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本科)
《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
![《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90f645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7.png)
《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总 学 时:时:48 48 讲课学时:讲课学时:40 40 实验学时:时:8 8总 学 分:分:3.0 3.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考核方式:考试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地理信息系统适用对象:地理信息系统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概论、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概论、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参考教材:《摄影测量学》张剑清、潘励《摄影测量学》张剑清、潘励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本课程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必修课中的一门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学信息调查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航摄像片及其解析的知识,初步具备利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对数字影像进行影像信息识别、提取、处理和应用的知识和技能。
站对数字影像进行影像信息识别、提取、处理和应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导论(一)导论 (2学时)学时)1. 了解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了解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2. 了解摄影测量的任务了解摄影测量的任务3. 了解数字摄影测量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中的作用了解数字摄影测量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中的作用(二)单张航摄像片的解析(二)单张航摄像片的解析 (10学时)学时)1.了解航空摄影的基本知识.了解航空摄影的基本知识2.理解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理解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3.理解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理解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4.掌握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与投影变换.掌握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与投影变换(三)双像解析摄影测量(三)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10学时)学时)1.了解航摄像对的立体观察与量测.了解航摄像对的立体观察与量测2.理解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公式.理解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公式3. 理解解析法相对定向、解析法绝对定向理解解析法相对定向、解析法绝对定向4. 理解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理解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四)全数字摄影测量基础((四)全数字摄影测量基础(1010学时)学时)1 1. 理解数字摄像及数字影像重采样理解数字摄像及数字影像重采样2. 理解基于灰度的数字影像相关理解基于灰度的数字影像相关3. 理解核线相关与同名核线的确定理解核线相关与同名核线的确定4. 理解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理解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5. 掌握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掌握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五)数字摄影内外业详细生产流程((五)数字摄影内外业详细生产流程(88学时)学时)1. 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2. 掌握数字摄影测量的内业工作掌握数字摄影测量的内业工作3. 了解数字摄影测量外业调绘任务了解数字摄影测量外业调绘任务4. 了解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入库工作了解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入库工作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一)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认识((一)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认识(22学时)学时)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的生产流程和对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认识。
《近景摄影测量》教学大纲
![《近景摄影测量》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27ae5d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7a.png)
《近景摄影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05126002.课程中文名称:近景摄影测量课程英文名称: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3.面向对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摄影测量方向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工学院遥感系5.总学时数:24讲课学时数:16 ,实验学时数:86.学分数: 1.57.授课语种:中文,考试语种:中文8.教材:《近景摄影测量》,武汉大学出版社,冯文灏编著,2003二、课程内容简介近景摄影测量是通过摄影(摄像)和随后的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处理以获取被摄目标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的一门技术。
凡可摄取其影像的目标,均可作为近景摄影测量的对象,以获得目标上点群的三维空间坐标,以及基于这些三维空间坐标的长度、面积、体积、等值线(剖面线)等。
在同时记载时间信号的情况下,还可获取运动目标的运动状态,即获取运动目标(点)的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等。
与其它测量手段相比,近景摄影测量的优点在于它兼有非结束性量测手段,不伤及被测物体,信息容量高,信息易于存储,可重复使用信息,精度高,速度快,特别适用于测量容有大批量点位的目标,躲避危险环境而远离摄影对象等众多特点。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近景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应用,内容涉及影像获取设备的基本知识、近景摄影测量中的摄影技术、近景摄影测量中的控制、解析处理方法、直接线性变换解法、相机检校的基本知识、工业测量方法简介等。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摄影测量方向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运用近景摄影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获取静态目标形状和动态目标运动状态、运动轨迹的技能,并了解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和手段、工业测量的最新发展势态。
为学生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近景目标测量或从事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高等数学、摄影技术、测量学、空间数据误差处理、摄影测量基础五、教学基本要求(1)重点掌握的内容有:近景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统,像片内、外方位元素,正直摄影方式精度估算式,近景摄影测量的控制,共线条件方程误差方程一般式,基于共线条件方程的解析算法,直接线性变换解法。
数字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
![数字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eafaa4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f.png)
《数字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404047二、课程名称:数字摄影测量学 (Digital Photogrammetry)三、学分、学时:2学分; 32学时四、教学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五、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测量学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必修);用经济、快速、间接的测量手段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建立地形数据库,为各种工程建设、各类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学习地学信息调查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航摄像片及其解析的知识,初步具备数字影像获取及影像信息、识别、提取、处理和应用的知识和技能。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1.1 各类摄影机简介:含普通及量测用摄影机,突出航空摄影机及内方位。
1.2 空中摄影;含航摄技术要求。
2.1像片投影;2.2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统;2.3像片内、外方位元素;2.4像点的空间坐标变换;2.5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2.6像点位移及其特性;2.7单像空间后方交会;3.1立体视觉和人造立体效应;3.2像对的立体观察方法;3.3像对的立体量测;4.1双像解析摄影测量原理;4.2双像空间前方交会4.3解析相对定向及模型坐标计算;4.4解析绝对定向;5.1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概述;6.1数字地面模型概述;6.2数字地面模型的内插算法;6.3数字地面模型在测绘中的应用;7.1像片纠正概念;7.2像片纠正方法分类及其纠正原理;7.3投影变换纠正及像片平面图制作;7.4综合法测图作业流程;7.5数字纠正;8.1数字摄影测量概述;8.2数字摄影测量基本算法;8.3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及其生产作业过程。
含航测作业流程及其数字测绘产品;9.1摄影测量像片联测;9.2摄影测量像片调绘;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数字摄影测量课内实验包括:数字摄影测量课内实验包括:像对的立体观察、像对的立体观察、像对的立体观察、像片坐标立体量测、像片坐标立体量测、像片坐标立体量测、数字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及其测绘作业、航片调绘等共12学时。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d8814ea844769eae109ed47.png)
《摄影测量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hotogrammetry
课程编号:080927011
课程周数:1周学分:1
适用对象:测绘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一、本实践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摄影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通过实验课程加强学生对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基础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地学问题的能力。
开设本实践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应用摄影测量软件解决相关的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关的操作,如: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核线重采样、影像匹配、匹配结果编辑等步骤,生成各种数字产品,并通过质量报告对数字产品进行质量评价。
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实习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摄影测量软件进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指导书
VirtuoZo用户手册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以所完成的成果来进行考核。
评分标准以所完成的成果为主,结合考勤、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报告内容等方面。
四、其他必要的说明
实践课程总学时16、总学分1;实践时间:第四个学期;
实践地点:校内逸夫楼C202,集中;
硬件环境:Window操作系统;
软件环境: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
五、实践内容与要求。
摄影测量学 教学大纲
![摄影测量学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c090e2f1eb91a37f1115c8b.png)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摄影测量学主要讲解:摄影测量基本知识、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像片解析的基础知识和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点位测定的作业过程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并了解基于航空遥感影像的摄影测量定位定向理论与方法的最新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航测生产或从事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容: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影像的立体观测,像点的坐标变换,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原理与方法,摄影测量区域网平差以及加密点坐标精度和可靠性的定量分析。
难点内容:各种转角系统下的像片外方位元素,空间坐标变换,共线条件方程的线性化及其应用,解析相对(绝对)定向的解算。
三、本课程之前应学习的课程
1、测量平差原理
2、测量学
3、高等数学
4、线性代数
5、航空和航天摄影技术
6、VC 语言程序设计
四、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时长为一个学期,课堂讲授62学时,课间实习10学时,课程设计1周。
《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
![《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a79eba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0.png)
《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11288002.课程中文名称:摄影测量学课程英文名称:Photography Surveying A3.面向对象: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5.总学时数:56讲课学时数:48,实验学时数:86.学分数:3.57.授课语种:汉语,考试语种:汉语8.教材:王佩军,徐亚明编著,《摄影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可划分为基础知识即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及外业三部分。
其中解析部分主要包括摄影基本知识、单张航摄像片解析、像片立体观察与量测、双像解析摄影测量以及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几个方面,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应达到以下要求:1、摄影测量学的定义与分类(1)掌握摄影测量的定义、分类、平台、特点和任务;(2)掌握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2、摄影基本知识(1)了解摄影原理与摄影机类型、基本构造;(2)了解摄影处理与像片的晒印过程;(3)了解航空摄影与摄影测量对摄影的基本要求;(4)掌握像片影像的系统误差类型及处理;(5)了解彩色摄影与其它摄影方式。
3、单张航摄像片解析(1)了解中心投影的基本知识;(2)掌握摄影测量中常用坐标系的三轴定义及用途;(3)掌握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4)掌握像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变换过程;(5)掌握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的推导,了解其应用;(6)掌握像点位移的类型及其规律;(7)掌握单张像片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原理与解算步骤。
4、像片立体观察与量测(1)了解人眼的立体视觉原理;(2)了解人造立体视觉原理及产生的条件;(3)掌握像对的立体观察方法;(4)掌握像对的立体量测步骤;(5)了解像点坐标量测仪器。
5、双像解析摄影测量(1)了解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方法;(2)掌握立体像对空间前方交会的原理与过程;(3)掌握空间后方交会与前方交会求解地面点坐标的计算方法;(4)掌握连续法解析相对定向及模型坐标计算过程;(5)掌握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过程;(6)掌握光束法整体解求的原理。
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本科
![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c13008cb5901020206409cd9.png)
河南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摄影测量学课程编码: 03500901适用专业:测绘工程学制:四年所属系部:土木工程系制订日期:年月日河南工程学院本科《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英文名称:摄影测量学(Photogrammetry )课程编码:0350090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测绘工程学时数:60 学时;其中:讲课学时:44 学时;实验学时:16 学时;学分数:3 分;编写人:;审定人: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摄影测量》课程是为了适应宽口径培养人才的需要,在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列为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着重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包括空间解析定位和图象解译)以及从摄影测量中获取GIS 基础信息的基本操作过程;了解摄影测量与GIS 的密切关系、空间定位技术(GPS)在摄影测量影像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以及摄影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要应用。
学生修完本课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摄影测量及GIS 基础信息获取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航空摄影测量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航测像片的外业调绘方法,了解内业成图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航测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实习相结合的方法教学,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并及时安排课堂实习,才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
(三)课程教学内容《摄影测量学》课程主要包含内容有: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本知识;双像摄影测量的三种方法:空间后方交会——空间前方交会法、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法、光束法平差方法;获取GIS 基础信息的摄影测量方法;双像测图的基本过程: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构网平差方法:航带法、光束法;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极其应用;数字微分纠正的原理及正射影象图的制作;航空影像的解译原理;立体测图仪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和作业特点;数字影象匹配方法的基本计算过程;摄影测量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要应用。
《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
![《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b3a9c3580eb6294dc886c0a.png)
《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摄影测量学(Photogrammetry)【课程编码】A【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时】56学时【学分】3。
0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目标:1、通过本专业课系统学习,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内涵,学习地学信息调查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航摄像片及其解析的知识,具备影像信息获取及其信息识别、处理、提取、和表达的知识和技能;2、掌握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从影像获取到最终成图的全过程。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航测生产或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本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应先修理论课程有《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课程为本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摄影测量作为测绘技术的一种手段,要求从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基本理论方面:要求透彻理解单张像片和立体像对的点定位基本理论,掌握解析测图仪的结构和在该仪器上测制数字地形图的原理与方法。
了解航测成图的全过程.基本技能方面:要求能够从理论上对航测成图作业过程进行分析和解释,为解决实际作业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计3。
0学分,56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摄影测量学的概念及其分类和用途,了解摄影测量学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摄影测量学_________ 课程编码:_________ 03500901 ________ 适用专业:_________ 测绘工程学制: _____________ 四年____________ 所属系部:________ 土木工程系制订日期:______ 年 _______ 月________ 日河南工程学院本科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英文名称:摄影测量学(Photogrammetry )课程编码:0350090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测绘工程学时数:60学时;其中:讲课学时:44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学分数:3分;编写人:;审定人:、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摄影测量》课程是为了适应宽口径培养人才的需要,在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列为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着重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包括空间解析定位和图象解译)以及从摄影测量中获取GIS基础信息的基本操作过程;了解摄影测量与GIS的密切关系、空间定位技术(GPS)在摄影测量影像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以及摄影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要应用。
学生修完本课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摄影测量及GIS基础信息获取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航空摄影测量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航测像片的外业调绘方法,了解内业成图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航测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实习相结合的方法教学,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并及时安排课堂实习,才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
(三)课程教学内容摄影测量学》课程主要包含内容有: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本知识;双像摄影测量的三种方法:空间后方交会——空间前方交会法、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法、光束法平差方法;获取GIS基础信息的摄影测量方法;双像测图的基本过程: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构网平差方法:航带法、光束法;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极其应用;数字微分纠正的原理及正射影象图的制作;航空影像的解译原理;立体测图仪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和作业特点;数字影象匹配方法的基本计算过程;摄影测量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要应用。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语言一门、测量学、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PS测量平差后续课程:数字摄影测量学、近景摄影测量学、遥感概论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王佩军,徐亚明摄影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 教学目的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摄影测量的定义、任务及分类 (2) 教学难点 3. 教学方法 讲授 4. 教学内容:§.1摄影测量学的定义、任务 §.2摄影测量学的发展 §.3影像信息学 §.4本课程学习要点5. 教学要求:需用多媒体演示教学。
1. 摄影测量与遥感》李德仁2. 基础摄影测量学》李德仁3. 〈解析摄影测量学》李德仁4. 数字摄影测量学》张祖勋 (三) 课程考核方式1 .考核方式:闭卷等编测绘出版社 等编测绘出版社等编测绘出版社 等编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成绩构成: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成绩的30%。
70% ,平时实验实习成绩占总6.学生作业:①简述摄影测量的发展。
②简述影像信息学。
第二章影像获取(2学时)1.教学目的了解摄影测量中所需的影像类型及获取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航空影像的获取(2)教学难点量测相机的特点3.教学方法讲授+练习4.教学内容:21航空影像获取沁遥感影像获取第三章摄影测量基础知识(8学时)1.教学目的(1) 掌握航空摄影前的准备工作,摄影测量生产对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航摄像片上的点、线、面及特性;(2) 掌握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轴系定义,掌握像片内、外方位元素的含义;(3)理解像点平面坐标变换及空间坐标变换的一般公式,掌握像点在像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变换公式;(4)了解共线条件方程的定义;推导共线条件方程表达式;掌握共线条件方程的重要性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航空摄影的过程;2、摄影测量对摄影的基本要求;3、航摄像片上的点、线、面;4、常用坐标轴系的定义;5、像片内、外方位元素的含义;6三种角元素的表达方式;7、像点平面坐标变换与像点空间坐标变换;8、旋转矩阵的构成方法;9、共线条件方程推导过程,共线条件方程应用(2)教学难点1、航摄像片上的点、线、面及其性质;2、三种角元素的表示方法;3、像点的空间坐标变换;4、共线条件方程的推导过程3.教学方法讲授+练习4.教学内容:§.1航空摄影;§.2中心投影的基本知识;§.3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4透视作图;§.5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6航摄像片上的内、外方位元素;§.7像点坐标变换;§.8共线条件方程的概念;§.9共线条件方程的推导;§.10共线条件方程的应用第四章双像立体测图基础与立体测图(6学时)1.教学要求了解模拟法立体测图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2)教学难点:相关理论和公式。
3.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课件和课堂实验4.教学内容:§.1人眼的立体视觉原理与立体量测;§.2立体像对与双像立体测图;§.3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与模型的绝对定向元素;§.4模拟法立体测图§.5解析法立体测图概述第五章摄影测量解析基础(6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单像空间后方交会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2)教学难点:相关理论和公式。
3•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课件和课堂实验4•教学内容:§.1像点坐标量测;§.2单像空间后方交会;§.3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4立体像对的解析法像对定向;§.5立体模型的解析罚绝对定向;§.6双像解析的光束法严密解第六章解析空中三角测量(4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的含义,了解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与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2)教学难点:相关理论和公式。
3•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课件和课堂实验4•教学内容:§.1概述;§.2航带网法空中三角测;§•3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8.4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第七章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2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数字高程的定义、内插方法及数据存储方式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2)教学难点:相关理论和公式专业.专注3•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课件和课堂实验4•教学内容:§.1概述;§.2数据预处理;§.3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内插法;§.4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存储;§.5数字高程模型应用算法第八章全数字摄影测量基础(10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影像重采样的定义、基于灰度的数字影像相关、同名核线的确定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2)教学难点:相关理论和公式。
3•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课件和课堂实验4•教学内容:§.1概述;§.2数字摄像及数字影像重采样;§.3基于灰度的数字影像相关;§.4核线相关与同名核线的确定;§.5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第九章像片纠正与正射影像图(4学时)1.教学要求了解像片纠正的概念,掌握数字微分纠正的两种解算方法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2)教学难点:相关理论和公式。
3•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课件和课堂实验4•教学内容:§•1像片纠正的概念与分类;§.2数字微分纠正;§.3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方法第十章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14学时)1.教学要求了解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任务及作业流程,掌握外业像片调绘技术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2)教学难点:相关理论3.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课件和课堂实验4•教学内容:§0.1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任务及作业流程;§0.2像片控制点的布设;§0.3野外像片控制点的选刺、整饰及像片联测;§0.4像片控制点联测的GPS方法;§0.5像片解译与调绘第十一章地图制图(2学时)1.教学要求了解地图定义、分类,地图编制的方法,了解电子地图的特点及地图的发展趋势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2)教学难点:相关理论3.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课件和课堂实验4.教学内容:§1.1概述;§1.2地图的数字基础;§1.3地图符号系统;§1.4地图编制;§1.5电子地图四、实验要求(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本实习旨在使学生对摄影测量所学的理论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诱导学生通过自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分配表(三)考核方式根据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综合打分。
六、实习要求(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实习旨在使学生对工程测量摄影测量所学的理论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诱导学生通过自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实习和参观讲解,要求学生了解摄影测量的主要内容、特点和过程,掌握利用反光镜观察立体像对、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获取进行相对定向、绝对定向、编程实习前方将会和后方交会等技术。
本实习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守实习任务书中的所指出的实习规则与要求,协同或独立完成实习内容,并上交实习报告。
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树立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良好学风。
(二)实习内容1.立体观察:利用反光立体镜观察立体像对;2.航空影像野外调绘;3.编程实习:利用立体量测结果编写前方交会程序;4.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参观实习与操作;5.编程实习:(空间后方交会)。
(三)实习时间1周(四)实习地点校内专业.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