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讲生物与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讲生物与环境
,怀化中考考点梳理
生物的特征
生命现象(举例) 基本特征
鲸浮出水面呼吸生物能进行__呼吸__
人体内部分废物
随汗液排出生物能__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__
松鼠寻找食物生物的生活需要__营养__
黑豆幼苗不断长大生物能__生长__
小麦开花结果生物能__繁殖__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有__遗传__
猫妈妈的孩子毛色
各异生物有__变异__
含羞草受到刺激
后合拢叶片生物能__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__
除__病毒__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提示】(1)生物的其他特征: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2)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否具备生物的特征。

(3)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制作泡菜的乳酸菌不需要氧气。

(4)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钟乳石能生长,机器人能运动,但二者均不属于生物。

(5)单字提取记忆法——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六个字:新生胞遗适应,即新陈代谢、生长、细胞、遗传、适应、反应。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过程
(1)__发现并提出__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对问题的答案提出__可能性__的假设,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4)设计实验方案: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__控制单一变量__,设计__对照实验__。

(5)实施实验并记录:观察、调查、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

(6)分析实验现象:__分析__实验获得的数据和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__描述__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8)表达交流:撰写探索报告,交流探索过程与结论。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
可以直接用__肉眼__,也可以借助放大镜、__显微镜__等仪器。

(2)调查
①明确调查目的和__调查对象__,__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__。

②调查过程中要如实__记录__。

③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__整理__和分析,有时要用__数学方法__进行统计。

3.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__研究对象__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_不同__以外,其他条件都__相同__的实验。

4.变量:遵循__唯一变量__原则。

生物的归类方法
分类依据种类
形态结构植物、__动物__、其他生物
生活环境__水生生物__、陆生生物
__用途__ 作物、家禽、宠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__生态因素__,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非生物因素__,如光、温度、水、空气等;一类是__生物因素__。

2.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__适应__环境,同时也__影响和改变__环境。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形态结构__。

生物的__适应性__是普遍存在的。

3.生物间的关系主要有:__捕食关系__、__竞争关系__、__合作关系__、__寄生关系__等。

,怀化中考命题点突破
生物的特征
【例1】(2016株洲中考)《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都有反射现象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解析】题干中的“树、鸦、马”属于植物和动物,它们的区别之一在于植物没有系统。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属于反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需要,不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遗传和变异是生物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答案】A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例2】(2016滨州中考)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解析】A项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项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项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D项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D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例3】(2016东营中考)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黄粉虫光照温度湿度
纸盒左半侧20只明亮15℃适宜
纸盒右半侧20只阴暗30℃适宜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解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该同学探究的是“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所以该实验的变量为“温度”,即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答案】C
,实验突破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原理分析】
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有各自适应的生活环境。

【实验示意图】
【实验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注意事项】
1.避免偶然性误差的方法:①每个小组鼠妇的数量不宜过少;②鼠妇静置2分钟后再开始实验,让鼠妇先适应新的环境;③小组内重复实验并求平均值、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2.实验完毕后,将鼠妇放归大自然。

【例】某合作学习小组欲探究“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方案,其中最科学的是( ) A.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蚯蚓放在纸盒中央,观察蚯蚓的分布情况
B.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将10只蚯蚓放在纸盒中央,观察蚯蚓的分布情况
C.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再用纸板遮住潮湿的土壤,将10只蚯蚓放在纸盒中央,观察蚯蚓的分布情况
D.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将2只蚯蚓放在纸盒中央,观察蚯蚓的分布情况
【解析】本题变量为水,除了水外,其余条件应该全部相同。

选项A纸盒另一侧缺少土壤,环境不一样。

选项C有两个变量:水和光,选项D蚯蚓数量过少,存在偶然性误差。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