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科学养殖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亩池塘养殖经营方案
———草鱼科学养殖方案
草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它能耐粗食,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本低,因此它的养殖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草鱼的体型较长,身体呈圆筒形,草鱼的身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银白色,胸、腹鳍略带灰黄。
与鲤鱼、鲢鱼相比,草鱼的鳞片大而圆,每一鳞片都有黑色边缘。
草鱼的头部平扁,口呈弧形,上颌略长于下颌,没有须。
草鱼的生活习性:
草鱼喜欢在多水草的水体中生活,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生性活泼,行动迅速,游动很快。
草鱼的食量很大,往往成群的觅食,遇到食物的时候互相抢食。
草鱼对水温的适应性比较强,在0.5~38℃水中都能生存,适宜水温为20~32℃,最适合的水温是27~30℃,在27~30℃的时候摄食量最大,水温低于20℃时摄食量降低,低于5℃则停止摄食,水温低于0.5或高于40℃便开始死亡。
草鱼喜欢较清瘦的水,对低氧具有一定的适应力。
水中溶氧量5毫克/升时可正常生长发育,溶氧量1.6毫克/升时呼吸受抑制。
草鱼年龄与生长:
草鱼生长迅速。
体重增长在2~3龄最快,5龄后生长明显变慢,平均2龄鱼体重3.6千克,3龄5.4千克,4龄7千克,在长江中捕获的最大个体达35千克。
草鱼的食性: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主要以水草和其他植物性饵料为食。
草鱼吃草量很大, 有“斤鱼斤草”的说法,。
给草鱼喂水草, 主要是轮叶黑藻和苦草, 发现每天吃食时间长达2~3个小时, 排泄较快, 每餐间隔时间相应短到1个多小时。
草鱼在一天中, 上午食量比下午小, 黄昏后吃食量最大。
每餐食量变化范围在14%~23%之间; 每天食量也有变化, 变化范围在48%~61%。
吃颗粒饲料的草鱼, 开始投喂时, 鱼抢食十分强烈, 30 ~40分钟后摄食减慢,1小时后喂料和摄食量极少, 表明摄食基本结束。
草鱼摄食大约2小时后开始排粪。
春季和秋末水温偏低, 大约在15~22℃, 每天投喂饲料两次, 上午9时、下午3时各喂一次较为合理。
草鱼摄食量与水中溶氧量的关系。
溶氧量小于3mg/L时, 草鱼停食任何饲料; 3~4mg/L时吃食量明显减少, 大约为正常食量的一半; 5~8mg/L时吃食量都处于正常状态, 无多大差别。
午夜至凌晨, 草鱼停止摄食, 可能与溶氧量有关。
阴雨天气对草鱼摄食次数和摄食量有影响, 早上觅食时间推迟, 夜间食草。
草鱼的养殖周期是两年,第一年春天鱼苗下池塘,到第二年春天能长到0.5—0.8公斤,这个阶段叫苗种养殖阶段;从第二年春天第二年秋天,草鱼能长到三至四公斤,这个阶段叫成鱼养殖阶段。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草鱼苗种养殖技术。
池塘和水质:
池塘条件:要求池塘远离污染源,面积10亩,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壤土,稍有渗
漏为佳,底泥10~20厘米,水深2米左右。
每口池塘应配备3千瓦叶轮机式增氧机一台,4寸水泵一台,以备及时换水与增氧。
清塘消毒是在池塘进水前进行药物消毒,杀死塘底淤泥中的有害生物和野杂鱼类。
清塘消毒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可以采用生石灰干法消毒,按每亩75—150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再经日光暴晒3—5日。
池塘是草鱼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草鱼病原体的贮藏场所。
池塘环境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草鱼的健康,所以一定要重视池塘的清整工作,它是预防鱼病和提高鱼产量的重要环节和不可缺乏的措施之一。
清塘消毒20天以后,可以注入新水。
养鱼先养水。
能否培育好水质,是养鱼者的基本功。
池塘放入新水之后,采用施肥的方法,可以培养鱼苗放养后需要的生物饵料。
施肥采用全池泼洒生物制剂的方法。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用来肥水的生物制剂,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生物制剂能调节水中营养成分比例,使之有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进而培育出优良的浮游动物,供放养的鱼苗摄食。
当池塘里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浮游生物,堤岸四周随处可见成群结队小浮游动物的时候,就是投放鱼苗的最佳时期了。
因为草鱼鱼苗的人工繁殖比较麻烦,渔民一般从大规模的繁育场引进,可以购买刚刚孵化出的鱼苗。
草鱼种应选择体色金黄,外表无伤,活泼健壮,体重在100克左右的个体。
同时,由于草鱼出血、肠炎两大病均易感染当年鱼种,所以在苗种选择上应以2龄苗种为佳。
放养时间在5月上、中旬,这时的鱼苗只有5毫米左右,一亩水面放养15万至20万尾,鱼苗养殖期间,只能养殖单一的草鱼鱼苗,不能与其他鱼类混养。
开始的时候,一般每天上午合下午各投喂一次人工豆浆饲料,投喂的豆浆只有一小部分被直接吃食,更多的还是起到肥水作用,培育肥水繁殖大量的天然饵料供鱼苗摄食。
鱼苗下池塘的第一周,每亩投喂3~4千克豆浆,一周后增加到5~6千克,并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用量,如果天气闷热,要下雷阵雨或暴雨时,一定要少喂或停喂。
20天以后,鱼苗就长到了2到3厘米,因为草鱼的生长快,食量大,仅仅依靠投喂豆浆已经不能满足营养需求了,这个时候,就要采用配合饲料来饲喂了。
因为这时侯的鱼苗还比较小,不能吞食颗粒饲料,所以只能把配合饲料加工成粉料投喂,投喂的时候也是全池泼洒的方式。
2个月的草鱼苗,长得快得能长到20厘米,长得慢的也有10厘米了,草鱼的身体强壮了,游泳能力也增强了,这个时候,要训练着鱼苗定点饲喂。
每个池塘设一到两个投饵机,开始时沿搭设饵料台岸边投喂,逐渐缩小范围,慢慢形成定点投饵。
将配合饲料加工成颗粒饲料,由投饵机均匀地撒出,每天投喂3到4次。
这个阶段投喂饲料一定要坚持四定投喂的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每次投喂半小时左右,投喂量以60-70%的草鱼吃饱,不再摄食为宜。
2个月以后的草鱼苗,消化机能逐渐增强,食量也逐渐增大,为了节省成本,可以在白天加喂一次草料。
鲜嫩草料营养丰富、纤维素少、易被消化。
从鱼苗下池塘算起,8
个月以后,天气逐渐寒冷,当水温低于20℃时,草鱼的摄食量开始降低,这时,可以根据草鱼的摄食情况,减少投喂饲料的次数,从每天投喂三到四次,逐渐减少到一至两次。
水质控制是一项关键的技术环节,保持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是生产无公害草鱼的重要要求。
养殖苗种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为:透明度30~40厘米,溶解氧4ml/l以上,氨氮含量不超过0.2毫克/升,pH值7~8.5。
从第一年春天草鱼的鱼苗放养算起,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草鱼已经长到一龄了,渔民们把这之前的草鱼都叫做鱼种,从这往后的养殖,则叫成鱼养殖。
分塘管理:第二年3、4月份的时候,首先要将草鱼分塘养殖,0.5公斤左右的草鱼,控制在一亩水面2000尾左右。
二月份“立春”以后,随着天气的日渐变暖,草鱼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三月底开始,草鱼便进入了快速生长期,一龄草鱼的摄食量极大,如果光喂草料,有斤草斤鱼的说法。
当然不能光喂草料了,为了让草鱼长得越快越好,从三月底开始,增加投喂饲料的次数,由一天1至2次慢慢增加到3至4次。
伴随着春天的来临,各种水草也渐渐多了起来,为了满足草鱼的食量要求,每天可以再增加一次草料的投喂。
成鱼养殖期间最怕的是缺氧,所以到了成鱼养殖的时期,就必须在池塘里加增氧机了,平常在测水质的时候,要同时检测水中的溶氧量。
池塘里的溶解氧要在5ml/l以上。
导致溶氧不足的原因,一个就是高温;另外就是养殖密度太大,挤得鱼多,耗氧量大,溶氧就容易低。
如果发现溶氧低了,最好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注入新水。
有条件的可使用增氧机增氧。
开机的原则就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
草鱼养殖期间,水的透明度要保持在30~40厘米,氨氮含量不超过0.3-0.5毫克/升,pH值7~8.5。
经过两年的养殖,第二年秋天,草鱼长到4至6斤,便是收获的好时节了,这个时候,便可以拉网捕获了。
鱼病害防治:
鱼病以预防为主,这也是草鱼精养的关键。
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大部分精力要放在鱼病防治上,严格把好每个环节的消毒关,并定期投喂药饵。
草鱼最常见的病是肠炎病。
尤其是那些个体大、抢食凶的鱼,往往会因为抢食过多消化不了而引起肠炎病,得了肠炎病的草鱼腹部膨大,肛门外突出红肿。
肠炎病大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所以从6月份开始,可以采取投喂药饵的方法预防和治疗肠炎病。
目前,市场上有专治草鱼肠炎病的中草药制剂,其中含有葛根、山楂、雪胆、地榆、五倍子等中草药,可以按照说明书的用量兑水,搅拌均匀后撒在颗粒饲料上,制作药饵时要一层一层均匀地泼洒,防止有的饲料浓度高,有的饲料浓度低,药饵的使用一般每月一次,可以有效的防止肠炎病的发生。
草鱼还有一种常见病是烂腮病,烂腮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寄生虫性烂腮病,一种是细菌性烂腮病.发病后病鱼游动缓慢,食欲下降,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逐渐腐烂最后整个腮部全部腐烂。
草鱼得烂腮病的原因多是因为水中的细菌过多,预防的措施,是使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等药物对水体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