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生物《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生物《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案新人教版
选修1
【学习目标】
1.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学习重点难点】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它的代谢类型是,与异化作用有关的方程式有。

思考:果酒制作过程中,在不灭菌的情况下,如何使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前存在的生物关系如何?
(2)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

(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

(4)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

2.果醋的制作原理
(1)果酒进一步发酵能获得果醋,酒变醋的原理是。

思考:变酸的酒表面有菌膜,菌膜是怎样形成的?溶液内部能形成菌膜吗?
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如何进行深层发酵?
(2)果醋发酵时将温度控制在℃,原因是。

(3)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

3.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左右,可通过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并注意适时在充气。

思考: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生殖方式有什么不同?
【疑难点拨】
1、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2、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3、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能力提升】
1.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A.都是异养生物 B.仅在有水条件下繁殖
C.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D.生存温度都超过80℃
2..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
A.营养物质的消耗 B.微生物呼出的CO2
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 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3.当环境温度超过最适生长温度以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会急剧下降,是由于细胞内哪些物质发物了不可逆的破坏( )
A.蛋白质和核酸
B.蛋白质和磷脂
C.核酸和核膜
D.载体和DNA
4.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加缓冲液
D.加新鲜培养基
5、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如右图所示。

问:在氧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发酵
B、2/3的葡萄糖用于发酵
C、1/3的葡萄糖用于发酵
D、酵母菌停止发酵
6、酵母菌与我们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请结合酵母菌的代谢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同化作用类型属于()
A.自养型 B.异养型 C.需氧型 D.兼性厌氧型
(2)在生态系统中,酵母菌属于()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3)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A.大豆粉和有氧 B.玉米粉和有氧 C.大豆粉和无氧 D.玉米粉和无氧(4)一般葡萄酒所含酒精成分不会超过14%,原因是()
A.人们喜欢低度酒精的酒 B.原料中用于发酵的糖的含量偏低
C.一定浓度的酒精妨碍了酵母菌的存活 D.发酵产热造成了酵母菌的死亡
7、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 B.异养需氧 C.自养厌氧 D.异养厌氧
8、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A.0~15℃ B.15~25℃ C.25~35℃ D.30~35℃
9、当利用醋酸菌制作果醋时,如果缺少糖源,醋酸菌将()
A.直接将糖分解成醋酸 B.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将乙醇直接变为醋酸 D.将将乙醇变为乙醛
10、将葡萄进行发酵,从而生产出果酒和果醋,其生产流程顺序为()
①挑选葡萄②冲洗③榨汁④酒精发酵⑤醋酸发酵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②⑤④
11.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直接变为()
A.醋酸
B.乙醛
C.乙酸
D.乙烯
12.在果酒的制作实验结束时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
C、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
D、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
13.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
A、氧气、糖源充足
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
C、缺少氧气、糖源充足
D、氧气、糖源都缺少
14.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
A、将果酒中加入食醋,并通气
B、将果酒中加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
C、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
D、将果酒中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
15.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
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为碳源
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16.下面是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
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左右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药与米饭混合后均匀置于一瓷坛内,在中间要挖一个洞,加盖并简单密封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左右)12小时既成。

请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⑴在米饭中央挖一个洞的目的是增加氧气量,保证菌种的数量尽快升到相应数值,此时酵母菌酌繁殖方式主要是。

(2)有经验的主妇在家里酿米酒时,总会发现坛内先“来水”,后“来酒”。

先“来水”的原因是,后“来酒”的原因。

⑶请写出来酒过程的反应方程式是。

(4)酒药中含有曲霉、毛霉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酿米酒的反应分糖化和酒化两个过程。

糖化指的是曲霉和毛霉能把米饭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酒化则是指酵母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

如果酒酿制时间加长,味道如何变化?为什么?
(5)制作过程并未对用具专门进行灭菌,坛口也未严格密封,但一般情况下,坛内的米饭不会被杂菌污染,试简要阐明原因。

①初始阶段 。

②发酵过程中 。

(6)根据推测,在此酿制过程中,坛内物质的重量会 ,原因是 。

(7)请你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17.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

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

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

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

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的特点是 。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 。

(3)酒精主要是啤酒酵母菌进行 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

(4)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它发酵产物。

其余 1.5%则用于 。

18.如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 ,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 获得葡萄酒。

(2)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计测量),原因是 .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甲中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加氧溶量
B .在甲中,酵母菌的能量来源将全部消耗
C .甲与乙放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D .揭开丙容器的盖子,可能会有醋酸产生
葡萄汁+白糖+酵母菌一天搅拌2~3次 断绝与空气接触 (15~20℃约7天)
气泡不再发生时,盖上盖子(15~20℃约3~5天) 甲 乙 丙
1.B
2.C
3.A
4.B
5.B 6、(1)B (2)D(3)D (4)C
7.B 8、D 9、B 10、A 11.B 12.C 13.A 14.B 15.C
16.(1)出芽生殖 (2)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后来由于氧气减少,酵母菌进行曲酒精发酵而产生酒精

(3)C6H12O6→2C2H5OH+2CO2+能量(4)甜度降低,酒味变浓,更多的葡萄糖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转化为酒精(5)①可保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通过出芽生殖大量繁殖,使酵母菌在与杂菌的竞争中占据优势②在与杂菌的竞争中,酵母菌产生的酒精可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6)下降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7)见下图
17.(1)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2)出芽生殖
(3)无氧呼吸(4)自身的生长繁殖
18.(1)有氧呼吸发酵(2)由于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酒精的密度比糖水低(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