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烟台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烟台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板
赵树理
王家庄办理减租。

地主王老四和佃户们按法令订过租约后,农会主席问王老四还有什么意见,王老四叹了口气说:“那是法令,我还有什么意见?但思想我是打不通的!我的租是拿地板换的,为什么偏要叫我少得些才能算拉倒?”农会主席和区干部给他解释了一会,都说粮食是劳力换的,不是地板换的。

王老四说:“他拿劳力换,叫他把我的地板缴回来,他们到空中生产去!我的思想打不通!”
小学教员王老三站起来面对着王老四讲道:老四!再不要提地板!不提地板不生气!
你知道!我常家窑那地板怎么样?都是红土夹沙地,老契上虽写的是荒山一处,可自从租给人家老常他爷爷,十来年就开出三十多亩好地来;后来老王老孙来了,到老常这一辈三家种的地合起来已经够一顷了。

打多少粮食?光给我出租,每年就是六十石!如今啦,谁可给我六升呢?
大前年除了日本人和土匪部队扰乱,又遭了大旱灾,老王和老孙逃荒走了,老常饿死,他老婆领着孩子走了,这庄上就没有人了。

那年九月间,八路军来打鬼子,咱不是还逃到常家窑吗?你可见来,蒿可长得不低,这年秋天,自然是一颗租子也没有人给。

谷囤子麦囤子,一个一个都见了底,我有点胆寒,没等过了年就把打杂的、做饭的一齐都打发了。

过了年,接女婿住过了正月十五,囤底上的几颗粮食眼看扫不住了,我跟你三嫂着实发了愁。

后来正月快过完了,别人都在地里送粪,我跟你三嫂说:“要不咱就把咱那三亩菜地也种成庄稼吧?村边的好地,收成好一点,俭省一点,三亩地也差不多够咱这三口人吃。

”她也同意。

第二天,我去地里看了一下,辣子茄子秆都还在地里直撅撅长着,我打算收拾一下就往地里送粪。

老弟!我把这事情小看了,谁知道种地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光几畦茄子秆耽误了一前晌:用镰削,削不下来;用斧砍,你从西边砍,它往东歪;用镢刨,一来根太深,二来枝枝碍事,刨不到根上。

后来用镢先把一边刨空了,搬倒,用脚踩住再用斧砍。

弄了半晌还没有弄够一畦。

邻家小刚,挑着箩头从地里回来,看见我两只手抡着斧剁茄根,笑得合不住口,羞得我不敢抬头。

他笑完了,就放下箩头拿起镢来刨给我看。

奇怪!茄秆上的枝枝偏不碍他的事!哪一枝碰镢把,就把那一枝碰掉了。

他给我做了个样子就刨了一畦,跟我半前晌做的一般多。

我就照着他的样子刨。

也行!也刨得起来了,只是刨了不几颗,两手上磨起两溜
泡来;咬着牙刨到晌午才算刨完,胳膊腿一齐疼,直直睡了一后晌。

第二天准备送粪。

我胳膊疼得不想去插(插是往驮子里装的意思),叫你三嫂去。

老弟!我说你可不要笑,你三嫂给她娘守服,穿着白鞋,拿着铁锨走进马圈里,看准一个空子才敢往前挪一步,小心谨慎照顾她那一对白鞋,她拿着一张锨,立插插不下去,一平插就从上面滑过去了,反过锨来往回刮也刮不住多少,却不幸把她一对白鞋也埋住了。

老弟!你不要笑!她把锨一扔,三脚两步跑出马圈来,又是顿,又是蹴,又是用手绢擦。

她擦了半天仍然有许多黄麻子点;手也已经磨起了一个泡来,气得她鼓嘟着嘴跑回去了。

只好自己干!不过我也不比人家强多少,平插立插也都是一样插不上,后来用上气力尽在堆上撞,才撞起来些大片子。

怕弄碎了不好插,就一片一片装进驮子里去。

绝没有想起来这一下白搭了:备起马来没人抬——老婆才生了气,自然叫不出来,叫出来也没有用;邻居们也都不在家,干看没办法;后来在门口又等到小刚担粪回来,他抬得起我抬不起,还是不算话。

后来他有了主意,把粪又倒出半驮,等抬上以后他又一锨一锨替我添满,这才算插出第一驮粪,地不够一百步远,一晌只能送三驮,因为插起来费事。

老弟!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粪送到地了,也下了雨,自己不会犁种,好歹求人才算把谷种上。

谷苗出得很不赖,可惜锄不出来。

我跟你三嫂天天去锄,好像尽管锄也只是那么一大片,在北头锄了这院子大一片,南头的草长起来就找不见苗了。

这一年是丰收年,到了秋收时候,北头锄出来那一小片,比起四邻的自然不如,不过长的还像个谷,穗也秀得不大不小,可惜片子太小了。

南头太不像话,在草里也能寻着一些谷:秀了穗的,大的像猪尾巴,小的像纸烟头,高的挂在蒿秆上,低的钻进沙蓬里;没秀穗的,跟抓地草锈成一片,活着的像马鬃,死了的像鱼刺,三亩地打了五斗。

老弟!光我那一圈马粪也不止卖五斗谷吧?我跟你三嫂一年才落下这点收成,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欠年,收完秋就没有吃的了。

村里人都打下两颗粮食了,就想叫小孩子们识几个字,叫干部来跟我商量拨工——他们给我种那三亩地,我给他们教孩子。

去年就这样拨了一年工,还是那三亩地,还种的是谷,到秋天打了八石五。

老弟!你看看人家这本领大不大?我觉着这才是走遍天下饿不死的真正本领啦!
老弟!在以前我也跟你想的一样,觉着我这轿上来马上去,遇事都要耍个排场,都是凭地板啦,现在才知道是凭人家老常老孙啦!
老弟!再不要跟人家说地板能换粮食。

地板什么也不能换,我那三亩菜地,地板不比你的赖,劳力不行了,打的还不够粪钱;常家窑那顷把红土夹沙地,地板也不赖,没有人只能长蒿。

老弟!人家农会主席说得一点也不差,粮食确确实实是劳力换的,不信你今年自己种上二亩去试试!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老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帮王老四“打通思想”,劝说过程充满人情味,具有说服力。

B. “地主”“佃户”“八路”“鬼子”等词,清晰展现了时代特点,暗示了当时百姓生活的不易。

C. “谁可给我六升呢?”写出王老三对“减租”满是牢骚和不满,照应前文“不提地板不生气!”
D. 文中写王老三亲自种谷子及村里人拨工种谷子,结果形成对比,意在突出“粮食是劳力换的”。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多次出现“老弟!”的称谓,现场感强,符合“面对着王老四”讲话的情境,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B. 文章虽是面对面的交谈,但没有写王老四的回应,这样处理给读者留白,让读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C. 文章第一段,作者向我们交待了谈话背景、谈话围绕的主题,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便于后文的展开。

D. 文章在写王老三的劳动过程时,特别注重细节刻画,叙述详略得当,详写了王老三整地及运粪的过程。

3. 本文在主体故事的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 文学史上有“赵树理方向”的提法,其较大特点就是“老百姓喜欢看”,请结合本文从选材及语言组织方面分析“老百姓喜欢看”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夜之间,官员直播“带货”风靡全国。

许多政府官员化身网红,为农副产品代言,成为老百姓眼中的“带货员”。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的背后,是一个包括物流、存储、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的产业系统。

领导干部的直播间,对接起农户与市场。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这更是一场政府服务的变革。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做工作不能只是文山会海、发号施令、签字审批、纸上来纸上去,还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移动互联网世界,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儿。

不可否认,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兴起于疫情特殊环境,有其偶然性。

但其必然性,是新技术的滚滚浪潮对基层治理理念、方式和效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也确实出现官员“直播带货”走样变形的情况。

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有的地方专门发文搞摊派,有的地方“亏本赚吆喝”,搞成了形式主义。

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一种新兴形式在初期都有利有弊,这并不妨碍基层治理理念更新与改革的大方向。

尤其是这种嵌入移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尝试,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给以一定的容错空间。

(摘编自翟永冠、唐弢《要带货,更要带新思维》)材料二:
前不久,南昌市民万女士向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称,自己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购买了深圳一家
贸易公司销售的虾,收到后发现部分虾已经变质,“虾头都是黑的”,她在直播间向商家询问原因时,竟被污蔑为“专业差评”。

无独有偶,今年,某明星主播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超1亿元,但其中多个产品此前涉虚假宣传曾被处罚过。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也显示,消费者对于虚假宣传和商品来源渠道不正等乱象颇为担心。

“假货太多”、“鱼龙混杂”、“货不对板”,是消费者反馈较多的内容。

而直播带货频频“翻车”的背后,是部分主播运营公司和主播缺乏足够的产品鉴别能力,有的甚至不问质量、给钱就播。

今年5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 互联网营销师”列为10个拟新增的职业之一,并专门下设了“直播销售员”工种。

业内人士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直播带货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摘编自《半月谈》2020年第12期)材料三:
在传统商业体系中,基于用户心理和消费行为,商业模式包括:20世纪早期出现的“饵与钩”模式,即“搭售”模式;50年代麦当劳率先推出的“特许经营”模式;60年代沃尔玛的“超级市场”模式……这些传统零售业的基本商业模式和关键成功因素主要基于LDF:Location(位置)、Detail(细节)、Franchise(连锁化)。

而在新的商业形态里,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变成了SSS:Social(社群化)——企业与顾客不能只是交易关系,必须是社群化的生活伙伴关系,才能生存;Service(服务化)——传统零售的服务仅限于卖场内的便利,未来零售的服务必须提供直达家庭的服务;Supply-chain(供应链)——在渠道决定购买的阶段,供应链体现为采购的强权与压价,未来供应链则体现为对优质供应资源的争夺与供应链关系的维护。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快速发展之后,全球商业模式革新的速度始终在加快。

搜索引擎、社交媒体、O20、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兴思想和商业模式的诞生,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

商业模式从最早的线下实体商店,到后来的线上电商,再到移动互联网电商,此番疫情进一步催热直播电商模式。

直播电商是对传统电商的一场颠覆。

这不仅体现在渠道、终端、传播、支付等方面,更体现在流量格局的重新分配。

流量就是网民的自然访问量,是所有互联网经济的基础。

传统电商需要靠其他网站引流,但是直播电商把直播过程做成内容,本身自带流量。

究其原因,是商业生态背后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变。

社会化媒体、即时通讯媒体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自由、高保真、即时化的传递及互动。

这让每个人都可以不受地域、生活圈的限制,与互联网上的任何个人实现交流。

自此,商品售卖不用跨越万水千山,也无须在强势媒体上大搞宣传,只要掌握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便可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

(摘编自吕本富王静云《直播带货风靡,商业模式升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既是疫情催生的偶然结果,也体现了新技术浪潮对基层治理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B. 尽管直播带货出现虚假宣传等种种销售乱象,但面对新兴形式带来的这些问题,要给以容错空间。

C. 从传统电商到直播电商,在渠道、终端、传播、支付和流量格局的重新分配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D. 直播带货走样、翻车,一是因为地方官员搞形式主义,二是因为部分主播方缺少鉴别力,一味追求利益。

6.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嵌入了移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的官员直播带货,优化提升行政生态和效能,增加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是政府服务的变革。

B. 居民投诉被污蔑为“专业差评”以及消协发布调查报告说明消除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还需时日。

C. 从线下实体商店到直播电商的发展,反映了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已从原先的位置、细节、连锁化转向社群化、服务化、供应链。

D. 商业生态背后社会形态的巨变,使得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具有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

7.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营造“直播带货”的健康生态。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BBC新近制作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生,又一次把中国文学和文化带到西方的聚光灯下,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该片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宣传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从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文学与文化,它对杜甫的理解值得我们玩味。

“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也许是一个我们没有意想到的问题,很难简单地做出判断。

我们常常将李白和杜甫并列起来,称为“李杜”。

他们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到底谁更伟大,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语言艺术上,李白可能更胜一筹,在思想内容上,杜甫可能更胜一筹。

如果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那么可能有人会问,还有李白呢?王维呢?白居易呢?
纪录片将杜甫放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中去评价他的价值和意义,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思考空间。

纪录片把杜甫与但丁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样伟大的世界级诗人,也就是说,杜甫在世界上也是最伟大诗人之一,“他们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判断树立了标杆”这个判断可能会让国人心里一震,不是因为杜甫不配,而是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这样去想过。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比较的,我们的文
学一点也不逊色。

纪录片把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平行起来。

它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其最早的诗歌早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杜甫的时代与英国史诗《贝奥武甫》差不多同时,也就是说,在英国国家形成的源头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国家繁荣的发展时代,引领着世界文明。

通过丝绸之路,唐朝的中国与印度、中亚、西亚和欧洲开始了大规模的交流和贸易,在杜甫居住和寻梦的长安城,可以看到各种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的大融合,能够欣赏到西域和西方的物产,而西方的海外扩张和世界贸易差不多比这晚了八百年。

在世界范围来理解中国,中华文明的悠久和传统的深厚,被进一步突出出来。

在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西方媒体可能不会有人注意到中国文学。

纪录片讲述杜甫的故事,它的着眼点不是古代,不是历史,而是现在和当下。

中国经济的腾飞引起世界的关注,这样的经济奇迹必然有它背后的历史文化缘由。

纪录片是在为中国的现代性寻找它的历史根源,为当代中国的繁荣现象寻根。

在这个过程中,杜甫被凸显出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代表。

纪录片说,当代中国在飞速变化,但是有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中国的文化精神,而这个精神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杜甫,他是中国人“真正情感和道德情操”的化身。

不管观众能否认同这一点,至少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视角。

(摘编自张剑《西方人眼中的杜甫》)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BBC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西方人眼中的杜甫,视角新颖。

B.中国诗歌历史悠久,诗人众多,使得国人很少去思考“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个问题。

C.纪录片对杜甫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作为世界级诗人为当今的文学判断树立了标杆。

D.纪录片提供了对杜甫的独特理解,为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和繁荣现象寻找历史根源。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基于中国人的立场,对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展开论述。

B.文章将李白与杜甫进行比较,论证了纪录片与中国学者的关注重点不同。

C.杜甫时代与《贝奥武甫》几乎同时的事实,证明中国文明进入繁荣时期较早。

D.文章结尾引用纪录片的说法,指出当代中国经济繁荣背后的历史文化缘由。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纪录片将杜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一结论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杜甫有着借鉴价值。

B.评价杜甫等文化名人时,如果扩大视野,立足当下,就能挖掘其现实意义,获得认同。

C.中国近年经济腾飞,国际影响力扩大,是这部关于杜甫的纪录片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

D.有篇观后感题为“杜甫:中国的莎士比亚”,由此推知,该文的观点态度和本文一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

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

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

”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高帝引述曾为之师友。

起家为宋晋熙王国侍郎。

齐初,至南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兼开阳令。

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

竟陵王深相器重,号为“周舍”。

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亦以述曾方汲黯。

以父母年老,乞还就养,乃拜中散大夫。

明帝即位,除游击将军,出为永嘉太守。

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

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

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凡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

自是商贾流通,居民安业。

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

征为游击将军。

郡送故旧钱二十余万,述曾一无所受。

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

民无老少,皆出拜辞,号哭闻于数十里。

高祖践阼,乃轻舟出诣阙,仍辞还东。

高祖诏曰:“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可太中大夫,赐绢二十匹。

”述曾生平得奉禄,皆以分施。

及老,遂壁立无所资。

以天监八年卒,时年七十九。

注《〈易〉文言》,著杂诗赋数十篇。

(选自《梁书·列传四十七》,有删节)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B.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C.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D.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

B. 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

C. 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

D. 践阼,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

13.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述曾学有所成。

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受到老师吕道惠的称赞和奖赏。

B. 范述曾能力出众。

刚就任永嘉太守时,便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顺利地解决了横阳县凶徒聚集的难题。

C. 范述曾清正廉洁。

在永嘉郡任职期间,努力保持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对他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

D. 范述曾乐善好施。

一生所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等到自己年老之时,家徒四壁,没有资产。

14.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

民无老少,皆出拜辞。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对下列诗句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

B. 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精练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写题。

①《琵琶行》中通过描写在场听众的反应和环境氛围,侧面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夜晚回忆往昔年少岁月,梦醒时无限伤感而落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儒雅潇洒,从容淡定指挥战事,以少胜多、取得胜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达对当朝统治者轻率出兵北伐的担忧和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声声慢》中描写诗人傍晚独坐,听到秋雨打在梧桐叶上的声音,感到无比凄凉苦闷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