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图像测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
摘要:在流场显示测量技术中,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文重点介绍了PIV的测试原理及应用要求。

关键词:流场显示测量;粒子图像测速(PIV);DPIV系统
0.前言
人类至今对流体力学中仍有许多疑难问题(如湍流、非定常流动等)了解其少,而在许多工程应用(如毪行器外形设计、内燃机燃烧室中的多相流动等)中又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固而使流场测量涮题变得极为重要。

早期的热线热膜流速计(HWFA)在流动测量特别是湍流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属于接触式测量,对流场干扰甚大,影响了测量的准确度。

随着激光,微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旋展和光泛应用,以激光为光源,利用激光散射和干涉原理,人们开发了许多新的测试技术.如激光多谱勒技术、激光散射技术、激光全息技术、激光诱发荧光技术和PIV 技术等。

在所有这些流场显示与测量技术中,PIV.数字PIV(DPIV)技术及其演化发展而来的HPIV技术,因为可以实现埘二维和三维流场的全场非接触测_量并且具有精度高、对流体特性的适应性宽、实现成本不高等特点而广受关注,发展很快。

PIV即粒子图像速度场仪,是流场显示技术的新发展。

它是在传统流动显示技术基础上,利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流动测量技术。

综台了单点测量技术和显示测量技术的优点,克服了两种测量技术的弱点而成的,既具各单点测量技术的精度和分辨率,又能获得平面流场显示的整体结构和瞬态图像。

PIV技术从原理发展到成为一种实用的技术.首先要归功于Adrian和Mcrzkirch所做的贡献。

迄今为止,在j维全场测速技术Ip,PIV是最成熟的一种新技术,已迅速变为测速的标准方法,其产品也已走向市场(美国的TSI公司和Aerometrics公司,德围的Lavision 公司以及丹麦的Dantec公司等均有成套产品推出)。

PIV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流场中布撒示踪粒子,并将脉冲激光片光源入射到所测流场区域中,通过连续两谈或多次曝光,粒子的图像被记录在底片上或CCD相机上。

采用光学杨氏条纹法.自相关洁或互相关法,逐点处理PIV底片或CCD记录的网像,获得流场速度分布。

因采用的记录设备不同,又分别称FPIV(用胶片作记录)和数
字式图像测速DPIV(用 CCD相机作记录)。

PIV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图像分析技术。

在粒了浓度很低时,称此PIV模式为PTV(Particle Tracking Velocirnetry),即粒子跟踪测速技术。

当粒子浓度高到使粒予图像在被测区重叠时,称此PIV模式为LSV(Laser Speekle Velocometry),即激光散斑测速技术。

通常所讲的PIV是指粒子浓度很高但粒子图像在被删区不重叠的情况。

基本原理图如图1所示:
PIV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要求都相当严格。

一是直接反映流场流动的示踪粒子。

除要满足散要求(无毒、无腐蚀、无詹蚀、化学性质稳定、清洁等)外,还要满足流动跟随性和散光性等要求。

要使粒子的流动跟随性好,就需要粒子的直径较小,但这会使粒子的散光性降低,不易于成像。

因此在选取粒子时需综台考虑各个因素。

总之,粒子选取的原则为:粒子的密度尽量等于流体的密度,粒子的直径要在保证散射光强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小。

常用的示踪粒子有聚苯乙烯.铝,镁、二氧化钛、玻璃球等。

柴油机汽缸内气流运动实验研究中,最常使用的示踪粒子有二氧化钛、铝粉等。

在实际实验中,它们的光散射性不错,可拍摄到清晰的图像,但由于其直径和密度太大,导致其跟随性很差,不能真实反映缸内气流的实际运动。

此外,固体颗粒进入缸内后有时会粘附在石英玻璃窗上,由于光线无法穿过不透明的周体颗粒,使粒子成像亮度受到影响。

并且固体颗粒一般硬度较大,可能会造成气缸内壁和石英玻璃窗口的磨损。

因此只能定期的拆除气缸盖,擦拭窗口,这会增加许多工作量。

在实验研究中,还必须考虑粒子浓度问题。

当浓度很大时,粒子像会重叠在一起,由于激光为干涉光,所以在底片上会形成激光散斑而不是独立的粒子像。

虽然激光散斑同样可以测取散斑场的位移,但对于流场而言,由于散斑场的稳定性较差,提取散斑场的位移相对地比较困难。

当粒子浓度太低时,粒子对的数目可能太少,结果将得不到足够多点的流速,也就得不到足够准确的流速分布。

二.是成像系统。

脉冲--激光光源、透镜和照相机构成PIV的成像系统。

坩于照射动态微粒场的片光源由脉冲激光通过透镜形成,拍摄粒子场照片的相机垂商于片光。

曝光脉冲要尽可能的短,即曝光问隔盘能随流场速度及其分辨率的不同而进行调节(一般为微秒至毫秒量级)。

片光要尽可能的薄(1mm以下),片光的厚度控制对于二维的PIV来说非常重要,太厚就把三维的速度压入二维,也就不能如实反应流场的二维分布。

曝光时间和曝光能是一对矛盾。

为了把有限的光能量都用丁曝光,PIV 系统一般采用双脉冲激光器作为光源。

一般水中曝光脉冲能量在几十毫焦耳就可以
得到理想的曝光圈像,在空气中则要求更高。

三是图像处理系统。

罔像处理系统用于完成从两次曝光的粒子图像中提取速度场。

将粒子图像分成若干查询区(同小区内的粒于假定有相同的移动速度.并且作直线运动:此外,查询区内的最大粒子位移不能超过查询区的1/4;在片光厚度方向的位移不能超过片光厚度的1/4;平面位移要大于两倍粒子图像直径,在查询光束的作用下,利用杨氏条纹法或自相关洁逐个处理查询区,得到粒子的移动速度,进而得到速度场分布。

在早期的PIV技术中,由于两次曝光图像被记录在同幅胶片上,所以速度的流向存在180。

的方向不确定性(方向二义性),为得到速度方向,需要一套复杂的系统。

可使用粒子图像预偏置方法或双色PIV技术来处理方向二义性问题。

由于PIV查询系统及其图像处理系统较为复杂,仪器调节、胶片处理咀及数据处理等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所以随着数字成像系统及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FPIV 技术正在被DPIV技术所代替。

2. DPIV技术及HPIV技术
DPIV 强调用数字方法记录视频图像而不足摄影胶片,是传统PIV的对应方法。

其中,图像采集系统是DPIV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CCD相机,图像采集板、计算机和图像采集控制软件。

以美国TSI公司开发的FIV系统为例.其系统主要包括脉冲激光器、片光源光学元件、光传输部件、CCD相机、帧抓取器、同步器,INSIGHT拄制与分析软件、TECPLOT和FRAMER后处理软件、以及烟雾发生器等。

下面分别介绍
这套系统的妇成部分。

(1)激光器为New Wave Minilase 50-15E型双脉冲Nd:YAG激光器。

通过调节闪光灯频率或Q开关延迟时间可对激光器脉冲频率及单脉冲能量进行设置,脉冲持续时间为5-7ns,光束商径为2.5ram,工作方式为外部触发或由同步器控制。

(2)片光源光学元件包括柱面透镜和球面透镜,其中柱面透镜使光束崔一个方向张开~定角度,球面透镜用于控制片光在被删区域的厚度,可调片光源在被测区域内的厚度为lmm左右。

作为光传输部件的光导臂可使激光在直径为1.5nm的球面内向任意方向传输.从而方便了测量。

(3)型号为PIVCAM 10-30的自相关/互相关CCD相机用于捕盘l!图像。

其分辨率为lkxlk,帧率可达30帧/s,它将阁像传送到算机内的帧抓取器。

(4)帧抓取器将CCD相机送来的图像进行数字化,然后传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5)同步器和激光器、CCD相机,帧抓取器、计算机相连,它使各个系统元什协调运行。

在INSIGHT软件中可进行部件选定与部件操作模式设定。

例如:选择激光器类型,设定激光器功率,设置激光脉冲产生方式;选定CCD相机型号及分辨率,对帧频率及跨帧时间进行设定:给系统选择一个定时主设备,可以是CCD相机,同步器或外部触发器;设置罔像捕捉方式。

(6)除了控制功能外,INSIGHT软件用于分析视频或照相图像以获得二维速度场,可以实时显示获得的图像数据,在线显示速度矢量场,还可以调节信噪比、查询网格尺寸,选择数据处理算法.自动调整查询区,对数据进行过滤和校验等。

(7)TECPLOT流场绘制软件和FRAMER软件可列图像进行后处理,计葬平均速度、涡量、应变率及Renold应力等参数,并可进步绘出相应的曲线图和制作动画,对
流动过程进行仿真。

(8)烟雾发生器用于在测量气体流场时播撒示踪粒子。

由于采用CCD相机作为记
录设备,两次曝光图像可记录在不同帧上,采用互相关算法。

避免了出现方向二义性问题。

同时图像实现数字化,对图像的处理通过计算机进行,代替了FPIV的复杂光学系统。

另外,通过数字相机的跨帧技术(FrameStride).可以大大缩短PIV技术中两帧图像之间的曝光时间,实现了将PIV技术应用于高速流场的测量。

目前的CCD 相机的分辨率已达2048x2048像素,跨帧间隔最小可达.200ns,理论可测速度达1250m /s。

DPIV有着FPIV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实验操作及其数据处理中完全实现了数字化,它可以实时拍摄、观察和处理,便于及时修政粒子浓度、激光强度以及其它一些实验参数。

PIV技术的另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发展三维立体PIV技术,大体上有两类。

一娄是用两个摄像机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从每个摄像机视点各自测嚣到垂商于相机光轴的二维速度,然后对这两个二维速度矢量进行综合分析.产生一个三维速度矢量。

国外以Adrian为代表的研究小组对3D—PIV技术进行r开拓性的研究,国内,北航申功教授对三维PIV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

另类就是全息PIV(HPIV)技术.利用全息照相和重显拄术.测量的是个三维区域,不再是个厚度很小的片光面,托技术含量很高,实现起来难度很大,但由于这是一种“全息”技术,流场中信息将全部获得.所以其准确性、真实性都很高。

段俐等人对HPIV已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不久的将来对HPIV的研究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结束语
从目前的发展看,PIV方法由于在精度上的优势,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随着数字采样系统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DPIV会逐渐取代FPIV方法,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 HPIV方法在记录三维信息上有独到之处,在理沦和实验上还有待进步研究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