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袁双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袁
双双
摘要目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应用胺碘酮
治疗。
结果研究组CL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VESD、LVEDD以及S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当中,胺碘酮的治
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5-ZYM 急性心肌梗死后极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这种状况能够导致患者的独立危险
因素的发生,对挽救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
因此,这种状况中尽早开通梗
死的相关动脉是治疗的基本原则,胺碘酮对冠状动脉以及周围血管有着直接的扩
张作用。
因此,胺碘酮是一种高效、广谱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这种药物疗效显著,经过临床研究能够发现,药物将钠离子和钙离子内流进行有效抑制,唔够有效减
慢心室肌细胞传导。
我院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过程当中,使用胺
碘酮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
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6.9±2.3)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4±0.4)年。
研究组
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6.5±2.1)岁,病程2-8年,
平均病程(3.5±0.2)年,在年龄、性别以及患者病程等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不
明显(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入组患者均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患者年龄18-70岁之间;(3)入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血管狭窄曾读
在50%以上;(4)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的内容知情,并且在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
标准:(1)患者近期曾服用相同功效的其他药物;(2)患者对于本次研究所用
药物过敏;(3)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4)患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5)患者合并有脑血管疾病;(6)患者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7)患者
存在沟通障碍或精神障碍;(8)患者合并有恶行重礼仪或严重感染;(9)自身
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利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治疗,首次注射按照
1mg/kgiv,每10min给予50mg,直至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继续注射1到
0.4mg/minivd进行维持,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减量[2]。
1.2.2研究组治疗方法。
再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首次注射按
照150mg/kgiv,起效后0.5到1mg/min维持24h,此后酌情减量,同时口服盐酸
胺碘酮片。
连续服用5到7d。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采用超声检测进行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检测的主要项目包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
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径(LVESD)。
对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取患者空腹上肢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清,采用氧化酶法分别检测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 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心功能改善情况分析
研究组CL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VESD、LVEDD以及S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x±s)
组别时间 LVEF(%) LVESD(mm) LVEDD(mm) SV(ml) CL(L·min-1/m-2)对照组治疗前 38.54±2.86 48.7±5.3 67.45±9.54 84.2±10.2 2.8±0.4
治疗后a 40.24±6.73 44.4±5.2 64.37±5.47 80.4±10.8 2.8±0.6
研究组治疗前 38.45±2.17 49.1±6.1 67.64±9.14 83.5±10.2 2.7±0.4
治疗后ab 50.87±8.54 40.1±5.3 56.87±3.63 76.1±9.8 2.8±0.3
3讨论
胺碘酮的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利多卡因的治疗有效率,通过对患者心率功能的有效统计,能够直观的发现胺碘酮在治疗中占据明显的优势,胺碘酮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4]。
胺碘酮是抗心律失常极为有效的药物,能够通过延长心肌动作的持续时间、复位时间以及不应期发挥的抗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的作用中起到有效的作用。
在具体的心率检测中明显的表现出胺碘酮的控制有效性。
进一步的表明胺碘酮对钠钙离子一直的有效性。
急性心肌梗死后极易发生后室性心律失常,这种状况能够导致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的发生,对挽救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这种状况中尽早开通梗死的相关动脉是治疗的基本原则,胺碘酮对冠状动脉以及周围血管有着直接的扩张作用。
因此,胺碘酮是一种高效、广谱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对心率失常的患者及其有效,能够达到降低心律失常和心室率降低的目的。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当中,胺碘酮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滟, 黄佐贵, 石伟,等. 实时超声血流速度的估算和24h动态心电图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7,
9(10):980-982.
[2]李路, 彭瑜, 张钲. Tpe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7, 33(5):20-24.
[3]韩江莉, 何立芸, 崔鸣,等.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微循环阻力指数检测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探讨[J]. 中华医学杂志, 2017, 97(29):2261-2271.
[4]马贵洲, 徐荣和, 陈平,等. 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多支病变患者急诊介入术后
早期干预重度狭窄非梗死相关冠脉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8, 34(9):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