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微专题11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粤教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3单元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广东专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3单元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广东专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523d311ed9ad51f01df2b9.png)
超重和失重
广东卷8,安徽卷 17
浙江卷14
上海卷1
实验:验证牛顿 运动定律
山东卷23(1)
浙江卷21,重庆卷21
第三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通过 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将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联系起来,运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未知力或确定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 等.
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第1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解析] 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 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选项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 绳的拉力都作用在绳上,故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选项错 误;由于绳子质量不计,且冰面可看成光滑,绳对甲、乙的作 用力大小相等,若甲的质量大,则甲的加速度小,相等时间通 过的位移小,后过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比赛的胜利,C选项正 确;是否赢得比赛主要看两人加速度的大小,跟收绳的速度大 小无关,故D选项错误.
第1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解析] 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 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 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力,此动力 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 出大气层、是否在空气中飞行无关,因而B、C选项错误,A项 正确;当飞船进入轨道后,飞船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着相互吸 引力,即地球吸引飞船,飞船也吸引地球,这是一对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故D项正确.
第1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解析] 当摆锤在虚线位置时,摆锤、车具有向左的加速度, 汽车的运动情况可能为向左加速行驶或向右减速行驶,选项A 错误、B正确;当汽车匀速运动时,无论向哪个方向,摆锤均 处于竖直位置不摆动,选项C、D错误.
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用书
![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32d9cd76ee06eff9aef80765.png)
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知识点1 超重和失重1.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是不变的.(2)视重: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3.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原来的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1.正误判断(1)超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增大了.(×)(2)失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减小了.(×)(3)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4)物体失重时,也可能向上运动.(√)(5)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整体分析时,可以分析内力.(×)(6)物体完全失重时,说明物体的重力为零.(×) 2.[对超重、失重的理解应用](多选)(2015·江苏高考)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331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图331A.t=2 s时最大B.t=2 s时最小C.t=8.5 s时最大D.t=8.5 s时最小AD[人受重力mg和支持力F N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mg=ma.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地板的压力F′N=F N=mg+ma.当t=2 s时a有最大值,F′N最大;当t=8.5 s时,a有最小值,F′N最小,选项A、D正确.] 3.[完全失重状态的应用]如图332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32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370803a8114431b90dd850.png)
解析
对 AB 整体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A+
mB)· gtanα=(mA+mB)a,得:a=gtanα,对 B 研究,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得:mBgtanθ=mBa,得 a=gtanθ,所以不论 A 的质量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 B 球的质量,均有 α=θ,所 以 D 正确。
板块二 考点细研· 悟法培优
考点 1.判断方法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自主练透
(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不是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 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尽管不是整体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体的 一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 整体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 状态。
2.易错易混点拨 (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 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 在发生这些现象时, 物体 的重力依然存在, 且不发生变化, 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 现象都会完全消失, 如天平失效、 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 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所受物体的______ 压力 。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知识点 2 (1)整体法
牛顿定律的应用
Ⅱ
整体和隔离法
加速度 相同时,可以 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_______ 整体 ,分析其受力和运动 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 ______ 整体 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______
必考部分
第3章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对点激活
知识点 1 1.实重与视重
超重和失重
Ⅰ
(1) 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2018年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3.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含解析
![2018年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3.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c92039c1c708a1294a4498.png)
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动力学的基石,也是整个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考试说明》中对本章的知识能力要求几乎达到了最高地步,因此在历年的高考中,每年都要考查到本章知识,有时还会多题考查。
出题的形式多样,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一、本章内容、考试范围及要求二、教材各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三、趋势分析及预测1. 分析总结(1)常考点其考查的重点有: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熟练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尤其是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超重和失重。
本章内容的命题形式倾向于应用型、综合型和能力型,易与生产生活、军事科技、工农业生产等紧密联系.还可以力、电综合题形式出现。
从方法上重点考查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来求解加速度相等的连接体问题,运用正交分解法处理受力较复杂的问题,运用图象法处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从能力角度来看,重点考查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命题分析从历年高考物理试题看出,牛顿运动定律的几种命题涉及三个考点:一是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二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三是超重和失重。
三个方面考点通常又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既可单独命题,又可以与力学、甚至电磁学相联系,构建力电的综合考题。
2. 趋势预测(1)从高考考点透视看出,牛顿第二定律是考查的重点,每年均考;而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得到完美体现.与斜面、轻绳、轻杆、轻弹簧、圆周运动等内容综合的题目,命题频率较高.(2)2017 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仍将以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为主,单独考查本专题的题目多为选择题,与曲线运动、电磁学相结合的题目多为计算题.(3)以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关问题为命题背景,突出表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趋势较强,2017 年高考应予以高度关注。
四、复习策略1.融会贯通理解牛顿三个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前奏”、第二定律是“主干”、第三定律是“回声”充分体现了力和运动的客观规律.2.应用牛顿定律,关键是对于研究对象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参考加速度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可在不同方向上进行应用.3.从近几年的高考形势看,对连结体问题不作要求,但对系统的整体的考查还是必要的.应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4.牛顿定律是力学中三大规律之一,另外还有“动量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解题时还应首先考虑另外两大规律的应用(注意符合题设条件),然后考虑牛顿定律的应用.专题0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前预习● 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9e0ea82a910ef12d2bf9e764.png)
考力和运动的综合题,重点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为使物体变为某一运动状态,应选择怎样的施力方案;
二是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重点考查获取并处理信息,去粗取精,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的
能力。
§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看,要求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加深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熟练掌握其应用,尤其是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理
解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超重和失重。本章内容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对本章内容
单独命题大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趋向于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活、科技、生产实际问题。经常与电场、
磁场联系,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运动学的知识往往和牛顿运动定律连为一体,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分
45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张建设编写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说明 (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 (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 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 (5)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 (6)应注意: 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 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 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不存在了 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 D.物体的惯性仅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仅由质量决定,与它的受力状况与运动状况均无关。一切物 体都有惯性。答案:D 例 2. 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空气阻力不 计),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力使他向前运动 B.人跳起时,车厢对人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力使人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距离太小,不明显而 已。 D.人跳起后,在水平方向人和车水平速度始终相同 解析:人向上跳起,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所以水平方向与车速 度相同,因而人落回原处。 答案:D 例 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物体的位移方向一定与所受合力方向一致 解析: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但处于这些状态时不一定不受外力作用,所以 A 错; 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是看其受力是否为零,而不是看它的速度是否为零,如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
(加练半小时)2018年高考物理(广东专用)一轮微专题复习第3章_牛顿运动定律_微专题12_有答案
![(加练半小时)2018年高考物理(广东专用)一轮微专题复习第3章_牛顿运动定律_微专题12_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e5275327d3240c8447efc2.png)
[方法点拨] (1)抓住两个分析: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2)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对力的处理方法: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3)求解加速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由受力求运动)如图1所示,一倾角θ=37°的足够长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当t =0时,滑块以初速度v 0=10 m/s 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 = 10 m/s 2,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滑块一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t =1 s 时,滑块速度减为零,然后静止在斜面上C .t =2 s 时,滑块恰好又回到出发点D .t =3 s 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4 m/s2.(由运动求受力)若要求汽车空载时的制动距离是:当速度为50 km/h 时,客车不超过19 m ,卡车不超过21 m .如果客车和卡车质量之比为19∶21,制动时所受阻力不变,在刚好满足上述要求时,客车和卡车( ) A .所受阻力之比为19∶21 B .加速度之比为21∶19 C .所受阻力做功之比为21∶19 D .制动时间之比为21∶193.(由受力求运动)一飞行器在地面附近做飞行试验,从地面起飞时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直线斜向右上方匀加速飞行,此时发动机提供的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若飞行器所受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则可判断( )A .飞行器的加速度大小为gB .飞行器的加速度大小为2gC .起飞后t 时间内飞行器上升的高度为12gt 2D .起飞后t 时间内飞行器上升的高度为gt 24.如图2甲所示,两物体A、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A施加一水平力F,规定向右为正方向,F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两物体在t=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第1 s末两物体的速度最大B.第3 s内,两物体向左运动C.第2 s内,拉力F对物体A做正功D.第2 s内,A对B的摩擦力向左5.如图3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斜面体放置于水平地面.若用与水平方向成α角、大小为F的力推物块,使初速度为v的物块沿斜面匀减速下滑,加速度大小为a,斜面体始终静止.下列关于斜面体受地面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图3A.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F cos α+ma cos θB.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F cos α-ma cos θC.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F cos α+ma cos θD.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F cos α-ma cos θ6.如图4所示,B是水平地面上AC的中点,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滑动到C点停止.小物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等于它在A点时速度的一半.则小物块与AB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其与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的比值为()图4A.B.2 C.3 D.47.某次滑雪训练中,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站在水平雪道上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获得水平推力F=84 N而从静止向前滑行,其作用时间为t1=1.0 s,撤去水平推力F后经过时间t2=2.0 s,他第二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获得同样的水平推力,作用距离与第一次相同.已知该运动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为m=60 kg,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f=12 N,求:(1)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获得的速度大小及这段时间内的位移;(2)该运动员第二次撤去水平推力后滑行的最大距离.8.在粗糙水平面上,一电动玩具小车以v0=4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正前方平铺一边长为L=0.6 m 的正方形薄板,小车在到达薄板前某处立即关闭电源,靠惯性运动s=3 m的距离后沿薄板一边的中垂线平滑地冲上薄板.小车与水平面以及小车与薄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薄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小车质量M为薄板质量m的3倍,小车可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小车冲上薄板时的速度大小;(2)小车从刚冲上薄板到停止时的位移大小.9.航空母舰静止在海面,某型号的舰载机质量m=3×104 kg,在航空母舰上无风起飞时,加速度是5 m/s2,跑道长160 m,为了使飞机正常起飞,航母上装有舰载机起飞弹射系统,无风时弹射系统必须给飞机30 m/s 的初速度才能使飞机从舰上起飞,设加速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无风时起飞速度是多少?(2)某次执行任务,有10 m/s的平行跑道的海风,飞机逆风行驶起飞,测得平均空气阻力增加Δf=2.4×104 N,弹射系统必须给飞机多大的初速度才能使飞机正常起飞?(起飞速度为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答案精析1.D [设滑块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1,解得a 1=10 m/s 2,上滑时间t 1=v 0a 1=1 s ,上滑的距离s 1=12v 0t 1=5 m ,因tan θ>μ,mg sin θ>μmg cos θ,滑块上滑到速度为零后,向下运动,选项B 错误;设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2,解得a 2=2 m/s 2,经1 s ,滑块下滑的距离s 2=12a 2t 22=1 m <5 m ,滑块未回到出发点,选项C 错误;因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不同,故滑块全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t =3 s 时,滑块沿斜面向下运动,此时的速度v =a 2(3 s -1 s)=4 m/s ,选项D 正确.]2.B [由v 2=2as ,可得客车和卡车制动时的加速度之比为a 1a 2=s 2s 1=21∶19,选项B 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得所受阻力之比f 1f 2=m 1m 2·a 1a 2=1∶1,选项A 错误;由做功的公式W =fs ,可得所受阻力做功之比为W f1W f2=f 1f 2·s 1s 2=19∶21,选项C 错误;由v =at 可得制动时间之比为t 1t 2=a 2a 1=19∶21,选项D 错误.] 3.A [飞行器受力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飞行器的加速度大小为a =g ,A 项正确,B 项错误;起飞后t 时间内飞行器的位移s =12at 2=12gt 2,所以飞行器上升的高度h =s sin30°=14gt 2,C 、D项错误.]4.C [在0~1 s 内,两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运动方向向右;在1~2 s 内,两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运动方向向右;2~3 s 内,两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运动方向向右;在3~4 s 内,两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运动方向向右.0~2 s 内物体都在加速,所以在2 s 末物体速度最大,A 项错误;物体始终向右运动,B 项错误;在第2 s 内,物体向右运动,拉力F 也向右,所以拉力做正功,C 项正确;在第2 s 内,物体B 加速度向右,而B 只受到A 对它的摩擦力,所以摩擦力向右,D 项错误.]5.A [对斜面体和物块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f -F cos α=ma cos θ.]6.C [设小物块在A 点时速度大小为v ,AB =BC =l ,则在B 点时速度大小为12v ,由运动学公式有v 2-(12v )2=2μ1gl ,(12v )2=2μ2gl ,解得μ1=3μ2,C 正确.]7.(1)1.2 m/s 0.6 m (2)5.2 m解析 (1)运动员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获得的加速度为a 1=F -fm =1.2 m/s 2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获得的速度大小v 1=a 1t 1=1.2 m/s 位移s 1=12a 1t 21=0.6 m(2)运动员停止使用滑雪杖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fm=0.2 m/s2第一次撤去水平推力后经过时间t2=2.0 s速度变为v1′=v1-a2t2=0.8 m/s第二次利用滑雪杖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2,则v22-v1′2=2a1s1第二次撤去水平推力后滑行的最大距离s2=v222a2=5.2 m.8.(1)2 m/s(2)1.25 m解析(1)设小车关闭电源后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1 ①设小车刚冲上薄板时速度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v21-v20=-2a1s ②①②联立,得:v1=2 m/s ③(2)小车冲上薄板后,薄板上下两表面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设薄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μ2(M+m)g=ma2 ④小车冲上薄板后,薄板以a2加速,车仍以a1减速,设经时间t两者共速,则:v1-a1t=a2t ⑤联立④⑤并代入数据,得:t=0.5 s则此时小车和薄板的速度大小v2=1 m/s该段时间,小车的位移:s1=v1+v22t=0.75 m;薄板的位移:s2=12a2t2=0.25 m由于s1-s2<L,所以小车未滑出薄板.⑥接着小车与薄板共同减速,设加速度大小为a3,有:μ2(M+m)g=(M+m)a3 ⑦设车与薄板共同减速的位移大小为s3,有:v22=2a3s3 ⑧⑦⑧式联立,得s3=0.5 m所以小车从刚冲上薄板到停止时位移的大小:s=s1+s3=1.25 m.9.(1)50 m/s(2)16 m/s解析(1)设起飞速度为v,无风起飞时初速度v1=30 m/s,加速度a1=5 m/s2,跑道长s=160 m由运动学规律可得v2-v21=2a1s解得v=50 m/s(2)当飞机逆风行驶起飞时,相对航母的速度v′=50 m/s-10 m/s=40 m/s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a 2=a 1-Δfm =4.2 m/s 2v ′2-v 22=2a 2s解得弹射系统需要给飞机的初速度v 2=16 m/s.。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三章 牛顿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三章 牛顿](https://img.taocdn.com/s3/m/7597c039c281e53a5802ffee.png)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基本要求][数据处理]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加速度a 为纵轴、F 为横轴,先根据测量的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象,看图象是否是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a 与F 是否成正比.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a 为纵轴、m 为横轴,根据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将会得到如图甲所示的一条曲线,由图线只能看出m 增大时a 减小,但不易得出a 与m 的具体关系.若以a 为纵轴、1m为横轴,将会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据此可判断a 与m 成反比.[误差分析]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 ′g 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也就是调整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2.不需要重复平衡摩擦力:整个实验中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实验条件: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4.“一先一后”: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考向1 对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的考查[典例1] (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考)(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 同时跟合外力F 和质量M 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需采用的思想方法是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 ,为了减少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①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 .②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A.利用公式a =2x t 计算B.根据逐差法利用a =Δx T 2计算 两种方案中,选择方案 比较合理.[解析] (1)实验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思想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平衡摩擦力,只有在满足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拉力才可近似等于砂桶的重力.(3)计算加速度时,用逐差法误差较小.[答案] (1)控制变量法 (2)平衡摩擦力 砂桶的重力 (3)B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盘和重物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2.改变小车的质量或拉力的大小时,改变量可适当大一些,但应满足盘和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不超过小车和车上砝码总质量的10%.考向2 对数据处理和误差的考查[典例2]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图(a)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图(b)图(c)(5)利用a n 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 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 =9.8 m·s -2).(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a n 图线不再是直线B.a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a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解析] (3)实验中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小车初速度为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s =12at 2,结合图(b)得加速度a =0.39 m/s 2.(5)由(4)知,当物体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得加速度a 与n 成正比,即a n 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a n 图线的斜率k =0.196 m/s 2,平衡摩擦力后,下端所挂钩码的总重力提供小车的加速度,nm 0g =(M +Nm 0)a ,解得a =m 0g M +Nm 0n ,则k =m 0g M +Nm 0,可得M =0.45 kg. (6)若未平衡摩擦力,则下端所挂钩码的总重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小车的加速度,即nm 0g -μ[M +(N -n )m 0]g =(M +Nm 0)a ,解得a = 1+μ)m 0g M +Nm 0·n -μg ,可见图线截距不为零,其图线仍是直线,图线斜率相对平衡摩擦力时有所变大,B 、C 项正确.[答案] (3)0.39(0.37~0.49均可) (4) a n 图线如图所示 (5)0.45(0.43~0.47均可)(6) BC利用图象处理数据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如果发现一个量x 与另一个量y 成反比,那么,x 就应与1y成正比.因为在处理数据时,判断一条图线是否为正比例函数图象比判断其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图象要简单和直观得多,所以可以将反比例函数的曲线转化为正比例函数的直线进行处理.考向3 实验创新与改进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或巧用物理规律进行新的探究活动来设置题目,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拘泥教材,体现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等特点.1.实验器材的改进(1)为了减小摩擦,用气垫导轨替代长木板;(2)用频闪照相或光电计时器替代打点计时器.2.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利用传感器,借助于计算机系统来处理数据,得到加速度,或直接得到加速度与外力、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3.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新的探究实验以本实验为背景,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测量两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体的质量等.[典例3] 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 ,在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可测得细线上的拉力大小),力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 处由静止释放.甲(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 ,如图乙所示,则d = mm.乙(2)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使A 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B.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C.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D.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3)实验时,将滑块从A 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 的时间t ,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探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改变钩码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 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通过描点要作出它们的线性关系图象,处理数据时纵轴为F ,横轴应为 (填正确答案标号).A.tB.t 2C.1tD.1t 2 [解析] (1)游标卡尺读数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 =2 mm +5×0.18 mm =2.25 mm.(2)应使A 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选项A 正确;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且保持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此时拉力等于合力,选项B 、C 正确;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故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无关,选项D 错误.(3)实验时,将滑块从A 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 的时间t ,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近似认为是滑块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滑块在A 位置时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 .(4)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M 不变,因此有v 2=2aL ,v =d t ,a =F M ,则d 2t 2=2F M L .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F 1t 2图象,选项D 正确. [答案] (1)2.25 (2)D (3)滑块在A 位置时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 (4)D[典例4] (2018·陕西汉中二模)如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甲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 、重物的质量m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所用的时间Δt 1和Δt 2,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 的平均值a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分度值为 1 mm)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cm.乙(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s 、Δt 1和Δt 2表示为a =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 .[解析] (1)由题图乙所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为1.1 cm ,游标尺示数为6×0.18 mm =0.30 mm =0.180 cm ,则游标卡尺示数为1.1 cm +0.180 cm =1.130 cm.(2)物块经过A 点时的速度v A =d t A ,物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v B =d t B ,物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得:v 2B -v 2A =2as ,加速度a =12s ⎣⎢⎡⎦⎥⎤⎝ ⎛⎭⎪⎫d Δt 22-⎝ ⎛⎭⎪⎫d Δt 12. (3)以M 、m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μMg =(M +m )a ,解得μ=mg - M +m )a Mg .[答案] (1)1.130 (2)12s ⎣⎢⎡⎦⎥⎤⎝ ⎛⎭⎪⎫d Δt 22-⎝ ⎛⎭⎪⎫d Δt 12 (3)mg - M +m )a Mg提醒 完成课时作业(十四)。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254e56fe4733687e21aa51.png)
固有属性 ,一切物体都具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______ 无关 (选填“有 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_____
关”或“无关”)。 (4)惯性不是力,没有方向。不能说“惯性力”或“向 前的惯性”等。 知识点 2 牛顿第三定律 Ⅱ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 定律是相互独立的。 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由牛 顿第二定律来回答。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 归纳推 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1.[2017· 武汉模拟]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 1 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的 ,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与在 6 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 ) 1 A.惯性减小为在地球上的 ,重力不变 6 1 B.惯性和重力减小为在地球上的 6 1 C.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在地球上的 6 D.惯性和重力都不变
解析
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因质
量是恒量,同一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在的位置及运动状态无 关,所以这个飞行器从地球到月球,其惯性大小不变,物体 的重力是个变量, 这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为 G 月= g地 G地 mg 月=m·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 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 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必考部分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 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 定律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对点激活
知识点 1
牛顿第一定律
Ⅱ
1.牛顿第一定律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__
静止 改变 这种状态。 _____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_____
2018年最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3章_牛顿运动定律_第1讲_牛顿第一、第三定律PPT课件
![2018年最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3章_牛顿运动定律_第1讲_牛顿第一、第三定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7537e3f705cc17552709c5.png)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3.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______________状态或 _____状态 质量 质量大 的性质. 质量小 (2)量度:___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________的物体 固有 惯性大,________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_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 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基础自测
1.(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不能在实验室中用实验验证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反映的 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规律,而自然界中不受力的 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A正确;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 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是反映物体在 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故C不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必须 有力的作用,所以B、D正确. 答案 ABD
解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 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A错误,B正确;物体不受 力或所受合力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C错误;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合力的方 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D正确. 答案 BD
热点一 对牛顿第一律的理解
4.(单选)某人用绳子将一桶水从井内向上提的过程中,不计绳子 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在桶匀速上升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才等于桶对绳 子的拉力 B.桶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大于桶对绳子的拉 力 C.桶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大于桶的重力 D.桶减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小于桶对绳子 的拉力
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1
![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1](https://img.taocdn.com/s3/m/a0964d9f336c1eb91b375dc6.png)
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1D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应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命题法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认识典例2(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图中细线均不可伸长,两小球质量相同且均处于平衡状态,细线和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
如果突然把两水平细线剪断,则剪断瞬间()A.图甲中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θ,方向水平向右B.图乙中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tanθ,方向水平向右C.图甲中倾斜细线与图乙中弹簧的拉力之比为1∶cos2θD.图甲中倾斜细线与图乙中弹簧的拉力之比为cos2θ∶1[答案]BD【解题法】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的两种思路(1)轻质弹簧(或橡皮绳)模型:因为形变需要时间,所以产生的弹力瞬间不会突变,可直接从受力分析入手确定合力,然后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加速度。
(2)轻质刚性绳或线(或接解面)模型:因为形变很小,可以认为形变不需时间,所以产生的弹力可瞬间发生突变,应从即将要发生的实际运动入手,分析相应的受力,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瞬时加速度。
命题法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典例3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
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
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 .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答案] C【解题法】 判断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方法(1)看作用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点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
(2)看产生力的原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由于相互作用产生的,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平衡力中两力的性质可同可不同。
典例4 置于水平面上的小车上有一弯折角度为θ的细杆,如图所示,细杆一端固定了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
当小车以加速度a 向左加速前进时,小球对细杆的作用力多大?方向如何?[答案] 大小:F =m a 2+g 2方向:与竖直方向成arctan a g 角斜向右下方[解析]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重力mg 和细杆对它的作用力F ,将F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水平分力为F x ,竖直分力为F y ,如图所示。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1b606f02768e9951e73837.png)
2. [对惯性的考查](2017 届广州名校期末)某同学为了取出如图所 示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击打羽毛 球筒的上端,则( ) A.此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 B.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 C.羽毛球筒向下运动过程中,羽毛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才会从上端出来 D.该同学是在利用羽毛球的惯性
• 【答案】D • 【解析】羽毛球筒被手击打后迅速向下运动,而羽 毛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从筒 的上端出来,D项正确.
• 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考查](2017届海南三亚月考)消防员用 绳子将一不慎落入井中的儿童从井内加速向上提的过程中, 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对绳子的拉力 • B.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的重力 • C.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儿童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 • D.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儿童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 【答案】B
•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考查](2017年北京检测)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C.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 原因 • 【答案】C • 【解析】物体由于具有惯性而具有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 质,所以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故选项A错误.物体的惯 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选项B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原因,故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故选项C正 确.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故选项D错误.
• 二、惯性 匀速直线运动 •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或 静止 __________ 状态的性质. • 2.表现: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在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在反抗 改变 运动状态的________ . 质量 质量 • 3.量度: ________ 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________ 大 质量 的物体惯性大, ________ 小的物体惯性小.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检测: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检测: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https://img.taocdn.com/s3/m/8d650d5d168884868762d6a4.png)
第三章 ⎪⎪⎪ 牛顿运动定律全国卷考情分析]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__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的结果。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4)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1)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突破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提出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
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3.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多角练通]1.(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的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解析:选BD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A错误;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而惯性定律即为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的是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故C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必须有力的作用,故B、D均正确。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8dc07e1ed9ad51f01df2d1.png)
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51342312 ( D )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质量没变,重力减小了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拉力小于重力 C.宇航员在飞船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而正在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在飞 船外则处于平衡状态 D.电梯加速上升时,处在电梯中的人处于超重状态,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 力
(4)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 )
(5)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6)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无关。(
(7)站在台秤上的人下蹲过程,台秤的示数保持不变。(
)
答案:(1)×
不管超重还是失重,物体本身重力并不变。 (3)√ (6)√ (4)× (7)×
[ 解析 ]
物体 A 向上加速运动,物体 B 向下加速运动,因此 A 处于超重状
态,T>mAg,B处于失重状态,T<mBg,故B正确。
4.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51342311 ( A )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 A 对 B 的压力一定为零 B.上升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大于 A 物体受到的重力 C.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小于 A 物体受到的重力 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都等于 A 物体受到的重力
拉力 ② 视 重 大 小 等 于 弹 簧 测 力 计 所 受 物 体 的 _________ 或台秤所受物体的 压力 。 _________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超重现象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 力(或对悬挂物的 拉力)_________ 大于 物 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018版 高考物理粤教版广东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分钟章末验收卷 精品
![2018版 高考物理粤教版广东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分钟章末验收卷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bae421028ea81c758f578f5.png)
(5)某小组在研究“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
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记录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数据.在分析处理数据时,
该组同学产生分歧:甲同学认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
图象,如图,然后由图象直接得出a与M成反比.乙同学认为应该继续验证a与其质
量倒数M1 是否成正比,并作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分钟章末验收卷
1.质量为M的三角形物块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开始时质量为m的物体以
速度v0沿三角形物块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某时刻给物体施加一沿斜面向下 的推力F,使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三角形
物块始终静止在地面上,设物体向下加速运动时,
地面对三角形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FN,地面对三角 形物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
12345678
(4)如图为某次实验纸带,在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用刻度 尺测得:s1=0.55 cm,s2=0.94 cm,s3=1.35 cm,s4=1.76 cm,s5=2.15 cm, s6=2.54 cm. ①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 间间隔为__0_.1__ s; 答案 解析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周期为T0=0.02 s,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打点未画 出,所以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T0=0.1 s.
为g.则在木块B对地面压力为零时,小球A的加速度大小为
A.3g
B.1.5g
√C.2g
D.2.5g
答案 解析
12345678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三个木块,其
中质量为2m和3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方法点拨]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同一性、独立性.(2)轻绳、轻杆和接触面的弹力能跟随外界条件发生突变;弹簧(或橡皮绳)的弹力不能突变,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的瞬间可认为是不变的.(3)多个物体一起运动时,知其一物体加速度即可知整体加速度,反之亦然.从而知其合外力方向.1.(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如图1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可自由伸长到P点.一物块从光滑水平面的b位置以速度v向左运动,将弹簧压缩到最短a点,之后物块被弹簧向右弹出.物块从P到a的运动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A.物块的惯性减小B.在a位置,物块的惯性为零C.物块对弹簧的作用力和弹簧对物块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在a位置,物块对弹簧的作用力小于弹簧对物块的作用力2.(瞬时性)如图2,A、B、C三个小球的质量均为m,A、B之间用一根没有弹性的轻绳连在一起,B、C之间用轻弹簧拴接,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整个系统静止,现将A上面的细线剪断,使A的上端失去拉力,则在剪断细线瞬间,A、B、C的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图2A.1.5g 1.5g0 B.g2g0C.g g g D.g g03.(矢量性)(多选)如图3所示,套在绳索上的小圆环P下面用悬线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Q 并使它们处于静止状态.现释放圆环P,让其沿与水平面成θ角的绳索无摩擦下滑,在圆环P下滑过程中绳索处于绷紧状态(可认为是一直线),若圆环和物体下滑时不振动,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Q 的加速度一定小于g sin θB .悬线所受拉力为G sin θC .悬线所受拉力为G cos θD .悬线一定与绳索垂直4.(瞬时性)如图4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 、b ,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轻杆c 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与小球拴接.弹簧a 、b 和轻杆互成120°角,且弹簧a 、b 的弹力大小均为mg ,g 为重力加速度,如果将轻杆突然撤去,则撤去瞬间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图4A .a =0B .a =gC .a =1.5gD .a =3g5.(矢量性)如图5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α,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如果斜面以加速度a 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斜面间无相对运动,则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错误的是( )图5A .mg cos αB.mg cos αC.masin α D .m g 2+a 26.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沿水平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的t =0时刻起,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6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6A.开始运动时,甲受到的合外力小于乙受到的合外力B.t0时刻甲、乙两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相等C.在0~t0时间内任意时刻,甲受到的合外力都小于乙受到的合外力D.在0~t0时间内,甲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7.以初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从抛出到落回原处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8.(多选)如图7所示,人站在匀加速斜向上的电梯上,则( )图7A.人受到摩擦力方向沿运动方向,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B.人受到摩擦力方向沿水平方向向右C.人受到梯面的支持力大于其重力D.人受到梯面的支持力等于其重力9.如图8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A上放有质量为2m的木块C,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块C迅速移开,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木块C移开的瞬间( )图8A.木块B对水平面的压力迅速变为2mg B.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C.木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2g D.弹簧的弹性势能立即减小10.(多选)如图9所示,弹簧p 和细绳q 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用小钩钩住质量为m 的小球C ,弹簧、细绳和小钩的质量均忽略不计.静止时p 、q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60°.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图9A .若p 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q 对球的拉力大小为mgB .若p 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32g C .若q 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p 对球的拉力大小为12mg D .若q 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11.(多选)质量为m =2 kg 的物块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O 处,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回到出发点O 处,取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如图10a 所示,物块运动过程中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规律如图b 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 )图10A .物块经过4 s 时间回到出发点B .物块运动到第3 s 时改变水平拉力的方向C .3.5 s 时刻水平力F 的大小为4 ND .4.5 s 时刻水平力F 的大小为16 N12.用一水平力F 拉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F 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加速度a 随外力F 变化的图象如图11所示,取g =10 m/s 2,水平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则由此不能计算出( )图11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C.外力F为12 N时物体的速度D.物体的质量13.如图12所示的水平地面上,直角斜面体M的倾角为30°,物块A、B的质量相等,C为轻质定滑轮.图甲中斜面体M和物块A、B均处于静止状态,图乙中斜面体M和物块A、B一起以加速度a=3g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三者保持相对静止.关于物块A、B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2A.图甲中的物块A一定受三个力作用B.图甲中的物块B一定受四个力作用C.图乙中的物块A一定受三个力作用D.图乙中的物块B一定受四个力作用答案精析1.C [物块从P到a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惯性不变,A、B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C项正确,D项错误.]2.A [在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上的力没有来得及发生变化,故C球受到的重力和弹簧弹力不变,C球合力为零,加速度为0;A、B球被轻绳拴在一起整体受重力和弹簧的拉力,合力为3mg,则A、B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5g,故A正确,B、C、D错误.]3.CD [由题意知,小圆环和Q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绳索无摩擦下滑,整体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加速度方向一定沿绳索方向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m P+m Q g sin θm P+m Q,解得:a=g sin θ,A项错,再对Q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合力大小F合=m Q g sin θ,又重力沿绳索方向的分力也为m Q g sin θ,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悬线上的拉力沿绳索方向的分力为零,所以悬线一定与绳索垂直,而在垂直于绳索方向上,由平衡条件有:悬线上的拉力F=G cos θ,故B项错,C、D项正确.]4.A [弹簧a、b的弹力大小均为mg,当弹簧的弹力为拉力时,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mg,轻杆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2mg,将轻杆突然撤去时,小球合力为2mg,此时加速度大小为2g;当弹簧的弹力为压力时,其合力竖直向上、大小为mg,根据平衡条件,轻杆上的力为零,将轻杆突然撤去时,小球受到的合力为0,此时加速度大小为0,所以只有选项A正确.] 5.A [根据题述,斜面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斜面间无相对运动,则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向左.隔离物体,分析受力,物体受到斜面支持力和重力,二力的合力向左,大小等于ma,则有:F2=(mg)2+(ma)2,解得F=m g2+a2,选项D正确;或有F sin α=ma,解得F=masin α,选项C正确;或有F cos α=mg,解得F=mgcos α,选项B正确.]6.D [由题图可知,开始运动时,甲运动图象的斜率大于乙运动图象的斜率,根据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此时甲受到的合外力大于乙受到的合外力,A错误;t0时刻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甲受到的合外力小于乙受到的合外力,B错误;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乙的加速度先小于甲,而后加速度逐渐增大又大于甲,所以在0~t0时间内,甲所受合外力先大于乙而后小于乙,C错误;在0~t0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由于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甲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所以甲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D 正确.]7.A [由于小球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上升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kv =ma ,刚抛出时,速度最大,所受空气阻力最大,加速度最大,速度图象斜率绝对值最大.随着小球上升,速度逐渐减小,所受空气阻力减小,加速度减小,速度图象斜率绝对值减小.下降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kv =ma ,随着速度的增大,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加速度减小,速度图象斜率绝对值减小.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能正确反映小球从抛出到落回原处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图象A.]8.BC [对人受力分析:重力mg 、支持力F 1、摩擦力F 2(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平行,由加速度的方向推知F 2的方向为水平向右).建立直角坐标系:取水平向右(即F 2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 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对加速度分解可得:x 轴方向上:a x =a cos θy 轴方向上:a y =a sin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x 轴方向上:F 2=ma x =ma cos θy 轴方向上:F 1-mg =ma y =ma sin θ即F 1=mg +ma sin θ故选项B 、C 正确.]9.C10.BD [原来p 、q 对球的拉力大小均为mg .p 和球脱钩后,球将开始沿圆弧运动,将q 受的力沿法线和切线方向正交分解,如图甲,得F -mg cos 60°=mv 2r =0,即F =12mg ,合力为mg sin 60°=ma ,故a =32g ,选项A 错误,B 正确;q 和球突然脱钩后瞬间,p 的拉力未来得及改变,仍为mg ,因此合力为mg ,如图乙,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11.CD [物块经过4 s 时间,速度减小到零,离出发点最远,选项A 错误.在0~3 s 时间内,物块加速度a 1=1 m/s 2.由牛顿运动定律,F 1-μmg =ma 1,解得:F 1=12 N .在3~4 s 时间内,物块加速度a 2=-3 m/s 2,由牛顿运动定律,F 2-μmg =ma 2,解得:F 2=4 N .物块运动到第3 s 时水平拉力由12 N 改变为4 N ,但是方向没有改变,选项B 错误,C 正确.在4~5 s 时间内,速度为负值,摩擦力方向改变,物块加速度a 3=-3 m/s 2.由牛顿运动定律,F 3+μmg =ma 3,解得:F 3=-16 N ,选项D 正确.]12.C [水平力F 拉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F 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解得加速度a =F m -μg ,由此可知,a -F 图象在横轴的截距等于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μmg ,在纵轴截距的绝对值等于μg ,斜率等于1m,故选项A 、B 、D 错误;根据图象能够得出外力F 为12 N 时物体的加速度,但不能计算出物体的速度,选项C 正确.]13.B [图甲中物块A 受重力和拉力两个力的作用,A 错误;物块B 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B 正确;图乙中加速度a =3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块B 受重力和绳子拉力两个力的作用,其中拉力大小为2mg ,所以物块A 受重力、斜面体弹力、绳子拉力和沿竖直面向下的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C 、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