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唐诗的繁荣与分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唐诗的繁荣与分期
一、概括唐诗的繁荣情况(四个标志)
(一)作品数量多——篇什繁富
清·康熙年间编《全唐诗》(扬州,曹寅编)收录48900首,约5万首。

(二)诗人人数多、面广
《全唐诗》收录有名字的就有2200多人。

包括帝王将相、官吏文人、布衣商贾、僧道巫医、歌姬、妇女、儿童,普及面很广。

(三)题材丰富,形式完备
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民间疾苦、边塞战争、自然风光、爱情婚姻……各种喜怒哀乐之情。

排律:10句以上的律诗,也叫“长律”,两句为一联,一般为一韵。

联句:最早从汉武帝柏梁体诗而来。

和韵:用别人的韵来作诗。

(四)风格流派众多,艺术成就显著
高适悲壮,岑参奇丽,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浅切平易,韩愈奇崛险怪,刘禹锡雄直劲健,柳宗元清峭峻洁,李贺新奇瑰丽,李商隐深婉清丽。

二、唐诗的分期(四期分法——初、盛、中、晚)
(一)初唐诗歌
公元618~712年,唐高祖~唐玄宗先天元年,约100年。

唐诗的准备开创时期,可分为前后两段。

1.前四五十年为初唐前段:还未形成自己的特点,仍沿袭陈隋风气——绮艳(形式华美,只是追求形式,内容空洞)。

初唐文学代表:上官仪,“上官体”(p184)“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提出很多对仗的归纳、总结,“六对”、“八对”。

也有不受此风气影响的:王绩(p185),清新,类似陶渊明风格。

2.后四五十年为初唐后段,唐诗开始呈现自己的风貌。

“初唐四杰”(p185):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贡献:
(1)在题材和主题上有开拓和创新。

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塞漠。

”(闻一多)
风格:纤靡卑弱→刚健清新。

(2)形式的创新和完善。

“四杰”促进了五言律诗的定型。

(永明体为律诗的源头)
使七言歌行体达到成熟,如卢照邻《长安古意》(p186)
“四杰”的诗为唐诗的“始音”。

【课后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四杰”之后,陈子昂(p190)登上了诗坛。

陈子昂提出改革诗风的主张——《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东方虬,《修竹篇》)
序中有两点主张:
①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

②风雅兴寄,《诗经》传统。

即作诗要有实际内容。

以此来改革初唐诗风。

陈子昂认为南朝诗已经丧失《诗经》、建安风骨,主张用此二者复兴诗歌——“以复古为革新”(韩愈“古文运动”也是如此),为唐诗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诗歌代表作:五言古体诗《感遇诗》38首。

与陈子昂同时期的宫体诗人:沈佺期、宋之问——“沈宋”(p189)(武则天时代宫廷诗人)贡献:总结了齐梁以来诗歌在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最后完成了律诗体制的创造,律诗即近体诗。

近体诗在沈宋手中完全定型。

(p188)
从此,古体诗、近体诗有了严格的界限。

沈佺期名篇:《杂诗》4首;七律《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宋之问名篇:《题大庾岭北驿》;五律《度大庾岭》
(二)盛唐诗歌
公元713~765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唐代宗永泰元年。

1.两大诗派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p197)
共同点:
①创作题材:都为青山白云、田园村舍、芳草禽鸣,写的人物多为幽人隐士、野老牧童,或樵夫浣女等平凡闲逸之人。

②诗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回归自然,向往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

③都擅长于五言诗,多运用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这几种体式。

④风格都偏于恬静、清淡,富有阴柔之美。

⑤从渊源上看,发展陶渊明、“二谢”(谢眺、谢灵运)的传统,在发掘自然美这方面,把六朝以来的山水诗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

王维的成就最高,名篇:《山居秋冥》、《过香积寺》、《终南山》。

风格:含蓄、淡雅、空灵、简净。

王维诗中含有禅意,后人称之为“诗佛”。

孟浩然名篇:《过故人庄》、《秋登兰山祭张五》、《夜归路门山》、《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

风格:清旷、冲淡、韵味高妙。

同一风格诗人:
①储光羲(p202):《钓鱼湾》、《江南曲》。

②裴迪(p201):《辋川集十二首》。

③常建(p203):《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祖咏(p208):《终南望余雪》、《望蓟门》。

(2)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p203)
共同点:
①以描写边塞风光战争生活、征人思妇等题材最为突出,而且表现出诗人强烈的主张情感和爱国精神。

②多采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绝句的形式。

③风格是慷慨悲壮、奔放雄伟,笔调纵肆,气氛浓郁。

④源出于鲍照(刘宋时代)、刘琨(西晋末东晋初),再往上可追溯至建安诗人。

高适(p209):《燕歌行》、《塞下曲》。

风格:沉雄、悲壮。

岑参(p2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风格:雄奇壮丽。

王昌龄(p204):擅长七言绝句,“七绝圣手”、“诗家天子”。

多用七言绝句、五言古体所构成的组诗,题目多用乐府古题,如《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塞下曲》四首。

而且闺怨(《闺怨》)、宫怨(《长信秋词五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也写得很好。

其他诗人:
①李颀(p207):《古从军行》
②王翰(p203):《凉州词》
③王之涣(p213):《登鹳雀楼》
④崔颢(p206):《黄鹤楼》。

后人称赞崔颢:“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2.两大诗人
(1)李白(p216)——盛唐精神的真正代表,“盛唐之音”
以奇特的想象、自由的形式、清新的语言、瑰丽的色彩,形成了天马行空、飘逸不群的诗风。

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

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p219):
①李白信封道教,认为自己就是仙人。

②李白是一个道教徒。

③李白因为信奉道教,所以写了大量游仙诗,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诗风飘逸。

李白擅长的诗体(p220~224):
①乐府体:《蜀道难》、《梁甫吟》、《将进酒》、《行路难》
②歌行体:《梦游天姥吟留别》、《襄阳歌》、《少年行》
③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玉阶怨》、《劳劳亭》、《静夜思》、《秋浦歌》
④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
(2)杜甫(p230)
杜甫诗歌最显著特色:
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

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杜甫的诗歌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元稹:“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


“诗圣”——从艺术成就方面解释。

“诗史”——从诗歌内容方面解释。

名篇:《望岳》、《壮游》、《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春望》、《登高》。

思想内容:博大深广,忧国忧民。

感情:深沉。

章法:波澜起伏。

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与李白双峰并峙。

(三)中唐诗歌
公元765~83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唐文宗太和九年,70年左右。

分为前后两段。

1.中唐前段:前三十年,比较寂寞。

(1)元结和顾况
共同点:都喜欢用诗歌反映现实,创作了一些新乐府,是由杜甫过渡到元稹、白居易的桥梁。

A元结(p231):《舂陵行》、《贫妇词》
B顾况(p252):四言体诗《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
(2)刘长卿和韦应物
二人承盛唐王孟之后的山水田园诗。

韦应物成就更高。

A刘长卿(p247)——“五言长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七律《长沙过贾谊宅》、《别严士元》
B韦应物(p247):《滁州西涧》、《寄全椒山中道士》
(3)“大历十才子”(p249)
大历是唐代宗的年号。

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共同点:
①够工于五言律诗,讲究严整精致的艺术形式,追求艺术技巧。

②在抒情体物这方面,偏重于表现现实中知觉的事物(看得见摸得着,如老鼠在床上留下的脚印,蚂蚁在土上留下的痕迹,蜘蛛网),力图把握眼前的现实情境,不善于写理想,展现一幅幅琐细的人间相。

③在描摹自然、刻画山水这方面,着力表现的事宁静闲适、冷落寂寞的生活情调,追求一种清丽、纤弱的美。

名篇:李端《鸣筝》;卢纶《塞下曲》;钱起《省试相邻鼓瑟》
(4)李益(p253)
最擅长边塞绝句,继承了王昌龄的绝句。

但色调苍凉,意境雄浑。

名篇:《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回军行》、《塞下曲》
2.中唐后段:再次繁荣,流派众多,大家纷起。

——唐诗的第二高峰
(1)张籍和王建——“张王乐府”
描写乐府诗,新、旧皆有,题材风格相近,被称为“张王乐府”。

A张籍(p278):《节妇吟》、《野老歌》
B王建(p280):《水夫谣》
(2)元稹和白居易——“元白诗派”
大力创作新乐府诗(新乐府:相对于古题乐府而言,即汉乐府,是唐朝诗人自命新题乐府所作的诗,体裁形式运用乐府的形式,但不能入乐歌唱),都是政治讽喻诗,深刻分析社会现实,诗风浅切平易,通俗易懂。

A元稹(p281):以艳诗(写男女之情)、悼亡诗(专指为死去的妻子写的诗,源于潘岳)著名。

代表作:《连昌宫词》
B白居易(p283):《秦中吟》、《新乐府》50首,《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草原送别》、《问刘十九》
(3)韩愈和孟郊——“韩孟诗派”
追求新奇,洗削凡近。

“硬语盘空,精思独造。

”形成了奇崛险怪的诗风。

A韩愈(p259):以文为诗,使诗歌散文化。

但有时故意矜才使气、争奇斗险,对宋诗影响很大。

名篇:《山石》、《南山》诗、《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B孟郊(p262):寒士悲鸣,“郊寒岛瘦”(贾岛)
不写近体诗,只写古体诗。

名篇:《秋怀》15首、《寒地百姓吟》、《游子吟》、《登科后》
同派诗人——贾岛(法号无本):
也学王孟、大历十才子,形成了一种清奇僻苦的诗风。

名篇:《送无可上人》、《题李凝幽居》、《剑客》、《寻隐者不遇》
(4)柳宗元(p270)
苏轼评其田园山水诗:“发纤侬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风格大体同陶渊明、孟浩然、韦应物。

政治抒情诗:哀怨、激越,受屈原影响,接近楚骚韵味。

五言古体诗:《南涧中题》
七言律诗:《等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五言绝句:《江雪》
(5)刘禹锡(p270)——“诗豪”
风格刚劲豪迈,被称为“诗豪”。

抒情写景小诗,含有哲理,“哲理性”,对宋诗的理性有影响。

写了一些学习民歌的诗,具有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

还写了一些咏史怀古诗,如《金陵五题》、《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石头城》、《观八阵图》。

有感于唐朝的衰败而写的,希望唐代统治者吸取教训,如政治抒情诗《戏赠看花诸君子》、政治讽刺诗《游玄都观》、《再游玄都观》。

(6)李贺(p266)——“诗鬼”
以新颖奇绝的构思、出人意表的想象、瑰丽的境界、生新独创的语言、短小的古体以及乐府体诗,构成了独具一格的“长吉体”。

受韩愈影响很大,多写神仙鬼魅,被称为“诗鬼”。

名篇:《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梦天》。

(四)晚唐诗歌
公元836~907年,唐文宗开成元年~唐哀帝天祐四年。

诗风变化:诗人偏重于表达自己的内心,男女艳情,受世风、国运衰败的影响,含有忧愤、感伤的情绪。

1.晚唐前期
(1)杜牧(p336)
工于七绝。

诗风:豪迈、俊爽,雄姿英发,风流华美。

七绝:《江南春绝句》、《泊秦淮》、《山行》、《秋夕》、《赤壁》、《题乌江亭》
七律:《赠别》、《遣怀》、《早雁》
古体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
(2)李商隐——“小李杜”
擅长七律,以爱情诗、无题诗出名。

特点:构思深入细密,意境朦胧,情韵深婉,语言绮丽。

名篇:《无题》、《锦瑟》、《安定城楼》、《瑶池晚晴》、《夜雨寄北》、《贾生》、《乐游园》
(3)温庭筠(p343)——“温李”
诗风:秾丽轻艳。

名篇:《经五丈原》、《过陈琳墓》、《商山早行》、《苏武庙》
2.晚唐末期——诗歌衰落,大体分三类:
(1)反映现实、指陈时弊、关心民间疾苦、抨击社会黑暗,诗风朴素质实,写法上受白居易讽喻诗的影响。

聂夷中《咏田家》、杜荀鹤《山中寡妇》、皮日休《橡媪叹》。

(2)表现隐逸生活,表现天下大乱时文人企图逃避现实的情感。

继承贾岛、姚合的风格,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意象。

陆龟蒙《白莲诗》、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3)绮艳题材,追逐李贺、李商隐的特点,诗风绮艳柔美。

反映社会崩溃时文人追求贪图享乐的现实。

唐彦谦、韩偓(香奁体)
韦庄(p348)——“温韦”
以近体诗见长,诗风介于淡泊自然和清丽绮艳之间,但以清丽为主。

名篇:《台城》、《古离别》、《秦妇吟》(秦妇吟秀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