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于友期》课件

合集下载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件(共43张PPT)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件(共43张PPT)
预设: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是有知错就改, 坦率真诚。
何为方正
同学们,本文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 大家觉得“方”指什么?
预设:方方正正,大方。 那么“正”呢? 预设:正直,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
何为方正
那么大家能否结合文中人物具体的言行展开说一 下?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何为方正
预设:友人骂人是不对的,元方并不因为他是大 人就不去指出:元方还很有原则,他觉得友人做错了就 “人门不顾”,连头都不回,不看他一眼。
何为方正
预设:我也认为友人是“方正”的,他前面发怒, 后来能够知错就改。
预设:陈元方的父亲应该也是“方正”的,他到 点就离开,没有因为考虑友人过后会怨恨或其他原因 而在那里傻傻等待。
教师小结
方正就是恪守自己的标准。文中魏晋时期的三位人物, 一位是元方的父亲陈太丘(“父”),一位是元方(“子”),还 有一位友人(“友”),这样的三位人物放在一起就构成了魏晋 社会的缩影。这其中有父与子之间家风的濡染和传承,有朋 友不同个性、不同做事原则的碰撞。当然,还有成人世界和 孩童世界的平等与率真。这样美好、潇洒、自由的氛围让我 们现代人也颇为向往。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并阅读《世说新语》这本书。 2.试着续写一下文章的结尾。
谢谢观看
信:信用
译文: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 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 亲,就是失礼。”
整体感知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惭愧 引:拉 顾:回头看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 手(表示友好),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 大门。
整体感知
观其言察其行
预设:符合元方的人物形象,因为元方当时只有七 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做起来事来肯定我行我素, 不会考虑太多的后果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30张PPT)优质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30张PPT)优质课件PPT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询问,很客气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有礼貌,客气的说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愤怒,音调很高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声调不高,但义
正言辞
赏析人物
请以“XX是一个________人,我从 __________(字、词语、句子)中可以 看出”的句式说话。
❖ 2.能结合文中句子有理有据地评价文中人物, 说出本文给你的启示;
❖ 3.准确背诵全文。
检查预习
与友期行 qī
太丘舍去 shě 尊君在不 fǒu
相委而去 Wěi
非人哉 zāi
友人惭 cán
听读课文, 划分节奏
初读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读准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 读出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 午还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 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来。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您和我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您中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
品读课文, 赏析人物
分角色朗读
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 及其思想感情 ,尽量读出人 物的性格特征。
分角色朗读,(语气语调)
陈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
太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与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友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期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读课文, 疏通文意

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5课《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29张PPT)

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5课《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29张PPT)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2、不懂的字 词要翻检工具书。3、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
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拓展阅读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曹植作《七步诗》 王冕四岁学画 王羲之七岁通书法
自读课文
步骤:1、粗读,读准字音。 2、再读,结 合注释粗通文意。3、反复朗读,直至能够 背诵。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7、is a progressive discovery of our ignorance.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2021年11月25日星期四10时56分8 秒10:56:0825 November 2021
8、is a admirable thing, but it is well to remember from time to time that nothing worth knowing can be taught. 教育是令人羡慕的东西,但是要不时地记住:凡是值得知道的,没有一个是能够教会的。上午10时56分8秒上午10时56分10:56: 0821.11.25
• 4 4 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
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 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言的面子。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 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41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41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 陈 咏
太雪 丘 与 友 期
说 新

刘 义



刘义 庆印
丘太陈 友期与 行
《世说新语》二则
教 学 目 标
01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 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02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 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03 识记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研读课文
问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与家君
令尊(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您(有礼貌地 称呼对方)
我的父亲(对人谦 称自己的父亲)
知识链接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
父母:尊君,令尊;令堂,令母 别

儿女:令郎,令爱
的 妻子:尊夫人,贤内助
父母:家父,家母 自
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 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诡异之事。
标题解读
约定
陈太丘与
陈太丘,即陈寔,因为做过 太丘长,所以人称陈太丘。 就好比大诗人韩愈是昌黎人, 就称韩昌黎,柳宗元是河东 人就称柳河东。用地名来称 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期行
出行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懂礼识义
性格直率,好恶分明; 情感易外露;正直不阿
研读课文
友人听了元方的回答后有怎样的表现?
友人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陈太丘。一个“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又无礼的品质毕现;“非 人哉”更表现了友人语言粗野。
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40张PPT)2022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40张PPT)2022

⒉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 人才来。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 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 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⒊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 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3.友人惭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一词多义: 1.尊君在不
通“否”,表示否定。 副词,表示否定—待君久不至
2.则是无信
诚信 实情 3.下车引之 信任
牵,拉 延长 称引, 引喻失义
谦辞与敬辞(见课本31页)
“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陈太丘与友期行
解诗题
陈太丘 : 陈寔(shí) ,
东汉颍川人, 曾做过太丘 长。
诗题意思:是由陈太丘跟朋
友相约同行引起的一番辩论, 交代故事的起因。
2 1
3
陈太丘与友期行 明文意
1.约定
2.到达 3.舍弃 4.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17.感到惭愧 18.拉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9.回头看
翻译: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 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 的大门。
1.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门外戏 4.尊君在不
古今异义
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与“来”相对。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陈太丘的教诲
陈太丘在友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用他的言传身教启迪着友期的未来。
小说的主题思想
1
读书与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陈太丘和友期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知识,从而实 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与使命。
2
友情与人情的真谛
小说通过陈太丘和友期的相处描写出了“相知如不知,万里尚为邻”的情谊。同时 也表达了人情的重要性,以及做人应该懂得感恩与回报。
小说故事情节
人物介绍
陈太丘、友期、老舍、东郭、 北宫等人物。
读书会的场景
陈太丘在一次读书会上遇到 了友期,正式拉开了故事的 序幕。
友期的相遇
陈太丘和友期开始了长达三 年的相处与学习,期间友期 从一个贪玩无度的少年变成 了一个有担当的青年。
友期的成长历程
友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也懂得了读书和学习 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重要的作用。
3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小说通过陈太丘的引导,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让人们认识到 人生中的真正快乐不是在于物质的追求。
小说艺术特点
叙事手法
小说的叙述方式逼真而真实, 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描写
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身世、性 格特点、思想观念等,栩栩如 生地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形 象。
感情描写
小说深入人物内心,细腻描写 他们的感情起伏,让人仿佛身 临其境。
总结小说的主要内容
读书与知识、友情与人情、人生 的意义与价值等。
鼓励人们阅读小说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这次课件的分享,能够 让更多的人喜欢上阅读,从而让 自己走得更远、更高!
语言运用
小说的语言简练、质朴而富有 诗意,使人读后留下深刻印象。
小说的价值和影响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4张PPT)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4张PPT)

课堂小结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习了本篇古文, 我们应当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 我们也要学会待人礼貌、真诚。
今天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让我们学会了,为人要懂礼 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希望同学们
今后能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
1.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 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友人虽无信无 礼,却已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也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 相待。 (2)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用“入门 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是坚持原则的表现,至于有人说 友人既已知错,元方不该如此对待父亲的朋友,可以考虑元方年仅七 岁,只是个小孩子,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
合作探究
2.思考: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①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义、正直不阿。 ②批判友人的无信无礼的行为,同时肯定他的知错能改。 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拓展延伸
谈谈你从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已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拓展延伸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 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 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 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 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 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 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 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共25张PPT).ppt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共25张PPT).ppt

二、辨 析
3.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
信:信用 礼:礼貌
三、品评课文
1、课文中提到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哪里
可以看出来?
人物
言行
性格形象
陈太丘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守信守时 善于教育孩子
友人 元方
过中不至
对子骂父
惭,下车引之 对友人始终使用敬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一、朗读探究
3.用朗读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 客人:礼貌—怒-惭 元方:礼貌—批评-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A: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在先;元方懂礼明理,他用“入门不 顾”的行为来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 的教训,体现了他“方正”的性格特征。
B: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 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主题感悟 诚信有礼 为人方正
疏通文意
舍弃,丢下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2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2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文翻译
玩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通假字,同“否”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课文翻译

舍弃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04 文言常识

太 丘
与 友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文言句式
通假字、词类活用
➢ 通假字
尊君在不?
• 不:通“否”,表示否定的含义
➢ 词类活用
友人惭
• 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古义:丢下
➢今义:委屈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课文翻译
惭愧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03 整体感知
1 友人为什么“怒”?
文中真正犯错的是谁? 3 先后犯了哪些错误?
2 元方是怎么反驳“友人”呢? 4 你怎么评价陈太丘、陈元方?
03 整体感知
1. 友人为什么“怒”?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ppt课件,我们将为你们讲解《世说新语》中关于咏雪-陈 太丘与友期的两则典故。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背景介绍
文人雅士
陈太丘是一个隐居的学者,对文化和诗词有着浓厚 的兴趣。
知交好友
友期是陈太丘的好友,两人关系亲密。
桥段背景
陈太丘和友期在一座小桥上相遇,在雪中互相吟诵 诗歌。
人物形象分析
陈太丘
陈太丘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内心哲学思想的文学家。 他内心深邃而富有智慧,诗才出众。
友期
友期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天赋与陈太丘不相上下。他 和陈太丘一样都表示了文人精神和哲学思想。
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1 欣赏文学之美
陈太丘与友期的对话展示了文学的魅力,让我们认识到文学的独特价值。
2 珍视友情之重
文中两人间友情的深意,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保持真诚的心态。
3 感受人生哲学之智
故事的精神内核体现了人生哲学之大智慧,让我们从中获得人生启示与思考。
结论和总结
《世说新语》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的两则典故向我们展示了文化、文学和哲 学并存的古代文人生活。这个故事不仅反映出中华传统思想的深厚底蕴,同 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启迪和指引。
陈太丘与友期的诗词成为一个讨论哲学与文学变化的核心。
友情的珍贵
两个好友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深情,是整个故事的重点,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珍视友谊的深 刻思想。
生命与艺术的共鸣
通过描写两个文人在雪中相遇,展现了生命与自然、文艺与自然的交融。
《世说新语》中对陈太丘与友 期的评价
• 把两人对话看作高论,兼有独特的见解和文学创作。 • 这种对话展示了文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理念,受到高度赞赏。 •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这个故事受到很高的评价和推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38张PPT)

Sunday, October 20,
6
2019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Sunday, October 20,
7
2019
听读
Sunday, October 20,
8
2019
陈太丘与友期
自学指导一
二、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自读自译课文,圈画出 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Sunday, October 20,
9
2019
1. 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 敏,懂礼识仪。
2. 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Sunday, October 20,
17
2019
当堂训练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通“否”, 不。
Sunday, October 20,
18
2019
2、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太丘舍去
古:约定 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日期
相约而行。期,约定
到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 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

嬉戏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
陈太丘走后那人才至。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 人问元方:

《陈太丘与友期行》ppt课件17张

《陈太丘与友期行》ppt课件17张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 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 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 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 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随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约定 ) (2)去后乃至( 才 ) (3)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 )
拉 (4)下车引文( )
这是一篇叙事性短文,同学们应抓住记叙文的要素。 叙事短文在于表现人物,那么这篇课文是怎样表现人 物的呢?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或神 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或神情, 进行品味,分析此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 可以看出友人不守承诺的性格,太丘率直的性格。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表现元方活泼好玩的性格。 (3)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可以看出友人易怒,不深思熟虑的性格。
舍弃。
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
不是人啊!哉,语气 助词,表相,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 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 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fǒu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 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 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相约同行。 正午时分。
舍弃。 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随堂检测

陈太丘与友期行-经典课件ppt.ppt

陈太丘与友期行-经典课件ppt.ppt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自学指导
结合注释自读自译课文,圈 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等待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
来,他已经离开了。”
不是
丢下,舍弃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 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教学目标(1分钟)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
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能够参照译文背诵课文。
3、 理解本文主旨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为有识之人。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 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的客 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

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36 人教版 (共21张PPT)

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36 人教版 (共21张PPT)

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课外拓展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 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
你怎么看这件事?
你认为友人是怎样的性格? 元方是怎样一个小孩?
思考探究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 的朋友是有怎样的性格?元方义正辞严 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可以看出友人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 之后,当得知陈太丘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 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日中,过中( )不至。 2、太丘舍去,( 3、( )去后( )乃至。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无信。
4、日中不至,则是(
你能补出省略的部分吗?
1、期日中,过中(友)不至。 2、太丘舍去,( 太丘 )去后( 友)乃至。
3、( 元方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4、日中不至,则是( 君 )无信。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 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 个儿走了。”
• ? 别人骂你父亲你该怎么办,为什么?
元方是怎样针锋相对的呢?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 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 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PPT优质课件

《陈太丘与友期行》PPT优质课件
懂礼识仪,聪明机灵。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的行为?请从 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 骂父,那么是无礼。入门不顾。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①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是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
堪入耳;小元方那么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②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 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时机,允许人家抱歉。
1.读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按照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2.表演故事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表演走进人物的内心。一位同学担任旁白,一位同学饰演元 方,一位同学饰演元方父亲的朋友。规那么:①表情、动作到位;②语言可以是白话, 也可以是文言,但不能脱离课本。我们分两组展开竞赛。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年纪虽小却明白事
理、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同时从另一侧面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否那么会失去朋友。
2.拓展延伸 (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 得客人为难之极,无地自容,这确实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标验锄
1.下列各组词语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①公欣然曰----欣然接受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抛砖引玉 ④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2.翻译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

达标验锄
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 的一个小片段《雪夜访戴》,学会翻 译,把握大意。
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而行, 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过了朋 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 离开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 到。
自学悟经
复述故事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门外玩。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 “等你好久都没来,他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 道:“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出行,却丢下人家 而离去。”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发,中 午到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 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 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 回头看。
合作研经
“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它不可能有 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 精确的时段划分,如木表、漏壶等。这里的 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 “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 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 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 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 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 时限,所以迟到了。 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 “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 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雪夜访戴 王子猷(yóu)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 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指来回走过),咏 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àn),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一夜)方至, 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 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达标验锄
谢谢!
达标验锄
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 “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 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对小孩也不例外。 泰戈尔说:“信用的坠地,犹如打碎 的镜子不能重圆。”陈太丘的朋友虽 陈太丘的朋友在七岁的元方面前骂他的 “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要挽回 父亲,也是对小孩的不尊重,所以激怒了 诚信这个做人的根本,不是一 元方,遭到了元方的羞辱,这是陈太丘 个“惭”字就能挽回的。 的朋友自取其辱。
的性格特征。
整合落锄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对话背景: 期日中,过中不至,元方门外戏。
对话内容:
期日中,过中不至,元方门外戏。
怒:“非人哉!”(无信、无 礼)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对话结果:
整合落锄
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本文剪裁得体,而且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 文中描写陈元方的形象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 不加任何雕饰,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 外戏”开始的。首先描写了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 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接着描写了元方对 客人骂其父的回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据理驳斥。最 后写“元方入门而不顾”。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 方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字词解疑
导学明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 了 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 乃:才)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而行 委: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 回头看) 顾:
尊君(尊称)、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自学悟经
复述故事 阅读课文,试用现代汉语复述这个故事。
合作研经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文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怎样 的性格特点呢?
否定的理由是:“入门不顾”是小孩子天真的 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 表现,尽管“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元方仍弃 之不理,符合儿童心理。相反,若写陈元方与客寒 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聪 暄、接受友人道歉,,则不符合一个7岁儿童的心 明、机智、懂理识仪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 理性格,那样或许会把陈元方刻画得“有礼”“有 友人“入门不顾”流露出了小孩子性格直率, 理”,会给人失真之感。因此,责备元方无理,则 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 不合情理,有求全责备之嫌。
导学明经
• 学习目标
• 1、继续掌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 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 2、学会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舍去、不、 期行、委、引、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 的词义,能够准确直译文言文。 • 3、了解古代一些尊称和谦称及时间的表示 的文化常识。
自学悟经
• • • • • 朗读课文 1.细心倾听,听准字音,画出节奏; 2.小声朗读,揣摩感情; 3.角色表演,感悟性情; 4.齐读课文.
《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倪邱中心校
桑传芳
导学明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请同学们背诵和翻译《咏雪》 同学们,你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上文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世说新语》中的 《咏雪》,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同样选自 《世说新语》的文章—— 《陈太丘与友期》,等同学们结识 了小元方,也许你会默默地告诉自 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