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统计学概论课后答案第8章统计指数习题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对比分析与统计指数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
1.某企业计划要求本月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率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5%,实际降低了
2.5%,则该项计划的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d )。
a. 50.0%
b. 97.4%
c. 97.6%
d. 102.6%
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b )。
a..产值利润率
b.基尼系数
c. 恩格尔系数
d.人均消费支出
3.编制综合指数时,应固定的因素是(c)。
a.指数化指标 b.个体指数 c.同度量因素 d.被测定的因素
4.指出下列哪一个数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恒等于综合指数形式的拉氏数量指标指数(c)。
kqpkqpkqppkq????0q00qq111q10;c.;a.b.; d.
pqpqppqq????001101105.之所以称为同度量因素,是因为:(a)。
a.它可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
b.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
c.是我们所要测定的那个因素;
d.它必须固定在相同的时期。
6.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a )
a.质量指标 b.数量指标 c.综合指标 d.相对指标
7.空间价格指数一般可以采用( c)指数形式来编制。
a.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马埃公式 d.平均指数
二、问答题:
1.报告期与基期相比,某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0%,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0%,试问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多少?
167
解:(1+20%)/110%-100%=109.10%-100%=9.10%
2.某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为2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所耗能源的价格平均上升了20%,那么按去年同期的能源价格计算,该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应为多少?
解:28.8÷(1+20%)=24万元
3.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选择与指数化指标有什么关系?同度量因素为什么又称为权数?它与平均指数中的权数是否一致?
解:(略)
4.结构影响指数的数值越小,是否说明总体结构的变动程度越小?一般说来,当总体结构发生什么样的变动时,结构影响指数就会大于1。
可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
解:(略)
5.为什么在多因素指数分析中要强调各因素的排列顺序?“连锁替代法”是否适用于任一种排序的多因素分析?
解:(略)
6.某厂工人分为技术工和辅助工两类,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大大高于辅助工。
最近,该厂一位财务人员对全厂工人的平均工资变动情况进行了动态对比,他发现与上年相比,全厂工人的平均工资下降了5%。
而另一人则通过分析认为,全厂工人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下降,而实际上工人的工资平均提高了5%。
你认为这两人的分析结论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不矛盾。
前者依据的是可变构成指数的计算结果;后者依据的是固定构成指数的计算结果。
三、计算题
1. 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报告期和基期产量、出厂价格资料如下表所示:
产品产量(件)出厂价(元)
报告期报告期基期基期
12.5220012.0A2000
6.0
6.2
5000
6000
B
要求:(1)用拉氏公式编制产品产量和出厂价格指数;(2)用帕氏公式编制产品产量和出厂价格指数;(3)比较两种公式编制的产量和销售量指数168
的差异。
解:(1)产品出厂量的拉氏指数:
?pq12?2200?6.2?60006360010=L=??115.63%
?q12?2000?6.2pq?50005500000产品出厂价格的拉氏指数: ?pq12.5?2000?6?50005500001=??100%L=
?p12?2000?6.2?5000pq5500000(2)产品出厂量的帕氏指数: ?qp12.5?2200?6?60006350011=P=??115.45%
?q12.5?2000pq?6?50005500001产品出厂价格的帕氏指数: ?pq12.5?2200?6?6000635001199.84%?=P=?
?p63600?600012?2200?6.2pq01(3)拉氏和帕氏指数公式的差异:
L?P,L?P qPqp
2.某地区2005年和2000年有关资料如下表:
收购总额(万元)收购价格商品种类类指数(%) 2005 年2000年105 甲140 138.6
98
60
乙78.4
要求:编制这两类商品收购价格总指数。
解:这两类商品收购价格总指数,可以运用算术平均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也可运用调和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
(1)算术平均数指数:
169
p?pq100p205.860?98%?105%?1400102.9%?==?I
?p200pq140?6000(2)调和平均数指数:
?qp217?78.4138.611102.36%I=??=
?78.4qp?138.6??
p111212
11p98%105%1p0
、据调查,某地甲、乙、丙、丁四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分别为110%3.
,20%和,各类代表商品的固定权数分别为10%、30%、40%及95%、100%105% 试计算这四种商品价格总指数。
解:四种商品的价格指数和权重如表所示:
丁丙甲商品乙p)(%)价格指数(105
95
100
110
i w)权数((%)20
?1wI?
40 10 30 i编制价格指数:p
ip p020%105%?40%30%10%?110%??95%??100%??
100.5%?
该四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为%。
100.5 4.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要求:计算该企业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
170
产量个体基期产品种类 (%) 指数产量(万件)价格(元)
20 109.2 甲 10
121.5 9 乙 16
98.6
8
丙 15
解:该企业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qpi00q?I
?q qp0015??8?16?98.6%10109.2%??20?121.5%?9=
158?9?16?10?20?511.68
=464 110.28%=年的20062007400亿元,年比5.某地区2006年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2006年与102%。
试问2007收购总额增长10%,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为年对比:)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多少收入?(1 )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了百分之几?农民因此增加了多少收入?(2
,农民又增加了多少收入?)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2% (3 4)验证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结论能否协调一致。
(
解:用连锁替代法进行因素分析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收入即销售总额增长数:(1)(亿元)40×10%=400)①销售额变动指数、产品收购量变动程度和产品收购价格变动程度2 (存在以下的关系:???qppqpq111110?=
???qpqpqp100000 171
110%=107.84%所以,产品收购量变动影响程度=102%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了7.84%
?pq01=107.84%由以上分析知:②?qp00?pq=400 而亿元,
00?pq所以 107.84%=431.75(亿元)=400×01农民因此而增加的收入:431.75-400=31.75(亿元)
??pqqp( 3)由于价格提高,农民增加的收入=-1110=400×110%-431.75
=8.25(亿元)
(4)由于产品产量和产品价格的变动引起的农民收入的增加量:
31.75+8.25=40(亿元)
而农民收入总增加为40亿元,即:40=31.75+8.25,所以以上的分析能够协调一致。
6.甲、乙两城市水果销售资料如下:
甲城市乙城市种类销售量(公斤)价格(元)价格(元)销售量(公斤)50000 14 200000 20 1 150000
20
2
12
100000
要求:以乙城市为比较基准,用马埃公式计算甲、乙两城市水果价格比较指数,并加以简要文字说明。
?p(q+q)乙甲甲乙/甲=E解:马埃公式:?p q+)qp(乙乙甲代入数据,得:172
14?(200000+50000)+20?(100000+150000)/乙甲E=
p)100000+150000+12?(20?(200000+50000)%106.25=
计算结果表明,甲城市比乙城市水果价格高6.25%。
7.某工厂生产两种不同种类的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产量价格(元)产品种类计量单位报告期报告期基期基期 45 20000 件 24600 甲 40
450
120
台 108
500
乙要求:(1)计算该厂工业总产值指数及总产值增长额;(2)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总产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3)用文字说明分析结果。
解:(1)计算工业总产值指数和总产值增长额
?pq11工业总产值指数=?qp0045?24600?450?120=
108500?40?20000?1161000=
854000%=135.95
总产值增长额=1161000-854000=307000(元)
(2)因素分析:
①由于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引起的总产值的变动
?pq01产量变动影响程度=?qp0040?24600?500?120=
108500??40?200001044000=
854000%=122.25
173
产量变动影响的绝对额=1044000-854000
=1900000(元)
②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总产值的变动
?pq11价格变动影响程度=?qp1045?24600?450?120=
120?24600?50040?1161000=
1044000%=111.21
价格变动影响的绝对额=1161000-1044000
=117000
③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pqpqpq011111?=???qqpqpp100000 135.95%=122.25%×111.21%
??????pqqqpqpqppqp))+=((---100011011010 307000=190000+117000
(3)分析结果表明:从相对数方面来看,该工厂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35.95%,是由于产量增长22.25%和价格上涨11.21%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绝对数方面来看,该工厂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307000元,是由于产量上升使销售额增加190000元和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加117000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8. 某公司所属两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平均工人工作月长时劳动生产企工作日长时(件(人(日
100257.5200267.512022012526251202002007.08.0
--
合--
400
420
--
--
--
--
174
要求:根据上列资料分析说明该公司工业总产量变动情况及劳动生产率、工作日长度、工作月长度和工人数各因素影响程度和绝对额。
解:用x表示平均工人数,l表示单位劳动生产率,d表示工作日长度,m表示工作月长度(1)该公司工业总产量指数和总产量变动额
?xldm1111=总产量变动指数?mdxl00009325000=8892000%104.87=
总产量变动额=9325000-8892000
=433000
(2)因素分析
①由于工人数变动而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
?xldm1000=工人数变动影响程度?mxld00009282000=8892000%=104.39
8892000-=9282000工人数影响绝对额390000=
②由于单位劳动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mdlx1100=单位劳动生产率影响程度?mdxl001010348000=9282000%=111.48
9282000-=10348000单位劳动生产率变动影响绝对额1066000=
175
③由于工作日长度变化而引起产量的变动
?xldm1110=工作日长度的影响程度?mdxl010********=10348000%=93.72
103480009698000-=工作日长度影响绝对额650000=-
④由于工作月长度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mdxl1111=工作月长度的影响程度?mdxl01119325000=9698000%96.15=
9698000-=9325000工作月长度变动影响的绝对额
373000=-
⑤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xldm1111?mdxl0000????xlmddmmxldxldmxl1110001011100111××=×
????mdxlxdxlmlxldmdm0111000101000010104.87%=104.39%×111.48%×93.72%×96.15%
????xlmdmxldmxlxldmd)--=(0001000000011110????xldmxmdxlmldmxld-()-+()+1101000100110011??xldmdxlm-)(+11001110 176
433000=390000+1066000+(-650000)+(-373000)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从相对数方面来看,该公司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增长4.87%,是由于平均工人数增长4.39%、劳动生产率提高11.48%、工作日长度缩短6.28%和工作月长度缩短3.85%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绝对数方面来看,该公司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增加433000,是由于平均工人数增多使产量增加390000、单位劳动率提高使产量增加1066000、工作日长度缩短使产量降低650000和工作月长度缩短使产量降低373000共同作用的结果。
9. 某企业工人数及工资资料如下:
工人数(人)工资水平(元)
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
1700 630 1600 技术工 400
900
870
600
800
普通工要求:(1)计算各组工人工资个体指数;(2)计算总平均工资指数;(3)对总平均工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4)比较各组工人工资个体指数与总平均工资指数的差异,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5)计算由于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企业工资总额支出的影响额。
解:(1)计算各组工人工资的个体指数
1700?106.25%i?技术工:p1600900112.50%?i?普通工:
??fxfx12360011?=110.36%=(2)总平均工资指数=
p800
??ff112001(3)对总平均工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xffx12360011?=110.36%①可变构成指数==
??ff112001??fxxf0101=1854000变动绝对额=--1120000=734000
??ff01②计算各组工资变动影响指数:
177
??xffx12361101?=108.80 固定构成指数=%=
??ff113611??xfxf0111=1236-各组变量水平变动的绝对额=-1136=100
??ff11③计算结构变动影响指数:??xfxf11361000?=101.43%结构影响指数==??ff112010??fxxf0001-=1136-1120 结构影响变动绝对额==16
??ff01(4)技术工个体工资指数106.25%,普通工个体工资指数112.50%,总工资指数110.36%。
三指数数据大小比较:技术工个体工资指数<总平均工资指数<普通工个体工资指数。
总平均工资指数受各组工人工资水平和工人结构的影响,普通工人数上涨的幅度小于技术工人数上涨的幅度,由于权数的作用,使得总工资指数处于两个个体指数之间。
(5)由于工资水平的变动使得平均工资增加100元,该企业工资总额支出的增加额为:
100×(630+870)=150000(元)
10. 某市2007年与2006年对比的各类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及权数资料如下:
某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表
类别平均价格(元) 指数权数报告基100居民消费价格指
48 96.9一、食品
5二、衣着 98.3
5 97.8三、家庭设备及用品
3
100.8
四、医疗保
178
五、交通和通讯工具 7
(40 ) 99.6 1.交通工具
( 60 ) 2.通讯工具
200 180 固定电话机
1900
1980
移动电话机
10 100.1 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13 七、居住 110.5
9
118.6
八、服务项目要求: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解:本题用算术平均指数计算,权数为相数对权数。
(1)首先计算交通和通讯工具指数
WK?t1t?交通和通讯工具指数=W?t?1180?1980?0.699.6%?0.4?=
200?1900 101.55%=)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KW?t1?t居民消费价格指数=W?1?t96.9%?48?98.3%?5?...?118.6%?9=100
=101.50%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