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3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写出以下汉字在《师说》中的读音(共10空,每空分,共5分)
读()不()苌()蟠()郯()
聃()欤()遗()襄()谀()
二、句子翻译(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
3.
4.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
7.
8.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0.
11.
12.
13.今其智乃反不可以及,其可怪也欤!
14.
15.
16.
1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8.
19.
20.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理解性默写(共11空,每空1分,共11分)
在《师说》中,士医生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3. 韩愈在《师说》中经过“,,”
三句将“今之大家”与“古之贤人”进行对照,批评了“今之大家”错误的学习态度。
《师说》中重申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纪大小没关的两句是
“,?”
5. 韩愈在《师说》顶用“,”两句剖析人
们
在学习中存在好多疑难问题的原由,并深深惋惜。
四、文学知识(共6题,68分)
填空。
(每空1分,共11分)
韩愈(768-824),字,河阳(此刻河南省孟县)人,原籍河北昌黎,也称
“”。
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
死后谥“文”,故
又
称“”。
有名文学家、哲学家,和一同倡议了“古文运动”。
著
《》四十卷。
苏轼称他“”,明人列他为
“”之首,其他七大家为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
、。
2.解说以下句中实词的含义。
(3题,共9分)
(1)传: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道:传道授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相像也()(3)惑:惑之不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而不从师()3.解说以下句中虚词的含义。
(3题,共12分)
(1)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
之()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于:师不用贤于弟子()不拘于时()
学于余()(3)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贤人,其出人也远矣()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解()
士医生之族()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写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种类和意思。
(14题,
共
28分)
(1)吾师道也(
.)
(2)或师焉,或不焉
().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4)君子不齿.(
(5)其下贤人也亦远矣(
.
(6)则群聚而笑之(
.
(7)吾进而师.之(
(8)孔子师郯子(
.
(9)小学而大遗(
.
(10)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11)惑而不从师(
.
(12)而耻学于师(
.
(1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4)不耻相师(
.
5.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义。
(6题,共3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义:
(2)今之大家,其下贤人也亦远矣
..
古义:
(3)吾进而师之
..
古义:
(4)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
(5)小学而大遗..
古义:
(6)贤人之因此为圣
..
)))))))))))
古义:
6.指出以下句子的特别句式。
(5题,共5分)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今其智乃反不可以及()(4)不拘于时()(5)而耻学于师()
和诚中学 2020学年度高一语文
周练答案
一、dou fou chang pan tan
dan yu yi xiang yu
二、1.老师,是靠他来教授道理,教授学业,解说疑难问题的。
我从师学习的道理,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纪比我大仍是比我小呢?
教他念书,学习书中的词句,不是我所说的教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明句读,不可以解决迷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这类人的高妙之处。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觉羞耻,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谀。
此刻他们的智慧居然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异啊!
得悉道理有早有晚,学识和技术上各有各的特意研究。
六艺的经文和列传都广泛学习,不受世俗拘束,向我学习。
三、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之大家,其下贤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四、1.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柳宗元昌黎先生集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 (1)教授流传解说经书的著作
(2)道理风俗道德学识
(3)疑难问题糊涂碰到疑难问题
3. (1)却就就(2)比被向
(4)用于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代“其子”
宾语前置的标记;代词“这”;代“六艺经传”
((1)名词作动词,学习
(
(2)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
(
(3)名词作动词,从师
(
(4)名词作动词,并列,摆列
(
(5)名词作动词,不及,低于
(
(6)名词作状语,成群地
(
(7)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师
(
(8)同7
(
(9)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
(10)形容词作名词,贤人
(
(11)形容词作动词,碰到疑难问题
(1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耻(13、14)同
12
5.(1)修业的人(2)一般人
(3)从:随从而:而且(4)不论,不分
(5)小的方面(6)的原由
6.
7.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