前11世纪,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11、B
【解析】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体现赋税制度在不断调整变化,故B正确;赋税制度征收是否合理题干不能体现,排除A;C项“不受限制”说法不合史实,排除;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12、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战国玺印作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的凭证,有利于适应战国时期打破传统世袭特点的官吏选拔制度及提高政令执行效率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反映战国时期集权体制的萌芽,故B项符合题意;封建体制即分封制,开始崩溃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题干不能直接反映诸侯争霸的形势,排除C项;题干中部分代表官印不能说明战国时期玺印的统一风格,排除D项。

故选B。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从商品经济、相对自治、市民阶层、相对自由等角度回答。

(2)从政治领域的等级君主制;经济领域的商品经济培育资本主义萌芽;文化领域的中世纪大学等角度加以阐述。

(3)从城市中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新生资产阶级,新的思想文化,新的科学技术,新的政治制度等方面加以概括。

【解析】
(1)本小问的新特征,结合所学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相对自治、市民阶层的相对自由等角度回答。

(2)本小问的阐释,结合城市兴起后300年间的史实从政治领域实行等级君主制;结合市民,贵族以及三级会议等方面,经济领域的商品经济培育资本主义萌芽;文化领域的中世纪大学等角度加以阐述。

(3)城市运动在社会转型中的重要地位,结合15、16世纪西欧的演变从城市中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新生资产阶级,新的思想文化,新的科学技术,新的政治制度等方面加以概括。

14、(1)西递。

宗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胡氏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胡文光刺史牌坊;敬爱堂朱熹所题孝字。

天人观念:夹溪筑屋,仿船形而建。

(2)探索:1978年,小岗村民自发包产到户;四川,安徽等地实行包产到组;四川省向阳公社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中央理论突破:1980年中共中央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

启示:充分调动尊重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解析】
(1)村落,根据材料“徽州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古村落是指西递。

表现,宗族的表现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敬爱堂的布局等概括。

天人观念,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村落建筑受天人观念影响的表现在夹溪筑屋,仿船形而建。

(2)农民探索,通过材料“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粮食生产获得空前丰收;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包产到组;1980年,四川省等地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中央理论突破,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启示,通过上述材料,可以从调动农民积极性的角度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