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时作业(选修第二册)课时作业(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四)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诗经》中记载耕种用的“钱”(音剪)和“镈”(音博)(即青铜铲和青铜锄),在交换中被当作等价物,逐渐演变为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
这反映当时()
A.已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B.农用技术有显著提高
C.青铜器具被普遍接受
D.商品经济有质的飞跃
2.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A.春秋时期出现铁犁
B.春秋时期出现牛耕
C.春秋时期出现铁犁牛耕
D.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3.古代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描写的是()
A.筒车B.翻车
C.耧车D.水排
4.考古资料对于先秦历史的研究特别重要。
如图为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的距今5500多年的陶蚕蛹,同时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
这一考古发掘可以证明() A.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
B.蚕丝业可以上溯到夏朝之前
C.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
D.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
5.《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
”材料中的马排、人排和水排均指() A.灌溉工具B.农耕技术
C.冶金工具D.交通工具
6.《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斸(zhú),试诸壤土。
”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A.齐国以铁器作农具
B.齐国民营手工业发达
C.青铜农具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
D.灌钢法提高了冶炼质量
7.[2022·天津滨海新区高二期末]下列图片所示“筒车”和“水排”的出现,从其使用功能的共性来看,能够说明()
A.灌溉技术的发展B.生产方式的变革
C.耕作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进步
8.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锨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
由此可知,汉朝的农业生产()
A.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
B.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
C.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D.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
9.[2022·江西省高一第一学期联考]春秋战国时期,与铭刻文字有关的工具有:锛、凿、锥、锤、刮刀、削、钩、针、锯、斧。
而《管子·海王篇》称:工匠必有斧、锛、凿、锯、锤等分工。
这些工具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进步B.铁犁牛耕的推广
C.政治改革的影响D.冶金技术的发展
10.[2022·山东省临沂市高二期末]《汉书·陈汤传》中记载:“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
”文中所记“汉巧”主要指中原地区的() A.军事谋略B.纺织技艺
C.农耕文化D.冶铁技术
11.[2022·吉林省白山市高二期末]《礼记·王制》有云:“诸侯无故不杀牛。
”汉代的法律明文规定严禁杀牛,此后历代几乎都沿袭此法,只有老死、病死的牛经过检验后才能屠宰以供食用。
唐宣宗时,擅自杀牛会被判“徒一年半”或“徒一年”。
中国古代历朝政府严禁杀牛的主要目的是()
A.阻断疫病传播途径B.塑造封建神权
C.保护农业生产资料D.维护生态平衡
12.[2022·吉林省白山市高二期末]贵州清镇平坝西汉墓中出土了汉末的漆耳杯,杯体铭文囊括了参与制作的工匠及监管人员名单:素工昌、休工立、上工阶、铜耳黄,涂工常、画工方、羽工平、清工匡、造工忠造。
护工卒史恽、守长音、丞冯、掾林、守令史谭主。
该铭文最能说明()
A.官营手工业分工的细密
B.田庄手工业的丰富多元
C.私营手工业的品质管理
D.家庭手工业的质朴简约
13.[2022·广东省湛江市高二期末]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如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季”和“年”的概念。
这说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A.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化
B.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
C.加速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D.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
14.[2022·浙江省温州市高二期末]《水轮赋》描写古代一种生产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
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
”该生产工具是()
A.翻车B.筒车
C.曲辕犁D.水排
15.[2022·四川省资阳市高二期末]宋代的《农书》强调天时地利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指出耕稼是“盗天地之时利”;总结了土壤改良的经验,同时对开辟肥源、合理施肥和注重追肥等措施都有精辟见解;讲到了稻作中耘田和晒田的技术要求等。
以上材料体现出() A.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B.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模式
C.政府重视土壤的改良
D.中国农业科技在世界领先
16.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
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
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
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由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组成。
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
明代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必须定期到官府作坊服役,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
明代民户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
其中“匠”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
明成化二十一年,政府发布了班匠以银代役的法令,根据法令,凡愿出银者可以出银代役,不愿者仍旧当班,这是双轨并行的办法。
清顺治二年下令废除匠籍。
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手工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渐趋衰落。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匠籍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废除匠籍制度的影响。
(6分)
18.(14分)中国青铜时代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
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
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
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仪之间的联系有关。
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
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系的。
——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材料二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
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
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
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
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