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学设计(4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居正改革》教学设计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孙本华
教学目标
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地了解张居正其人、其事、其时。

从“改革之新”、“改革之难”、“改革之功”三个方面学习改革内容,从而形成认识改革的一般方法,感悟改革人物创新精神之可贵、不畏艰难之可嘉,体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把张居正改革分别放入“内外交困的明代中晚期”、“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明清时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16世纪”三个维度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评析,培养评价改革及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渲染、导入新课
以《张居正》《张居正大传》等书籍封面图片、《万历首辅张居正》电视剧照配合教师对张居正“成也改革,败也改革”的生平总括,作简洁明快的导入,以求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尽快进入正课。

(二)张居正其人
通过展示幻灯片《张居正个人小档案》建立学生对张居正相对良好的第一印象,讲述张居正死后家属、部下乃及于本人的悲惨境遇,以此与张居正作为一个有魅力的改革家的形象产生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对其人、其事进行了解的兴趣。

评注;设计的开头,设计者制造了两个悬念:首先是为什么张居正是一个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历史人物;其次是张居正个人的命运的跌宕究竟由何而来。

悬念是营造课堂气氛的好手段,很容易造成认知上的冲突,并且引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张居正其事:改革
1.布置任务,分组学习
学生分组(分成三组)阅读教材,学习讨论张居正改革的内容,要求“探改革之新,议改革之难,悟居正之功”,可以要求各小组派同学发言。

评注:分组讨论、探究有些时候可以被利用来加快课堂节奏,请注意教师是如何指定学生阅读的主题与角度的。

这种方式可以把教师的讲授时间给节约下来。

2.学生发言,师生对话,学习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1)整顿吏治
教师设问:新在何处?有何效果?有何困难?
(2)施边防新政
教师设问:以反蒙起家的明朝,在明蒙关系上一直比较紧张,不肯作丝毫让步,张居正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新意?又难在何处?
(3)理财新法
教师:课前预习中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张居正不像王安石那样触动农民的利益却可以达到聚富的目的?理财之法新在何处?
3.寻找规律,明“改革之要”
引导学生从财政角度理解改革措施的内容与效果。

过渡:这样一场富国强兵的改革,好评如潮(史料展示),但是张居正死后旋即告败,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改革不得其时?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或更好的人选?让我们分析其时代背景,解开心中的谜团。

(四)张居正其时
评注:其人、其事、其时是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渐次推进的思想方法,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一般人总是容易就事论事,在这里,设计者试图把张居正改革放在明代中晚期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历史背景下审视,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某些问题的认识。

1.内外交困的明代中晚期
史料呈现:官方征收赋税的在册土地数量、文书传递速度、蒙古铁骑南下劫掠次数。

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分析明代中期在政治、经济与边境问题上存在的危机。

通过讲述人物故事的“时人面面观”加深学生对时代危机的认识。

指出在国家形势危机、众人都很麻木的情况下,张居正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勇敢地担起了救时的大任,以其坚定的意志、雷厉风行的作风、博弈官场的政治权谋,给了这个朝代带来了十年“中兴”,所以谓之为时代的呼唤,“救时宰相”应运而生,时代的黑暗也决定了他是一个寸石补天独行者,他自喻为“急风中的蜡烛”。

过渡:这样一个“救时宰相”,我们对其命运扼腕叹息之时,不竟要痛恨对他痛下毒手的人,难道反对他的人都是坏人吗?反对改革的都是坏人吗?张居正本人有没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呢?我们把张居正改革放到更大的背景,即整个明清时期来考察。

2.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明清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