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操作技术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92期287
·临床监护·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操作技术教学改革
才华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1741)
摘要:提升护理课程的人文关怀精神,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护理操作技术的提高,还可以切实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我国护理教学领域人文关怀课程往往与实践课程脱节,造成了人文关怀精神不能有效贯彻实施等,这在学界引起
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本文从护理的人文关怀理论解析出发,详细分析人文护理在护生教学实践中的缺失现象,从而
找到有效提升护理操作技术中贯彻人文理念的途径,进一步促进护理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教学;操作技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2.248
0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学中注重技术第一的思想,认为合格的护士最重要的应当是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随着医患关系的转变、医患矛盾的上升,从人文关怀角度对护生加强培训,对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有效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

1 护理操作技术引入人文关怀的理论依据
护理的人文关怀理念是从人性角度出发,强调护士在从业过程中同时对人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关爱和照顾,它原于1984年提出的关怀就是护理,护理体现对人的关爱的理论。

它指向的是护理人员与病人建立完善的关系,强调护理人员要在理论、技能与情感上达到对病人的统一。

1.1 基于护理全过程的人文关怀。

护理的人文关怀理念,使护理超越了以往把病人当作护理技术被动接受者的理念。

人文关怀下的护理是针对护理的全过程,体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充分尊重与良好的服务。

人文关怀的护理从护理操作前征得病人的同意开始,依次进行护理操作的必要解释,操作过程中的有效指导安慰,操作后的嘱咐,以及整体护理中随时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询问和疏导等工作。

1.2 人文关怀的护理执行相应的标准。

按照国家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要求,我国将标准化的原则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强调护理工作应当符合必要的护理标准,而其最基本的标准之一就是人文关怀。

根据人文关怀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科护理要制定符合本学科的护理标准,操作标准和语言标准等不同标准,从而使病人感到满意,使医疗成本大幅降低,使护理操作更加流程化,在有效解放护士的同时,不仅提高了护士的素质,而且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2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
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人文关怀精神的认知,人文关怀价值观念的认同和人文关怀行为的能力等方面。

我国当前护生大多数为95后一代,这一代学生受到的家庭关爱更多,思想意识更独立,更富有自我意识,对社会生活有独特看法,其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也都具有独特性,这些因素造成了95后一代护生人关怀能力的独特现状。

2.1 护生利他价值观相对淡薄。

当前护生受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思想精神世界表现出极大独特性,她们更愿意追求个性的彰显,有更为强烈地社会正义感,有着年轻人独特的朝气与活力,但她们这一代人也更崇尚自我,更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与他人的认可。

在这种情况下,她们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由其是病人的情感精神世界难以体会,因此也表现出在利
不良妊娠结局,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临床护理模式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护理新模式,它以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依据,按照计划为某一类患者开展护理服务,这种服务能够指导护士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护理工作。

与此同时,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满足患者知情权,让患者知晓每日治疗内容及护理进程,帮助患者明确护理目标,促使患者自觉参与疾病护理。

除此之外,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收获较高的护理满意度[2]。

既往报道指出[3],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收获更佳的护理效果。

蒋艳云、康省[3]的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出院前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本研究中,实验组出院前1天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近似于相关报道[4],提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初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收获较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提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护理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此外,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利于建立并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让护士有计划、有预见性的开展各项护理服务,也能够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目标,促使患者主动参与到自身疾病的护理进程当中,利于提升护理效率。

为初诊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详尽规范各项护理内容,能够满足孕妇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健康需求,帮助孕妇更快、更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促使孕妇自觉进行自我管理,最终收获较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提升护理工作效率,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并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 蒋艳云,康省.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
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4,03(12):1431-1433. [2] 桂茫.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糖尿
病新世界,2014,06(08):59-59.
[3] 李萍,张桂花.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
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12):224-225.
[4] 王淑清.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
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9(12):228-229.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92 288
他精神上的相对淡薄。

95后护生还更容易受环境影响,在积极的正能量的环境影响下,她们的利他精神会被有效激发,相反可能表现较为冷淡。

2.2 护生人文关怀知识较贫乏。

护生的人文关怀状态还表现为缺乏有效的人文关怀知识,不同的学生对人文关怀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南丁格尔精神有不同的认知层次。

大多数学生是出于完成护理技能要求对病人进行护理工作,很少有护生能关注到病人的精神需求。

具体表现为:不能有效的通过病人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对其精神状态进行感知;不能在解答病人疑问时给予有效的精神安慰;不能有效的征求病人意见建议等。

这些问题都是缺乏起码的人文认知而引起的,因为护生在头脑中缺乏精神关怀的观念,不能对病人的精神要求形成有效的反应,从而影响了护生的判断和行动。

2.3 护生表达人文关怀能力较低。

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护生表现出不同的人文关怀方式。

一般来说,年龄相对较大、文化素质更高的高年级护生和本科生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知识储备,也更懂得去体会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意识的选取相对有效的方法去慰藉病人的心灵。

而年龄偏小、文化素质较低和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护生在人文关怀方面明显缺乏,或者说她们有对病人进行主动关怀的意识,但是她们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取得有效的行动。

3 人文关怀在护理操作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护理操作是以人为基本服务对象的,在护生学习基本医学理论和护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使护生具备一定人文关怀精神,不断树立护士的崇高职业感。

也只有具备了必要人文关怀精神的护生,才可以在具体的护士岗位上贯彻执行好护士职责,有助于医疗活动的开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3.1 促进护理人员提升业务能力。

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可以使护生在细节上更加关注病人的需求,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还可以使护生从病人角度审视自己的业务行为,认识到护理技术的差错会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痛苦,认识到不断提高护理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指导自己的护理行为,增强学习业务知识的主动性,使护生有意识地在护理过程中提高和改进技术,对专业技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促使其尽快进入自己的角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3.2 有效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病人的伤痛,有效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精神,可以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对病人的尊重,可以促使护士有效选择对病人有利的护理方案,切实减少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

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精神可以使护士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病人的认可,有效降低医患之间矛盾,消除病人的戒备心理,促进病人对护士工作更加配合,同时增加了护患有效沟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4 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理念教学策略
以有效的护理技术教学为操作点,在护生技能操作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从细节方面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形成人文关怀精神,从而达到对生命的理解和精神的升华,可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1 在护理教学技术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

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学习积累养成的,因此在护理教学中注重渗透人文关怀的理念,这对每一名护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不仅需要过硬的操作技能,而且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护士操作的过程中不仅面对着病人,也有家属。

在当前护生的教学实践以技能课为核心的情况下,必须加强人文护理精神。

例如在对病人实施导尿术时,向病人详细讲解操作流程的同时,注意态度的和蔼可亲,言语中透露出有效的关怀,不仅可以促进病人的配合,还可以有效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此外,教师在护理技术课程教学中,还要有意识的对尊重理解病人等精神进行必要的渗透,在教学细节中体现出对病人的关怀精神,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人文关怀理念。

在教学中通过一组40人的对比试验就可以发现(实验内容为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当教师对其中20名护生进行有专题意识的人文关怀操作教学。

对另20名学生更注重操作技能的教学,更强调操作的准确无误,并给这20名学生在技能方面进行单独指导和强化训练,使他们的技能相对水平更高。

在对病人进行服务后,模拟病人对这40名学生的技术感受没有太大差别,而有意识进行人文关怀的护生往往给病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病人也更愿意与这20名有意识进行人文关怀的护生进行交流。

由此可见人文关怀在技术操作中对病人感受的重要性。

4.2 设置有人文关怀理念的技术考核标准。

有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技术课程,不仅要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理念,还要在考核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评判标准,从而有效的指导护生在日常技能训练中将人文关怀细节常态化,有效指导护生在操作中树立起牢固的人性意识。

作为护士操作的必修课,注射输液技术等基础课程中都应当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特征,例如在操作前应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询问,有意识的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或是采用转移病人注意力的方法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这些具体的操作细节在技术考核中都要占有相应比重的分值,甚至护生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采用的力度、操作速度等都应当有相应的评判标准。

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护生在日常训练中体现人文关怀精神,达到操作既是关怀的要求。

例如,在护理操作中可以加入态度的分值比重,使操作态度分值由原来的5分增加到15分,考查的细节包括微笑式仪表、关爱性举止、语言等爱伤观念体现的内容,同时又考查操作前、操作中与操作后相关态度的变化等。

还可以将整体印象分由10分增到15分,包括考查护生能否根据病人所反映的病情,有针对性的做出评价、询问等设置分值。

4.3 通过临床实践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精神。

只有站在病人的角度,才能体会病人的痛苦,也只有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才可以真正体会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在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还应当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医院进行见习,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轮流充当患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真实的病患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病人的心理需求。

比如在真人实作皮内注射中,让学生来扮演病人,可以使被操作者真实地感受病人心理变化,通过这种临床实践,达到培养学生文关怀精神的目的。

5 结论
人文关怀理念对提升护理工作水平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应当根据95后护生的人文理念状态,有针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注重在细节上指导学生,有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同时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给学生多提供操作实践机会,使护生在人文观念的影响下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义兰.护理人文关怀标准的研究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12.
[2] 胡杰.护理人文翔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08.
[3] 蔡鹏飞.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理念及策略研究进展
[J].中华护理教育,2015-06.
[4] 史瑞芬.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操作技术教学改革[J]医学教
育,2007-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