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先生的民族关系史观浅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寿彝先生的民族关系史观浅论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史史学家。

在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白寿彝先生强调注重民族团结、民族协作、汉族的主体性等在民族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民族关系史史学理论的进步与发展。

标签:白寿彝;民族关系;民族团结;主体民族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史史学大家。

民族关系史为其民族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中国历史主要是封建社会史,而“封建社会的发展,与民族关系的发展分不开”,“应从民族关系角度上,看出中国历史发展和各民族的关系。

这样,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历史任务”。

同时,白寿彝先生反对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所采取的那种孤立、片面,强调民族间矛盾、斗争的态度,而应站在通史的角度,从全局、整体的方向来研究中国的民族关系。

具而言之,白寿彝先生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团结—维系民族间良好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白寿彝先生十分重视民族团结的问题。

他认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巩固祖国统一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白寿彝先生认为:“国内各族人民的亲爱团结,是有历史传统的”[昭。

但历史上的民族团结同我们今天的民族团结相比,在内容、程度和本质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白寿彝先生又说:“我们不能卤此就不承认历史上存在着民族团结的因素,存在着民族团结的发展趋势。

对于历史上的民族团结,我们应该看得广泛一些。

”对此,白寿彝先生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团结进行了全面而又高度的概括。

如白寿彝先生指出,历史上的民族团结,它首先“表现在各族在生活上和生产上的互相合作、互相依存方面”其次,从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来看。

汉族由于长期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中下游等比较富裕的地区,对祖国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许多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祖国的边疆地区,自不能与汉族相比,但他们为保卫边疆、保卫边防,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其成就亦是伟大的。

再次,白寿彝先生认为这种团结还表现在各族之间的政治生活中。

如古代的各族之间的“和亲”即为明证。

最后一项,“这种民族团结还表现在历史文化上、感情上和心理上”。

二、社会发展中的民族协作——民族关系的主流的新视野分析
对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史学界一直有两种意见,争论不休。

一种意见认为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这是当时大多数人的看法。

另一种意见认为,在阶级社会里,民族矛盾、民族斗争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究竟哪一种意见是正确的呢?白寿彝先生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有正确的一面,但又都带有片面性。

如果从几千年的民族关系的发展来看,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影响越来越大,互相之间的团结越来越密切,对祖国的共同贡献越来越显著,
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地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

这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对于自己的这一观点,白寿彝先生在中国民族关系史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各民族在各方面的不同贡献中互相依赖、相互支援,对促进历史发展是很重要。

”晰白寿彝先生认为:“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汉族老大哥是带头的,但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还是不行的。

”在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导论卷》中,对于民族关系主流的认识,白寿彝先生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述。

如白寿彝先生指出,在中国多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之间有和好,有争吵。

但另一方面,白寿彝先生又指出:“友好和斗争都不是绝对的。

有的时候,斗争是手段,友好是目的。

有的时候,友好是手段,斗争是目的。

有时,在个别事件、个别地区有争吵,但不一定就破坏民族间的友好。


三、汉族一中国历史上与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
关于白寿彝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主体民族的认识,白寿彝先生认为,只有汉族,才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

汉族在全国各民族中,无论哪个时期,都是人数最多、生产水平和文化水平最高的民族。

虽然在某些方面,汉族可能不如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超过了汉族。

“但总的讲,汉族水平是比较高的。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汉族在全国民族中,始终成为我们国家的稳定力量。

没有这个民族不行”阳。

同时,白寿彝先生还认为:“我们说汉族是主体民族,并不是说少数民族无关紧要,并不是说这个老大哥可以欺侮兄弟、压迫兄弟。

”这儿说的尊重汉族的历史地位和大汉族主义是两回事。

先生说:“汉族成为主体民族,可能成为大汉族主义思想滋长因素之一;但不等于说,汉族作为主体民族就一定要产生大汉族主义。


主体民族的形成是—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对于汉族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原因很多。

白寿彝先生认为主要是有两条“一个是地理原因,一个是历史原因”。

总之,白寿彝先生认为:“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这个观点符合历史的发展;汉族成为主体民族,需要有各个民族各方面的支持,同时还要有一个优越的地理环境。


结语
“理论更高的成就,在于能有更多方面的联系。

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在白寿彝先生看来,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包含了许多方面。

白寿彝先生认为:“最要紧的是要放开眼界,发掘潜力”,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要从整个历史发展看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有所促进,有所贡献。

白寿彝先生所开辟的民族史学的治学途径可以说代表了我国一个时代的民族史学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与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