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中部基巴拉造山带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非洲主要山脉与河流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非洲主要山脉与河流的地理位置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772c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a.png)
非洲主要山脉与河流的地理位置与特点非洲是一个地理辽阔的大陆,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这些山脉和河流的地理位置与特点对于非洲大陆的形成以及当地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非洲主要山脉和河流的地理位置与特点展开研究。
一、非洲主要山脉1. 阿特拉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位于北非,横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三个国家。
这条山脉东西长约2400公里,被分为高阿特拉斯山和中阿特拉斯山。
其特点是多峰并存,海拔高度较低,最高峰莫罗科山海拔4167米。
阿特拉斯山脉冬季多雪,山麓地区则有适宜的温度和降雨量,因此成为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区域。
2. 吉山吉山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南部,是非洲最高的山脉之一。
其最高峰拉斯·达什楚峰海拔4620米。
吉山是火山活动带的一部分,山脉地势陡峭,顶部常年冰雪覆盖。
这里的气候凉爽湿润,是世界遗产和自然保护区。
3. 基里马尼亚山脉基里马尼亚山脉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是非洲最美丽和野生动物最丰富的山脉之一。
山脉横断赤道,茂密的森林和高原生态系统构成了这片地区的独特景观。
该地区是许多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如大猩猩、山猫和森林象等。
二、非洲主要河流1. 尼罗河尼罗河是非洲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650公里,流经非洲东北部。
它发源于坦桑尼亚的维多利亚湖,穿过南苏丹、埃及、苏丹等国,并最终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是非洲最重要的水源之一,沿岸地区的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此外,尼罗河也是埃及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
2. 刚果河刚果河是非洲最大的河流之一,全长约4700公里,流经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非共和国以及刚果等国家。
刚果河源自赞比西河和卢阿拉巴河的汇合,最终注入大西洋。
该河流域拥有热带雨林和湿地,生物资源丰富。
刚果河也是非洲最重要的水运通道之一,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尼日尔河尼日尔河是西非最重要的河流,全长约4180公里,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等国。
非洲大陆的地理形态和自然资源
![非洲大陆的地理形态和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bbe7619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c.png)
非洲大陆的地理形态和自然资源非洲大陆,位于东半球的西部,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大陆。
它北临地中海,东北与亚洲相望,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南与南极洲相隔。
非洲大陆的地理形态和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下面将从地理位置、地理形态、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相邻,西南与南美洲隔着德雷克海峡相望。
非洲大陆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
二、地理形态1.地形特点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主要的高原包括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等。
其中,南非高原海拔较高,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在2500米以上。
2.河流与湖泊非洲大陆河流众多,主要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奥兰治河等。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650公里。
非洲大陆湖泊也较多,如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等。
3.气候类型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到北依次为:地中海气候、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高山气候。
其中,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
三、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非洲大陆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储量巨大。
主要有金、银、铜、铁矿、铀、钴、铝、锰等。
其中,南非的金矿、刚果(金)的铜矿、安哥拉的钻石矿等世界著名。
2.能源资源非洲大陆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等。
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等国家石油资源丰富。
此外,刚果(布)的 Inga 瀑布、埃及的尼罗河等水力资源也很丰富。
3.生物资源非洲大陆生物资源丰富,拥有世界著名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
如:非洲象、长颈鹿、狮子、犀牛、河马、非洲犀牛、羚羊等。
此外,非洲大陆还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如:咖啡、茶叶、可可、棉花等。
4.农业资源非洲大陆农业资源丰富,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稻米、高粱、棉花、咖啡、可可等。
其中,尼日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粮食作物产量较高。
脆弱的生态
![脆弱的生态](https://img.taocdn.com/s3/m/01d0acffba0d4a7302763a4d.png)
脆弱的生态------世界自然基金“生态地图”解读2005-1-13森林和沙漠,河流和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它们构成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网络。
然而,它们又是如此脆弱,再也难以承受任何一点的过度开发和人为的破坏。
为此,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科学家们为地球绘制了一张生动的“生态地图”,列出了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对象。
在这些地区,有的在生物多样性方面较之其他地区有着优越性,比如物种更丰富或者有多种濒临灭绝的生物;还有的呈现出特殊的生态学或进化现象。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为拯救地球生命而辛勤工作的地方,并尽我们所能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
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岛区域作为生命进化的摇篮,非洲是地球上有着最引人入胜和最丰富的生物物种的地区之一。
从刚果难以捕获的低地大猩猩到非洲南部的黑色犀牛,再到马达加斯加岛的令人惊异的狐猴,这块神奇的大陆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呈现了空前的惊喜和挑战。
刚果盆地地区概况: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面积为33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盆地南北均为高原,东部为东非大裂谷,缺口在西部即刚果河下游和河口地段。
赤道线从盆地中部通过。
刚果盆地包括了刚果河流域的大部,平均海拔400米,有大片沼泽。
周围的高原山地海拔超过1 000米。
刚果河的许多支流都到盆地内汇集进入干流,因此,这里水系发达。
盆地气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5至27摄氏度,降水量1 500至2 000毫米以上。
盆地边缘矿产丰富,盆地中水资源充沛,因此,人们称刚果盆地为“中非宝石”。
生态危机:刚果盆地的许多热带雨林已经被迫向当地的森林产业做出让步。
非洲中部森林区域的数量已经降低到仅占非洲森林总面积的11%,而且,预计2030年以前有30%的森林将会消失。
即使在受到保护的地区,原木的砍伐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除此之外,对“丛林肉”(指人类猎食黑猩猩、大猩猩和羚羊肉)的掠夺以及对象牙的偷猎也是造成野生生物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
东非大裂谷的地质远景与资源分析
![东非大裂谷的地质远景与资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85f4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0.png)
东非大裂谷的地质远景与资源分析东非大裂谷是一个地球上独特的地理奇观,覆盖了从红海到莫桑比克的长度约5000公里的地区。
作为非洲最大、最深的地质裂缝系统,它以其丰富的地质景观和多样的资源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东非大裂谷的地质远景和资源潜力。
首先,东非大裂谷的地质历史悠久而复杂。
它是大地壳构造活动的产物,形成于1亿年前,随着大陆板块漂移和构造运动,裂谷逐渐扩张。
裂谷的主要特征是由两个平行的断层形成的,形成了西边高原和东边高原之间的深邃峡谷。
这个巨大裂谷系统承载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也是地质学家们的宝贵实验田。
其次,东非大裂谷被认为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能够见到地球演化全过程的地方之一。
它的地质结构和地形景观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研究人类起源、大陆漂移和地壳运动等重要科学问题。
例如,在坦桑尼亚的奥尔多万东峡谷,化石记录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如“露西”化石的发现。
这些化石证据证明了东非大裂谷作为人类起源的重要地点。
另外,东非大裂谷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资源种类多样,如金、银、钴、锂、铜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东非大裂谷的地热资源也是该地区的宝贵财富。
热液喷泉、间歇泉和火山喷发等现象为地热能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能够替代传统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东非大裂谷的地质远景和资源分析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该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和科学研究的支持。
由于地理条件的独特性,探索和开发该地区的资源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此外,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
资源开采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东非大裂谷作为一个与地质历史和资源潜力相关的独特地区,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科学家和投资者的关注。
它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地质景观和资源,也为研究人类起源和地球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信息。
区域地理---中非地区知识总结
![区域地理---中非地区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ced25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d.png)
区域地理---中非地区知识总结
中非地区是非洲大陆上的一个重要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和多样的地理特点。
以下是中非地区的知识总结:
地理位置
中非地区位于非洲大陆中部,毗邻赤道地带,东临苏丹和埃及,南接刚果(金),西隔乍得湖与尼日利亚相望,北界直布罗陀海峡
与摩洛哥相对。
自然资源
中非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主要包括:
- 石油和天然气:中非地区是非洲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地
之一。
- 黄金和钻石:中非地区也是非洲重要的金矿和钻石产区。
- 稀土和铀:中非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稀土和铀矿产资源。
地理特点
中非地区的地理特点多样,包括以下方面:
- 地势起伏:中非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有山地、高原和平原等
地形特点。
- 河流湖泊:中非地区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如刚果河、
尼日尔河和乍得湖等。
- 气候特点:中非地区气候多样,从热带雨林气候到沙漠气候
均有涵盖。
文化特色
中非地区涵盖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如:- 艺术和音乐:中非地区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和音乐传统,包括
传统舞蹈和音乐表演。
- 文化遗产:中非地区拥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如加贝拉雕
像和班图雕刻等。
中非地区作为非洲的重要区域,其地理和文化特点使其在经济
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上是对中非地区知识的简要总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坦桑尼亚主要成矿区带的划分及成矿特征
![坦桑尼亚主要成矿区带的划分及成矿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92cf63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3.png)
坦桑尼亚主要成矿区带的划分及成矿特征孙宏伟;刘晓阳;唐文龙;吴兴源【摘要】文章综合以往有关坦桑尼亚的地质资料,结合近年来地质矿产勘查新进展和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梳理了坦桑尼亚主要地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对坦桑尼亚划分出6个成矿区带,重点论述了其中的坦桑尼亚克拉通太古宙金成矿带、乌本迪古元古代乌本迪金-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基巴拉中元古代镍-铜-锡成矿带、莫桑比克活动带新元古代宝石成矿带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5(030)0z1【总页数】9页(P18-26)【关键词】成矿区带;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坦桑尼亚【作者】孙宏伟;刘晓阳;唐文龙;吴兴源【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坦桑尼亚为世界有色金属与贵金属勘查开发的热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已发现的矿产主要有黄金、钻石、宝石、铁、镍、煤、天然气、铀、铜、磷酸盐、锡、钨、高岭土等,其中黄金已探明储量>840 t,资源量>1 500 t,金刚石资源量>4 000×104 ct,铁资源量>2×108 t,镍矿石资源量7 000×104 t,煤炭资源量12×108 t(已探明3×108 t),天然气资源量134×108 m3。
此外,铅锌、石墨、铂、铬、锰、水银、银、钼、钒、铝土矿、石灰石、石膏、云母等矿产也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本文以坦桑尼亚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坦桑尼亚以往地质资料,结合近年来地质矿产勘查新进展和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梳理了坦桑尼亚主要地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划分了坦桑尼亚的成矿区带,并对主要成矿区带及其典型矿床进行了剖析,以期为国内类似矿床的找矿提供借鉴,也为坦桑尼亚的找矿勘查提供一些基础信息。
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色
![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ad588a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d.png)
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色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人文地理特色。
它位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地中海之间,北面是地中海和红海,南面是南极洲。
非洲面积约为30,370,000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陆地面积的22%以上,是相当广阔的地域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是非洲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大陆东西跨度广泛,从橄榄岭、喀斯特山脉、外峡谷到撒哈拉沙漠,再到刚果盆地和维多利亚瀑布,这里的自然地理形态与其他地区的地质情况截然不同。
其中,撒哈拉沙漠是非洲的标志性特征,其面积约为9,400,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沙漠。
它位于非洲北部,横跨近100个南北距离,风吹沙移,夜温极低,昼温极高。
尽管这里生活着少数民族,但极端的气候条件使这里不适宜人类居住。
刚果盆地则是非洲西部的特色地貌,它是整个非洲大陆中海平面最低的地方,覆盖了大片热带雨林,也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黑猩猩栖息地之一。
人文地理特色是非洲特色的另一个方面。
非洲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地标,这些地标是非洲旅游的亮点。
埃及金字塔、南非国家博物馆、坦桑尼亚的恩戈罗戈罗火山裂谷和突尼斯的卡特阿尔故城都是非洲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此外,非洲也拥有着多元而复杂的人口组成,估计有众多的黑人部落和白人移民。
非洲现有54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民俗习惯。
这些人文地理特色是非洲文化发展的支持和推动力量,也展示了非洲的多元化和人民的多姿多彩的面貌。
非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是非洲独特的文化和多元化的民族的根基。
尽管非洲在过去曾经遭受过殖民和贫穷的打击,但如今它正在通过加强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来改变这一局面,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和具有实力的地区之一。
非洲的未来将充满希望,也将展示出更高的活力和生命力。
非洲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非洲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f4c40d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c.png)
非洲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非洲是一个地理特征多样、资源分布丰富的大陆。
它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和多样的气候类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本文将从地形、水系、气候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来探讨非洲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一、地形特征非洲地形多样,主要分为高原、盆地、山脉和平原四个类型。
1. 非洲高原非洲高原主要分布在东非、南非和西非地区。
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最具代表性的地貌之一,它横贯东非地区,被称为“地震带”。
南非的高原则是最长的高原之一,地势较为平坦。
西非高原以富饶的农业区域著称。
2. 非洲盆地非洲盆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撒哈拉以及副热带地区。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南部为砂漠,北部为半沙漠。
非洲盆地是非洲重要的地理特征之一,大部分盆地地势低平,干旱少雨。
3. 非洲山脉非洲山脉主要包括阿特拉斯山脉、乞力马扎罗山和鲁温齐山等。
阿特拉斯山脉是一条跨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的山脉,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位于坦桑尼亚,吸引着众多登山者。
鲁温齐山则是非洲分水岭,东西两侧形成了两个不同气候带。
4. 非洲平原非洲平原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包括副热带、热带和赤道地区。
萨赫勒平原是非洲重要的平原之一,位于撒哈拉以南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
喀麦隆、刚果和尼罗河平原则是非洲最大、最重要的平原之一,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二、水系特征非洲水系发达,主要分为尼罗河、刚果河和尼日尔河等。
1. 尼罗河尼罗河是非洲最长的河流,总长度约为6650公里,跨越多个国家,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流域是非洲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提供了大量的灌溉水源。
2. 刚果河刚果河是非洲第二长河流,总长度约为4374公里,流域面积广阔。
刚果河流域拥有热带雨林,生态资源丰富,也是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
3. 尼日尔河尼日尔河是西非最重要的河流,总长度约为4200公里。
尼日尔河流域是西非重要的农业区域,提供了大量的灌溉和饮水资源。
地质学知识:非洲东部地区地质特征及地质演化分析
![地质学知识:非洲东部地区地质特征及地质演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cc96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8.png)
地质学知识:非洲东部地区地质特征及地质演化分析非洲东部地区是一个地质构造复杂、资源丰富的地区,包括位于该地区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家。
这一地区被称为非洲裂谷带,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板块边界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区域。
本文将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及地质演化进行分析。
一、地质背景非洲东部地区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一个地质活跃的地区。
其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约3.5亿年前的晚古生代,那时候该地区是一个被称为古东非地块的大陆块。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块在早中生代分离出来,逐渐演化成非洲板块。
同时,板块的运动还导致了该地区的裂谷带的形成。
二、地质特征1.裂谷带非洲东部地区的裂谷带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活跃的板块边界之一。
该裂谷带从苏丹的扎拉夫海岸开始,延伸至马拉威的南端,全长约6000公里。
这条裂谷带是由赤道到南端的数个裂峡谷组成的,包括坦桑尼亚的尼亚萨湖和乌干达的艾伯特湖等湖泊。
2.青年火山岩非洲东部地区还拥有众多的火山岩,其中包括洛莫基山、基利曼贾罗山等许多大型火山。
这些火山喷发的熔岩也形成了许多的基性玄武岩,比如刚果伯优岩和安加托岩等。
3.矿产资源非洲东部地区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
其中最著名的资源是坦桑尼亚的钛矿和铀矿,以及肯尼亚和乌干达的黄金和石油。
三、地质演化非洲东部地区的地质演化,主要与板块的运动和地质构造有关。
1.裂谷带的形成该地区的裂谷带的形成,是由于非洲板块向东北方向运动,与索马里板块相互摩擦,导致了地壳的断裂和拉伸,进而形成了这条裂谷带。
此外,该地区的地壳还是由于地球内部热力的变化,而出现了地壳的上升和下沉。
2.火山活动的影响在地质演化的过程中,该地区也经历了许多火山喷发活动的影响。
这些火山喷发活动,不仅改变了该地区的地貌特征,还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
3.矿产资源的形成该地区的矿产资源也是在地质演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比如,坦桑尼亚的钛矿和铀矿是在古生代末期,由于地壳的卷入和板块的深度下沉,经过长期的热液作用形成的。
锂矿的成矿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
![锂矿的成矿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73f2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1.png)
根据研究结果,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矿床成因、全球分布等特征,同时结合我国锂矿主要类型,将全球锂矿划分为6种类型:盐湖卤水型、伟晶岩型、黏土型、锂沸石型、其他卤水型和离子吸附型。
锂矿的时代分布呈高度集中的特点,主要形成于新生代,其次主要分散于前寒武或古生代。
空间分布上,新老造山带是锂矿的最佳赋存环境,如青藏高原造山带、南美安第斯造山带、北美科迪勒拉造山带、基巴拉造山带以及各古大陆碰撞汇聚造山带等。
不同类型锂矿成矿机制与时代分布及地貌环境息息相关。
盐湖卤水型锂矿盐湖卤水型锂矿也可称为封闭盆地卤水锂矿或大陆盐湖卤水锂矿,是指锂赋存于大陆封闭盆地内盐湖或盐壳中的一种锂矿类型。
其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南美锂三角地区,其次分布于中国西部和美国。
而成矿时代几乎均为新生代。
盐湖卤水型锂矿的成因主要是,在封闭盆地,特别是干旱沙漠地区的封闭盆地中,锂在盐湖卤水中发生富集并形成有开采价值的锂矿床。
盐湖卤水型锂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目前锂三角地区、青藏高原和北美西部盆地仍是最具找矿潜力的地区,尤以锂三角地区潜力最大,因其成矿条件优异,但勘探和研究程度十分低下,还有许多尚未系统勘探的盐湖。
玻利维亚高原南部分布至少十几个可开发盐湖,但目前仅有Uyuni 盐湖南部一小片区域取得了勘探储量,勘探面积仅为Uyuni盐湖的5%。
智利和阿根廷目前开发的盐湖也仅为所谓的“三湖四矿”(智利Atacama盐湖两个生产项目、阿根廷Hombre Muerto和Olaroz盐湖各一个生产项目),尚有大量盐湖未进行系统勘探,而Atacama盐湖现有储量5191万吨,资源量5239万吨,按现有的开采量足以可持续开发上百年。
伟晶岩型锂矿伟晶岩型锂矿是指锂赋存在锂辉石、透锂长石、锂云母、锂霞石和磷铝锂石等含锂矿物中,目前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即LCT(Li-Cs-Ta)型和NYF (Nb-Y-F)型,我们通常所说的伟晶岩型锂矿,就是指LCT型伟晶岩。
非洲中南部赞比西造山带地质演化及矿产资源现状
![非洲中南部赞比西造山带地质演化及矿产资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64d54dbed630b1c58eeb598.png)
第55卷㊀第6期2019年11月地质与勘探GEOLOGYANDEXPLORATIONVol.55㊀No.6Novemberꎬ2019doi:10.12134/j.dzykt.2019.06.021[收稿日期]2019-02-25ꎻ[改回日期]2019-05-28ꎻ[责任编辑]衣骏杰ꎮ[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非洲中南部重要矿床地质背景㊁成矿作用和找矿潜力研究 (编号:1212011220910)资助ꎮ[第一作者]邢㊀仕(1988年-)ꎬ男ꎬ2011年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ꎬ学士ꎬ工程师ꎬ长期从事国内外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ꎮE ̄mail:454353108@qq.comꎮ非洲中南部赞比西造山带地质演化及矿产资源现状邢㊀仕1ꎬ纪山青1ꎬ杜明龙1ꎬ任军平2ꎬ刘子江1ꎬ古阿雷2ꎬ孙宏伟2(1.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ꎬ河北唐山㊀063000ꎻ2.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ꎬ天津㊀300170)[摘㊀要]赞比西造山带位于非洲中南缘ꎬ是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泛非造山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形成于冈瓦纳古陆中心陆块缝合期间ꎮ赞比西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刚果克拉通和卡拉哈里克拉通之间ꎬ东连莫桑比克带ꎬ北接卢弗里安弧ꎬ西部和纳米比亚的达马拉构造带相呼应ꎮ带内主要地层单元为基底杂岩和一套沉积在硅铝质基底上的浅变质沉积序列ꎮ岩石学及构造学证据证明沉积作用发生在陆内裂谷盆地中ꎬ大量同位素年龄限制了盆地演化时代大致为880~820Maꎻ赞比西带在600~450Ma的泛非造山事件中再次活化ꎬ韧性剪切和大范围糜棱岩化导致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同构造期花岗质岩体侵入事件同时发生ꎮ赞比西带目前已发现的矿产包括岩浆通道型镍硫化物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硅锌矿等ꎮ笔者通过对赞比西带的地质演化和矿床成矿作用进行系统总结ꎬ并将赞比西带内的主要矿床和国内类似矿床进行对比分析ꎬ以期为赞比西带找矿实践提供依据或线索ꎮ[关键词]㊀非洲中南部㊀赞比西造山带㊀地质演化㊀镍硫化物矿床㊀硅锌矿[中图分类号]P548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0495-5331(2019)06-10XingShiꎬJiShanqingꎬDuMinglongꎬRenJunpingꎬLiuZijiangꎬGuAleiꎬSunHongwei.GeologicalevolutionoftheZambeziorogenicbeltꎬcentral-southernAfricaandthecurrentsituationofmineralre ̄sources[J].GeologyandExplorationꎬ2019ꎬ55(6):1549-1558.0㊀引言赞比西造山带主体展布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境内ꎬ东部少量出现在莫桑比克ꎮ构造带东部ꎬ近东西向的赞比西造山带与近南北向的莫桑比克带逐渐融合ꎻ赞比西带的北西方向ꎬMwembeshi断层将其与卢弗里安弧分割开来ꎻ赞比西带向西消失在赞比西盆地的显生宙盖层之下ꎬ但根据赞比亚西部㊁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的航磁异常和重力异常显示ꎬ赞比西造山带和纳米比亚达马拉构造带在盖层下是相连的(Hartnadyetal.ꎬ1985)ꎮ赞比西造山带最初被当做沿津巴布韦克拉通北部边界分布的一条近东西向的变质岩带(Macgergorꎬ1951)ꎻ之后ꎬ众多学者将非洲中南部的赞比西带㊁卢弗里安弧㊁达马拉造山带统一为泛非造山运动进行了综合研究(Unrugꎬ1983ꎻCow ̄ardetal.ꎬ1984ꎻPoradaꎬ1989)ꎮ本文通过对赞比西带的地层㊁岩浆事件㊁变形-变质作用和带内矿床特征等方面进行梳理㊁归纳ꎬ最终形成对赞比西造山带图1㊀赞比西带大地构造位置简图(据Michaeletal.ꎬ1999修改)Fig.1㊀Simplifiedmapshowingtectonicsettingofthe㊀㊀㊀Zambezibelt(modifiedfromMichaeletal.ꎬ1999)1-构造趋势ꎻ2-赞比西带位置1-tectonictrendꎻ2-locationofZambezibelt9451地质与勘探2019年的最新研究进展ꎬ同时对赞比西带内优势矿种的找矿方法进行总结ꎬ以期为以后赞比西带的资源开发提供帮助ꎬ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和资源 走出去 战略ꎮ1㊀地层1 1㊀与前寒武系基底的关系赞比西带东南缘津巴布韦克拉通内的花岗-绿岩带是区域内最古老的地体ꎬ世界闻名的津巴布韦大岩墙呈NNE向横切该绿岩带ꎻ绿岩带内花岗质岩体的黑云母K-Ar和全岩Rb-Sr同位素年龄为2900~2600Ma(VailandSnellingꎬ1971)ꎻ津巴布韦克拉通西部ꎬ北东向的古元古代Magondi造山带沿赞比西带南部边界形成了近东西向的重褶皱带①ꎻ赞比西带西南缘出露大量北东向的地层ꎬ被称作乔马-卡洛莫地块(Hansonetal.ꎬ1988)ꎻ中元古代北东向的伊鲁米德造山带位于赞比西带北东部(邢仕等ꎬ2018ꎻ许康康等ꎬ2018)ꎮHansonetal.(1988)通过大量的地质年代学工作认为ꎬ赞比西带直接切穿了乔马-卡洛莫地块至伊鲁米德构造带这套中元古代造山省ꎮ图2㊀赞比西带地质简图(据Richardetal.ꎬ1994修改)Fig.2㊀SimplifiedgeologicalmapofZambezibelt(modifiedfromRichardetal.ꎬ1994)1-显生宙盖层ꎻ2-正片麻岩ꎻ3-表壳岩ꎻ4-变质基底ꎻ5-中元古代地层ꎻ6-古元古代地层ꎻ7-太古代地层ꎻ8-首都ꎻ9-Munali镍矿位置ꎻ㊀㊀㊀10-Star锌矿位置1-Phanerozoiccoverꎻ2-orthogneissꎻ3-supracurstalrockꎻ4-metamorphicbasementꎻ5-MiddleProterozoicꎻ6-LowerProterozoicꎻ7-Archeanꎻ8-㊀㊀㊀capitalꎻ9-MunaliNidepositꎻ10-StarZndeposit1 2㊀赞比西带表壳岩序列变质碎屑岩是赞比西带表壳岩层序的主要组成部分ꎬ并且大部分岩石发生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ꎮ在津巴布韦和赞比亚边界处ꎬ赞比西带表壳岩被称作Makuti岩群②ꎬ往东被称作Rushinga岩群③ꎬ其岩性都是富含大量长石的副片麻岩ꎮ出露在津巴布韦西部的Sijarira群则形成了未变质的陆相红层ꎬ并不整合覆盖在古元古基底之上③ꎮ赞比西带表壳岩在赞比亚中部广泛出露ꎬ赞比西带表壳岩和卢弗里安弧加丹加超群被Mwembeshi断层带分割②ꎬ二者已经被大部分地学工作者认为是同时期的沉积产物ꎬ共同记录了这个区域的中元古造山带之后泛非运动早期的盆地发展和沉降的主要阶段(Richardetal.ꎬ1994)ꎮ赞比西带中部的Kafue附近ꎬ基底和表壳岩之间存在变质玄武岩和变质流纹岩的双峰岩浆岩序0551第6期邢㊀仕等:非洲中南部赞比西造山带地质演化及矿产资源现状列ꎬ其锆石U-Pb年龄为879ʃ19Maꎬ同时在卢萨卡往西45km的层状角闪岩中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908ʃ48Ma(Burnardetal.ꎬ1993)ꎮ这些同位素年龄限制了赞比西带表壳岩开始沉积的时代ꎬ即盆地演化初期大概在880Maꎮ通过研究赞比西带表壳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ꎬMunyanyiwa(1988)认为表壳岩序列中的钙质大理岩原岩为不纯的灰岩ꎬ而钙质硅酸盐岩来源于钙质砂岩ꎮPorada(1989)认为赞比西带表壳岩的地层学构造特征和陆内裂谷盆地内岩石沉积特征一致ꎻ表壳岩底部的双峰式火山岩可能和裂谷早期的岩浆作用有关ꎬ而以陆源碎屑沉积物为主的表壳岩上部大量的碳酸盐岩则和大陆裂谷的海盆环境中岩石圈演化模式相似ꎮ2㊀岩浆事件赞比西带的岩浆事件可以分为前造山期岩浆作用㊁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和早古生代岩浆作用ꎮ前造山期岩浆作用以残留的中元古代岩体为主ꎬ主要为赞比西带中部的Mpande正片麻岩ꎬ其锆石U-Pb年龄是1106ʃ19Ma(Hansonetal.ꎬ1988)ꎮ这个年龄数据证明了Mpande片麻岩形成于盆地沉积作用之前ꎬ并且在新元古赞比西造山事件中受到了穿透性变形作用ꎬ这套片麻岩没有赞比西带之前的构造迹象ꎬ表明花岗岩基就位于中元古变形事件之后ꎮNgoma片麻岩代表了新元古代岩浆活动ꎬHan ̄sonetal.(1988)获得的Ngoma片麻岩U-Pb锆石的上交点年龄是820ʃ7Maꎻ卢萨卡西北存在一个小的深成岩体ꎬ其锆石U-Pb年龄为846ʃ68~820Ma(Barretal.ꎬ1978ꎻMubuyaetaetal.ꎬ1986ꎬNgambietal.ꎬ1986)ꎮHaslametal.(1986)在Cha ̄palapata花岗岩样品进行的全岩Rb-Sr同位素测年年龄为782ʃ91Maꎮ同时在莫桑比克西部得到的同构造期花岗岩的同位素锆石U-Pb年龄为860ʃ40Ma(Michaeletal.ꎬ1999)ꎬBartonetal.(1993)在津巴布韦北东部的赞比西带中获得的一些较小岩体的同位素Rb-Sr年龄为830~820Maꎮ综上ꎬ这些数据可以大概推测出赞比西带第一次构造热事件年龄区间大概870~820Maꎮ早古生代岩浆作用主要发生在泛非活动期间ꎮ在赞比西造山带中部和东南部研究者获得了大量的K-Ar和Rb-Sr同位素年龄ꎬ范围在600~450Ma(Barretal.ꎬ1978)ꎮHansonetal.(1990)在赞比亚赞比西带中心部位取得的一个白云母40Ar-39Ar冷却年龄为539ʃ6Maꎮ在津巴布韦的赞比西带东部少量的U-Pb锆石和榍石同位素年龄范围为550~530Ma(Hahnetal.ꎬ1991ꎻBartonetal.ꎬ1993)ꎮ这些大量的年轻同位素年龄意味着赞比西造山带经历了早期的盆地演化㊁地壳均匀抬升和造山期的岩浆活动后ꎬ在广泛的泛非造山事件中再次活化ꎮ3㊀赞比西带的变形-变质作用3 1㊀表壳岩赞比西带表壳岩中最主要的构造为北西西向的面理构造(S1)ꎬ但到了卢萨卡-Kafue附近ꎬ该面理的平面轴向逐渐变为南西向ꎬ并且在这一区域的大理岩中可观测到大量中型等斜紧闭平卧褶皱④ꎻ其次为南西向的断褶带构造(D1)ꎬ该构造带连续切穿整个赞比西带最终延伸到和乔马-卡洛莫地块的交汇处(Burnardꎬ1993)ꎮ表壳岩中普遍存在的石榴子石-蓝晶石-十字石的矿物组合以及透辉石-斜长石-方柱石的矿物组合ꎬ表明表壳岩的变质程度局限在角闪岩相(Mu ̄nyanyiwaꎬ1988)ꎮ在卢萨卡南部ꎬ存在一个不连续的榴辉岩带ꎬ它在地表呈分散的不连续状出露ꎬ同时表壳岩中部分地区仍存在滑石-蓝晶石片岩ꎬ这说明赞比西带局部存在高压变质作用ꎮ岩石学研究也证明了Rufunsa地区在赞比西造山事件中遭受了高压变质作用ꎬ这也是赞比西带在造山运动期间地壳增厚的重要证据ꎮ3 2㊀基底赞比西带的构造特征是上伏的表壳岩和下伏的硅铝质基底共同发生了强烈的变形ꎬ在盆地演化过程中ꎬ发生了明显的地壳收缩现象(Wilsonetal.ꎬ1993)ꎮ活化的基底岩系形成了大量的糜棱岩ꎬ并可见眼球状残斑拖尾㊁云母鱼等众多显微构造ꎬ这指示了基底主要受到右旋㊁东-南东走向㊁北偏南倾斜的剪切构造作用(Elliotetal.ꎬ1989)ꎮ在Nega片岩带ꎬ可见大的㊁矩形的斑状变晶结构被S1面理所覆盖ꎬ之后被细粒花岗质的不定向的蓝晶石+白云母+十字石所取代ꎬ这种结构构造记录了构造带变形和变质的关系ꎬ意味着早期的低压变质作用后ꎬ由于地壳增厚再平衡为高压变质作用的复杂演化历史(Crawfordetal.ꎬ1982)ꎮ赞比西带中最为著名的现象是岩石中存在大量的方柱石ꎬ并且在一些钙质硅酸盐中方柱石的含量高达31%(Munyanyiwaꎬ1988)ꎮ赞比西带中方柱石1551地质与勘探2019年的来源可能是表壳岩中的蒸发岩在变质作用中分解ꎬ形成相对活泼的变质流体之后交代斜长石而形成ꎬ在卢弗里安弧中的加丹加超群中存在大量的蒸发岩ꎬ但是在相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赞比西带表壳岩中却未发现蒸发岩也证明了这一猜想(Hansonetal.ꎬ1988ꎻOliveretal.ꎬ1992ꎻBurnardetal.ꎬ1993)ꎮ4㊀赞比西带和区域泛非构造带的关系赞比西带西部的达马拉构造带中ꎬ发现大量的角闪岩ꎬ其地球化学特征为形成于洋中脊的拉斑玄武岩ꎬ这就代表了达马拉构造带中的洋壳岩石圈具有板块俯冲特征并且形成于古大陆裂解之后(Wil ̄sonetal.ꎬ1993)ꎮ但是在卢弗里安弧和赞比西带中并没有发现相似的海底扩张的证据ꎮ卢弗里安弧内的加丹加超群和赞比西带的表壳岩都具有一套相似的浅变质碎屑沉积岩ꎬ可以解释为二者共同经历了古大陆地壳稳定的裂谷沉积环境(Unrugetal.ꎬ1988)ꎮ赞比西带东部的莫桑比克带内发现了板块俯冲形成的蛇绿岩带ꎬ证明泛非运动的晚期经历了冈瓦纳古陆的融合事件ꎮ因此赞比西带可能起源于一个古老大陆边缘内凹处的坳拉槽ꎬ经历了稳定的陆内裂谷沉积之后受到泛非构造运动影响ꎬ沿着古陆边缘的陆内板块发生碰撞就位的演化过程ꎬ这也和冈瓦纳古陆中心陆块的缝合年代相吻合(Hansonetal.ꎬ1994)ꎮ5㊀赞比西带矿产特征赞比西带周边矿产资源丰富ꎬ东南部的津巴布韦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是世界著名的贵金属㊁稀有金属聚集区(闫红圃等ꎬ2015)ꎻ北部的卢弗里安弧为世界第一大铜钴矿产地(任军平等ꎬ2013)ꎻ东北部的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绿岩带是非洲大陆第三大产金区(姜高珍等ꎬ2015)ꎮ赞比西带研究程度较低ꎬ带内已发现的代表性矿产为岩浆通道型镍硫化物矿床和非硫化物型锌矿床ꎮ本文以穆纳利(Mu ̄nali)镍矿和Star锌矿为例ꎬ详细介绍二者的研究历史㊁地质概况㊁矿床特征和等内容ꎬ系统总结前人对赞比西带矿床的研究成果ꎬ为今后的赞比西带找矿提供帮助ꎮ5 1㊀穆纳利镍矿5 1 1㊀研究历史穆纳利镍硫化物矿床是Chartered勘探有限公司在1969年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发现的ꎬAngloAmericanCorp公司后在1970~1977年进行了进一步勘察ꎬ2002年ꎬ阿尔比顿(Albidon)有限公司围绕穆纳利侵入杂岩体进行大规模钻探活动ꎬ2006年该公司完成了穆纳利镍矿的可行性研究ꎬ并在2008年建成第一口矿井ꎬ2014年ꎬ中国金川集团全资收购了阿尔比顿有限公司ꎬ并通过赞比亚全资子公司MabizaResourcesLtd.接管了穆纳利镍矿的全部业务ꎬ按照Ni边界品位1 01%重新确定了JORC(澳大利亚矿产储量联合委员会标准)矿石资源量5 6Mt(Davidetal.ꎬ2017)ꎮ5 1 2㊀地质概况穆纳利镍硫化物矿床位于赞比亚中南部ꎬ卢萨卡往南75kmꎮ穆纳利侵入杂岩体(MIC)位于南刚果克拉通边缘的赞比西带ꎬ其中心是一个辉长岩(CGU)核心ꎬ边部被超镁铁质-镁铁质的角砾岩单元(MUBU)所包围ꎬ该单元也是硫化物的主要矿化单元ꎬ二者呈侵入关系ꎮMUBU是高度复杂的多期巨型角砾状碎屑岩ꎬ碎屑物质主要由超镁铁质岩石㊁嵌晶状辉长岩和橄榄玄武岩组成ꎬMUBU由于岩浆硫化物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等级的矿化角砾ꎻ基质主要由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硫化物组合构成ꎬ并含有不同量的磁铁矿㊁磷灰石和碳酸盐等(Davidetal.ꎬ2017)ꎮ穆纳利侵入杂岩体就位于赞比西表壳岩Nega岩组之内ꎬ围岩以大理岩为主ꎬ在矿体西南方向的外围ꎬ可见碳质片岩-石英岩-黑云母红柱石片岩ꎻ东北方向以黑云母-蓝晶石片岩和基底的花岗质片麻岩为主ꎮMunali断层位于MIC北缘ꎬ是穆纳利镍矿的主要控矿构造ꎬMunali断裂东北部的黑云母-蓝晶石片岩比西南部的黑云母-红柱石片岩变质程度要高得多ꎬ表明岩层由于断裂发生了显著的位移ꎬ使两个标志性地体的变质程度明显不同(Davidetal.ꎬ2017)ꎮ5 1 3㊀矿体特征硫化物矿化和超镁铁质侵入体的角砾岩化有关ꎬ矿体呈不连续的透镜状分布在CGU和变质沉积岩之间ꎮMUBU矿化体倾角较陡ꎬ倾向西南ꎬ分布于CGU的东北和西南两侧ꎬMUBU西南边缘矿化最厚ꎬ达几十米ꎻ硫化物矿体深部变得规模更大ꎮ晚期ꎬ高温的硫化物-碳酸盐-磁铁矿脉切割了MU ̄BUꎮMUBU嵌晶状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62 39ʃ0 84Maꎬ超镁铁质角砾岩锆石年龄为857 9ʃ2 1Ma(Davidetal.ꎬ2017)ꎮ在年代上可能2551第6期邢㊀仕等:非洲中南部赞比西造山带地质演化及矿产资源现状位于新元古代赞比西盆地裂谷中ꎬEvansetal.(2011)认为MIC是大陆裂谷在早期岩浆活动的一部分ꎬ与超大陆的裂解有关ꎮ5 1 4㊀矿床成因及相似矿床对比中南部非洲的镍矿主要分为两类ꎬ岩浆结晶分异型和红土型(何胜飞等ꎬ2018)ꎮ穆纳利镍矿床受克拉通边缘裂谷期间的多阶段岩浆作用的影响ꎬ镁铁质岩浆和碳酸盐岩地层沿地壳深部断裂系统相互作用ꎬ并随构造运动产生变形ꎬ最终成矿ꎬ该矿床是一个拥有克拉通边缘及岩浆通道型特征的岩浆硫化物矿床(Davidetal.ꎬ2017)ꎮEvansetal.(2011)最初认为矿床矿化类型介于岩浆硫化物和矽卡岩矿化之间ꎬ但后来又提出更为合理的岩浆成因ꎬ硫化物来源于高镁玄武岩或苦橄岩岩浆ꎮ图3㊀穆纳利镍矿区域地质图(据Davidetal.ꎬ2017)Fig.3㊀GeologicalmapoftheMunaliNideposit(afterDavidetal.ꎬ2017)1-超镁铁质角砾岩单元(MUBU)ꎻ2-辉长岩核心(CGU)ꎻ3-黑云母-红柱石片岩ꎻ4-云母石英岩ꎻ5-碳质片岩ꎻ6-大理岩ꎻ7-黑云母-蓝㊀㊀㊀晶石片岩ꎻ8-流纹岩/结晶花岗岩ꎻ9-花岗片麻岩ꎻ10-石英岩ꎻ11-地表铁帽ꎻ12-线性构造1-marginalultramaficbrecciasunit(MUBU)ꎻ2-centralgabbrounit(CGU)ꎻ3-biotite-andalusiteschistꎻ4-micaceousquartziteꎻ5-graphiticschistꎻ㊀㊀㊀6-marbleꎻ7-biotite-kyaniteschistꎻ8-micrograniteꎻ9-graniticgneissꎻ10-quartziteꎻ11-gossanꎻ12-lineament3551地质与勘探2019年㊀㊀近二十年来ꎬ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最显著的进展就是提出了 岩浆通道成矿 及 小岩体成大矿 的理论(汤中立ꎬ2006ꎬ苏尚国等ꎬ2014ꎬ秦克章等ꎬ2014)ꎮ这类矿床通常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ꎬ并和超大陆的裂解有关ꎬ这种拉伸环境会使大陆岩石圈伸展㊁减薄ꎬ使岩石圈地幔的减压熔融ꎬ从而有利于幔源岩浆的生成上涌(邱根雷等ꎬ2011)ꎬ我国的金川大型铜镍矿便是该类典型矿床ꎮ二者的矿床特征对比见表1ꎮ表1㊀金川铜镍矿与赞比亚穆纳利镍矿矿床地质特征对比表Table1㊀ComparisonofgeologicalfeaturesoftheJinchuanandMunalisulphidedeposits对比条件金川铜镍矿穆纳利镍矿大地构造背景华北古陆西阿拉善陆块南缘刚果克拉通南缘岩体规模呈沿墙状ꎬ长6 5kmꎬ宽几米至500mNW-SEꎬ长2 6kmꎬ宽几十至600m岩浆系列拉斑玄武岩高镁玄武岩或苦橄岩侵入体组合中细粒-中粗粒:二辉橄榄岩㊁斜长二辉橄榄岩㊁橄榄二辉岩㊁二辉岩核心为辉长岩ꎬ外围是超镁铁质-镁铁质的角砾岩围岩顶板花岗片麻岩㊁混合岩㊁大理岩ꎬ底板大理岩㊁黑云母片岩等顶板为变质沉积岩ꎬ以大理岩㊁黑云片岩㊁石英岩为主ꎻ底板为辉长岩成岩时代1508 4ʃ31Ma862 39ʃ0 84Ma矿体分布沿构造带呈点状产出沿北西向构造带呈不连续的透镜状㊁豆荚状分布矿体类型就地熔离矿体ꎻ深熔-贯入矿体ꎻ晚期贯入矿体ꎻ接触交代矿体ꎻ热液叠加矿体根据目前资料ꎬ仅以多期岩浆贯入矿体和接触交代矿体为主矿石类型浸染状(星点状)矿石ꎻ块状㊁脉状㊁稠密浸染状矿石ꎻ海绵陨铁状矿石ꎻ块状㊁脉状㊁侵入体状硫化物充填角砾岩矿石ꎻ块状㊁脉状硫化物-磷灰石-磁铁矿充填角砾岩矿石ꎻ嵌晶状辉长岩中的浸染状矿石ꎻ脉状碳酸盐岩-硫化物-磁铁矿矿石ꎻ剪切程度较强的块状硫化物矿石及滑石-碳酸盐蚀变角砾主要金属矿物磁黄铁矿㊁镍黄铁矿㊁黄铜矿㊁方黄铜矿㊁墨铜矿等磁黄铁矿㊁镍黄铁矿㊁黄铜矿㊁黄铁矿㊁磁铁矿矿石品位Ni:1 06%ꎬCu:0 02%~0 05%Ni:2%~3%ꎬCu:0 2%~0 3%资料来源汤中立和李文渊ꎬ1995Davidetal.ꎬ2017由表1可知ꎬ尽管二者在围岩㊁成岩时代㊁矿体类型上略有不同ꎬ但矿床地质特征基本相似ꎬ二者具有可比性ꎮ将金川铜镍矿的研究成果及勘探找矿经验用来指导赞比亚穆纳利镍矿的研究㊁勘探和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ꎮ世界大型铜镍硫化物矿集区的勘探深度多达2000m以上ꎬ且深部勘探均有较大收获(汤中立ꎬ2002)ꎬ金川铜镍矿的勘探深度也达到了千米级ꎮ穆纳利镍矿勘探较晚ꎬ开发程度低ꎬ井下开采仅达到地表下270mꎬ钻孔最深勘探深度也才500m(Davidetal.ꎬ2017)ꎮ因此ꎬ对深部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岩体及岩体分支进行进一步工作将是穆纳利镍矿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方向ꎬ同时应特别注意后期构造对矿体形态的影响ꎮ根据穆纳利镍矿的矿床特征及铜镍硫化物矿床的一般规律ꎬ作者将赞比西带中岩浆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找矿思路总结如下:(1)位于克拉通边缘的㊁规模较小的基性-超基性侵入体ꎻ(2)重力异常㊁磁异常的物探异常区ꎻ(3)Cu㊁Ni㊁Co㊁Cr的化探异常区ꎻ(4)大规模断裂带或构造带交汇处ꎮ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或若干条件的区域ꎬ将是赞比西带中寻找该类矿床的重要靶区ꎮ5 2㊀Star锌矿5 2 1㊀研究历史早在1920年ꎬ西方的勘探公司就在卢萨卡周边发现了众多富含锌的矿点ꎻ1960年北罗得西亚(赞比亚旧称)地质调查局在卢萨卡地区进行地质填图时发现众多规模较小的锌矿点ꎬ并划定了以卢萨卡为中心的硅锌矿富矿远景区ꎻ21世纪中期ꎬ赞比亚Teal资源有限公司对旗下的Star锌矿进行了大量工作ꎬ包括探槽和钻探ꎬ并大概求得该矿床的资源量1 9ˑ105t(Mariaetal.ꎬ2011)ꎮ5 2 2㊀地质概况Star锌矿位于赞比西带北部ꎬ卢萨卡西北20km4551第6期邢㊀仕等:非洲中南部赞比西造山带地质演化及矿产资源现状处ꎮ该矿床赋存于赞比西带表壳岩的浅变质沉积岩中ꎬ围岩岩性主要为不纯的灰岩和白云石大理岩ꎬ其次为石英-白云母片岩和长石石英岩ꎮ控矿构造主要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条断裂带ꎬ二者近乎垂直ꎬLucchesietal.(1999)认为其属于泛非运动后期形成的Mwembeshi断褶带中Riedel剪切带的一部分ꎮ矿石为锌-硅酸盐型硅锌矿ꎬ矿石矿物主要以锌尖晶石为主的锌铝尖晶石和锌铁尖晶石矿物ꎬ伴生镜铁矿㊁锌铁矿ꎬ并且和锌尖晶石型辉石共生ꎬ次级矿物为锌榴石ꎮ该矿床具有规模小㊁品位高的特征ꎬ锌元素矿石品位最高可达53%(Ma ̄riaetal.ꎬ2011)ꎮ矿石中常伴生银及微量的锗㊁镉元素ꎬ但很少发现铅或者锌的硫化物(Sweeneyetal.ꎬ1991)ꎮ图4㊀锌矿体在卢萨卡周边表壳岩中的赋存位置(据Mariaetal.ꎬ2011)Fig.4㊀LocationofzincorebodiesinthesupracrustalrocksinperimeterofLusaka(afterMariaetal.ꎬ2011)5 2 3㊀矿体特征Star锌矿分东西两个成矿带ꎬ东矿体资源量7 3万吨ꎬ锌平均品位16 5%ꎻ西矿体资源量11 82万吨ꎬ锌平均品位21 58%(Lucchesietal.ꎬ1999)ꎮ矿体沿构造带在碳酸盐岩的边缘呈透镜状㊁豆荚状不连续分布ꎬ局部硅锌矿沿着围岩的构造裂隙或碳酸盐岩特有的喀斯特溶蚀空洞进行填充ꎬ并形成了脉状和多孔蜂窝状构造ꎬ在岩溶空洞中ꎬ可见结晶完好的棱柱状矿石晶簇ꎮ一般来说ꎬ在裂隙和岩溶空间中填充的矿石品位要比接触带边缘接触交代形成的似层状矿石品位高的多ꎬ岩溶充填矿体的锌品位可达45%ꎬ伴生银品位可达5g/t(Sweeneyetal.ꎬ1991)ꎮ矿石通常呈块状㊁似层状ꎬ赤铁矿化明显ꎬ外观表现为红色的白云岩ꎮ矿区的土壤化探结果显示ꎬZn元素含量高达15600ˑ10-6ꎬ并且和Ag㊁Pb㊁Ba㊁Sb㊁Cd元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④ꎮ矿区的硅锌矿大多未发生变形ꎬ说明矿体就位于泛非造山运动后期ꎬ因此成矿年龄晚于550Maꎮ5 2 4㊀矿床成因目前ꎬ世界范围内硅锌矿的成因主要是硫化物铅锌矿石在低温表生条件下氧化形成ꎬ但是也可能在高温(100ħ~250ħ)的浅成热液条件下形成(Sweeneyetal.ꎬ1991ꎻBruggeretal.ꎬ2003ꎻHitzmanetal.ꎬ2003)ꎮ国内的硅锌矿主要为铅锌矿床氧化带的表生矿物ꎬ例如五指山硅锌矿ꎬ并提出铁帽中的硅锌矿是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樊二南等ꎬ1986)ꎮStar锌矿体的主要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其均一温度为160ħ~240ħꎬ流体盐度为8%~16%ꎬ表明了矿床的成因为浅成热液型ꎬ流体包裹体的地化特征表明热液来源于高浓度的深海卤水(Mariaetal.ꎬ2011)ꎮ因此ꎬStar硅锌矿很可能起源于高蒸发的海洋卤水和变质作用形成的的含矿热液混合稀释后ꎬ沿泛非造山带形成的盆地边缘构造系统沉降而来ꎬ并且热液可能与泛非运动晚期大规5551地质与勘探2019年模的流体循环系统有关(Mariaetal.ꎬ2011)ꎮ在卢萨卡周边的碳酸盐岩中ꎬ存在众多小规模的硫化物-非硫化物低温热液型锌矿点ꎬ但公开发表的有关资料较少ꎮ目前ꎬ卢萨卡远景区内的零散矿体已经被众多学者认为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载体ꎬ因此赞比西带中这些小的锌矿点可能位于一个更大的㊁尚未发现的锌成矿省的外围(Spryetal.ꎬ1986ꎻHeimannetal.ꎬ2005ꎻMariaetal.ꎬ2011)ꎮ根据搜集到的资料ꎬ该类型矿床品位较高ꎬ地表土壤化探结果显示主成矿元素异常明显ꎬ因此找矿方法可以通过对残积层进行大比例尺的地球化学评价来确定ꎮ6㊀结论(1)赞比西带表壳岩和陆内裂谷盆地的岩石沉积特征一致ꎬ证明赞比西带起源于克拉通边缘的大陆裂谷环境ꎻ表壳岩底部的双峰岩浆岩和同构造期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共同限制了盆地演化时代大概为880~820Maꎮ(2)赞比西带大量600~450Ma的同位素年龄及岩石变形变质作用特征表明ꎬ赞比西造山带经历了早期的盆地演化㊁地壳均匀抬升之后在泛非造山事件中再次活化ꎬ表壳岩和硅铝质基底共同发生了强烈变形ꎬ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几乎同时发生ꎮ(3)赞比西带的形成演化从中元古代一直持续到晚古生代ꎬ通过对泛非造山运动的统一研究认为赞比西带可能起源于一个古老大陆边缘内凹处的坳拉槽ꎬ经历了稳定的陆内裂谷沉积之后受到泛非构造运动影响ꎬ沿着古陆边缘的陆内板块发生碰撞就位的演化过程ꎮ(4)穆纳利镍矿是具有克拉通边缘及岩浆通道型特征的岩浆硫化物矿床ꎬ通过和金川铜镍矿对比ꎬ认为其深部及外围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ꎻ对赞比西带内相似矿床的找矿方法以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物理特征相结合ꎬ辅之以详细的地质解译ꎬ从而确定找矿靶区ꎮ(5)Star锌矿属于浅成低温非硫化物型硅锌矿ꎬ国内该类型矿床较少ꎻ卢萨卡远景区内众多零散的铅锌矿体可能位于一个更大的㊁尚未发现的锌成矿省的外围ꎻ目前该类矿床的找矿方法主要以大比例尺的土壤测量为主ꎮ[注㊀释]①㊀CampbellSDGꎬOesterlenPMꎬBlenkinsopTGꎬMunyanyiwaH.1992.Aprovisional1:2500000scaletectonicmapandthetectonicevolutionofZimbabwe[R].Harare:AnnalsGeologicalSurveyZimb ̄abweXVIꎬ31-51.②㊀BroderickTJ.1976.Explanationofthegeologicalmapofthecoun ̄tryeastofKariba[R].Lusaka:ShortReportGeologicalSurveyRho ̄desiaꎬ43:98.③㊀BartonCMꎬCarneyJNꎬCrowMJꎬDunkelyPN.1991.ThegeologyofthecountryaroundRushingaandNyamapanda[R].Harare:Bul ̄letinGeologicalSurveyZimbabweꎬ92:220.④㊀MatthewsAH.2005.StarzincdepositꎬZambiaꎬAfrica[R].TEALZambiaCo.Ltd.[References]BarrMWCꎬCahenLꎬLedentD.1978.GeochronologyofsyntectonicgranitesfromcentralZambia:LusakagraniteandgraniteNEofRu ̄funsa[J].AnnalesSocieteGeologiqueBelgiqueꎬ100(5):47-54.BartonCMꎬCarneyJNꎬCrowMJꎬEvansJA.1993.GeologicalandstructuralframeworkoftheZambezibeltꎬnortheasternZimbabwe[A].In:FindlayRHꎬUnrugRꎬBanksMR(eds.).GondwanaEightAssemblyꎬEvolutionandDispersal[C].RotterdamꎬBalkema:55-68.BruggerJꎬMcphailDCꎬWallaceMꎬWatersJ.2003.Formationofwillem ̄iteinhydrothermalenvironments[J].EconomicGeologyꎬ98(4):819-835.BurnardPGꎬSweeneyMAꎬVaughanDJꎬSpiroB.1993.SulfurandleadisotopeconstraintsonthegenesisofasouthernZambianmassivesul ̄fidedeposit[J].EconomicGeologyꎬ88(3):418-436.CowardMCꎬDalyMC.1984.CrustallineamentsandshearzonesinAfri ̄ca:Theirrelationshiptoplatemovements[J].PrecambrianRe ̄searchꎬ24(1):27-45.CrawfordMLꎬMarkLE.1982.Evidencefrommetamorphicrocksforo ̄verthrustingꎬPennsylvaniapiedmontꎬUSA[J].CanadianMineralo ̄gistꎬ20(8):333-347.DalyMC.1986.TheintracratonicIrumidebeltofZambiaanditsbearingoncollisionorogenyduringtheProterozoicofAfrica[J].SpecialPublicationGeologicalSocietyLondonꎬ19(1):321-328.DavidAHꎬChloeLMꎬGraceAHꎬDavidME.2017.TheMunaliNisul ̄fidedepositꎬsouthernZambia:Amulti-stageꎬmafic-ultramaficꎬmagmaticsulfide-magnetite-apatite-carbonatemegabreccia[J].OreGeologyReviewꎬ90(2):553-575.ElliotRJꎬWilsonTJꎬHansonRE.1989.LateProterozoicsyntectonicplutonisminthetheZambezibeltꎬZambia[J].GeologicalSocietyAmericaProgramesꎬ21(3):60-69.EvansDM.2011.GeodynamicsettingofNeoproterozoicnickelsulphidedepositsineasternAfrica[J].ApplicationEarthScienceꎬ120(4):175-186.FanErnanꎬTianHuixinꎬMaWeigui.1986.WillemitefromtheoxidizedzoneoftheWuzhishanPb-ZndepositꎬGuangxiProvince[J].Jour ̄nalofChengduCollegeofGeologyꎬ13(1):60-65(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HahnLꎬHonhndorfAꎬKreuzerH.1991.NewgeochronogicaldatafromtheZimbabwecratonꎬLimpopobeltꎬZambezimobilebeltandfrombasicdykes[J].GeologischesJahtbuchꎬ127(2):519-552.HansonMSꎬWilsonTJꎬBruecknerHKꎬOnstottTCꎬWardlawMS.6551。
初二地理关于非洲的地形与气候特点总结
![初二地理关于非洲的地形与气候特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2ce9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5.png)
初二地理关于非洲的地形与气候特点总结非洲,这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大陆,拥有独特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让我们一同走进非洲,探索其地形与气候的奥秘。
一、非洲的地形特点1、高原为主的地形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其中,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等著名高原占据了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这些高原地势较为平坦,海拔一般在 1000 米以上。
高原的存在使得非洲的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同时也为非洲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独特的影响。
2、东部的大裂谷东非大裂谷是非洲地形的一大显著特征。
它纵贯东部,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
裂谷带两侧的悬崖峭壁高耸,谷底则分布着众多的湖泊和火山。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张力作用,使得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这一独特的地形不仅造就了壮观的自然景观,也对当地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3、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它广阔无垠,沙丘起伏,气候极端干燥。
沙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其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同时,撒哈拉沙漠的存在也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气候和生态。
4、刚果盆地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盆地内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植被茂密。
刚果河贯穿其中,为盆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5、海岸线平直非洲的海岸线相对平直,缺乏优良的港湾。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洲沿海地区的海洋贸易和经济发展。
二、非洲的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多样非洲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等。
这种多样性主要是由于非洲大陆的广阔面积、纬度跨度以及地形的复杂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热带气候为主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因此热带气候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为广泛。
热带草原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而热带沙漠气候则终年炎热干燥。
非洲大陆漂移与造山带形成
![非洲大陆漂移与造山带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7109711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0.png)
非洲大陆漂移与造山带形成非洲大陆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大陆,其地理形态和地质结构非常复杂。
在地质演化的长期过程中,非洲大陆经历了漂移和造山带的形成,这对于理解非洲大陆的地质历史和地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洲大陆漂移的历史非洲大陆的漂移始于大约20亿年前,当时地球上的大陆被称为“盘古大陆”,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超级大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盘古大陆开始分裂,其中一个部分就是现在的非洲大陆。
在大约6亿年前,非洲大陆开始与其他大陆分离。
最早与非洲大陆分离的是南美洲,然后是北美洲。
这一过程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所引起的,地壳板块是地球上地壳的组成部分,它们以不断移动和碰撞的方式改变着地球的地貌。
二、非洲大陆的漂移速度非洲大陆的漂移速度相对较慢,大约每年移动2-3厘米。
这与其他大陆相比较慢,但也足以在数百万年的时间内产生显著的影响。
非洲大陆的漂移速度也不是均匀的,它在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异。
例如,东非大裂谷地区是非洲大陆漂移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这也是非洲大陆漂移的一个重要证据。
东非大裂谷是一个巨大的地壳断裂带,它的形成与非洲大陆漂移密切相关。
三、非洲大陆漂移的影响非洲大陆漂移对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和地质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非洲大陆漂移导致了非洲大陆的形状和地貌的变化。
例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非洲大陆漂移的结果,它是地球上最长、最深的地壳断裂带之一,也是非洲大陆的一大地理特征。
其次,非洲大陆漂移对非洲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非洲大陆的漂移导致了地质和气候的变化,这对非洲的植被和动物群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东非大裂谷地区的地壳运动导致了高原和山脉的形成,这对该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非洲大陆的造山带形成除了漂移,非洲大陆还经历了造山带的形成。
造山带是由地壳板块的碰撞和挤压所引起的地质现象,它们通常伴随着地震和火山活动。
非洲大陆的造山带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
例如,阿尔卑斯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是非洲大陆北部的造山带,它们是非洲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形成的结果。
非洲大陆地形特征分析
![非洲大陆地形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6391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9.png)
非洲大陆地形特征分析1.引言非洲大陆是世界上第二大面积的大陆,包含着多样而壮丽的地理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非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包括地势、山脉、高原、盆地和河流等。
通过了解非洲大陆的地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大陆。
2.地势非洲大陆地势起伏不平,大部分地区都呈高原和山地的形式。
东北部是非洲大陆最高的地区,包括了包括肯尼亚的基里马升山和埃塞俄比亚的丹吉拉山。
南非的德拉肯斯山也是非洲大陆的最高峰之一。
另一方面,西非的低地和沿海地区地势较低,更为平坦。
3.山脉非洲大陆有许多著名的山脉。
最引人注目的是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交界处,是非洲大陆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其他著名山脉包括阿特拉斯山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和鲁文齐山脉(南非)。
4.高原非洲大陆的高原地区广泛分布,其中最著名的是撒哈拉沙漠周边的撒哈拉沙漠高原。
位于南部的南非高原也是非洲大陆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些高原地区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多样,给地区的农业和动植物生态系统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5.盆地除了高山和高原,非洲大陆还有一些重要的盆地。
刚果盆地是非洲最大的盆地之一,占地约314万平方公里。
这个盆地位于中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
尼罗河盆地也是非洲大陆的独特地貌特点之一,以其独特的河流和湖泊而闻名于世。
6.河流非洲大陆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全长约6,650千米。
尼罗河是非洲东北部的主要水源,为埃及、苏丹和其他周边国家的农业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此外,刚果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等也是非洲大陆重要的河流。
7.结论通过对非洲大陆地形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非洲大陆具有多样而壮丽的地理特征,包括高原、山脉、盆地和河流等。
这些地貌特征为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成为非洲大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非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并为保护和促进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非洲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构造
![非洲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7f0263b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9.png)
非洲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构造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大陆,拥有各种各样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构造。
本文将介绍非洲大陆的主要地理特征,包括山脉、高原、盆地、河流和湖泊,以及与之相关的地质构造。
1. 山脉非洲大陆上有一些重要的山脉。
最著名的是东非大裂谷,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地表断裂带之一,延伸了数千公里。
大裂谷中有一系列的火山和火山口,其中包括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此外,埃塞俄比亚高原和喀麦隆高原也是非洲大陆上的显著地理特征。
2. 高原非洲大陆上有许多高原地区。
撒哈拉高原是最著名的一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占地约900万平方公里。
此外,南非高原也是非洲的地理特征之一,位于非洲南部。
3. 盆地非洲大陆上有一些广阔的盆地。
最著名的是刚果盆地,位于中非,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盆地之一。
它是刚果河和尼日尔河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所在地。
4. 河流和湖泊非洲大陆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
尼罗河是非洲最长的河流,它贯穿东非,流经数个国家。
副尼罗河流域有许多湖泊,如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艾哈迈德湖。
刚果河是非洲第二长的河流,流经刚果盆地。
尼日尔河是西非最重要的河流,也是非洲最长的内陆河。
此外,非洲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如尼亚萨湖、马拉维湖和奥克万戈三角洲。
5. 地质构造非洲大陆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
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这个断裂带是非洲大陆东边的特征,它使得非洲大陆被分割成几个板块。
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形成与地壳上涌有关。
此外,非洲还经历了许多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这些自然现象塑造了非洲大陆的地貌。
总结:非洲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构造多样且复杂。
山脉、高原、盆地、河流和湖泊构成了非洲的地理景观。
与此同时,非洲的地质构造也是由地壳运动、地下火山以及地震活动等因素共同塑造而成。
非洲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构造为该大陆带来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地质景观,也为非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点
![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32c78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c.png)
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点地球是一个多样而神奇的星球,上面分布着七大洲,每个洲都有着独特的地理特点。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世界各大洲的地理奥秘。
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占地面积约三分之一。
它东临太平洋,西濒印度洋,北界北冰洋,南界印度洋。
亚洲地域广阔,地貌复杂多样。
东部是世界著名的青藏高原,拥有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中部是广袤的沙漠和草原,如著名的蒙古草原和沙特阿拉伯的沙漠。
南部是热带雨林,如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
西部则是富饶的平原,如中国的东部和印度的恒河平原。
亚洲还拥有众多的大河,如长江、黄河、恒河等,这些河流为亚洲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非洲非洲位于赤道以北,大部分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炎热多雨。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洲之一,但也是最富有自然资源的洲之一。
非洲拥有广袤的草原和丛林,是世界上野生动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撒哈拉沙漠横亘在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非洲还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乞力马扎罗山和阿特拉斯山脉。
非洲的地理特点使得它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如埃及的金字塔和肯尼亚的人类起源地。
北美洲北美洲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
北美洲是一个多山的洲,拥有众多的山脉,如洛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
北美洲还拥有五大湖,如伟大湖群和尤卡坦半岛的墨西哥湾。
北美洲的气候多样,南部属于热带气候,北部则是温带和寒带气候。
北美洲也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洲之一,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
南美洲南美洲位于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
南美洲是一个地理多样的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
南美洲还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安第斯山脉和巴西的高原。
南美洲的气候也多样,北部属于热带气候,南部则是温带和寒带气候。
南美洲是足球的发源地,拥有众多的足球强国。
欧洲欧洲位于北半球,东临亚洲,西濒大西洋。
欧洲是一个地理多样的洲,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
欧洲还拥有众多的河流,如多瑙河和伏尔加河。
非洲基巴拉带东北部卢旺达地层-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
![非洲基巴拉带东北部卢旺达地层-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725a7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6.png)
第95卷第4期2 0 2 1年4月地质学报ACTA GEOLOGICA SINICA Vol. 95 No. 4Apr.2 0 2 1非洲基巴拉带东北部卢旺达地层-构造_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周佐民K2),刘晓阳1>2),王惠初1<2),胡鹏3),吴兴源1<2),龚鹏辉U2),任军平u),贺福清u),孙凯1-2),何胜飞K2),左立波“2),张航w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2)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天津,300170;3)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430205内容提要:卢旺达地处中非基巴拉带东北部(卡拉圭-安科连带),是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铌-钽-钨-锡成矿区。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卢旺达境内的地层层序、岩浆作用、构造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和铌钽钨锡矿产成矿作用特征。
卢旺达地层主要由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和中元古代卢旺达超群组成,少量新近纪火山岩,其中以卢旺达超群最为重要,从底至顶依次由四个群组成:基可勒群、平杜拉群、乔霍哈群和卢各支群。
侵人岩主要形成于中-新元古代.以四期花岗岩为代表(G1〜G4期),其中G4花岗岩与钨锡铌钽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岩浆作用与区内构造活动频繁有关,在元古代经历了四阶段挤压-伸展更替的构造岩浆演化。
根据对已有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本次研究认为,岩 浆作用更可能形成于“汇聚俯冲+板片拆沉(或弧后伸展)”的动力学背景,即俯冲汇聚大背景下的局部伸展体制。
铌钽钨锡矿是卢旺达最为典型和最重要的矿种,主要受(M花岗岩和区域构造的控制.表现为伟晶岩型铌钽锡矿、热液石英脉型钨锡矿和云英岩型锡矿,成岩成矿过程的先后关系总结为:G4花岗岩上涌侵位.形成于986〜976Ma —分异演化形成伟晶岩和铌钽矿士锡矿,铌钽矿形成于975〜962M a—形成石英脉和锡矿,锡矿形成于951 ±18M a。
关键词:卢旺达;基巴拉带;元古代;构造-岩浆演化:钙锡铌钽成矿作用基巴拉带中的铌-钽-钨-锡成矿区是中非金属成矿省最重要的成矿中心(Pohl,1994 ;Romer et al.,1995)。
【初中历史】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非洲自然特征
![【初中历史】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非洲自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60d7fd7f111f18582d05a91.png)
【初中历史】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非洲自然特征
【—
初一
地理总结之非洲自然特征】,非洲自然条件优越而且矿物资源丰富,不仅种类丰富,
而且储量大。
自然特征
1.地形单一非洲为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
东南部高,西北部低。
重要地形区: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
屋脊)、东非大裂谷(地球的伤痕)
2.海岸线平直非洲大陆海岸线平直,缺少海湾和岛屿(岛屿数量最少的大洲)。
几
内亚湾是最大的海湾,马达加斯加岛是最大的岛,索马里半岛是最大的半岛。
好望角地处
大陆西南角,是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分界处。
3.沙漠广布沙漠面积占全非洲陆地的三分之一,撒哈拉沙漠面积占全非洲陆地的四
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4.河流和湖泊河流季节变化大(干湿所致),多峡谷、急流和瀑布(维多利亚瀑布
为非洲最大瀑布)。
水能资源丰富,不利航运。
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世界最长河;刚
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二位。
湖泊多集中在东非高原,为断层湖,狭长水深,串珠状排列于东非大裂谷。
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湖泊,世界第二
大淡水湖。
阿萨勒湖,非洲咸水湖,非洲大陆最低点。
5.热带大陆非洲大陆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带呈南北对称性分布(以赤道为中央)
总结:非洲自然条件优越,主要表现在河流和湖泊多,海岸线平直方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非洲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非洲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0947e4cf524ccbff0218473.png)
非洲地形地势的根本特征是什么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西北局部布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
非洲地形的典型特点非洲地形,整个非洲可说是从狭长沿海地带陡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西北局部布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
非洲地形的典型特点非洲地形,整个非洲可说是从狭长沿海地带陡然升起的一片广阔高原,由上古结晶岩块构成。
高原的东南部较高,然後向东北方向下倾。
总体而言,高原可分为东南局部和西北局部。
非洲大局部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地区的面积广阔,有“热带大陆〞之称。
境内降水较少,仅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 毫米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500 毫米以下的地区占全洲面积50 %。
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属热带雨林气候。
非洲地区的自然环境非洲沿海岛屿不多,大多面积很小,岛屿的面积只占全洲面积的2 %。
大陆北宽南窄,像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海岸平直,少海湾和半岛。
全境为一高原型大陆,平均海拔750 米。
大致以刚果河〔扎伊尔称扎伊尔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为界,东南半部多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称高非洲;西北半部大多在海拔500米以下,称低非洲。
非洲较高大的山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东部有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
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5895 米,为非洲最顶峰。
非洲东部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南起希雷河口,北至西亚的死海北部,长约6400千米。
裂谷中有不少狭长的湖泊,水深岸陡,埃塞俄比亚高原东侧的阿萨勒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3米,是非洲大陆的最低点,非洲的大河流受到地质构造和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水系较复杂,多急流、瀑布,按长度依次为尼罗河〔全长6671 千米,世界最长河〕、刚果河〔扎伊尔称扎伊尔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乌班吉河、开赛河、奥兰治河等。
(完整版)非洲地质概况
![(完整版)非洲地质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5e0c73e7011ca300a6c390c8.png)
非洲刚果(金)勘查地质资料(一)区域地质背景刚果(金)地处中非刚果盆地,在地质上位于刚果克拉通东北部。
它经历了非洲大陆大部分地质发展史。
古老的沉积地层经过了新太古代褶皱、基底杂岩褶皱、基巴拉褶皱、孔德龙古褶皱等一系列的大规模构造运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
中石炭世露出水面后,古老基底便告形成。
此后是大陆侵蚀和堆积的过程,直到第三纪造山运动。
由于刚果河周围地壳的隆起,形成了今天的盆地。
周围高地的侵蚀和中央盆地的堆积,形成了刚果(金)两大地层的明显分界。
古老基底占据着边缘高地,新生代盖层分布于地势低凹中央盆地。
根据A.B.Kampanzu etal.2005年发表在非洲地球科学上的“非洲加丹加和谦比西带构造地质简图”(图3)所示,SICOMINES矿区位于加丹加西部的“外部褶皱推覆构造带”北缘。
SICOMINE矿区图3非洲加丹加和谦比西带地质简图(二)区域地层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纪加丹加沉积岩相地层,地层总厚约7000米,不整合于下伏的古老基底之上,主要为一套巨厚的海相浅水富镁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岩性主要有页岩、白云岩、灰岩、砂岩以及砾岩,区域变质程度较低,以绿片岩相为主。
由下至上分为罗安群、恩古巴群、孔德龙古群三群,其中罗安群是主要赋矿地层。
区域地质构造极其复杂,褶皱和断裂发育。
刚果(金)一侧鲜有岩浆岩出露。
该区地层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即古老基底之上覆盖着年轻的沉积盖层,前者由前寒武系、基底杂岩、基巴拉杂岩和加丹加岩系组成;后者由显生宙卢阿拉巴-卢比拉什岩系、卡拉哈里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组成。
1.古老基底(1)基底杂岩为刚果克拉通东北部的主要出露地区,在刚果(金)境内主要分布在加丹加省。
基底杂岩在基巴拉岩系之下,由于中间缺失早元古界(Pt1)地层而分为两个岩系。
下层杂岩主要由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组成,属新太古界;上层杂岩由各种变质岩组成,时限大概为中元古界早期(Pt2-1)。
基底杂岩中有大量的花岗质岩石侵入,分布面积大于片岩和片麻岩的分布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 大面积 的花岗岩侵人 。中元古代基 巴拉带及以
后 地 层 主 要 矿 产 有 Au 、 S n 、 w、 Nb 、 T a 、 Ni 、 C u 、 P b、 Z n 、 C o 、 B e 和L i 等 ( 图1 、 2 ) 。
关键词 : 基 巴拉 带; 地 质特征 ; 资源潜力分析 ; S n — 6 ; P 6 1 8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4 1 3 5 ( 2 0 1 4 ) 0 3 —0 1 6 1 — 0 8
( 中国地质调查局 天津 地质调查 中心 , 天津 3 0 0 1 7 0 )
摘 要: 中元古代基 巴拉造 山带主要 由石英岩 、 变质泥岩和侵入 的花 岗质 岩石构 成。基 巴拉带岩浆演化代表 了一个 完整 的陆 内裂谷演化旋 回 : 地 壳拉伸 接受沉积 , 同时岩石 圈减 薄、 软流 圈上涌、 镁铁一 超镁铁 质岩 浆侵 入上地壳形成
中元古代基巴拉构造. 热事件在非洲 中 一东部 形成三个平行 的同时期造 山带 : 基 巴拉带 、 伊鲁米 德 带和 南莫桑 比克 带 。其 中基 巴拉带 ( 1 4 0 0 ~
1 1 0 0 Ma ) 位 于 坦桑 尼 亚 克拉 通 、 刚果 克拉 通 和 卡拉 哈里克拉通之 间 , 总 体 上 呈 NE — S W 方 向沿 刚果 民
主共和国的沙 巴、 往N E 方 向穿过布隆迪 , 坦桑尼亚
东北 部 、 卢旺达 , 最后 到达 乌 干达 西 南部 , 主要 由绿 片岩 相 一角 闪岩 相 的变 质 泥 岩和 石 英岩 组 成 , 同时
连超群。布隆迪超群和卡拉圭 一 安科连超群均可划 分 为 三段 : 下 段 是深 色 薄层 状 浊积 层 夹磨 圆 度较 好
一
种双 峰式岩浆岩 ; 之后受挤压造 山作用 , 岩浆侵入背斜核部, 沉积层褶皱成 山; 中元古 晚期一 新元古早期含矿热液沿
构造通道上 升, 在早期形成的花 岗岩与基底 或盖层的接触 带内沉淀 、 富集成矿 。基 巴拉带 内C u — N 1 矿化与镁铁一 超镁 铁 质岩 体 密切相 关 , 同时 P G E - A u 有较 大 的找矿潜 力 ; 锡 石花 岗岩是 重要 的含矿 花 岗岩 , 伟 晶岩 中多见 S n — W — A u 、 N b - T a 、 L i 、 B e 矿化 ; 金 多产于与锡石花 岗岩有 关的角砾岩 型构造破碎 带内。
第3 7 卷 第3 期 2 0 1 4 年9 月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GE0L0GI C AL S URVEY AND RES EARC H
Vo 1 . 3 7 No . 3 S e p. 2 01 4
非洲 中部基 巴拉造山带地质特征 与资源潜力分析
何胜 飞 , 刘晓 阳, 王 杰, 孙 凯, 任军平
的石英岩 , 少见 碳酸 盐岩 和火 山岩夹 层 ; 中段是 含砂 较 多 的红 色 千枚 岩 , 偶 尔夹 有 石英 岩 砾石 和 少量 玄 武岩和英安质火山岩 , 在布隆迪 , 可见厚 2 5 0 ~1 0 0 0 m, 白 一粉色 的细粒 夹 少量 砾 石 的石 英岩 为标 志 层 ; 上
1 . 1 地 层
个 盐湖环境 ” ” 。
在西 部 盆地 沉 积地 层 为基 巴拉 超群 , 主要 包括 寇拉山( Mt . K i o r a ) 组 和汉 克森 ( Ha k a n s s o n ) 组 。变质 程度 较高 的寇拉 山组 是在 乌本迪 造 山运动后 不久 开 始沉积 , 岩 性 有 暗色 的单 一 千 枚 岩 、 绿 岩 和 碳 酸 盐 岩 。汉 克森 组 岩性 主要 有深 色板 岩 和石 英 岩 团块 。
基 巴拉 带不 整合 覆盖在 太古 宙或 古元 古代 基底 之上 。基 巴拉 带西部 盆地和东 部盆地是 同样变形 、 变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2 6
寇拉山组和汉克森组分别被泛非运动的卢菲拉( L u i f 一
资助项 目: 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境外矿产 资源 风险勘查 项 目: 中南部非洲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 与资 源潜力分析 作者简 介 : 何胜飞 ( 1 9 7 7 一 ) , 男, 工程 师 , 2 0 0 7 年毕业于桂林工学 院资源 与环境工程 系构造地质学专业 , 现从事地质 矿床勘查 与 研究工作 , E — ma i l : h e s a n 4 9 6 1 1 2 @1 6 3 . c o n。 r
1 地 质 概 况
基 巴拉 带 总 长 约 1 5 0 0 k m, 最宽约4 0 0 k m。在
圆度 差 的 、 含 铁 质 石英 岩 的砂 砾沉 积 物 。部 分 地 区
通 过 粗砾 岩 、 石 英 岩岩 石 标 志着 一个 轻微 的侵蚀 不
整合 。石英岩常被铁锈色浸染呈红色或灰色 ; 砾岩
上 覆 白色 细 粒 粉砂 岩 和 页岩 夹硅 质 岩 , 可能 指示 了
一
基巴拉带 中部 , 古元古代的乌本迪 ( U b e n d i a ) 带将其
分成西 部盆地 和东部 盆地两段 ( 图1 ) 。Kl e r k x 等认 为基 巴拉 沉 积盆地 是 乌本迪 带左 旋 的平移 断裂 形成 的克拉 通 内伸 展沉 积 盆地 ] 。而 T a c k 等认 为基 巴拉 带形 成与红海 型 的陆 内裂谷演 化有关 。
质 的 两个 盆地 , 具 有 相 似 的 岩 石序 列 , 主 要 有 石英 岩、 泥 岩 和侵 入 的花 岗质岩 石 。基 巴拉 东部 盆 地 沉 积厚度约 1 1 ~1 4 k m, 西 部盆地可能更厚 。 东部 盆地沉 积 在卢 旺达和 布隆迪 被命名 为布 隆
迪超 群 , 在 乌 干 达和 坦 桑尼 亚被 称 为 卡拉 圭 一安 科