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优秀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优秀3篇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综合资料篇一
作者:佚名转贴自:点击数:50
昆山市司徒街小学徐卫国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齐读)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师: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

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

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4.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出示):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几个问题。

二、导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2.这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连续出现了三个引号。

(师板书)这个标点符号我们并不陌生,以往较多出现在什么场合?(人物的语言要加上引号)对,给人物的语言加上引号,这引号就表示直接引用。

出示: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
3.引号的作用常见的还有下列这些(出示):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那么,这里所说的“网”指的是什么呢?(国际互联网)
三、导学第二自然段。

1.大家不是想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吗?请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
师述: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2.听了老师的描述,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板书:大
3.请看课文是怎么描述其“大”的。

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
(2)交流。

要点:巨型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无数条亿万台
(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4.也许,细心的同学又有了新的发现——这里的“线”也用了引号,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呢?
出示: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1)指名读这句话,现在你明白这里的“线”指的是什么了吗?
(2)其实,这里的“线”上的引号同样表示有特殊的意思(出示: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般的棉线丝线。

5.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6.那么,国际互联网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它又奇妙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交流。

板书:快
(3)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4)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7.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8.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

9.出示: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自由读一读,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把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4)出示:
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a.能否作这样的改动?为什么?
提示:“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b.师:“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

c.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递进的意思表达出来。

10.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师:很远很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远在天涯”,它有个反义词叫——“近在咫尺”。

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但是……”。

强调前面的意思还是后面的呢?一起读这一句,把强调后面的意思读出来。

(2)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
11.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四、导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齐读。

师: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媒体映示“无所不有”)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
板书:多
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长文章读短,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

这是一种本领。

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教师概述: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这样的句式写在省略号的旁边。

(7)指名交流。

师小结:读书就要这样,要会联想会思考,会把短文章读长,把薄的书读厚。

这又是一种本领。

(8)老师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了互联网的几种功能。

出示:
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
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如果请你用“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种句式来排列,该怎么说?
小结:上述三个方面,哪一项功能最为神奇,同学们可能有各自的理解,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说话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9)也许,国际互联网还有许多功能还未被人们开发利用,你希望它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服务呢?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10)小结:是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它的魅力,就在于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发展,无限的创造。

也许,未来的你,就是互联网的研究者,开发者;也许,你们中间,就有中国的比尔?盖茨。

五、导读第四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谁的家有了电脑的?谁家正准备购买电脑?
2.我们班上的小华同学最近几天闹着要他爸爸给他买一台电脑,可他爸爸对电脑、对国际互联网了解不多,只知道玩电脑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该怎么说服小华的爸爸购买电脑呢?(师生分别扮演爸爸、小华表演对话)
3.看来,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请默读最后一段。

板书:息息相关
4.“息息相关”是什么意思?(选择“息”的意思,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说说这个词语的引申义。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国际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

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

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3.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课外阅读: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国际互联网的认识。

(2)合作探究:“网上商场”是怎么购物的?“电子钱包”又是怎么付款的?
(有条件的可以将读后感或研究的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
附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快多
息息相关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互联网)
此文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综合资料篇二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

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

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 齐读
(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还是后半句呢?
(4) 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

(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

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

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

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传到各地电脑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
一、扣题导入,明确中心
谈话导入:由超短获奖小说《网》谈起,(板书)网
也许大家现在还不能理解这篇小说的意义,以后可能会明白的。

不过,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却与“网”关联。

先说说你们见过哪些网?
1、引导大家说出所知道的网:
丝网、拖网(捕鱼的网);罗网、罩网(捉鸟的网)——绳线织成的网。

蜘蛛网、电网、水网——像网一样的东西。

关系网、人情网——比喻意义上的网……
2、说出新鲜的网——国际互联网
3、引向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介绍的对象:国际互联网;
介绍的中心: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二、读题、质疑
1.读好课题,读出对国际互联网的好奇与神往。

2.围绕课题质疑。

3.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三、自读、初感
1.明确读书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懂词语。

⑴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⑴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词
话题
跨过
一封信
悉尼
快捷
方便
无所不有
丰富多彩
天南海北
邮递
查阅
资料
付款
息息相关
万水千山
足不出户
咫尺天涯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说说你认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

板书:大、快、多
4.指导学生分段。

五、指导写字,课堂描红。

1.你认为在写本课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2.重点指导:题款
3.课堂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第3题词语。

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大、快、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