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卖米的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永庆卖⽶的故事【⾮常值得⼀看】王永庆卖⽶的故事【⾮常值得⼀看】
2014-04-06
王永庆是台湾最受推崇的企业家和管理⼤师,他从⼩家境贫寒,只读了⼏年书就辍学了。
1931年,15岁的王永庆来到嘉义⼀家⽶店做学徒⼩⼯。
第⼆年靠着东拼西凑的200元资⾦开了
⾃⼰的⽶店。
当时⼩⼩的嘉义已有⽶店近30家,竞争⾮常激烈。
王永庆只能在⼀条偏僻的巷⼦⾥租⼀间⼩铺⾯。
他的⽶店开办最晚,规模最⼩,⽽且由3个未成年的⼩孩打理,能站稳脚跟取得盈利吗?
⾯对这些不利条件,王永庆并没有怨天尤⼈,⽽是开动脑筋想办法。
最后他祭出3招,竟然后来居上,打得那些⽼店⽆还⼿之⼒。
--------------------------------------------------------------------------------------------
第⼀招:改善产品质量。
因为那时稻⾕粗放式的收割与加⼯技术,⽶⾥经常会掺杂进⼩⽯⼦之类的杂物。
所以⼈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次⽶,⼤家都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有些⽶店⽼板甚⾄认为,那些杂质还可以多卖些钱呢。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之中发现了机会,他和两个弟弟⼀齐动⼿,仔细地将⽶⾥的秕糠、砂⽯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
⼀段时间之后,王永庆的⽶最好,已经⼝⼝相传得尽⼈皆知了。
第⼆招:让顾客感动的优质服务。
别的⽶店下午6点关门,王永庆却⼀直开到晚上10点多。
当时⼈们经济都不宽裕,他就先赊账,然后约定发薪的⽇⼦去收账。
那时候因为年轻⼈都忙于⼯作,来买⽶的顾客以⽼年⼈居多。
王永庆于是主动送⽶上门,开创了“送货上门”服务的先河,赢得顾客的称赞和感情分。
王永庆送⽶,并⾮放到门⼝了事,如果⽶缸⾥还有陈⽶,他就将旧⽶倒出来,把⽶缸擦洗⼲净,把新⽶倒进去,再将旧⽶放回上层,如此⼀来,陈⽶就不⾄于因存放过久⽽变质。
这⼀细致⽽超越期望的服务令顾客印象深刻,且深受感动,从此以后更成为雷打不动的忠诚顾客。
第三招:建⽴客户数据库。
王永庆的商业意识超越了时代,只不过客户数据库⽤的不是今天的⼿提电脑,⽽是真正的笔记本。
如果给顾客送⽶,王永庆就细⼼记下这户⼈家的⽶缸容量,通过聊天了解家⾥有⼏个⼤⼈、⼏个⼩孩,每⼈饭量如何,据此估计下次买⽶的⼤概时间,认真记在本⼦上。
届时不等顾客上门,他就提前⼀两天主动将⽶送到客户家⾥。
按今天的看法,王永庆当时还是⼀个娃娃,不折不扣的未成年⼈,但⼩⼩年纪就展现出的精明与⼼计,让⼈觉得他之后能成为台湾⾸富⼀点也不⾜为奇。
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都知道有⼀个卖好⽶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
从此王永庆的⽣意⽇渐红⽕,经过⼀年多的资⾦积累和客户积累,便投资开办了碾⽶⼚,并向周边地区开设⽶店。
就这样由弱变强,鸟枪换了炮。
【编后语】同样从事服务销售业,为什么王永庆能将⽣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了⼼!⽤⼼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顾客的需要。
做好客情经营。
不单纯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的服务项⽬,与产品⼀同给予顾客。
将服务最⼤价值化。
“经营之神”的⼗⼀个建议:
1.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勤劳,⼀定要从基层⼲起
2.企业的经营⾸重⼈才。
否定学历,肯定实⼒
3.培养⼈才主要是靠领导⼈⽽不是靠制度
4.经营管理上的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
5.⼯作流程要简单化,⼀切惟效率是图
6.凡事都有前因后果,下⾜苦功夫才会有好结果
7.⽣意要长期继续,不可中断与失信
8.关键是要⽤⼼去研究如何满⾜顾客的需要
9.经营策略:⼤量⽣产,降低成本10.点点滴滴求合理:细节决定成败11.不景⽓的时候,反⽽可能是投资与扩张计划的适当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