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测血糖方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自我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自我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8b04d23a417866fb84a8ef6.png)
自我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作者:杜瑞玲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29期【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末梢血糖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问卷调查2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状况,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监测血糖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年龄>55岁者,受教育程度越高,每周定时测量末梢血糖者服药依从性越好。
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与服药依从性之间无统计学关系。
结论糖尿病患者每周监测一次餐前及餐后血糖,有助于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受教育程度低者应予重点关注。
【关键词】糖尿病;依从性;自我监测;末梢血糖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由于需终身用药,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十分重要。
郑淑君等的研究显示:能完全按医嘱长期坚持服药者仅有67%[1]。
本文调查了在本院就诊及住院患者的自我监测末梢血糖情况,服药依从性及一般社会学资料,对其关系作一探讨,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于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分别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3个科室(包括门诊)调查糖尿病患者220例。
1.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入院第1天由患者自填为主,填写困难者,由调查员协助完成。
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服药依从性、自我监测末梢血糖情况。
共发出问卷220份,回收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合格率91%。
1.3 服药依从性标准采用4分制评分法,共4个条目,内容包括能否按照医生要求的每天服药的次数、量、时间(定时)服药(1分为根本做不到,2分为偶尔做得到,3分为基本做得到,4分为完全做得到)[2]。
3分以上定为服药依从性较好。
1.4 统计方法用SPSS11.0统计软件完成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
2 结果2.1 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见表1) 200例患者中服药依从性较好者占55%。
社区家庭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论文
![社区家庭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791dfe4aeaad1f346933f49.png)
社区家庭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65-01【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家庭指导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方法:选择100例所辖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家庭进行为期1年的指导,内容包括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血糖监测、预防并发症、低血糖反应的防治等方面,并对指导前后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和比较。
结果:家庭指导前血糖稳定60例,基本稳定30例,不稳定10例;家庭指导后血糖稳定82例,基本稳定13例,不稳定5例;社区家庭指导后患者血糖稳定性优于家庭指导前(χ2=11.78,p<0.01)。
降血糖效果社区家庭指导后亦优于家庭指导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社区家庭指导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稳定性和降血糖的有效性【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家庭指导;血糖;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在建档筛查中新发糖尿病明显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
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社区家庭指导,共同努力将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2010年3月—2011年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社区家庭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35岁,平均年龄(60.92±9.45)岁。
病程在1~16年,平均空腹血糖(10.3±1.74)mmol/l。
患者均未受过系统的糖尿病防治指导。
1.2 社区家庭指导内容及方法1.2.1 一般知识指导采取健康知识讲座、教育访谈、定期门诊检测的形式,每周安排一次,对研究对象家庭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的病因及诱发因素。
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影响
![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fbe53d07f1922791688e8aa.png)
[ ] 汪 年 松 , 锋 .糖 尿 病 肾 病 的 炎 症 机 制 和 防 治 [ ] 1 王 J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肾 病 杂 志 ,0 0,l 2 :8 2 1 1 ( ) 9 [ ] N ta .Pit o ot li i a ai [ ] aue2 0 4 0 2 ahnC o s fcnr n n mm tn J .N tr,0 2,2 n o f l o
[ ] a d JKd e iTa sl20 1 ( ) 1—1 J .Su i inyDs rnp,0 8,9 1 : 9
Len n n E Hi k a A , r- a o E , ta . Lo g a e i fa ma i o e S, u k Hu t C me e 1 w— r d n m l -
・
7 2・ 3
现代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 d r Junl f nert rdt nl hns n s r Meiie 0 2Ma, 1 7 o e o ra o tga dTa ioa C ieea dWet n dc 1 r 2 ( ) n I e i e n2
to e d t ei l c ia i n n c r t i t — d a h c n s i in, n o h la a tv t a d a oi n i o d ma me i t i k e s n
体 内 的毒 素 和 多 余 的 水 分 , 者 很 少 出 现 失 衡 症 状 及 心 血 管 患
( 91 6 7):46—8 2 8 5
kns ad da ei ehoah J , Sinic ie, n ibt np rpty【 ] c ti c e f Wol o ra, r Junl d
家庭医生制对社区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家庭医生制对社区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6adb8ef770bf78a6529549b.png)
1 . 4 统 计 学方 法 采 用 S P S S 1 7 . 0数 据 软件 包进 行 分析 ,
计量资料采用 检 验 ,计 数资 料采 用 检 验 ,P<0 . 0 5为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干预方式 ,具体如 下 :①家庭 医生 教育 。家庭 医 生定期 向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 区 2 0 1 0年 3月 至 2 0 1 4年 6月收
问 和 药 物 的不 良反 应 症 状 以 及 一 旦 出 现 突 发 症 状 如 何 采 取
治的 2 1 0例糖尿 病患 者作 为研究 ,随机分为 观察 组和 对照 组各 1 0 5例 ,所有患 者均符合 WH O糖尿病诊 断标 准 ] 。所 有患者均无严 重心 、肝 、肾等功 能 障碍 ,均能 以 口头 、书
对人们的身心健康 影响很 大 ,已经成为 急需解 决 的公 共社
纯靠药物来维持 的 ,合理 的生活 方式对 治疗糖 尿病具 有重
要意义 ,对患者 进行 饮食方 面 的控 制 ,每天 定量 饮食 ,注
意控制热量 ,根据 患者情 况建 立饮食 结构 ,均衡 营养 并适
当运动 ,合理安 排休 息时 间,有 利于 降低血糖 ,促进 患者
会问题 。本研究 旨在探讨 家庭 医生责 任制对社 区糖 尿病
患者 的知识掌 握程 度 、治疗依从 性及 血糖控 制情 况。现报
道如下 。 1 资料 和方 法
健康 。⑧用药干 预。家庭 医生监督 患者 正确服 用 口服降糖
药 ,也可适 当运 用针灸 、按摩等 辅助治疗 方式 ,必要 时在 选用胰 岛素 ,餐前 注意胰 岛素 注射剂 量准 确 组 中男 6 5例 ,女 4 0例 , 年龄 5 5—7 0岁 ,文化 程 度 均 在初 中及 以上 ,空 腹 血 糖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1dba2f85727a5e9846a615b.png)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50篇关于血糖监测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文献从中选取了17篇应用。
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影响因素改善,血糖监测依从性提高。
结论:针对性地护理干预这些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提高患者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监测依从性;影响因素;护理【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69-02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患者的“晴雨表”,是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最基本的手段。
它不仅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药物、运动、饮食、情绪等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等并发症,有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但目前关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发现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最差。
1现状分析何亦红【2】研究52例农村糖尿病患者中偶尔监测血糖者 26例,1 周监测 2 次以上者 20 例;监测后不记录者 39例;仅测餐前血糖者 15 例,仅测餐后血糖者 25 例,仅测空腹血糖者12 例。
苗建英【3】研究血糖监测依从性按每月监测频次分好、中、差 3个等级。
每月监测≥8 次者为好,每月监测 2~7 次者为中,每月监测<2 次者为差。
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欠佳。
林娟【4】等调查示患者自测血糖人数及监测频率不高,仅占到 45. 6%;选择每周监测 1 ~ 2 次的人数占 41. 6%,每月监测 1 ~ 2 次的人数占 25. 6%,有 15 例患者半年以上仅监测 1 次血糖。
2影响因素2.1文化程度【3】文化程度与血糖监测频次有相关关系。
许多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监测的必要性、各时段血糖意义认识不足,普遍存在重治疗轻监测的状况,认为没有必要监测,依从性很差。
患者居家自测血糖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价值
![患者居家自测血糖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eb57865aa00b52acec7ca18.png)
·基层园地·DIABETES NEW WORLD糖尿病新世界糖尿病新世界2019年7月管理组对照组t /χ2值P 值组别217217例数64.12±5.3267.22±4.941.6530.125年龄(岁)143(52.57)148(54.12)4.9430.052男性[n (%)]23.28±2.3622.47±2.512.2720.054BMI(kg/m 2) 2.10±0.262.05±0.222.1630.058病程(年)64(29.49)58(26.73)0.4100.52251(23.50)53(24.42)0.5060.822吸烟[n (%)]饮酒[n (%)]表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作者简介]黄芳(1971-),女,江苏苏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
随着饮食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超过1亿人次[1],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糖尿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代谢类非传染性疾病,特点为发病率高、治疗率低、疾病控制率低和患者认知率低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视和对慢性疾病管理,社区医院已成为糖尿病的防控主要机构。
因此,提高2型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水平是目前社区医院首要任务。
传统糖尿病管理方式为对其进行长期药物治疗并对其血糖进行监测和控制[2]。
随着便携式血糖仪的广泛使用,糖尿病患者进行居家自测,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药物服药依从性,并及时了解患者在一定时间内血糖变化情况,从而提高对2型糖尿病的控制和管理水平。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4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究患者居家自量血糖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价值,为提高并改善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效果提供有效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苏州市姑苏区金阊街道彩香一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34例作为该实验研究对象。
自我餐后血糖监测达标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的获益影响
![自我餐后血糖监测达标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的获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ec5ff9e680203d8ce2f243c.png)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自我血糖监测;随机对照研究[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b)-0031-04 随着静坐生活方式和西方饮食的影响,我国糖尿病人群逐年增加[1-2]。
与西方人群不同的是,我国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显著升高。
众所周知,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3-5],而且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6-7]。
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在糖尿病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种种原因,我国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尚不达标,特别是大部分患者忽略餐后血糖的监测。
虽然有研究[8]报道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控制的影响,但在血糖控制已达标的患者中积极监测餐后血糖是否有进一步的益处则无相关文献报道。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在血糖控制已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自我餐后血糖监测对血糖、血脂、体重和心血管事件可能带来的获益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2 两组饮食结构变化情况的比较24周时研究组饮食结构有较明显变化,表现为每日糖类总量减少[(1045±248)g vs (920±228)g,p0.05);蔬菜类种类增加(未计算克数)。
对照组饮食结构无显著性变化。
3 讨论smbg在糖尿病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9-10],但对于无餐时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smbg的地位尚未达成共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显示,在hba1c已达标的患者中,积极的餐后血糖监测能进一步降低hba1c,同时也能降低bmi和tg。
此外,我们通过饮食日志发现研究组的饮食结构有较明显变化,推测这种益处可能是由于积极的餐后血糖监测使得患者自我调整饮食结构而引起[11-13]。
既往研究[14-17]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控制率不甚满意,如xu等[2]于2010年的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全国性研究,纳入了全国代表性成年人群98 658人,其中糖尿病患病率11.6%,但仅有39.7 %的糖尿病人群血糖控制达标。
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
![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0d0f7869b6648d7c1c746e6.png)
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目的:研究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
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门诊常规指导联合家庭护理,对照组患者接门诊常规指导。
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1)依从性: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治疗依从率9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中断不依从率7.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5%;(2)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182、5.857、5.448,p<0.05。
结论:家庭护理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2型糖尿病;家庭护理;服药依从性2型糖尿病是我国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通过长期服药来控制血糖、预防靶器官损害的发生。
由于糖尿病患者不需要住院进行降糖治疗,而在家中自行服药容易出现不按医嘱服药的情况,进而导致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同时也增加靶器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
这就要求将临床护理工作延伸到家中,保证患者在加重也能得到有效的护理和监督并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将2013年4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明确2型糖尿病的诊断,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告知研究事项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门诊常规指导联合家庭护理,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2.38±7.52岁;对照组患者接门诊常规指导,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2.18±6.92岁。
两组患者一般資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家庭医生签约式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家庭医生签约式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51a3d7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46.png)
2452019.06医苑纵横家庭医生签约式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王文静 江建文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唐家湾镇)卫生院综合科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摘 要】目的:研究家庭医生的签约式干预模式应用于社区2型糖尿病中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在某社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一共120例,患者皆在2017年8月-2018年6月入我院治疗,患者被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管理以及社区干预,观察组则采取家庭医生的签约式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用药依从性。
结果:两组患者餐后2h 血糖值、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极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适度运动、合理饮食、遵医嘱按种类服药与遵医嘱按频次服药对比差异极为明显,P<0.05。
结论:家庭医生的签约式干预模式应用于社区2型糖尿病中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指标,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可推广。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式干预;血糖控制效果;服药依从性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糖尿病发病率,致残率高与致死率高是2型糖尿病主要特点。
作为一种慢性的终身疾病,其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血糖。
社区综合干预能够对2型糖尿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家庭签约医生制度的应用是社区进行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2]。
本次在某社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一共120例,患者皆在2017年8月-2018年6月入我院治疗,探讨了家庭医生的签约式干预模式应用于社区2型糖尿病中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血糖控制的影响,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在某社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一共120例,患者皆在2017年8月-2018年6月入我院治疗,患者被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管理以及社区干预,观察组则采取家庭医生的签约式干预模式。
对照组男女比37:23,60-92岁的年龄跨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社区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社区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2d80a89767f5acfa0c7cd90.png)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社区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糖尿病患者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价值。
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3月至10月期间接诊的社区糖尿病患者90例,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比较2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疾病的知识知晓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效果确切,可以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社区;糖尿病;用药依从性糖尿病多发病于50岁以上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会出现乏力、口渴等症状。
疾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多数患者体内胰岛素还持续分泌状态,只是胰岛素分泌量过少或胰岛素产生效果不佳[1]。
本次研究社区糖尿病患者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影响效果,展开以下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接诊的社区糖尿病患者90例,时间在2019年3月至10月,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各为45例。
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最小年龄55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61.26±3.21)岁;最短病程3年,最长病程9年,平均病程(6.23±1.18)年。
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61.36±3.22)岁;最短病程3年,最长病程9年,平均病程(6.26±1.34)年。
2组社区糖尿病患者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患者均依据糖尿病诊断原则确诊;②患者及家属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出标准:①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②血液疾病患者;③肝、肾功能障碍者。
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d8c37d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3.png)
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张美彪;杨水冰;刘春梅;田绍东;杨水生;李子华;向建平【摘要】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对其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问卷调查288例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状况、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和自我血糖监测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越高,血糖监测越频繁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依从性越好.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医药费支付方式等与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之间统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能明显提高其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依从性,文化程度低者应予以更加重视.【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0(016)021【总页数】2页(P29-30)【关键词】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依从性【作者】张美彪;杨水冰;刘春梅;田绍东;杨水生;李子华;向建平【作者单位】418000,湖南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市一医院;418000,湖南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市一医院;418000,湖南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市一医院;418000,湖南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市一医院;418000,湖南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市一医院;418000,湖南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市一医院;418000,湖南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市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随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它已形成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和血糖监测。
对于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药物治疗应为一个长期乃至终身的过程。
为了有效地控制血糖,最大程度减少因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就必须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Compli-ance in Patient with Anti-by-pertension Therapy,CPAT),即患者对医嘱坚持执行的程度。
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治疗原则之一,它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现就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情况与其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关系做一探讨,以期为CPAT的提高寻找有效途径。
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74d7e02bb4cf7ec4bfed040.png)
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
方法按照抽样原则对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开展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社区家庭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5.83%)高于对照组(81.25%),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社区家庭护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血糖控制效果,值得优选。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家庭护理;治疗依从性作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的发生给我国居民健康、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危害[1]。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降糖药的长期使用即可有效维持血糖变化,但对于部分出院后患者而言,治疗依从性较差,进而影响血糖控制效果,增加并发症风险,降低生活质量。
所以,继续重视糖尿病患者护理状况。
本研究选择我院糖尿病患者为例,对其应用社区家庭护理的效果展开研究,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1)神志清楚,依从性良好;(2)与《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2]提到的标准相符合;(3)已知晓研究流程,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认知、智力等障碍;(2)合并心理疾患、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3)研究途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参照上述标准,对我院96例糖尿病患者开展研究,经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8例,男28/女20,年龄35~70岁,病程2~15年。
研究组男26/女22,年龄38~70岁,病程4~15年。
经比较,确定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即出院后嘱咐患者定期随访,针对地处偏远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家庭访视,以保证患者得到规范指导,合理膳食、规律用药、适量运动等,以维持血糖稳定变化。
家庭自测血糖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析
![家庭自测血糖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6801c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f.png)
家庭自测血糖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家庭自测血糖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方法选取启东市王鲍镇久东村2019年1月-12月该社区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按年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发放血糖仪,教会患者及家属规范使用血糖仪自测血糖并记录,医生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药方案,同时给予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随访一年后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低血糖发生次数、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血糖控制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各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无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和消失病例。
结论社区进行家庭自我血糖监测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庭和社会压力。
【关键词】自我血糖监测;社区;糖尿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糖尿病(DM)已经成为了常见病,多发病。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数接近一亿。
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没有根治手段,一旦发病,必须终身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五架五车”,即合理的饮食控制,适宜的运动、正规的降糖药物治疗,完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糖尿病血糖监测。
笔者将久东村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为期1年的观察,将家庭自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久东村2019年1月-12月间38例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1.3岁。
从文化程度来看,高中及以上2例,文化程度为初中的23例,文话程度在初中以下13例,其中有2例文盲。
38例患者糖尿病症状时间为10月-13年,平均6.1年。
纳入标准:神志清楚,认知正常,沟通交流无障碍,生活自理,足背动脉搏动正常,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2 方法将38例病人根据年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控制水平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控制水平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16a202b6edb6f1aff001f94.png)
智慧家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控制水平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摘要] 目的探讨智慧家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控制水平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68例,简单随机化分为研究组(n=34)、参照组(n=34)。
参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智慧家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
统计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服药依从性、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SDSCA)、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
结果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及SDSCA、ESCA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FBG、2hPG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智慧家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可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智慧家医;家庭医生;服药依从性;血糖水平糖尿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1]。
据报道成人糖尿病控制率仅为39.70%左右,主要原因为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2]。
因此临床进行药物治疗同时,需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智慧家医联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常用于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改善、保障民生具有积极意义[3]。
本研究选取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旨在探讨智慧家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对其血糖自我控制水平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68例(2018年3月~2019年3月),简单随机化分为研究组(n=34)、参照组(n=34)。
参照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50.42±5.03)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06±1.12)年。
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e6f292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9.png)
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陈思;潘颖丽;孟立波【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从性和血糖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出院的T2DM患者按先后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
两组患者出院前均进行糖尿病(DM)饮食、运动、遵医服药、自我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相关知识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出院后建立健康档案,由内分泌科医生、护士每月随访一次,每周一次电话沟通,进行DM相关知识与护理指导,家属对患者出院后的治疗给予支持并进行监督。
干预后6个月采用依从性评定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并观察血糖变化。
【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有显著提高(P<0.05),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糖达标率显著提高(P <0.05)。
【结论】家庭干预能够明显提高T2DM患者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995-996)【作者】陈思;潘颖丽;孟立波【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辽宁沈阳 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辽宁沈阳 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辽宁沈阳 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强化健康教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观察2.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的影响3.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的影响4.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5.认知饮食护理方案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和依从性的干预效果评价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和依从性的干预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c3139f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8.png)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和依从性的干预效果评价徐夏良;朱二亮;黄红儿【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3(0)Z4【摘要】目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相关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测频次和治疗依从性。
方法调查两个卫生服务站重点管理的糖尿病患者251人。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将两个卫生服务站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由社区家庭医生通过俱乐部活动的形式,每月对干预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面对面强化干预。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社区随访管理。
结果 18个月后干预组的患者在知晓率(干预前58.01%,后91.47%)、依从性(干预前64.12%,后93.79%)、血糖监测(干预前27.48%,后50.39%)干预组血糖达标率(干预前38.93%,干预后58.91%),都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空腹血糖干预前(7.72±4.31),干预后(6.22±4.43)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7.49±1.54),干预后(6.40±1.37)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发挥社区家庭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教育干预作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和知晓率、依从性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监测;干预措施【作者】徐夏良;朱二亮;黄红儿【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相关文献】1.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J], 付敏丽;蔡晓俐2.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J], 付敏丽;蔡晓俐;3.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效果评价 [J], 陈超;张万方;余毅4.家庭医生干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效果评价 [J], 李剑;赖银胜;詹少卿5.护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评价 [J], 孙艳;马祖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察医院-社区-家庭干预模式对T2MD患者血糖控制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的影响
![观察医院-社区-家庭干预模式对T2MD患者血糖控制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a935bc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3.png)
观察医院-社区-家庭干预模式对T2MD患者血糖控制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的影响目前,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令人担忧的是,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对于疾病的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
而针对T2DM患者的干预措施也是多样的,包括观察医院、社区和家庭干预模式。
本文将从这三种干预模式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和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观察医院对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医院观察下进行的干预,包括医生的定期随访、营养师的指导、药物治疗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和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
医院的专业团队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运动锻炼和药物使用,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管理意识。
而且,在医院的环境下,患者也更容易接受和遵从医生的建议,提高了干预的效果。
社区干预模式也对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区干预主要是通过社区医生、社工和志愿者等多方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
社区干预主要包括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定期健康讲座、康复运动等措施,通过社区的宣传教育和服务支持,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促进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区干预的特点是服务贴近患者的生活环境,更有利于培养患者的持久性生活方式改变,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家庭干预模式也对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家庭干预主要是通过患者的家庭成员对患者进行关爱和支持,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庭成员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合理饮食、按时运动,还可以督促患者按时服药、监测血糖,从而促进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家庭的支持下,患者更容易坚持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改变,这对于长期控制T2DM疾病至关重要。
观察医院、社区和家庭干预模式都对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cc26e7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d.png)
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2西咸新区正阳卫生院 7120003宝鸡高新医院 721013【摘要】目的:探讨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按照我院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档案的编码随机抽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施行常规干预与自我血糖监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血糖达标率为96%,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P<0.05);观察组的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为98%,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P<0.05)。
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行自我血糖监测干预能提高其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降低血糖水平。
【关键词】自我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据相关研究报道,中老年人已成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群体,尤其是老年人,且发病形势异常严峻,面对这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而且还会增加其日常生活和工作负担[1]。
而血糖监测可为疾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但许多患者却并不重视自我血糖监测,其口服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为此本文将对自我血糖监测干预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纳入糖尿病慢性病管理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50例,年龄34-73岁,平均为(54.87±4.79)岁,病程1-7年,平均为(4.56±0.67)年,28例男性、22例女性。
观察组50例,年龄35-74岁,平均为(55.78±4.68)岁,病程2-8年,平均为(5.49±0.79)年,29例男性、21例女性。
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和信息,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行常规管理如下:从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过敏反应等情况出发,制定用药方案,要求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物配合治疗;提供电话咨询服务,24小时给居家的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宣传2型糖尿病知识以及用药方面的知识;督促患者定期进行适当的锻炼,保持科学的作息以及运动习惯;嘱咐患者多摄入蔬菜、粗粮等食物,禁食刺激性高且辛辣的食物;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互动,一边了解患者的心理疑惑,一边疏导其心理情绪,让其能逐渐以稳定的心态应对一切问题。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95d995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7.png)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李红梅;李映兰;吴香平;吴辽芳【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07(015)009【摘要】目的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71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和血糖监测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1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病例共63例,占36.84%.通过依从性与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糖尿病教育、血糖定期测量、提醒服药等3项因素可以提高依从性,P《0.01.年龄、文化程度、并发症、定期复查、家中有血糖仪等5项因素亦可以提高依从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依照标准系数绝对值大小,服药依从性取决于:糖尿病教育、提醒服药、定期复查、并发症、血糖定期测量.每周测量多次者,依从性佳的占67.86%,每周测量1次者.依从性佳的占41.30%,每月测量1次,依从性佳的为30.00%,不舒服时测量者,依从性佳的仅为21.28%.依从性与测量次数呈正相关.结论除了糖尿病教育、提醒服药、定期复查、并发症等因素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外,血糖监测也是1个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不可忽视的因素.【总页数】4页(P743-746)【作者】李红梅;李映兰;吴香平;吴辽芳【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 张玉枝2.血糖监测日记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和自护行为的影响 [J], 辛晓艳;何扬;陈树梅;曾满凤3.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 张美彪;杨水冰;刘春梅;田绍东;杨水生;李子华;向建平4.比较动态血糖监测与指尖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 [J], 高晓冬5.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血糖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J], 叶军;汪运生;叶帅;邹玲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fe s n d t r u i g omi iir s l— o t i g f bl od cla y e fm niorn o o gl c s ,t v l s of bl od f s i g u a a d h u o e he a ue o —a tn s g r n 2 our s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自测 血 糖 对 服 药 依 从 性 的影 响 。方 法 采 用 自身 前 后 对 照 的 方 法 , 8 对 O名 社 区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进 行 为期 6个 月 的 家庭 自测 血 糖 方 式 干 预 , 比较 干 预 前 后 患 者 的服 药 依 从 性 及 白测血 糖值 。 结 果
解放 军护理 杂志
N “ J r Chn PLA i
A
声
2 1 2 4 O 2, 9( B)
・ 2 ・ 5
家庭 自测 血 糖 方 式对 社 区 2型 糖 尿 病 患者 服 药依 从 性 的 影 响
潘 美华 , 月 秀 , 沈 沈林 英 ( 兴 县 人 民 医 院 营养 科 , 江 长 兴 3 3 0 ) 长 浙 1 1 0
p s p a d a l o u a r i n f a ty d c e s d( o t r n ilb o d s g rwe e s g i c n l e r a e P< 0 0 r P% 0 0 ) Co c u i n Th c e e o i . 5o . 1 . n l so esh m f d mi i a y s l m o i r n fb o d g u o e h l s r g l t l o u a n m p o e t e d u o p i n eo o cl r ef i - n t i g o l o l c s e p e u a e b o d s g ra d i r v h r g c m l c f o a
Efe t f Do iii r efm o io i f Bl o l c s n Dr g Co pla c f Pa in s wih f c so m c la y S l- n t rng o o d G u o e o u m i n e o te t t Ty e 2 Di b ts M elt s p a e e liu
社 区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服 药 依 从 性 由 干 预 前 的 3 . 上 升 到 6. ; 糖 达 标 率 由 干 预 前 的 4 . 提 高 到 6 . ; 88 75 血 00 8 8 实行 自测 血糖 方式 后 , 者 患
的 空 腹 血 糖 值 及 餐 后 2h血 糖 值 均 明 显 降 低 ,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差 P< O 0 . 5或 P O 0 ) < . 1 。结 论 自测 血 糖 方 式 有 助 于 提 高
PAN e— u , H EN e x u, M i aS h Yu — i SHEN n y n De a t n f Nu rto I — i g( p r me t o tii n,Pe p e S H o p t l o h n x i o l ’ s ia f C a g —
社 区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的 服 药 依 从 性 , 其 有 效 控 制 血 糖 。 使 【 键 词 】 2型 糖 尿 病 ; 关 自测 血糖 ; 药 依 从 性 服
【 图分 类 号 】 R 7 . ; 8 . 中 4 3 2 R5 7 1 【 献标志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9 3 2 1 ) 10 2 —3 文 0 89 9 (0 2 43 0 50 -
ig, a g i g 3 3 0 , h ja g Pr vn e Ch n ) n Ch n xn 1 1 0 Z ein o i c , ia
【 btat bet e Toiv siaeteefc o mi ef ntrn f lo lcs nt edu o A src】O jci v et t h f t f a l sl mo i igo o dgu o e h rgc m— n g e f y - o b o
3 . 88 t 7 5 ; o 6 . The c c n r to f4 on e t a i n o o d gl c s c i v m ntr t s e e a e r m 0 t 8. . o6 8
p i n e o a in swih t p i b t sm e l u . e h d U sn e o e a d a t rc mp rs n a p o c 8 l c fp t t t y e 2 d a e e l t s M t o s a e i i g b f r — n — fe o a io p r a h, 0 p t n s wih t p i b t s m e l u r t d e o r g o p in e n t e f l w— p p ro f 6 a i t t y e 2 d a e e e l t s we e s u i d f r d u c m l c i h o l i a o u e id o mo t s C m p rs n r o d c e n t e p t n ’ d c t n c m p in e a d s l—e t b o d g u o e nh . o a io s we e c n u t d o h a i t S me ia i o l c n eft s l o l c s e o a lv l b f r n fe n e v n i n Re u t Th e ii e c m p in e o 0 p te t s i p o e r m e es eo ea d at ri tr e t . s l o s e m d cn o l c f 8 a in s wa m r v d f o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