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文章——三纲领、六要素、八条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经文章——三纲领、六要素、八条目
原文赏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阐经释义——三纲领
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民,在止于至善。

纲领一
开宗明义,抛出了大学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使动词——使……明显、使……光明;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光明的,清晰的。

'德'就是道德的“德”,这里的“德”是以“以道而得之德”。

“道可道,非常道”,道的意思博大精深,通俗的理解是自然规律。

纲领二
“亲(xin)民”,不是亲近民众,而是使人民更新、革新的意思。

用当下比较“鸡血”的说法是——与民众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纲领三
“止于至善”,止,表面意思是停止、止步的意思。

更深层次的理解应该是目标(古时候射箭的靶子,英语Target)。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极致的善为目标。

三纲领讲了人与自然(明明德)、人与人(亲民)、人与自己(止于至善)的关系。

阐经释义——六要素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六要素——“止”、“定”、“静”、
“安”、“虑”、“得”。

•止:目标,古代射箭用的靶子。

知止,意思是明确目标。

•定:除了身体上的定,更有心中确定的志向。

•静:安静,静下来。

这是解决复杂问题必备的环境基础。

•安:安心,心中无杂念。

•虑:思考,做谋略等。

•得:有所收获,这里不但指物质上的收获,更有心理上的收获,如智慧等。

这六个要素环环相扣,有步骤、有顺序,所以文末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六要素像武功心法,悟透之后,受益无穷。

可应用到几乎各种场合——生活、工作、学习等。

近几年流行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反映了六要素的逻辑。

阐经释义——八条目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八条目——“格物”、“至知”、“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

这里重点讲一下“格物”。

字面意思是把物品放到一个个小格子
里。

就像整理家务一样,要根据物品的特性归类、整理,这也是格物的比较直观的示例。

“格物'、“至知”,往大了说,是研究事物的规律和原理,把它搞明白,内化成自己的认知。

这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学习基本心法——学以致用。

无论是做产品还是搞营销,都应该把背后的规律和原理吃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平天下”的最终目的是“明明德”,如此就很好的把八条目和三纲领衔接起来了。

八条目把内在的逻辑关系、先后顺序都讲的很清晰。

“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对内——内圣;“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外——外王。

结合起来就是内圣外王。

《大学》的核心思想——三纲领、六要素、八条目,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

即便是科技告诉发展的今天,在工作、生活中都非常实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