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题及答案
2017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题及答案
【案例一】
J市地铁1号线由该市轨道交通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及运营。
该市K 建筑公司作为总承包单位承揽了第3标段的施工任务。
该标段包括:采用明挖法施工的304地铁车站1座,采用盾构法施工,长4.5km的401隧道一条。
J市位于暖温带,夏季潮湿多雨,极端最高气温42℃。
工程地质勘查结果显示第3标段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401隧道工程需穿越耕土层、砂质粘土层及含水的砂砾岩层,共穿越1条宽50m 的季节性河流。
304地铁车站开挖工程周边为居民区,人口密集。
明挖法施工需特别注意边坡稳定、噪声和粉尘飞扬,并监控周边建筑物的位移和沉降。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K建筑公司对第3标段施工开展了安全评价。
J市轨道交通公司与K建筑公司于2014年5月1日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工期2年,K建筑公司将第3标段进行了分包,其中304地铁车站由L公司中标,L公司组建了由甲担任项目经理的项目部,项目部管理人员共25人,于6月2日进行了进场开工仪式。
304地铁车站基坑深度35m,开挖至坑底设计标高后,进行车站底板垫层、放水层的'施工,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模版支架最大高度为7m。
施工现场设置了两个钢筋加工区和一个木材加工区。
在基坑土方开挖、支护及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现场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包括:门式起重机1台、混凝土泵2台、塔式起重机2台、履带式挖掘机2台、排土运输车辆6辆。
施工用混凝土由J市M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辨识304地铁车站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阶段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简述K建筑公司对L公司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3.简述第3标段的安全评价报告中应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4.简述304地铁车站施工期间L公司项目经理甲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
5.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指出304地铁车站工程中需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项工程。
参考答案:
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告吹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起重伤害,车辆伤害,触电,坍塌,淹溺,有害因素:噪声,振动,粉尘,高温
2.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签定安全管理协议;
2、审查资质;
3、统一协调管理;
4、发包给有资质的。
3.安全对策
1、施工过程中工人应该佩戴好安全帽防止物体打击和重物坠落;作业过程中工人涉及登高作业的应该系好安全带,高挂抵用,安全带完好无破损;
2、采用的金属切削工具和木工机械防护罩完好,接地良好;
3、木工作业现场划分防火区域,采用吸尘设备,并在现场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配备灭火器;
4、使用起重机械,挖掘机和运输车辆人员应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许可证持证上岗,使用的特种设备应状况良好,经过定期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使用;
5、固定及临时电器线路及用电设备接线规范,接地良好,根据使用用途及场所使用特地电压,并在直接上级加装漏电保护器;
6、作业过程中水下穿越工程时有坍塌、淹溺的危险,开凿隧道时要固定好支撑顶网和锚杆,防止冒顶片帮和坍塌。
对隧道和河道采取监控手段并进行连锁声光报警,当发生隧道顶端出现裂纹、渗水等危险情况,立即撤离;
7、震动设备应进行降噪处理,设备固定螺栓加装垫片,工作人员
配发耳塞;
8、可能情况下采用湿式作业,降低粉尘,并配发防尘口罩/面罩;
9、开凿隧道时要对隧道内进行含氧量和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进行检测。
各项指标合格后,在专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作业。
进行机械通风;
10、照明设施良好,不影响作业人员作业。
11、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结果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配备应急器材和应急人员。
4.安全生产责任
1、建立、健全L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经理部制定304地铁站施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和各项作业活动设备操作规程;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地铁站施工过程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发生事故及时、如实报告。
5.安全施工方案的分项工程:
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3)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4)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5)脚手架工程
6)拆除、爆破工程
7)其它
【案例二】
E企业为汽油、柴油、煤油生产经营企业,2012年实际用工2000人,其中有120人为劳务派遣人员,实行8h工作制,对外经营的油库为独立设置的库区,没有防火墙,库区出入口和墙外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E企业2012年度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重伤2人。
该起事故的情况如下:
2012年11月25日8时10分,E企业司机甲驾驶一辆重型油罐车到油库加装汽油,油库消防员乙在检查了车载灭火器、防火帽等主要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后,在运货单上签字放行。
8时25分,甲驾驶油罐车进入库区,用自带的铁丝将油罐车接地端子与自动装载系统的接地端子连接起来,随后打开油罐车人孔盖,放下加油鹤管。
自动加载系统操作员丙开始给油罐车加油,为使加油鹤管保持在工作位置,甲将人孔盖关小。
9时15分,甲办完相关手续后返回,在观察油罐车液位时将手放在正在加油的鹤管外壁上,由于甲穿着化纤服装和橡胶鞋,手接触加油鹤管外壁时产生静电火花,引燃了人孔盖口挥发的汽油,进而引燃了人孔盖周围的油污,甲手部烧伤。
听到异常声响,丙立即切断油料输送管理的阀门:乙将加油鹤管从油罐车取下,用干粉灭火器将加油鹤管上的火扑灭。
甲欲关闭油罐车人孔盖时,火焰已延烧到人孔盖附近。
乙和丙设法灭火,但火势较大,无法扑灭。
甲急忙进入驾驶室将油罐车驶出库区,开出25m左右,油罐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甲死亡、乙和丙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E企业2012年度的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
2.分析该起事故的问接原因。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辨识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4.提出E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参考答案:
1.E企业2012年度的千人重伤率=(2/2000)×103=1。
E企业2012年度的百万工时死亡率=[1/2000×8×(365-115)]×106=0.25。
2.事故的间接原因:
(1)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工人缺乏或不懂安全技术知识。
(2)劳动组织不合理。
(3)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
(4)安全操作规程没有或不健全。
(5)技术和设计有错误。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灾指导。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一1986),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1)火灾。
(2)容器爆炸。
(3)车辆伤害。
(4)灼烫。
(5)触电。
(6)中毒和窒息。
(7)其他伤害。
4.E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1)现场安装火灾监测报警装置。
(2)人体静电防护:工作地点采取水泥地面,穿布底鞋或导电橡胶底鞋。
(3)保持良好接地。
(4)现场使用安全电压工具。
(5)控制装卸油流速。
(6)禁止明火,防止静电集积,防止摩擦,防止电器设备引起火花。
(7)采用静电消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