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评价指标及预后评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功能评价指标及预后评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100190)
收稿日期:2010-06-01
修订日期:2010-07-26
作者简介:陈煜(1974-),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重型肝炎人工肝治疗、血液净化治疗、肝硬化的早期无创性诊断。

【摘要】肝功能的评估分为静态检验和动态检验。

静态检验包括反映合成的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

动态检验包括吲哚菁绿(ICG )清除试验等。

吲哚菁绿(ICG )清除试验通常以15min 血中ICG 滞留率(ICG R15)或ICG 清除率(ICG K )作为衡量指标,
目前使用光学传感器可以从体外对体内的ICG 浓度进行连续检测,省时快捷。

CTP 评分、MELD 评分等是常用预后评价模型,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Gc 球蛋白,CD163等一些新的指标已显示出一些前景。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吲哚花青绿;预后【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10)06-0565-04
Functional assessment and prognosis of liver disease
CHEN Yu.(Beijing You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190,China )
Abstract :Liver function evaluation includes static and dynamic tests.Albumin ,bilirubin and some other biochemical pa-rameters can be used to reflect the degree of liver injury.Recently ,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min (ICG (R15))has been considered a sensitive dynamic marker for the liver ’s reserve function.CTP and MELD score ofte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end stage liver disease and liver failure ,but need to be improved.A few new biomarkers such as Gc -globulin and CD163have shown some promising prognostic value.Key words :liver function test ;indocyanine green ;prognosis
肝脏具有很强的合成、储存、分泌及代谢能力,
肝功能损伤时,其功能评价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目前肝功能的评估分为静态检验和动态检验。

静态检验包括反映合成的白蛋白、凝血因子等指标,反映肝细胞完整性的转氨酶,反映分泌的胆红素,反映胆汁淤积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

动态检验包括吲哚菁绿(ICG )清除试验、单乙基甘氨酞二甲苯胺(MEGX )试验、氨基比林呼气试验(ABT )等[1]。

目前静态检验方面开展得比较普遍。

1静态检验指标
白蛋白由肝脏产生,其水平的高低可反应肝细胞的合成功能。

但由于白蛋白半衰期较长(21天),急性肝功能变化往往不能从中体现出来,且其水平容易受治疗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反应体内的实际水平。

凝血酶原是在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其活动度可敏感地反映肝细胞功能。

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入、结合和分泌障碍,可引起血胆红素水平升高。

随着肝损伤的加重,胆红素往往呈现进行性升高,而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性下降。

血清前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属于血清快速转化
蛋白的一种,半衰期短,约1.9天。

血清前白蛋白能
敏感地反映肝损伤的损害程度及储备能力,是较白蛋白、
胆红素及γ-球蛋白等更敏感和准确的指标。

肝实质受损时,肝脏合成胆碱酯酶减少,释放到血中
减少,
因此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有助于评价肝脏的合成功能。

急性肝炎时肝细胞损害轻微,肝小叶结构不受破坏,此时胆碱酯酶的活力无明显下降。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活力下降幅度较大。

如持续减低示预后不良,肝功能衰竭时显著降低。

胆碱酯酶与血清白蛋白的减低大致平行,比白蛋白更敏感地反映病情变化,
随着病情好转胆碱酯酶迅速上升,
而白蛋白恢复较慢。

由于胆碱酯酶参考值范围较宽,很多急性肝炎患者水平并不一定低于正常人的参考值下限,但随着治疗,胆碱酯酶有逐步升高趋势,
所以和其他肝脏标志物一样,连续观察胆碱酯酶水平的改变,对于肝病的预后评价意义更大。

2
动态检验指标
吲哚菁绿(ICG )清除试验:ICG 是一种具有红
外吸收的无毒色素,
亦是FDA 唯一认准的静脉注射菁染料药。

将其静脉注射后,迅速与血液中的蛋白结合,有选择性的被肝细胞摄取后,以游离形式逐步
排入胆汁,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无肠肝循环,亦不通过肾脏排泄,是定量反应肝脏储备的理想方法,在国际上已经广泛开展。

通常以15min 血中ICG 滞留
率(ICG R15)或ICG清除率(ICG K)作为衡量指标,使用光学传感器可以从体外对体内的ICG浓度进行连续检测,改善传统手工抽血检验法的有创性、费时性、操作复杂性,能在几分钟内出结果,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床边实时动态检测肝功能的方法。

一般认为ICG R15<25%多可耐受各种肝脏手术;ICG R15在25% 40%仅可耐受肝段或肝局部切除;ICG R15<40%则是各类手术的禁忌证[2]。

ICG 清除率作为肝移植后对移植肝脏肝功能的早期及时检验是非常有益的。

当一些常规检验无改变时ICG 血浆清除率已显著降低,因此能够快速的诊断病情。

一般认为活体肝移植后肝功能最早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时间是手术后的第24小时,ICG K在此刻预示结果好坏的临界值是0.18/min,高于此值的移植患者预后良好,两年的存活率为100%,低于0.18/min 预示移植肝功能障碍的高发生率。

另有报道显示肝硬化患者的ICG R15大于60%时预后极差,80%在3个月内死亡,ICG R15在35% 45%之间者,3个月内病死率仅15%[3]。

由于新的治疗方法出现,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应用,肝硬化尤其是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明显提高,既往ICG R15在进行预后评估时,其预测的病死率偏高[4]。

ICG血浆清除率也可以指导人工肝的治疗,ICG血浆清除率试验是重要的评估预后方法。

影响ICG清除率的因素主要是有效肝血流量、胆道通畅程度、有功能的肝细胞数,因此,做ICG清除试验时要排除该影响因素。

MEGX检验是一种基于利多卡因在肝内转化为MEGX的方法,它与P450细胞色素酶(CYP)有关,CYP促使利多卡因在肝内连续发生氧化N-脱烃反应转化成MEGX。

由于CYP3A4的作用,可能会引发利多卡因和其它物质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抗生素或抗抑郁药物可能会通过抑制CYP同工酶作用而抑制MEGX的形成,此外,其它的药物可能会诱发CYP3A4的作用,从而促进MEGX的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MEGX中位值在不同性别之间有所差异(男性67ng/ml,女性49ng/ml)。

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据报道该值可能降为25ng/ml。

总之,所有影响CYP3A4作用的物质都可能会影响MEGX 的检测结果。

此外,MEGX血清浓度定量检测需要用到免疫测定、HPLC或者气相色谱法,因此其不能在床边进行检验。

14C氨基比林主要在肝细胞微粒体代谢,经CYP同功酶系代谢,原形排除很少。

该检验比较费时,一般需要几个小时,需要专业的实验室仪器,并且可能产生放射性,在一般的病房不易开展。

14C 的呼出(放射性元素测定)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各种综合因素,胃肠蠕动或基础代谢率等。

因为临床结果有限,对于肝功能评估的可靠性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3常用肝功能评价模型
单一肝功能指标评价肝脏预后作用有限,多个指标联合应用会更有价值。

CTP评分和分级在国内外应用相当广泛(表1)。

CTP评分系统能够很好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因而广泛用于评价门脉手术预后、肝硬化患者预后、肝叶切除前肝功能的评估以及非肝原因手术的肝硬化患者的术前预测等多个方面。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CTP自身具有一定缺陷:①它的主要适用对象是肝硬化患者,五个指标中的两个-腹水和肝性脑病的评分易受主观因素和治疗的影响,很难标准化;②它不能区分异常和显著异常的实验室指标的意义(如总胆红素3mg和30mg 的患者评分相同);③客观指标如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PT)在不同实验室也可以有误差,特别是PT,它受组织凝血活酶来源不同、仪器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检测结果在实验室内部与实验室之间存在很大差异;④评分过于集中,最低分与最高分之间只差8分,很多患者病情不同,而得分相同;反之,分数相同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⑤所有指标的权重相同,即认为它们对预后影响的程度相同,例如白蛋白34g/L和肝性脑病Ⅱ级评分均为2分,而在临床上二者所标志的临床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尽管CTP有明显的缺陷,并且与后面将要介绍的终末期肝病模型在指标选择上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多项对比研究仍显示CTP评分是最好的肝功能分级和预后判断系统之一。

表1CTP评分和分级
变量123
肝性脑病分级无1 23 4
腹水无
轻度或可以用利
尿剂控制
中度以上,不管
是否使用利尿剂
白蛋白(g/L)>3528 35<28
延长的凝血酶原时间(秒)<44 6>6
INR<1.7 1.7-2.3>2.3
胆红素<2倍2 3倍>3倍
胆红素(胆汁淤积性)<4倍4 10倍>10倍
注:A:5-6分,B:7-9分,C:10-15分
在国外,急性肝衰竭多由药物、酒精等肝毒性物质引起,特别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为了判断肝衰竭患者是否需要紧急肝移植,英国爱丁堡大学皇家医学院提出紧急肝移植标准(表2),并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它根据病因将患者分
为两部分: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者和非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者。

如果单项指标达到标准,如pH<7.3或H+>50,或PT<100s(INR<6.5),则患者需进行紧急肝移植手术以挽救生命。

当患者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的特异性解毒药-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时,则pH可放宽标准至7.25。

如果病情尚未严重到以上程度,则按照表格下方的标准进行评估。

显然,对于急性肝衰竭,该标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然而对于我国以慢性重型肝炎为主的患者群体来说,适用范围是很小的。

表2英国爱丁堡大学皇家医学院标准
(King’s college criteria)
对乙酰氨基酚引起非对乙酰氨基酚引起
动脉血pH<7.3或H+>50凝血酶原时间<100s(INR<6.5)
(pH<7.25,如果接受NAC治疗)
或者(不存在以上情况)
具有以下全部3种情况以下5种情况中任何3种
1.PT>100s 1.不良病原学(药物或非甲非乙肝炎)
2.血清肌酐>300μmol/L 2.肝性脑病(III期)之前黄疸超过7天
3.肝性脑病III Ⅳ级 3.年龄小于10岁或大于40岁
4.PT>50s(INR>3.5)
5.TBil<300μmol/L
MELD等模型是在肝硬化患者基础上得出的。

2000年,Mayo clinic小组提出了预测肝硬化患者行TIPS治疗后的预后预测模型(Mayo TIPS model),确定了能较好预测术后3个月生存期的4项指标:血清肌酐、胆红素、INR和病因。

2001年Karnath等把“Mayo TIPS模型”的公式稍作了改动,公式的各系数都乘以10,变为:R=3.8ˑln(胆红素)+11.2ˑln(INR)+9.6ˑln(肌酐)+6.4ˑ(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为0分,其他为1分),胆红素和肌酐的单位均为mg/dl。

与以往的经验性模型不同,它是采用自然对数方式进行计算,减少极端数据的影响,提高了准确性。

准确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有利于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特别是近年来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精确、简便和客观的标准。

与CTP分级相比较,MELD 评分有以下优点:①MELD评分中的3项指标均以客观的实验室检查作为依据,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主观性指标,唯一需要人为解释的是病因。

但去掉病因后,对MELD评分的预测功能无明显影响;②MELD评分评价终末期肝病的病情较为精确。

在MELD评分中分值无“底值”和“顶值”现象,评价病情的范围增宽了,且分值是连续的,因此能较好地区分出病情的轻重;③MELD评分中使用的3项指标在各实验室之间差别不是很大,易获取,可以重复测定;④MELD评分是使用统计学方法所得,根据各参数的重要性给予了相应的权重,因而有更好的预测作用,而CTP分级是根据临床经验总结所得[5,6]。

但MELD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血清肌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在用利尿剂时,血清肌酐可在短期内升高,而其肝病本身可能无明显变化;②血清胆红素可受如饥饿和全身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而波动,INR可以因胆汁淤积造成维生素K吸收不良而延长;③虽然统计学分析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并发症如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自发性腹膜炎和肝性脑病等对MELD评分的判断功能无明显影响,但临床显示以上并发症都会对肝硬化患者的生命构成直接危险,可能与患者的实际预后不一致。

MELD 评分是建立在欧美以酒精性肝病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要群体的基础之上,而中国的终末期肝病主要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因此,MELD评分是否适用于中国,能否作为中国肝移植的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4小结及展望
上述模型都是在国外的病例资料上建立的,有必要采用多中心的研究来探索国外的模型在国内应用情况,进一步的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肝功能评价和预后判断系统。

既然已有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在准确预测预后方面尚有不足,仍需要寻找和评估其它能反应肝损伤程度或肝细胞再生能力的生物标志物作为预后指标。

Gc球蛋白(Gc-globulin)有很多功能,包括清除从坏死肝细胞释放出来的肌动蛋白。

肝衰竭发生时,大块坏死的肝细胞表面消耗了大量的Gc蛋白,而低水平的Gc蛋白与较重的病情和较差的预后相关[7,8]。

新近一些研究发现重型肝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磷酸盐、动脉血乳酸盐、可溶性CD163等指标也与预后有关,已显示出一些前景[9,10]。

现有预后评价模型的改进有赖于不断发现新的有较好预后判断价值的指标[11]。

[参考文献]
[1]Sakka SG.Assessing liver function[J].Curr Opin Crit Care,2007,13(2)ʒ207-214.
[2]Schneider PD.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liver function[J].Surg Clin North Am,2004,84(2)ʒ355-373.
[3]曾晖,樊晓明,杨玉秀.吲哚菁绿试验在肝功能评定中的应用[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0,14(4)ʒ201-202.
[4]刘义荣,范作鹏,杨薇,等.吲哚菁绿滞留测试对肝储备功能的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6)ʒ476-477.
[5]Katoonizadch A,Decaestecker J,Wilmer A,et al.MELD score to predict outcom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non-acetaminophen 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J].Liver Int,2007,27(3)ʒ329-334.
(下转第584页)
耐受手术治疗的门脉高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门脉高压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

根据最近的中华外科学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的共识意见,胃静脉曲张病人一旦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即有肝脏移植的适应症,其中肝功能失代偿明显者,尤其是Child C级者应尽早评价肝脏移植的可能性[23]。

[参考文献]
[1]巫协宁,吴云林,丁广汉.门脉高压症[M].临床肝胆系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ʒ276-290.
[2]Bosch J,Abraldes JG,Berzigotti A,et al.Portal hypertens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Semin Liver Dis,2008,28(1)ʒ3-
25.
[3]Garcia-Tsao G,Sanyal AJ,Grace ND,et al.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varices and varicealhemorrhage in cir-rhosis[J].Am J Gastroenterol,2007,102(9)ʒ2086-2102.[4]冀明,王沧海,于中麟.国产组织粘合剂注射加套扎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5)ʒ361-362.[5]Dhiman RK,Chawla Y,Taneja S,et al.Endoscopic sclerotherapy of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with N-butyl-2-cyanoacrylate[J].
J Clin Gastroenterol,2002,35(3)ʒ222-227.
[6]Kind R,Guglielmi A,Rodella L,et al.Bucrylate treatment of bleeding gastric varices:12years’experience[J].Endoscopy,2000,32(7)ʒ512-519.
[7]冯彦虎,黄晓俊,刘子燕,等.内镜下组织胶联用套扎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3)ʒ120-123.
[8]吴承荣,黄留业,刘运祥,等.经内镜栓塞术联用套扎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
(3)ʒ124-127.
[9]Zaman A,Chalasani N.Bleeding caused by portal hypertension [J].Gastroenterol Clin N Amer,2005,34(4)ʒ623-642.[10]Kojima K,Imazu H,Matsumura M.Sclerotherapy for gastric fundal variceal bleeding:Is complete obliteration possible without cyanoac-rylate?[J].Gastroent Hepatol,2005,20(11)ʒ1701-1706.[11]史琲,吴云林,吕婵,等.粘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瘤状孤立性1
型胃静脉曲张[J].肝脏,2008,13(4)ʒ287-291.
[12]Lo GH,Liang HL,Chen W,et al.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versus cyanoacrylate injec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gastric variceal rebleed-ing[J].Endoscopy,2007,39(8)ʒ679-685.
[13]诸葛宇征.介入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体会[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3)ʒ113-115.
[14]吴巍,瞿静,吴云林,等.B-RTO术治疗胃静脉曲张发展现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14(6)ʒ646-648.[15]Miyamoto Y,Oho K,Kumamoto M,et al.Balloon-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 improves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3,18(8)ʒ934-942.
[16]Ninoi T,Nishida N,Kaminou T,et al.Balloon-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 of gastric varices with gastrorenal shunt:long-term follow-up in78patients[J].Am J Roentgen-ol,2005,184(4)ʒ1340-1346.
[17]Imazu H,Matsui T,Kobayasi Y,et al.Balloon catheter-assisted endoscopic sclerotherapy for gastric fundal varices using alpha-cya-noacrylate monomer[J].J Clin Gastroenterol,2001,33(1)ʒ49-
52.
[18]Evan FJ,Murry M,Li M,et al.Survical after transhepatic emboli-zation of gastro-oesophageal varices[J].Clin Radiol,1991,44(3)ʒ178-180.
[19]张春清,许洪伟,刘福利,等.经皮经肝TH胶“三明治”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ʒ45
-48.
[20]龚高全,王小林,王建华,等.经皮穿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0,27(6)ʒ499-501.
[21]Lay CS,Tsai YT,Teg CY,et al.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in prophylaxis of first variceal bleeding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esophageal varices[J].Hepatology,1997,25(6)ʒ1346-
1350.
[22]权启镇,谢宗贵,齐凤.胃冠状、胃短静脉栓塞术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疗效评价[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ʒ87-89.[23]冷希圣,王维民,周光文.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治疗共识[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1)ʒ79-81.
(本文编辑:王莹)
(上接第567页)
[6]Yantomo SE,Kremers WK,Ruf AE,et al.MELD is superior to King's college and Clichy's criteria to assess prognosis in fulminat hepatic failure[J].Liver Transpl,2007,13(6)ʒ822-828.
[7]Antoniades CG,Berry PA,Bruce M,et al.Actin-free Gcglobu-lin:a rapidly assessed biomarker of organ dysfunction in acute liver failure and cirrosis[J].Liver Transpl,2007,13(9)ʒ1254-
1261.
[8]Schiodt FV,Bangert K,Shakil AO,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actin -free Gc-globulin in acute liver failure[J].Liver Transpl,2007,13(9)ʒ1324-1329.[9]Moller HJ,Gronback H,Schiedt FV,et al.Soluble CD163from activated macrophages predicts mortality in acute liver failure[J].J Hepatol,2007,47(5)ʒ671-676.
[10]Macquillan GC,Seyam MS,Nightingale P,et al.Blood lactate but not serum phosphate levels can predict patient outcome in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J].Liver Transpl,2005,11(9)ʒ1073-1079.[11]Polson J,Rogers N,Hynan LS,et al.Toward better prognostic modeling in acute liver failure[J].Am J Gastroenterol,2007,102ʒ126A-127A.
(本文编辑:王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